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世界帶來了慘重的損失。截至2020年11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總人數已經超過5000萬例,死亡總人數超過111萬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C)警告稱,新冠危機將給世界造成21萬億英鎊的缺口,並對生活水平造成「持久損害」。
傳染病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始終存在,甚至可以說傳染病的歷史比人類歷史還要悠久。在古代各種條件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人類如何和傳染病作鬥爭,就引起很多人的好奇。翻看歷史,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認知有限、技術落後的古人,在傳染病面前並沒有束手就擒、坐以待斃。面對傳染病,他們採取了種種方法與其作鬥爭。當下對付傳染病最有效的隔離策略,其實在兩千多年就已經被古人採用了。雖然現在中醫藥被很多人質疑,但是古代中國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其實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這其中的很多措施比如隔離策略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面前發揮了重大作用,挽救了無數生靈。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先秦時期關於隔離策略的記載。
戰國時期的《國語·天官》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記載大疫之時,採取隔離辦法的史書。《國語·天官》載: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這種分而治之的方法就有現代隔離治療的影子。
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掘的秦代竹簡對隔離制度有更詳細的記載。其中有一段關於「毒言」的文字,「毒言」指的是一種通過唾液傳播的傳染性疾病。東漢王充在《論衡·言毒篇》中解釋:「太陽之地,人民促急, 促急之人口舌為毒。」《睡虎地秦簡·毒言》記載:「丙與裡人及甲等會飲食,皆莫肯與丙共杯器。甲等及裡人弟兄及它人智丙者,皆難與丙飲食。」根據這段文字,可知當時的人們已經認識到通過消化系統也能傳播疾病,已經採取了必要的隔離措施。
不僅僅是認識層面,隔離在秦朝時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
在《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中,有三處提到對患有麻風病犯人的處理辦法。
簡113:「癘者有罪,定殺。定殺,何如?生定殺水中之謂也。或曰生埋,生埋之,異事也。」「麻風病人犯罪,應定殺。」「定殺」是怎樣的?就是活著投入水中淹死。有的認為是活埋,活埋與律意不合。
簡114:「甲有完城旦罪,未斷,今甲癘,問甲何以論?當遷癘所處之;或曰當遷癘所定殺。」甲犯有罪,尚未判決,現甲患麻風病,問甲應如何論處?應遷往麻風隔離區居住;或者應送往麻風隔離區淹死。
簡115:「城旦、鬼薪癘,何論?當遷癘遷所。」城旦、鬼薪患麻風病,如何論處?應遷往麻風隔區。
這裡的「癘遷所」,是當時專門收容麻風病人的隔離治療醫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風病隔離醫院。
另外當時規定,一個地方如果出現了傳染性疾病,地方上的典甲要迅速上報,上面會專門派醫生來檢查和治療,並對病人採取隔離措施。《雲夢秦簡·癘》記載:「某裡典甲詣裡人士伍丙, 告曰:『疑癘。來詣。』訊丙,辭曰:『以三歲時病疕,眉突,不可知,其可病,無它坐。』令醫丁診之。」這段記載表明,當時關於傳染性疾病已經有了報告制度。
通過以上記載,可知在先秦時我國就有了隔離抗疫的策略。有專門的法律,還有專門的隔離場所。並且還規定了疫情報告制度。可見,在秦朝時,隔離策略已經相當完備了。雖然這一手段有其殘酷性,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一旦被遷入隔離所就等於是任其自生自滅、死路一條了。但是從全局的角度看,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最佳手段。它能迅速地控制疫情的傳播,最大程度地保護健康的人。
由於那時人們對疫情的認知水平有限,對隔離制度也有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晉時就有記載說當朝臣家染上時疫,只要有三人以上被感染時,即使沒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內也不得入宮。這種在今天看來行之有效的隔離方法卻被當時的人譏諷為「不仁」。這一點倒是和現代很多西方人的隔離不人權的觀念不謀而合。
回顧完了古代,再來說說隔離策略在新冠防治中的表現。
中國雖然是最早大面積遭受疫情襲擊的國家,但現在反而是最安全的國家。這都要歸功於在疫情爆發時,中國果斷採取了廣泛檢測加隔離的方法。與之相對比的是一些西方國家比如典型代表瑞典採取的群體免疫策略,最近已經被證明徹底失敗。當地時間12月16日,瑞典國王在年度聖誕節講話中承認,瑞典的抗疫政策是「失敗的」。疫情發生以來,瑞典採取採取了佛系抗疫策略,既不封城,也不強制戴口罩,學校、酒吧、餐廳等也依然保持開放。但是在過去的一個月中,瑞典新增了1700例死亡病例。相鄰的芬蘭和挪威各自只新增了大約100例死亡病例。第二波疫情的衝擊,讓人們看清了群體免疫策略的失敗。
與群體免疫相對的是隔離治療。很多科學研究都表明隔離策略的巨大作用,比如麻神理工學院在今年4月份的研究中就表明隔離是對付新冠最好的解決辦法。
既然隔離策略如此有效,那麼為何很多西方國家即使疫情失控,成千上萬人因此失去生命也拒絕採用呢?其實這背後涉及的是東西方政治和文化的差異。從政治上看,中國是自上而下,中央具有絕對權威。而西方是自下而上的政黨制度,政府的決策要考慮選民的選票。而西方很多人又反對隔離。這又涉及到第二個因素—文化。中國人深受儒家集體主義文化影響,而西方文藝復興之後盛行的是個人主義。儒家把生命放在極高的地位,西方有很多人卻認為自由最重要—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所以雖然感染和死亡的人數每天都在飆升,但是很多西方人還是若無其事,玩得不亦樂乎。
好消息是疫苗開始在很多國家接種了,希望人類能儘快戰勝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