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徐元禮(生卒年不詳),晚清浙江桐廬人。嘉慶十八年拔貢(1822),經保送入京,通過朝考合格,最後謀得了一名知縣的官位。這部用楷書書寫的《吳氏重修祠堂記》,是徐元禮的書法代表作。整體筆勢沉穩,字體精妙,風姿俊逸。有顏真卿的寬博,有歐陽詢的險峻,亦不乏《靈飛經》的開張,神採飛揚。《吳氏重修祠堂記》在用筆上,大量採用露鋒切入,流暢中求穩健,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秀而矯健,穩而靈動。字體結構精巧,造型優美,於飄逸中見穩妥,於典雅中見遒勁,是優秀楷書之典範。由於徐元禮是科舉出身,他的書法也難免沾染當時流行的「館閣體」的影子。
明清以後,「帖學」勢微,「碑學」大盛,對「帖學」或攻訐、或惋責,自此一提到「館閣體」,多為書界所詆毀,就連那些不怎麼懂書法的人,一提到「館閣體」,也多貶毀之言。但是我們也要對「館閣體」有個正確的認知,並非所有的「館閣體」書法都是遲滯之作,而主要還是看作品是什麼人寫的。徐元禮雖說是一介小小的知縣,卻因為這部《吳氏重修祠堂記》,卻讓後世記住了他。徐元禮書法與同時期的郭尚先齊名。徐元禮書法直追晉唐,俊秀天成。他的書法不但有魏晉墓誌的刀斬斧切之感,也有唐代碑刻的竣整之氣。筆畫方中寓圓,規整中存逸美,結體為斜畫緊結,卻似褚遂良楷書之寬綽。通篇看去,無一筆倦怠。
一個人的書法受到關注,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個人名氣比較大,如果書法寫得還不錯,他的書法自然會受到追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名人效應」,像皇帝、名臣都屬於此類。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人不怎麼知名,甚至名不見經傳,卻因為無意間的一件書法精品,得以名垂書法史。很明顯,徐元禮,就屬於後者。
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絕不讓你失望,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