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始於亞哈隨魯做王以後辦的那次盛大派對。
賓朋大快朵頤,直到王后瓦實提使王的顏面掃地,拒不當眾跳脫衣舞。
王的一個謀士提議王休了瓦實提,另立王后。
經過漫長的選後大賽,以斯帖脫穎而出,但她決定隱藏自己猶太人的身份。
這個名叫哈曼的謀士被封官加爵,從此以後,他要求「人人都得尊重我」。
末底改拒不迎合哈曼妄自尊大的心理,於是哈曼決定消滅全體猶太人。
說服亞哈隨魯的是哈曼的巨額銀兩,哈曼還說,猶太人是一群異類。
毀滅之日是擲骰子選出來的。
哈曼的支持者為預備這次行動做了備忘錄。
等待末底改的特殊待遇是被掛在五丈高的樹上。
沒人理會猶太人實際上是好公民,也沒人關心末底改曾經救了王一命,使他免遭暗算。
但是有天晚上亞哈隨魯睡不著覺,他回想起還沒獎賞末底改救了自己的命。
亞哈隨魯想出了個好主意,便與哈曼商議。
但哈曼完全誤會了他的意思,建議王賞他坐上王的馬車,風風光光地走遍城裡。
這顯然是個重大的溝通失誤。
就在這時,以斯帖意識到猶太人脖子上的絞索正在越來越緊。
在一次家宴上,她告訴亞哈隨魯,哈曼實際上要殺她的同胞,而王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亞哈隨魯決定對哈曼「調動崗位」。
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
末底改升到了哈曼的位置上。
猶太人滿門抄斬的一天成為了救贖的一天。
現在你懂了吧,「翻轉」!在希伯來語中是「Venahafochu」。
以斯帖記能拍一部很酷的美國西部片,但是這卷書怎麼會被收錄在聖經裡呢?書中甚至沒人提過神的名一次!
實際上,這個故事有許多維度,關乎人與神的關係。
哈曼代表了這世上的高級生物-人類,絕對沒有神同在的那一類人,正如在伊甸園裡,蛇聲稱「你們便如神」。
哈曼這個名字實際上倒是挺「人文主義」的(Haman,Human),但是哈曼的「人文主義」是激進的,因為它拒絕所有外部的真理或權威,除了他自己的。
這就是為什麼他一次又一次地成為王國裡的一股動蕩勢力,並且很快成為一個手段兇殘的統治者,把他對優秀人種的定義強加給別人。
相反,末底改把人視為創造的中心,因為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
那種認為人類脫離道德或靈性是最高目標的觀念,總的來說,猶太信仰是不採納的。
哈曼鐵了心要消滅猶太人,因為這就好像消滅了神,在他看來神削弱了人的權威和自由。
順便說一句,追求世界霸權同時又指控猶太人削弱了人類力量的,哈曼並不是最後一個人。他們高舉人類良知和道德。
但是「Venahafochu」,「結果完全顛倒了」!
哈曼的下場不僅是消滅猶太人的計劃失敗,他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甚至是他的那個骰子,全都是神劇本中的一部分。
以斯帖記揭示的是,即使是在黑暗時期,似乎找不到神的名的時候,那只是因為神的名向我們的眼睛隱藏了。
致讀者:
永遠樂觀
永遠信仰堅定
相信神無論做什麼都是好的
本視頻基於拉比約拿單·心哈·布拉斯關於以斯帖記的一篇文章《多元化、反猶主義以及人對神性的渴望》。拉比古伯樂(Rabbi Gedaliah Gurfein),現居耶路撒冷,「大眾塔木德網站」的創始人(https://www.thepeoplestalmud.com/#!),在以色列和美國的動畫產業中也頗具影響力。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