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素有「鐵城」之稱,地處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稱南武夷。邵武歷史悠久,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曾出了2個宰相、7個兵部尚書、 271位進士,邵武市和平古鎮還是世界黃氏宗親尋根謁祖之地,後唐工部侍郎黃峭後裔遍布沿海各省及臺灣、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各國。邵武是閩北「林海糧倉」。是中國、福建省商品糧基地縣(市)之一、邵武市森林覆蓋率達70%,森林面積319萬畝,林木蓄積量1402萬立方米,是福建重點林區和四大林產加工中心之一。
包餈(拉雜餈)
包餈作為福建邵武特色美食的代表之一,是當地有著幾百年傳承的傳統美食,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要吃的美食,尤其是「春社」這樣的傳統節日。包餈也叫「哪吒餈」,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外皮是用「鼠麴草」和大米純手工製作而成,以冬筍、燻肉、燻豆乾、芋頭、香菇等十餘種食材炒制的餡料包裹於外皮內,可辣可不辣,外皮咬著Q彈軟糯,也是邵武當地人特別愛吃的早餐之一。
腳掌餈
「腳掌餈」是與包餈齊名的福建邵武名小吃,「腳掌餈、包餈、粉蒸肉是邵武人眼裡的古早味「三劍客」。如果你來過邵武,你就會發現,包餈店和「腳掌餈」店遍布了大街小巷。「腳掌餈」也叫腳跟餈,因外形如腳跟而得名。雖然它沒有菜作為餡料填充,不過和粉蒸肉是密不可分的「黃金搭檔」。吃「腳掌餈」的時候一定要淋上特製的辣醬,吃著特別過癮!不過和包餈一樣,「腳掌餈」也不太容易讓外地人喜歡。
芋頭絲油餅
油餅大多數地區應該都有,不過福建邵武的傳統小吃油餅可以說是「內有乾坤」。香酥的油餅裡裹著飽滿的芋頭絲餡料,有的還有放一片燻肉,價格就會貴5毛錢。芋頭絲油餅從開始的一塊錢4個,現在已經漲價到2.5元甚至是3元錢一個。
什錦圓子
用大米磨漿,放入熱鍋純手工擀成米漿團,然後搓成一個個小圓子。搭配上黑木耳、芋子、油豆腐、豆芽、香菇等多種食材熬煮,吃著口感特別豐富,「圓子」口感Q彈爽滑。
紫溪粉
紫溪粉是福建武夷山一帶的名點,屬於閩菜系。在中國南方的大多數城市,米粉從古至今絕對是一項不過時的美食之一,在各大的美食城都可以搜尋到一些掛著紫溪粉匾額的店鋪,其中最具特色的美食自然是紫溪粉了。雖整個閩北地區都有紫溪粉,但味道最正宗的紫溪粉還是出自福建武夷山。
邵武筍乾
福建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其竹筍在中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在營養上,竹筍不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邵武筍乾歷史悠久,《邵武市志》上就有多處記載,「邵武境內有多種竹類筍供食用。除挖筍食用外,還製成筍乾。」「邵武筍乾,有明筍、沙筍、鳳尾筍之分,曾為出口大宗。」「抗日戰爭期間,曾運銷上海、天津和香港等地。民國36年(1947)輸出量達25萬公斤。」據史料記載,邵武市拿口鎮、大竹鄉、張厝鄉、肖家坊鄉、桂林鄉和金坑鄉等增多產有筍乾,其中,尤其桂林因森林資源豐富以盛產筍乾為名。
和平遊漿豆腐
勤勞的和平人民在長期的生產耕作中還保留著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還產生了聞名遐邇的特產和平豆腐。因為田埂種豆的傳統,和平盛產優質黃豆,又因昔日繁華的集市,和平豆腐遠近聞名。和平豆腐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而獨特的製作工藝卻是世代相傳,許多人以此為生。和平的遊漿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純正,鮮嫩可口,因而聞名遐邇。和平因豆腐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地方菜餚,如泥鰍豆腐湯、油豆腐、"烊豆腐"(方音)等。
邵武小瓜子
邵武小瓜子一頭溜圓一頭尖,中心鼓起,殼兒黑亮且薄,仁兒厚而白。打籽西瓜具有個小(一般1.5公斤左右)、花皮油亮且薄、產子多的特點,已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炒熟的小瓜子黑褐色,油殼,味道香,好磕。吃邵武小瓜子,還未入口就能夠感受到一股特別的酥香味,用牙齒輕輕一磕,殼分兩半,仁兒露出,細細咀嚼香味綿長,是當地人過節、休閒非常喜愛的食品。 邵武小瓜子加工成食品以炒為主,可以炒成多種味道。微鹹味,炒時佐以鹽水,表面的殼凹處覆蓋淡淡的白鹽漬;微甜味,這種甜不是加香料,而是讓小瓜子本身的甜味充分得到滲透,據說是與炒的火候有很大的關係;五香味,炒時放入五香、甘草;奶油味,在加工過程中加入奶油,讓殼面上見奶油,至瓜子鬆脆為止。
登高粉幹
邵武素有榨制粉幹的傳統。粉幹,邵武人又稱為¨糧粉¨,粉幹的製作,當地人稱之為「榨糧粉」。大埠崗、和平、肖家坊等鄉鎮均有生產粉幹,且所產粉幹質地優良,其中以肖家坊鎮登高村所榨制的粉幹最為出名。登高粉幹較莆田的興化粉要粗些,比江西等地的粉幹又要細其特點是質地細膩、色白、有韌性、不易斷、食之嫩滑爽口,深受民眾喜愛;已成為邵武地方風味小吃之一。
和平鯉魚
和平鯉魚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的特產。和平鎮農民以種單季水稻為主,和平農民的先祖歷來有稻田養魚,稻魚兼作的習慣。農戶在水稻生長期內需要灌水育稻時,在田裡放入鯉魚苗,再投入一些油菜餅、豬糞等為養料。待水稻臨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時,鯉魚即可捕撈,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鯉魚肉質細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當然美食不僅僅這些,我想,了解一個地方的美食文化,可能遠比領略這個地方的風景更需要時間和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