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西家考古史

2021-12-29 以色列計劃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以色列計劃」✡讓你全面深入認識以色列!勿錯過其精彩內容~

希西家(希伯來文:חזקיה),猶大末年的君主,也是猶大國歷史中極尊重上帝的君王。其希伯來名字的意思是「被神加力量」。在位29年。他在位的年份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前715年-前687年;另一種是前716年-前687年。有關希西家王,聖經對其有較正面的描述(列王紀下,以賽亞書及歷代志下),以及在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和他的兒子西拿基立統治期間的編年史中也可得一窺。希西家被描繪成一個機智勇敢的國王,他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雖然當時其為亞述帝國的附庸,但其成功地保持了猶太王國和王國首都耶路撒冷的獨立地位,同時也在國家經濟、宗教和外交等方面有所建樹。聖經在提到希西家王時是這樣說的,「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列王紀下18:5)


希西家水道歷史背景

以色列北國遭遇亡國之痛時,南國的約哈斯仍在位上。希西家接續他父親亞哈斯作猶大王之際,殲滅以色列的亞述王撒珥根二世仍然在位。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希西家「因為他專靠耶和華,總不離開,謹守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誡命。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王下》18∶6-7)。登基的第一天,打開被他父親封鎖已久的聖殿門,大事整修、潔淨,並重新獻殿。不僅如此,他搗碎巴力及亞斯他錄偶像,拆毀邱壇,恢復守逾越節。並且歡迎北方以色列人,上到耶路撒冷過節。亞述王撒珥根於公元前705年去世。希西家趁亞述內部不安定期間,向西擴展領土,直到迦薩(Gaza),並囚禁原本忠於亞述王的以革倫王帕第(Padi)。這件事記載在撒珥根二世兒子西拿基的年鑑上∶「因著Padi對亞述神的忠心,他的貴胄、臣僕、官員們把他交在猶太人手中。希西家王就非法地,把他當作敵人,囚禁起來。」


錫安山內City of David可以親身涉水走過希西家水道,而在進入水道前,要通過Warren's Shaft通道(為紀念水道發現者Charles Warren),才可真正進入水道入口。

希西家心中很清楚,亞述王不是省油的燈,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他的王國一塊塊失去。於是希西家積極備戰∶除了把全國分成四個區,儲備糧食,他帶領百姓力圖自強,重建所有拆毀了的城牆(《代下》32∶5),且在城外又建一牆。該牆廢墟被以色列考古家愛弗格(N. Avigad)發掘出來。這座被稱為「寬牆」(Broad Wall)的大工程,原高27尺,厚23尺,可見全國上下努力防敵的氣概。為了防備圍城時水源斷絕,希西家先堵住城外亞述軍隊的水源,接著改道城外的基訓泉(Gihon Spring),將水引入城南新開鑿的西羅亞池。這就是聖經考古學上著名的「希西家水道」。


視頻清晰的解釋了希西家水道是如何建造

希西家水道與基訓泉連接之水道,此水道為亞述王西拿基立兵臨城下時所填塞,於是城中另想辦法取用水源而建設此隧道,隧道之盡頭名為「西羅亞池」,是二千年前耶穌吩咐一位瞎子前往洗眼的池子,一洗便重見光明;西羅亞池是瞎子神跡地蒙醫治的地方。

希西家水道古水道被稱為西羅亞水道,長半公裡左右,至今仍將水從耶路撒冷城外的基訓泉引入大衛古城中。根據《聖經舊約》中《列王記下》和《歷代志下》兩篇的記載,它是2700多年前當地的統治者希西家王在亞述人入侵時為了保證城內的水源供應而建造的。希西家王生活在公元前727年至698年間,而有人根據西羅亞水道現存的出口處附近一處石碑銘提出,水道建於公元前2年左右。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的一位地質學家利用放射性測年法檢查了古水道中取得的樣本,包括鐘乳石和灰泥防水層中發現的古代植物。科學家說,他們通過分析鐘乳石中釷元素及植物中碳元素的衰變情況,確定水道建於公元前700年左右。灰泥中的植物屬於公元前700至800年,它可能在水道開掘之前就生長在那裡,被工人混進了正在加工的灰泥。而鐘乳石則形成於公元前400年左右,是水道建成後生成的。


希西家水道剖析圖

尋找並確定《聖經》中描述的建築物和設施一向是考古學的難題。西羅亞水道是其中迄今年代測定最精確的一個設施。該水道尺寸可容許人在內行走,它彎曲地穿過古老山丘。科學家認為,當年的施工方法是由兩隊人從山的兩側同時開挖,在中間會合,他們可能利用了石灰巖床中一道天然的裂縫。


耶路撒冷出土2700年前希西家王的私人印章

一枚屬於希西家王的印鑑在聖殿山南牆腳處的俄斐勒山崗被挖掘出土,該考古團隊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院的埃拉特·瑪扎爾博士指導。



該發掘將我們帶回了聖經中所記述的有關希西家王生活及其一生在耶路撒冷第一聖殿時期皇室區域的活動蹤跡。尺寸為9.7 X 8.6 mm的橢圓形印象被印在一塊3mm厚、13 X 12 mm尺寸的軟質印鑑上(內接粘土片)。印鑑的周圍則凹陷在印鑑所在圓環的外側。印鑑上篆刻了以下古希伯來銘文:"לחזקיהו [בן]אחזמלךיהדה""Belonging to Hezekiah [son of] Ahazking of Judah" 「隸屬於猶大王亞哈斯(之子)希西家」。並隨刻一個雙翼太陽,其雙翼向下翻轉,兩側的兩個十字符號則象徵著生命。


該枚印鑑印記是在一個可追溯到希西家王朝或稍後時代的垃圾場被發現的,此處所在位置就是原來的皇室建築,其用途似乎為存儲糧食。這座建築作為俄斐勒防禦工事的一部分,與其他一系列的建築群相同也包含了一座門樓和塔樓,其建於公元前10世紀後半葉(所羅門王時代)——新的政府區域所在位置連接了大衛城及聖殿山。俄斐勒發掘點位於聖殿山南牆根,該考古團隊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院的埃拉特·瑪扎爾博士指導,目前已出土了一枚希西家王的印鑑印記(公元前727-698年)。


與這枚印鑑印記共同被發現的還有其他33枚來自其他印鑑的印記,其中一些還帶有希伯來名字,這些印記中還夾雜著很可能來自食物的粗纖維和麻袋粗線的物質。埃拉特·瑪扎爾博士說:「雖然帶有希西家王名字的印鑑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出現在了文物市場,其中一些帶有翅甲蟲(金龜子)符號和有翼太陽符號的印章;但這是第一次在科考發掘地發現以色列或猶大國王的印鑑。」


作為在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院從事研究工作的第三代考古學家,瑪扎爾博士指導了大衛城及聖殿山南牆根處俄斐勒山崗的考古工作。在其多年的考古發現中,瑪扎爾博士於2013年向世界展示了俄斐勒山崗的古老黃金寶藏。


以色列文物局將俄斐勒山崗挖掘點(2009-2013年)、發掘出來的文物處理以及發掘區域的維保工作向遊客開放,其所涉及的資金有可能將由丹尼爾·明茨和梅瑞狄斯·伯克曼(紐約)基金提供。該發掘點位於俄斐勒遺址考古公園內,是以色列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就在耶路撒冷城牆的周圍,由以色列自然和公園管理局管理。

(以上內容源自網絡,感謝丁佩珺翻譯)

以色列計劃 | 專注於以色列與中東問題及中以關係!

Israel Pla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聯合的以色列專業非營利機構!

An NPO organization for Israel

文化 | 經濟 | 旅遊 | 軍事 | 歷史 | 科技 | 信仰 | 藝術

點擊標題下方「以色列計劃」一鍵關注

來稿及建議:info@israelplan.org

相關焦點

  • 希西家的失敗
    雖然當時希西家剛迎來人生當中最為耀眼的一場勝利,但神知道希西家繼續活下去會變得墮落,為了保全希西家的名聲,神安排他三十九歲得病去世,好使他在猶大人心中留下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形象,這是神對他特別的憐恤。
  • 【敬虔的希西家王】
    希西家王雖然出生在一個王室後代,但他的父親亞哈斯,卻是一個及其悖逆上帝的君王,在希西家作王初期,無論政治,宗教上都是及其黑暗,一片混亂和敗壞不堪。那麼希西家接續他父親的王位之後,並沒有走他父親的道路,而是反其道而行,心中有意與耶和華神立約,遵行耶和華他神的命令去行,使神的烈怒轉離他們。有了這個定意轉向神之後,希西家王最終成為了敬畏神的賢君。
  • 希西家正月初一日
    一、挪亞的正月初一日:二、摩西的正月初一日:三、希西家正月初一日:代下29:2--3、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希西家王是神所喜悅的,因為他以神的心為心,坐上王位,就關心神家的工作,開了聖殿的門。神帶領我們走進新的一年,我們準備做點什麼?
  • 【主日證道】希西家王的得勝與失敗
    列王紀下 18:29-19:118:29 王如此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救你們脫離我的手。18:30 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城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18:31 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亞述王如此說:『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裡的水。
  • 希西家王的大復興|起頭向著主的絕對(1)
    希西家有強烈為著主的意願開頭我們跟弟兄姊妹講過,事奉神,「意願」(自由意志)很重要。從希西家王登上君王的寶座開始,我們能夠感覺到他有一個強烈的心願要事奉神,這是很少見的,對年輕的希西家來講這是件不容易的事,可見,他暗中所受的教導和學習對他的影響非常大。希望主帶領我們,在各處的聚會裡,能夠注重在暗中基本真理的追求,這些都是根基。
  • 31 猶大王希西家(三)轉機(二)(王下19:9下-37)
    上次是拉伯沙基在城外喊話,這次是亞述王給希西家勸降書。內容就是要求希西家放棄抵抗,放棄信仰裡所依靠的神,束手就擒。亞述王根據亞述帝國列祖素來的戰績,威脅希西家王。亞述帝國的歷史確實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使得亞述帝國的土地迅速擴張。他們已經贏得的殖民統治有歌散、哈蘭、利色以及屬提拉撒的伊甸人。西拿基立信中說明這些國的神明都未能拯救他們脫離亞述的攻擊。
  • 「生物考古、醫藥文博與全球疾病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舉行
    12月5日,由陝西師範大學醫學與文明研究院主辦的「生物考古、醫藥文博與全球疾病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在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舉行,旨在為有效整合多學科資源和要素,轉變健康人文研究創新模式
  • 周曉陸、朱兆虎答問丨《考古印史》出版
    謹呈獻幾個不成熟的問題,對您做一次文字訪談,列了幾個問題,請您擇您想回答的,做一下答覆(當然全部回答了再好不過),以用於後續的《考古印史》介紹之用,以便更多的讀者來親近您的著作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上)
    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歷時四個月,於2020年5月初落下帷幕。今年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的第3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今年首次採用「線上會議+新媒體客戶端」的無接觸隔空對話形式舉行,連續4天的直播,掀起了網絡熱潮。
  •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成語的尋根溯源中體會趣味考古的...
    一百個成語的尋根溯源,體會趣味考古的真諦;一百幅古畫的風俗巡禮,展現古代生活之圖景。《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著者:許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唱三嘆,到底是怎樣「唱」、怎樣「嘆」的?《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語源學的角度,尋找失落在時光中的的動人典故:從「一唱三嘆」禮讚周天子的《清廟》之音,到韓壽「偷香」、貴妃「竊玉」的風流飄逸,從「八面來風」中的四季流轉,到「十惡不赦」裡的人間百態……在成語——這一古人用智慧鍛造的文字容器中,語言大師許暉以輕鬆曉暢的筆調,原汁原味、「入鄉隨俗」地展現了古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選取的100幅古畫則如同一場以成語為名的美術特展
  • 「考古中國」最新進展!青藏高原兩項重要考古成果發布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人民網 孟麗媛攝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等2個重大項目的最新考古成果。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這兩個項目非常重要,一項涉及人類起源以及東亞地區人類的發展,一項涉及青藏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各個民族在絲綢之路建設上的貢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
  • 中國考古的濫觴
    1918年,中國北洋政府開始與外國學術單位合作進行考古工作,聘請瑞典的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做礦業顧間,與中國地質調查所負責人文江、翁文碩共同進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採集工作。1921年,為中國北洋政府工作的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一枚人牙化石,不久,在河南澠池發現了以彩陶為顯著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經過慎重考慮安特生決定先對仰韶村進行發掘。
  • 從考古現場探尋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是敘述中國近年來重大考古與發現的系列作品集,該書為讀者真實展現11次中國歷史上的「珠玉」考古發現,將考古歷程與史海鉤沉熔於一爐,展示《盜墓筆記》外,更驚險、更神秘、更折服後人的真實中國考古故事。從追憶事實真相和對文化的傳播角度看,這套書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2019年,商務印書館將這套經典之作改版,將「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套系書名改為「考古中國」。
  • 「歐亞草原考古與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紀要
    2019年12月18日,中央民族大學「邊疆與民族考古工作坊」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鵬老師進行了第八期活動:「歐亞草原考古與早期東西方文化交流」。講座於晚19:00在中央民族大學文華樓1304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常懷穎老師、黃益飛老師及中央民族大學考古文博系師生參與了討論與交流。
  • 潛心考古解讀黑龍江流域文明史
    在完成配合基本建設考古發掘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課題意識和文物保護意識,主動性考古發掘和研究有序開展。過去的五年裡,搶抓機遇,科學謀劃,注重多學科合作,加強科技手段運用,不斷提升保護意識和展示意識,使我省考古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在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文物保護、對外學術交流與協作、科學研究、學科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 以考古之光 照亮文明深處與細節
    考古發掘總是圍繞著古代都城展開,通過這些古代都城,我們可以了解歷史和文明的哪一面呢?劉慶柱:可以說,中國都城考古就是中國考古學的龍頭。古代都城選址與建設是國家大事,古代都城通常是國家的政治統治中心、經濟管理中心、軍事指揮中心和文化禮儀活動中心。多年來,我的考古研究一直聚焦兩樣:一個是都城,一個是帝陵。
  • 一個考古學碩士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解讀及預測
    不斷出現的考古新發現對以往的研究和傳世文獻,起著「證史」的作用,在一些空白領域,甚至可以起「寫史」的作用,考古發現不斷改變著我們對歷史的認知。有望入選「十大」的史前考古發現史前考古的主要目的是構建中國史前史,分析了解古人的行為、經濟模式、文化面貌及社會結構。通俗一點來說,史前考古運用一個個「無字天書」,寫下史前時代的歷史。
  • 宿白 | 《中國古建築考古》序論
    書內收錄的手繪插圖皆宿先生本人所繪,是為了講課時在黑板上繪圖作參考的,能反映20世紀90年代以前北大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和後來的考古系開設這類課程的上課方式。今日發布的文章選自《中國古建築考古》之「序論」。宿先生在文中開宗明義地強調了古建築研究對於考古的意義,提綱挈領地梳理了既有的古建築研究史,為後來的古建學習者搭建了一副堅實的「腳手架」。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召開!發布多項考古成果
    會議特邀中國考古學會絲綢之路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安家瑤,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主任委員郭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董新林,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魏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慄建安等國內知名專家參會。
  • 人生的寶藏,就在考古的田野裡
    上下求索 考古青年的浪漫主義 談到與考古的結緣,考古青年們十分坦誠:有的是因為一顆好奇心,有的是因為機緣巧合。不論出於何種原因入了此門,選擇從事考古事業的他們,都將考古作為自己的一生所愛。 「我從小常在野外玩耍,喜歡無拘無束的感覺。當時志願裡和野外工作有關的除了地質就是考古,我報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