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鳴|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才是三國最強謀士?歷代帝王將相早給出答案!

2021-02-23 白馬晉一


作者簡介:龍城胖達,文史愛好者。擅長通過「派系論」和「人物簡歷」解讀歷史,以「換位思考」方式快速「身臨其境」歷史人物。希望能夠一直堅持自己興趣愛好,用點滴文字記錄自己的思考,和廣大同好交流、分享自己觀點。

三國方面,我也開始寫,系列名字就叫PK榜,好比「封神榜」的榜上有名。話不多說,開始本文的兩個主人公,諸葛孔明與司馬仲達;首先,不用軍事攻防角度,因為很多侵略者剛開始都是攻城略地的,但是評價就不好,我國主張和平,不主張戰爭,因此本文不用戰爭勝負定輸贏的標準。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在魏國權傾朝野,甚至超過司馬懿在位的情況,那是權臣;諸葛亮死後,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丞相之位。雖然一個是70後,一個是80後,但是諸葛亮只比司馬懿小2歲而已。算同輩人了。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是149年生的,屬於2世紀的40後,大概30歲生司馬懿。而諸葛亮的之父諸葛珪,歷史沒有記載是哪年出生,看來知名度不如司馬防。司馬防是潁川太守司馬儁之子,屬於官二代,年輕時在州郡任官,歷任洛陽令、京兆尹,年老後轉拜騎都尉,還做過曹操當官的介紹人。諸葛亮8歲那年,父親諸葛珪因病去世,諸葛亮就做了孤兒。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是00後,08年生的,19年都11歲了,次子司馬昭是10後,11年生的,19年也8歲了。也就是說諸葛亮的父愛,才享受了8年,而且嬰幼兒時期的記憶很多人不一定記得。父親還見過自己(司馬防)的「大(對司馬懿而言)孫子」11年,小孫子8年。

司馬懿是老二,所以叫仲達,上面大哥叫司馬伯達,下面還有6個弟弟。而諸葛亮呢,大哥是諸葛瑾,與自己政見不和,投奔東吳了,三弟是諸葛均,和自己都在蜀漢,大姐與襄陽士族蒯祺聯姻,蒯祺做了劉表管轄之下的房陵太守,大姐就是太守夫人。劉備派孟達攻打房陵,蒯祺被殺,諸葛亮的大姐估計不是被殺也是殉情了吧。二姐嫁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可能因為大姐夫被殺的原因,龐山民做了曹魏的官。相比之下,諸葛亮8歲喪父,和兄弟姐妹分散,顛沛流離,不停奔波。司馬懿40歲以前,兩個兒子在自己父親(司馬防)膝下承歡,祖孫三代享受「天倫之樂」。從現在最流行的家庭情感諮詢師的角度來說,諸葛亮的原生家庭是不如司馬懿的,連父愛都才享受到8歲,更別說什麼兒時溫暖了,起點也比司馬懿低太多太多了。為什麼用那麼多篇幅描寫雙方的家庭,而不是其他文章的軍事攻防對比,就是想讓讀者們知道,起點比司馬懿低太多太多太多的諸葛亮,後來是如何勝過司馬懿的。

207年(建安12年)底至208年(建安13年)初,差不多是這個時間點,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諸葛亮也有完整的戰略格局《隆中對》,在這之前,劉備集團一直只有「中興大漢」的最高革命目標(目的地),但是具體怎麼執行(方向),不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好比就是導航,諸葛亮就是活地圖、蜀漢建國路線的總設計師與總負責人(劉備死後,升級為總負責人)。而司馬懿呢,因為是士族的關係,201年就被當時的東漢司空曹操看上了,01年的時候,79年生的司馬懿才22歲,正是年輕氣盛,心高氣傲的時候,寧可裝病,也不去上班,堅持宅家做宅男。208年(建安13年),曹操自封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上班,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後非常還怕,只得就職。雙方基本上都是208年的赤壁之戰之前,被各自的主公請出山的,時間上一致。司馬懿沒有表現什麼才能,只因為是士族出身,父親司馬防又做過曹操當官的推薦人,曹操才叫自己去上班,而且第一次拒絕後,宅男躺了7年,還是被強迫去上班的;而諸葛亮就不同了,董事長親自三請三求,特別有面子。司馬懿上班後也是小官吏;對曹操集團的軍政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就算司馬懿拒絕上班,被曹操一怒之下殺了,或者司馬懿在宅男的7年之前病死或者外出打獵遇上野獸或者黃巾賊被殺,對曹魏而言,也沒多大影響,反而可以讓曹魏繼續存在下去。關羽張飛作為184年就跟隨劉備的最早的部下+兄弟,如果劉備集團是一個黨派,那關張的黨齡都有24年了。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卻給了自己的雙股劍,當成尚方寶劍用,讓新來的諸葛亮指揮關張,由此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器重。後面劉備集團的開疆拓土、宣戰聯盟的戰略路線,也符合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要是諸葛亮死了或者去別處當官,劉備沒有諸葛亮這個「活地圖、導航」。下場三:僥倖不死,很可能就是和投奔劉表一樣,投奔劉璋。那就與歷史上劉備按諸葛亮的路線,奪取南部荊州後,招兵買馬,訓練軍隊,兵強馬壯後,分兵奪取益州;大不相同了。很可能就只能等曹操佔領漢中後,與劉璋聯合抗曹了,就像歷史上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沒法消滅孫權一樣,這裡劉備與劉璋聯合抗曹,也沒法消滅劉璋。退一萬步,劉備有主角光環,反客為主,滅了劉璋,沒有諸葛亮,也就沒有荊州部分,荊州部分很可能被孫權與曹操瓜分。如果219年,孫權與曹操夾擊劉備,就像歷史上丟荊州一樣,劉備直接就丟益州了

 

我之前的文章講了,曹操不稱帝,但是和稱帝沒啥區別。這裡要說,司馬懿雖然沒稱帝,也沒稱晉王,甚至晉公都沒稱;但是他和曹操也沒啥區別。因此東晉滅亡後的歷朝歷代,提起「司馬懿」,往往和「王莽、曹操」放在一起說,當貶義詞用,講某某是權臣的時候說;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郭衝: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衝。

張輔: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朱棣:昔雲南僻在萬裡,山川險固,歷代罕有能平,惟諸葛孔明以天下奇才、忠信智謀,南徵北伐,功蓋一時,遂艾夷之。循至後世,叛服不常,莫能制馭。

看吧,上至帝王(朱棣),下至文人騷客(蘇軾),均對諸葛亮好評有佳,甚至連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也毫不吝嗇地誇獎諸葛亮的能力。

綜合來看,無論是忠臣方面屬性,還是智力方面屬性,諸葛亮都完勝司馬懿。甚至連《水滸傳》也有孔明、孔亮、吳用,可見作者施耐庵為諸葛亮的粉絲。而在治國方面,諸葛亮更獨領風騷。講某人堪比諸葛亮,就是褒義詞,和司馬懿作為權臣奸臣的貶義詞,截然相反。因此,諸葛亮作為一個起點比司馬懿低太多太多太多的孤兒,成就方面,包括之後的歷朝歷代,評價方面都遠勝於司馬懿。

本次讚賞均為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四大系列之三國四大謀士,諸葛亮、郭嘉、司馬懿、周瑜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出現了一大批名臣良將,受《三國演義》影響,三國是現代人最喜歡的一段歷史時期。三國時期,名臣良將紛紛登場,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其中謀士和名將是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群體,三國眾多的謀士中哪幾個可堪稱為最強呢?
  • 諸葛亮,司馬懿,魯肅,郭嘉,周瑜,三國時期謀士,到底誰最厲害
    那麼,三國謀士誰才是天下第一?是龐統、法正、諸葛亮、司馬懿、魯肅、郭嘉,還是周瑜呢?"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是一句十分有道理的俗語。要是比武,那麼只需要看看兩人誰能打贏就好,而要在謀略上比較,就不能簡單地進行對比了。畢竟,有的人認為戰略重要,有的人認為機變重要,有的人則看重謀士治國理政的能力。對於三國的眾多謀士來說,他們有的擅長領軍作戰,有的擅長出謀劃策,有的在內政上也有所建樹。
  • 臥龍鳳雛和冢虎鬼才,誰才三國第一謀士?答案出乎意料
    可以這樣說三國事情雖然天下大亂,但是也充滿著英雄沉浮的傳奇故事,多少年來都令人津津樂道。在當時的武將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句話詮釋了三國時期武將的武力值排名,那麼文官的排名如何?尤其是一些著名的謀士,比如:諸葛亮、龐統、郭嘉、司馬懿等。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的說一下,此四人的綜合實力到底是怎樣的,誰能稱得上三國謀士第一人?
  • 三國的四大謀士,綜合排名應該是怎樣的?諸葛亮能排第幾?
    由於三國的火熱,因為也帶火了很多的武將,也讓諸葛亮、郭嘉等人名聲在民間大增。可是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武將第一是呂布,三國亂世紛爭,造就了一批關羽、趙雲這樣的能臣武將,也湧現了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智者謀士,他們對整個三國局勢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在三國裡的眾多謀士中,他們排名如何呢?
  • 三國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司馬懿第四,諸葛亮第三,第一無人能敵
    三國是一個亂世,但也正是亂世出英雄,出來了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也出來了呂布、關羽、張飛這樣大將,今天,我們要來聊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聊聊三國時期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在說謀士之前,先明確是一下,謀士和輔臣之間的區別。謀士是指給主公出謀劃策的人,輔臣是除了會說,還具有一定的行政處理能力的人。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謀士,只出謀劃策的那種。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途滅虢等計策,最後終於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排第三名的是曹操謀士司馬懿,「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 三國最強謀士排名,臥龍諸葛亮排名第六!
    說到三國中的謀士,我想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想到的是諸葛亮,俗話不是說,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三國中的謀士,要像梁山一樣排一個名次的話,大多數人想到的肯定是諸葛亮第一
  • 三國奇才,一生教育無數謀士,堪稱三國第一伯樂
    比如鬼谷子的弟子,孫臏、龐娟、蘇秦、張儀,以及司馬懿的弟子徐庶、龐統、諸葛亮,都是令人不安的時代大人物。一般說來,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的稱號是沒有爭議的。雖然有人常說司馬懿笑到最後,也有人說郭嘉怎麼更難以捉摸,但畢竟司馬懿曾經自言自語「我不如孔明」,而郭嘉也與孔明年齡不符,人生短暫,不能一起討論。諸葛亮一生除了誤用馬謖外,幾乎沒有誤判。
  • 三國最強五大謀士,個個都比諸葛亮厲害,第一名死了還當皇帝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最強歷史風雲榜」,再點關 注
  • 三國軍師謀士精準排名
    第一,諸葛亮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不是單單是一句誇大的話,確實諸葛亮有真才實學,很多人都說最後蜀國還是被滅了,確實最後統一的是曹魏,但是也是諸葛亮不在後的事,他還在的時候,曹魏只有防禦的份都不敢進攻,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換其他謀士在劉備麾下,諸葛亮開始就跟曹操那統一三國還不是早就完成了,換成別的謀士跟劉備還能發展成三足鼎立嗎。
  • 三國煮酒|此人力壓司馬懿,制霸三國卻英年早逝?這都怪諸葛亮!
    文:河湟三月 縱觀三國歷史,魏蜀吳各國的帝王個人素質參差不齊,但要說對三國歷史的整體走向產生影響的帝王,魏明帝曹睿應該算一位
  • 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厲害,名聲不如司馬懿,被稱為「毒士」
    羅貫中的三國對三國這段歷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沒有三國,那麼三國這段歷史肯定不為後人所熟悉。小說畢竟是小說,不能算是正史。小說和真實的歷史肯定是有區別的,畢竟小說會在情節的描述中加入一些虛構的成分。相反,正史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從東漢末年開始,天下大亂。直到晉朝建立,三國亂世才告結束。
  • 三國謀士們的見識,究竟有多大差距?
    在所有歷史話題當中,三國更是一個長說不衰的時段,因而就有了誰是三國第一謀士的說法。其實,很多謀士只能是和武將們一樣,就是一件大事來臨,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看主公是否採納,像諸葛亮一樣,主公有耐心坐下來聽取你縱論天下形勢的不多。有句話叫「文無第一」,那麼,三國不同集團的謀士們,他們的智慧以及所獻出的謀略究竟有多大的差別呢?
  • 三國頂級謀士成就排行,諸葛亮排第三,第一名當之無愧
    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那個朝代最讓人感到興奮,就只有三國莫屬了,因為這個朝代不僅出現了很多武力高強的戰將,還出現了許多的智多星謀將,說到武將大家都知道呂布跟典韋,還有關羽跟張遼,更出名的是識曹營萬人如草芥橫衝直撞的趙子龍,也出現了像諸葛亮這樣的謀士,不過人們稱諸葛亮是第一謀士,那麼諸葛亮究竟是不是第一謀士呢?
  • 三國冷知識,諸葛亮司馬懿是兒女親家,三國就是一群親戚打架
    建安五年的時候,夏侯霸的堂妹十三四歲,在出去採摘期間被張飛得到,之後張飛就將夏侯霸的女子娶為妻。從這裡開始,三國時期的兒女親家就開始了,還沒完沒了。孫權有一位哥哥叫孫策,孫策娶了大喬,小喬嫁給了東吳的謀士周瑜。孫策的二女兒嫁給了陸遜,這麼說來孫策就是陸遜的嶽父,周瑜就是他的姨父,孫權是他的叔叔。這還沒完,三國時期還出現了東吳與曹魏的聯合。曹魏實力沒有發展起來時,曹操為了穩定局面,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孫權的弟弟孫匡。由此東吳與曹魏結成聯姻,關係得到了一定的緩和。諸葛亮與諸葛瑾是三國時期的兩位謀士。
  • 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諸葛亮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在三國之中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出名的謀士,其中有人便為三個國家的謀士們做了一個排名,排了前五位謀士,這五位對於三國時期都是非常的高強,三國亂世就是因為有這些謀士才能把天下割分三國,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諸葛亮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 三國十大最強謀士排名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三國時期的哪位謀士呢?謀士指的是設謀獻計的人,通常為那些為國家立法、行政以及相關決策活動,提供個人智力成果並發揮重要作用的人。在我國古代,他們可以說是智囊,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軍隊的智囊,在戰爭中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往往一個決定能夠改變整個國家或軍隊的命運。今天排行榜123網小編帶大家盤點三國中那些最厲害的謀士著名人物,大家猜猜諸葛亮排名第幾呢?
  • 三國中最牛的謀士,就連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都遠不如他
    堪稱三國中最牛逼的謀士,郭嘉、司馬懿、諸葛亮都不如他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中文臣武將數不勝數,但其中才智過人的謀士也不在少數
  • 既非諸葛亮,也非司馬懿,此人才是三國中的「頂級謀士」
    很多朋友以為諸葛亮、司馬懿是三國的頂尖謀士。畢竟諸葛亮能夠輔佐劉備從一個蹉跎半生一事無成的失敗者變成橫跨荊州、益州、漢中的蜀漢開國皇帝。當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以僅僅一個益州的兵力抗衡整個曹魏集團,這份能力古今少有。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國時期最強的謀士排名:第一名、老成謀國—司馬懿:魏國頂級謀士,能文能武,熟悉兵法,老謀深算,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智鬥勇,雖然略遜一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是也擋住了諸葛亮六次北伐,最終用時間活活拖死了諸葛亮和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