前面的經文講到,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也就是神幫助他擊殺了十八萬五千亞述軍兵之後不久,神藉著先知以賽亞對希西家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王下20:1)當時希西家的年紀還不到四十歲,這個時候就要離開人世,從人的眼光來看屬於英年早逝,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但是從屬靈的角度來看,卻是神對他的憐憫。
我們要記住一點——神是全能全知的。對人類而言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在神那裡都已經全部完結了。就拿電視劇作比方,一部電視劇有幾十集,我們剛看了開頭幾集,還不知道後面劇情發展下去會怎樣,但在導演那裡,所有的劇集都已經拍攝完畢,所有的劇情(包括大結局)導演都全部知曉,剩下的事就等著電視劇一集一集播放了。
雖然當時希西家剛迎來人生當中最為耀眼的一場勝利,但神知道希西家繼續活下去會變得墮落,為了保全希西家的名聲,神安排他三十九歲得病去世,好使他在猶大人心中留下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形象,這是神對他特別的憐恤。因為希西家是一位難得的好王,如聖經所記:「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王下18:5),倘若他肯接受神給他的安排,就可以帶著美名去見主,這原是好得無比的事情,也是最美的結局。
然而,希西家不願意接受神給他的安排,他捨不得現在就死。因為他之前一直為猶大國盡心盡力,還沒有為自己有過任何的享受;況且他正值壯年,處於人生巔峰時刻,現在就叫他死,他不甘心啊!為此他痛哭流淚地禱告耶和華。我們注意到,此時希西家的禱告不再是以神為中心,他在神面前所陳明的不過是自己的功績,仿佛神會記念他的勞苦,再給他一筆補償金。
令人驚訝的是,希西家如此的禱告,竟然蒙神垂聽!神再次憐憫他,不但治好了他必死的病,還增添了他十五年的壽數。並且為了讓希西家信服,神甚至行了一個時光倒流的大神跡——叫日影后退了十度。在他之前的諸王,誰曾得到過這樣的恩典?誰配得到這樣的恩典?但後來的歷史讓我們看見,希西家強求來的這十五年對他來說並不是好事,而是壞事,不但為自己留下了可悲的記錄,還種下了猶大亡國的禍根。
「那時,巴比倫王巴拉但的兒子比羅達巴拉但聽見希西家病而痊癒,就送書信和禮物給他。希西家聽從使者的話,就把他寶庫的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並他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他家中和他全國之內,希西家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12-13節)
在上一次查經時我講過,神最初的安排,也就是他最終的安排,並且是最美的安排。因此當一個人拒絕「神最初的安排(神命定的旨意)」,而追求「經過改變的安排(神許可的旨意)」時,一定會在神面前有所虧損。在面對死亡的陰影時,希西家對神的信心開始跌落,落在「求眼見的憑據」裡。不久前他面對亞述大軍時的信心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是他在神面前頭一樣的虧損。
希西家在神面前的第二樣虧損,就是他從倚靠神落到了倚靠人的光景中。第十二節告訴我們:「那時,巴比倫王巴拉但的兒子比羅達巴拉但聽見希西家病而痊癒,就送書信和禮物給他。」當神剷除了亞述大軍,又用神跡醫治了希西家的不治之症後,希西家王名聲四起,以至於連遠方的巴比倫王都派遣使者前來連絡,送書信和禮物給他,祝賀他的病痊癒。
這時的巴比倫還沒有強大,不過是東方一個新近崛興的小國。巴比倫王千裡迢迢派出代表團前來,並不是對希西家的健康感興趣,而是想藉此機會與希西家結盟,共同對抗當時強大的亞述帝國。希西家很懂得外交戰略,知道與巴比倫結為盟國,可以對亞述帝國形成夾攻之勢,因此希西家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巴比倫的使者。只是希西家沒有從靈裡看見,亞述雖然像吼叫的獅子那般可怕,但巴比倫這狡猾的毒蛇卻比亞述危害更大。
面對新結盟國的使者,希西家覺得對盟友不需要隱瞞什麼。因此當巴比倫的使者要求參觀猶大的國庫與軍庫時,他也想藉此機會顯示猶大是值得巴比倫信賴的盟友,於是就把寶庫中的金銀珍寶與武庫中的武器,都展示給巴比倫的使者觀看。為什麼希西家會想到要向巴比倫的使者展示他的國力?因為按照人的眼光來看,強大的亞述軍隊是被猶大給打敗的,小國打敗大國,這在當時是一件足以造成國際轟動的大事,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
長久以來,猶大國一直受人欺壓,難得巴比倫的使臣來訪,使者所說恭維的話,令希西家如沐春風,感覺特別舒服。雖然事實上是神差派天使擊殺了十八萬五千亞述軍兵,但在人的眼光看來,的確是小小的猶大國打敗了強大的亞述大軍。如今巴比倫的使者要求參觀猶大的國庫與軍庫,正是希西家可以向巴比倫誇耀功績的機會。只是希西家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外面的豐功偉績固然很了不起,但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與祝福,榮耀從來都不是他希西家的!
歷代志下三十二章三十一節告訴我們,這次巴比倫使者的來訪是神許可的,是對希西家感恩與忠誠的考驗,「好知道他心內如何」。只要希西家利用這次機會,向巴比倫使者講述耶和華所行的奇事,見證神的能力、良善和慈愛,那麼使者帶回去的報告就必像穿透黑暗的光輝,叫神的名在外邦中得榮耀,並且巴比倫也不敢再輕視猶大。但希西家沒有把握機會向巴比倫的使者見證神,反而竊取神的榮耀,顯揚自己過於萬軍耶和華,這是希西家一生中最嚴重的失敗。由此我們也看見,人是多麼膚淺可憐,愛顯露自己!
在巴比倫使者面前,希西家忘記了不久前亞述王剛把猶大的金銀財寶搜刮淨盡,反而屁顛屁顛地將自己剛恢復的一點家底展示給巴比倫的使者看,還在心裡暗自慶賀他盼望已久的「反亞述聯盟」終於實現了。希西家的屬靈敏感度已經跌落到一個地步,完全意識不到眼前的巴比倫才是猶大國最大的威脅,在未來猶大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並且他所誇耀的金銀財富沒有一件可以存留,全部都要被巴比倫人擄走,可謂是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希西家在這次考驗中完全失敗了,他沒有再全心全意地信靠神,反而趨向倚靠自己的資源、軍事聯盟以及武力。一個本來可以將榮耀歸給神,在客人面前見證神恩的機會,就這樣被他丟棄了。此時在希西家的心目中,擊退亞述大軍的耶和華已然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了,他現在一心倚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而不再是耶和華神。表面上看,他是洩露了國家機密,引發敵人的覬覦之心,實際上卻是屬靈考驗的失敗;並且因著這次考驗失敗,給猶大國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於是,先知以賽亞來見希西家王,問他說:『這些人說什麼?他們從哪裡來見你?』希西家說:『他們從遠方的巴比倫來。』以賽亞說:『他們在你家裡看見了什麼?』希西家說:『凡我家中所有的,他們都看見了;我財寶中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14-15節)
希西家行這事神十分不喜悅,然而即便事情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神依然沒有丟棄希西家。神差遣先知以賽亞去責問希西家說:「這些人說什麼?他們從哪裡來見你?」難道全能全知的神不知道這些人從哪裡來,來這裡幹什麼,還要問過希西家才知道麼?不是的,先知以賽亞不是在明知故問,而是要藉著這樣的提問,叫希西家看見一件很嚴肅的事——他已經犯下了一個無可挽回的錯誤!
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能聽出先知以賽亞這樣問的用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神給希西家最後一次的機會——你決定倚靠誰?是倚靠耶和華,還是倚靠與巴比倫的軍事聯盟?就好比在最後的晚餐時,耶穌將餅遞給猶大,並對猶大說:「你所作的快作吧。」(約13:27)主耶穌是在吩咐猶大趕緊去出賣他嗎?顯然不是,主耶穌的這句話實際上是給猶大最後一次機會,也是對猶大的最後一次挽回。
如果猶大當時醒悟過來,痛哭流涕向主認罪悔改,那麼等待猶大的將會是另外一個結局。然而,當猶大接過這塊餅,義無反顧走出去時,意味著他徹底棄絕了眼前這位跟隨了三年半的老師,選擇了走一條萬劫不復的道路。同樣道理,現在神藉著先知以賽亞問希西家:「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麼?你的選擇是什麼?即便明知道前面是深淵,你還要跳下去嗎?」神要希西家勇敢面對他的問題,盼望希西家能因此悔改。
倘若希西家此時能意識到自己內心的驕傲,看見自己已經離神很遠很遠了,選擇向神認罪悔改,那麼猶大國的命運就會因此而改寫。然而,希西家迴避了,他沒有從內心深處去反省神給他的提醒,而是選擇了對神的提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回答說:「凡我家中所有的,他們都看見了;我財寶中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表面上他是在認真回答先知以賽亞的提問,實則是在裝瘋賣傻,逃避自身的問題。
希西家的回答表明了他對猶大國的未來是尋求幫助的,只不過他尋求幫助的對象是盟友巴比倫,而非耶和華神。他給巴比倫使者觀看他的國庫和武庫,就是在向盟友巴比倫展現「誠意」。他完全忘記了不久前是耶和華神救他和猶大國脫離滅國之災的,此刻在他眼裡,盟友巴比倫比耶和華更值得信賴,因此聖經說:「希西家沒有照他所蒙的恩,報答耶和華,因他心裡驕傲,所以忿怒要臨到他和猶大並耶路撒冷。」(代下32:25)
「以賽亞對希西家說:『你要聽耶和華的話: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希西家對以賽亞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若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豈不是好嗎?』」(16-19節)
既然希西家放棄了神給他的最後機會,選擇了走一條萬劫不復的道路,那麼神也就不需要再對他客氣了。神藉著先知以賽亞宣告了對他的審判:「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這是神對希西家的判決,雖然這個判決還有一百多年才真正應驗,但神說話算數,時候到了必定應驗!
在希西家的治國生涯中,他曾為專一敬拜耶和華而盡心盡力,使猶大國得著復興。如今卻因一次的失敗,而招致亡國之禍,可見這事的嚴重性。面對神宣告的判決,希西家的反應是怎樣的呢?希西家對先知以賽亞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若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豈不是好嗎?」這是什麼話?難道說希西家知道國家的滅亡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憑著對神的信心謙卑接受了這一事實,並且感激神讓這事在他死後才發生,保全了他一生的平安。真的是這樣嗎?
不是的,希西家說這話,是不把神的警告當一回事,自私地滿足於現狀,只顧自己的日子太平穩固,不顧後人的悲慘遭遇,更忘了這審判的預言是跟自己剛剛所做的事有關。原本在人眼中是個民族英雄的希西家,如今卻墮落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完全沒有為神和神的百姓著想,連自己的子孫將來被擄到巴比倫去當太監也顧不上了,只求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平穩安逸。這樣的希西家雖然活著,卻是雖生猶死,落在一個可悲的光景裡,這是希西家在神面前的第三樣虧損。
「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王下18:5-6)讀了這兩節經文,誰能想到當初那個全心全意愛主的希西家,如今竟墮落到如此地步。希西家跟隨主的頭一段路走得很好,但後面的一段路卻走得很差勁,以至於把他前半生積攢下來的美名全部都抵消了。由此想到我們自己,如果不是神的恩典託住我們,我們都要像希西家那樣失敗墮落了。
如果希西家看見自己強求來的十五年壽命會導致這樣一個結果,他會不會後悔當初不該求神改變心意,而是甘心接受神的命定?希西家已經無法再回頭重新選擇一遍了,不過從希西家身上我們得著一個屬靈教訓:不是神命定的旨意,就算是在人的眼中被看為最好的,我們也不要!倘若我們真的有這樣的心志,只揀選「神命定的旨意」,不貪圖「神許可的旨意」,那麼我們在神面前的日子就不會留下空白,所有的腳步也都蒙神的記念和數算。
今天的經文帶給我們的第二個屬靈教訓是:即便我們為主大發熱心,被神大大使用,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仍然要靠主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因為我們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階段,大半生的忠心跟隨,也不能相抵一時的偏離。因此我們必須靠主的恩典,時刻儆醒禱告,不要讓任何微細的罪絆倒我們,否則遲早會跌倒。「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3:11)聖靈向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所說的話,真的是有耳的都應當聽!
「希西家其餘的事和他的勇力,他怎樣挖池、挖溝、引水入城,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希西家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瑪拿西接續他作王。」(20-22節)
最後這幾句話是列王紀的標準結尾格式。這裡提到的「挖池、挖溝、引水入城」是為了保障耶路撒冷的飲水供應,當時耶路撒冷城內的水源主要來自基訓的水泉,但希西家面臨亞述大軍圍攻時,把汲淪溪一帶的水源塞住(代下32:2-4,30),另挖了地下通道,使基訓的水改道進入城內的西羅亞池。
今天的經文記述了希西家一生最大的失敗後,就再沒有記載希西家其餘的事跡了,希西家求來的這十五年在神面前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值得神記錄的事。希西家死後,被埋葬於大衛子孫的高陵上(代下32:33),因為王室的陵寢已滿,後來再也沒有猶大君王被葬在那塊由巖石鑿出來的墳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