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朱哲琴 專輯《央金瑪》(1 /7張)
我終於明白,世間有一種思緒,無法用語言形容,粗狂而憂傷。
回聲的千結百繞,而守候的是,執著。
——倉央嘉措 《無題》
樓主曾有一段時間深深迷戀上倉央嘉措的情詩,充滿希望卻也飽含無奈,蘊意著酸甜苦樂實卻看淡了離聚的愁。更曾細細地查找翻閱著他的傳奇一生,甚至由他的情詩改編而成的歌曲都存在手機裡,一遍一遍地單曲循環著。
無論是影視劇還是音樂曲目,愛情是永遠美好的主題,但大多數人卻在愛情中受苦受難。在網上搜尋「倉央嘉措情詩」,會看到許多優美的詩句,雖然這些作品並非都是倉央嘉措的原作,卻又都集結在倉央嘉措的名下受到敬仰,這個現象肇因於人們渴望解脫愛情的困惑,期待藉由僧人的感悟來尋求答案。
也許我們無法直接從文字裡讀懂悟出那些有關愛、有關生死、有關輪迴的真諦,不若靜下心來,跟著旋律與舞蹈,用最直接的視聽感受去體味那些詩中的愛之真諦!
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年來與倉央嘉措有關的那些歌與劇~
1. 1997 朱哲琴 專輯《央金瑪》
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朱哲琴1997年專輯《央金瑪》將藏族奇特的音樂符號與流行音樂巧妙地融為一體,其中收錄的一首歌曲全曲歌詞更是由七首倉央嘉措的詩歌拼合而成。
央金瑪是傳說中神秘卻美麗善良的妙音女神。西藏人相信若有人正在吟唱美妙的音樂,那他定是被女神附身並賜予他奇特的力量。曲中朱哲琴用抑揚起伏、婉約而清明的歌聲,以及她變幻無窮的唱腔,穿越時空,帶聽者到達黎明時分的拉薩,不達拉宮山下的村落:永不熄滅的酥油燈、清晨喇嘛的腳步聲、藏族老人的頌經聲……
在那東方山頂升起皎潔月亮
年輕姑娘面容漸漸浮現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
黎明大雪飛揚
莫說瞞與不瞞
腳印已留雪上
守門的狗兒你比人還機靈
別說我黃昏出去
別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閒話自以說得不差
少年我輕勇腳步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從不顯現眼前
沒想情人容顏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喇嘛倉央嘉措別怪他風流浪蕩
他所追尋的和我們沒有兩樣
2. 2009 朱子巖 歌曲《那一世》
《那一世》是影視演員朱子巖的首支單曲,其實它的歌詞出自上述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詞作者系著名音樂家何訓田,歌詞中表現出對宗教與愛情的雙重執著和內在的矛盾衝突。
雖然原作並非倉央嘉措,但歌詞蘊涵的詩意與境界比之倉央嘉措情詩的漢譯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它被誤傳併集結在倉央嘉措的名下,我們不妨就此來感受這一段「只為途中相見」的執著之愛。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刻,我升起了風馬,
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到來。
那一日,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得,只為投下心湖石子。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氣息。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相見。
3. 2010 李漠 歌曲《最好不相見》
歌曲《最好不相見》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2》的片尾曲。馮小剛力邀知名音樂人巒樹譜曲,演唱者則邀請到有「搖滾女詩人」之稱的音樂人李漠。
相傳,歌詞改編自倉央嘉措原作,原詩是藏文,譯成漢語只有四句,有兩種版本最為流行:一個是于道泉翻譯的現代詩形式:「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另一個是曾緘翻譯的古詩形式:「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現在這個歌詞版本源於後人改編而成的《十誡詩》。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憶。
最好不相愛,便可不相棄。
最好不相對,便可不相會。
最好不相誤,便可不相負。
最好不相許,便可不相續。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憶。
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4. 2011 何晟銘&香香 歌曲《見或不見》
《見或不見》是由何晟銘和香香演唱的電視劇《宮鎖心玉》的片尾曲,但實際上它第一次被大眾瘋狂轉載是因為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2》,片中李香山女兒對父親深情朗誦了這首詩。
這首詩因風格與倉央嘉措作品極為相似,一直被認為是他的作品。網友被這首詩深深打動,有人在微博緬懷這位詩人,也有人走進書店尋找他的詩集。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謬誤。這首詩歌原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該詩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
原作扎西拉姆·多多說:「這首詩靈感來自蓮花生大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通過這首詩表達大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跟愛情、風月沒什麼關係。」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5. 2014 倉央嘉措情詩 緣起歌舞劇《愛情的證悟》
傳統上,人們認為僧人應該四大皆空、清心寡欲、沒有感情糾葛。其實佛學的觀點認為:能做到四大皆空、看破紅塵的修行者叫「羅漢」;更高一級的修行者則叫「菩薩」,意譯是「覺有情」,指的是對眾生有深厚感情的大智慧者。倉央嘉措的情詩更多的意涵,是一個修行者所表達的人間愛情理解。
歌舞劇《愛情的證悟》正是以倉央嘉措的情詩作為緣起(但不局限於原版詩作),以藏族歌舞來為修行者的愛情旅程作詮釋。它結合藏文化裡的輪迴觀、生死學,用男主角三世輪迴的愛情故事帶出理性的思考,通過佛學的核心思想「菩提心」,希望能幫助觀眾破解世俗之愛的煩惱,證悟幸福的智慧之愛。
我們曾用白紙黑字傳頌著倉央嘉措的情詩,也曾用音樂旋律哼唱著他的詩,但也許從未看過他的劇。10月18日、19日每晚19:30,上海證大喜瑪拉雅中心,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上海市新匯文化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倉央嘉措情詩 緣起歌舞劇《愛情的證悟》也許將帶給你一次觸動靈魂視聽感受,聽著歌、看著舞、跟著劇中的轉世輪迴,一同去證悟人間情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