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宗師楊澄浦的邢臺籍弟子
楊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男,生於北京,與其祖父楊露禪、伯父楊班侯、父親楊健侯均為太極名家。
一代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名兆清,字澄甫,生於1883年,卒於1936年,享年53歲。澄甫先生1902年十九歲進京助父教拳,成為職業拳師,1902―1927年的教學活動主要在北京,1928―1936年的教學活動主要在南京、抗州、上海、廣州等地。先生教拳三十四年,桃李天下,入室弟子不下百人,記名弟子多不勝數,學員逾越千人。
楊澄甫的入室弟子不下百人,1931年由文光印務館編碼在國內首次內部發行的《太極拳使用法》所列楊澄浦親傳42位弟子為其佼佼者,其中有邢臺籍弟子中董英傑列第4位,張欽霖第16位,王其和第18位,崔毅士列19位,姜廷選列第24位。邢臺籍五大弟子中除王其和因突患腸疾自內丘火車站回原籍外,其他三位均於1928年隨師南下,之後週遊全國,特別是建國後仍健在者,無不名噪一時,成為一代名家。1931年之後楊澄浦又收邢臺巨鹿的呂殿臣為入室弟子,在太極拳志所列楊澄浦的56位直系傳人中,邢臺籍的至少有以下6位。
1、推手第一的董英傑,南京打擂力挫俄國大力士
2、松沉第一的崔立志,代師傳藝
3、內力第一的張欽霖,三省無敵,全國徒手冠軍
4、開門立派的王其和,國家非遺王其和式太極拳,與楊氏、陳氏並列
5、太極名家呂殿臣,楊澄浦封拳後的入室弟子
6、太極名家姜廷選,隨師南下,名震當時
1、董英傑
董英傑,推手第一。善柔挫之力,功高膽大,擂臺賽上,指遠打近,以推手鬥散手,連勝十場。聽勁極佳懂勁最好,為澄浦師主要相手。董英傑(1897-1961),名文科,字質齋,號英傑。 河北任縣人,楊式太極拳傳人和海外推廣者。自幼聰穎而體弱。拜李香遠為師,學習武式小架開合太極拳。後拜楊澄甫師, 深得楊氏太極之精髓,輕靈沉著兼備,善用粘 黏 揉搓勁。因陳濟棠、李宗仁來函恭請,楊澄甫於1933年率董英傑、楊守中等赴粵,任廣東省政府參事,教授公職人員練拳,董英傑擔任其主要助手與演練推手、散手時之「相手」。1935年,楊回滬就醫,董英與楊守中留粵傳授 太極拳。日寇佔領廣州、香港時,董隱居澳門,抗日戰爭勝利後,前往泰國授拳,鬆軟和緩之永年太極拳居然在尚武之鄉泰國站穩足跟,發揚光大。1948年,英傑太極拳學院出版其所著《 太極拳釋義》。董之開山弟子為劉同祿 在滬著名傳人為樂煥之、董世祚,海外傳人甚多,不及一一詳記。2、張欽霖張欽霖,內力第一。師承兩代,技藝最精,門人中胡耀貞最為有名。張欽霖(1896—1969)河北省邢臺縣人,父母早亡,家境貧寒,因喜愛武術,十四歲即至楊師健侯家中為傭工,清掃庭院。偶有餘閒,乃從楊師澄甫(健侯之子)學習太極拳法,間或與諸師兄弟相互較量,藉收切磋觀摩之效(師兄弟有田兆鱗、楊兆鵬、武振海、董英傑、褚桂亭、陳徵明等),自是技藝大進。後又得理教友人之推介,得識金丹派左師一峰先生,學習內功,練習吐納之術,因其能與太極拳貫通運用,自是拳術更精,左師一峰且賜以道號無畏。民國十四年,張師至山西營商,時家道已躋小康。迨至民國十八年,中央舉辦國術會考,由全國各省、市均推選徒手及器械各一人,至南京參加比賽。張師經友人勸說報名,輕取山西省徒手冠軍,在首都比試時,又獲全國徒手冠軍,師兄鄭曼青氏,即於此時,向張師學得推手。另有胡耀貞者,原學形意拳,人稱:「三省無敵」,年猶長於張師,因與師比鄰而居,知師已得太極真傳,堅欲拜列門牆,請之再三,方得如願。又有河北王善之、李雲龍、山西劉志亮等人,先後求教師門,亦僅學得推手,未能盡其所傳。3、王其和王其和先生在習練武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吸收楊式太極拳長處,所創編的一套新型拳式。 王其和式太極拳與楊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等並列為國家非遺。王其和,字春山,人稱老春先生,河北省任縣環水村(舊稱塔臺)人,生於清朝光緒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卒於民國二十一年七月(1932年8月)。一生酷愛武術,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可惜的是,在楊師(澄甫)南下時未能隨行,從而長年蟄伏於鄉野,又因舊社會的環境使他過早謝世,大大地減小了他的知名度。但他畢竟身懷絕技,在當時的冀南乃至晉東一帶仍然享有盛名。崔立志,松沉第一。先學武式,後入楊門,澄甫師早期弟子,曾單獨替師傳藝於南方數地,推手善發鬆沉勁。崔立志(1892-1970)字毅士,河北省任縣人。師楊式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先生。崔毅士自幼酷愛武術。1909年進北京慕名拜楊為師,精心悉拳,潛心練功,深得楊師器重教誨,得其真髓。 1928-1936年隨楊師南下,巡迴授拳於南京、上海、杭州、漢口、廣州等地。1936年後又獨自授拳於南京、武漢、西安、蘭州、 安徽等地, 1945年返回北京。在數十年的練功及授拳研修過程中,崔先生不僅完全繼承了楊師當年授拳時的認真守矩"以明規矩而守規矩,脫規矩而守規矩" 的作風,加之多年隨師授拳深得楊式大師真諦和畢生精心研修,成為此派楊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呂殿臣先生,河北巨鹿人。生於公元一八八六年。呂家為武術世家,呂老太爺一生走鏢山陝 涼州西路一帶,呂老夫人李氏,為山陝涼州西路名鏢師李玉珍之長女,拳槍並精 。殿臣先生幼承家學,在老夫人悉心調教下,盡得兩家之傳。民國十二年曹錕賄選,國事蜩螗,地方兵匪之亂大作,先生返束鹿靖鄉剿匪,任警備隊長。不及一年一百多杆土匪,盡歸瓦解冰消。之後,先生隨北上京兆,拜太極武藝名家楊澄甫先生為師。澄甫先生在北方本以不收徒,殿臣先生經其前旅長耿怡耿三爺之引見,使慨然破例應允收為幼徒。從此殿臣先生皈依太極武藝。 民國十九年殿臣先生南下至南京任職中央組織部,隨張厲生先生 為黨務工作。及至民國二十四年日本派土肥原等潛入華北,鼓動河北, 察哈爾,綏遠,山西,山東等華北五省脫離中央以自治,殿臣先生隨 保護張特派員厲生先生北上了解實況,團結政要。事畢,返南京,民國25年隨張厲聲先生往廬山受訓。民國26年由南京 而漢口而重慶任職中央組織部,黨政考核委員會。民國三十年引子和先生皈依太極門修煉楊家太極武藝。民國37年應浙江省主席沈鴻烈之邀赴杭州任參議職,於五月間,同僚邀宴於西子湖遊艇,先生把酒論生平際遇,長笑而逝。沈氏擇佳城杭州西湖前公墓。先生一生未遇匹敵。從不自詡,並戒徒吹謗。授拳僅襲師風, 必以正法,不稍改法門。曾云:『教人練拳尤難於練兵。即以說拳架子 而言:大而化之,自己心上過意不去;處處嚴格,人家總埋怨受不了。』 是以從遊者眾,而得其傳者唯王先生子和,馬先生德芸,張先生君輝,蕭先生錦城等寥寥數人而已。 先生授拳,用心雖細若此,而從不居功,但云:『餘不過代祖師爺 傳藝,作一引路人而已,諸君苟得其道,拜祖師爺認祖歸宗,承先啟後,廣法傳薪,斯其足矣!』 楊式太極拳,楊露禪傳其子鳳侯、班侯、健侯。建侯傳子兆熊少侯、兆清澄甫。民國廿四年以後楊澄甫之子振銘守中及弟子董英傑執教於香港,其它諸徒有李樁年、崔一士、呂殿臣散居於成都、西安、重慶各地。而今臺灣一地則有呂殿臣幼徒子和王炬先生。按呂殿臣為河北束鹿人系楊澄甫幼徒,王子和先生曾從遊四載。 [object Object]6、太極名家姜廷選事跡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