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11月30日是溫斯頓 • 邱吉爾的誕辰。他曾被BBC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 超過莎士比亞、達爾文和牛頓,甚至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精神的化身」。
你可能熟悉這樣的邱吉爾: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以絕對正義之姿,帶領大英帝國擊敗法西斯,走向輝煌。不僅兩度榮登《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還曾獲諾貝爾文學獎,以及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榮譽院士。
但你也許不熟悉這樣的邱吉爾:
「這個多愁善感的小男生總是受欺挨打;長大成人後依舊身材矮小,骨瘦如柴,一雙手細白得像女生,講起話來吞吞吐吐,甚至有些口吃。」整個中學時代,邱吉爾都是班裡最頑劣、成績最差的學生之一,經常遭遇體罰,以至於不得不轉學。
從備受冷落的問題少年,到兼具鐵腕與智慧的傳奇首相,邱吉爾究竟經歷了什麼?藉此誕辰之際,讓大家看看這個偉人的一生,揭秘為何「天才和瘋子,僅有一線之隔」。
▼
Winston Churchill
1874.11.30~1965.1.24
1874年11月30日,溫斯頓 • 邱吉爾出生於英國貴族之家,由於早產,世界在一片手忙腳亂中迎接他的到來。
財政大臣的父親熱衷政治,社交名媛的母親醉心應酬。邱吉爾在親情稀薄的環境下成長,唯一的情感依靠是奶媽。
邱吉爾7歲就被送入寄宿學校。在信中百般懇求母親:「求您千萬來看看我,我如此渴望您的到來。」但無論怎麼哀求,都毫無回應。
父親則更冷酷,說:「他頭腦遲鈍沒有學識,不具備從事任何工作的能力。最大的才華就是虛張聲勢和浮想聯翩。」
父母的無視和冷落,讓邱吉爾始終處於強烈的自卑和絕望中。缺愛的環境和家族遺傳,更讓他終生飽受抑鬱症困擾:「內心的抑鬱如同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他甚至不敢靠近陽臺,因為想一躍而下的念頭揮之不去。
為了擺脫足以吞噬自己的精神深淵,邱吉爾不斷逃離現有的環境,試圖在轟轟烈烈的生活中找尋生存的意義。
軍校畢業的邱吉爾隨即加入輕騎兵。1895年作為隨軍記者,親歷古巴民族起義;第二年又野心勃勃的前往印度,參與針對當地的武裝鎮壓,寫出首部著作:《馬拉坎德野戰軍紀實》。
仿佛只有炮火紛飛的前線和血雨腥風的戰鬥,才能讓邱吉爾短暫逃離抑鬱的心魔,掙脫內心揮之不去的陰霾。
但內心的苦悶依然不時流露:在自傳式小說《薩伏羅拉》中,主人公成為邱吉爾被負面情緒折磨的替代品,沉湎於:「生命將終結於死亡,而整個宇宙則如燃盡的煙花般死寂」的絕望。
也許正因為擺脫內心的孤寂和黑暗,給了邱吉爾無畏的勇氣和動力。1899年他再度作為戰地記者前往南非,採訪英布戰爭,被俘後的成功越獄令他名聲大噪。
1900年邱吉爾踏入政壇,26歲便榮升議員,此後終生在政壇頂端跌宕起伏。
1915年海軍戰事失利,40歲的邱吉爾遭遇政壇滑鐵盧,被迫免除海軍大臣職務。「空有熾烈信念卻無力付諸實現,只能被迫賦閒,我的內心苦悶致極。」失去工作的邱吉爾一蹶不振:
「為避免煩惱侵襲,我嘗試將繪畫作為黑暗裡的精神慰藉。它拯救了我,使我暫時掙脫抑鬱的糾纏,體味生的愉悅。」——《邱吉爾:生平及畫作》
「畫家是快樂的,因為他們不會孤單。光與色彩、和平和希望會伴隨始終。每個畫畫的時刻,都仿佛天堂般美妙。」—— 邱吉爾《繪畫作為消遣》
1925年,邱吉爾參加匿名繪畫競賽,居然得到評委一致褒獎。意外的成功給了邱吉爾極大鼓勵,也促使他不斷以繪畫的眼光,發掘周遭世界中隱藏的美好。
「我一邊散步一邊留心樹葉的色澤特徵,山巒迷夢般的紫色,枝幹絕妙的邊線,以及遠處地平線的白色剪影。我本能地意識到,活了半輩子,居然此前從未留心過這一切。」
Lake near Breccles in Autumn也許恰如安東尼 • 斯託爾在著作《邱吉爾的黑狗》中所言:
「抑鬱的本質是跟內在的自我做鬥爭,那種足以吞噬的切膚之痛,會湮沒脆弱之人,但也可能喚醒他們的意識和創造力,激發出超乎想像的正面力量。」
1929年5月英國大選,保守黨和自由黨慘敗,工黨重新執政。這是邱吉爾政治生涯最低潮,被絕望吞噬的他精神萎靡,茶飯不思,整個人猶如行屍走肉,口頭禪是「我完蛋了」。
在這段被稱為「荒漠歲月」的十年中,為了抵抗抑鬱幽靈的啃噬,邱吉爾不敢讓自己有片刻閒暇,努力嘗試各種可能讓自己振作的方式:
失眠的夜晚他整宿看書,讓閃現的奇思妙想取代想要結束生命的念頭。不斷嘗試繪畫、寫作及各種體力勞動,努力用政治以外的世界,填補內心的黑洞。
1939年二戰爆發,邱吉爾臨危受命出任首相,挑起率領全英抗擊法西斯的歷史重任。長期對抗心魔以及掌控情緒的能力,成為邱吉爾鋼鐵意志的「催化劑」,也賦予他俾睨群雄的氣度。
1940年6月歐陸淪陷,大轟炸幾乎把倫敦夷為平地,面對一片哀嚎。換做其他任何領導人,可能早就面對現實,繳械投降。然而邱吉爾的鬥志反而愈燃愈烈,將悲情的現實轉化為無畏的言辭,在那個夏天,支撐住岌岌可危的英國:
「我們絕不投降!沒有別的,只有熱血。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都要堅持戰鬥!因為沒有勝利,就沒有生存!」
英法盟軍戰敗,邱吉爾不降;法國投降,邱吉爾不降;被圍困敦刻爾克,成為德軍活靶子,邱吉爾不降;隆美爾在非洲不可一世,邱吉爾依然不降。
「我相信我們會取得勝利,就像相信太陽會升起一樣。」當大半個歐洲都臣服於法西斯的魔掌,只有邱吉爾一次次拒絕希特勒的「勸降呼籲」,力挽狂瀾,把英國從死亡泥沼裡拖拽出來。
為什麼全歐洲都絕望之時,邱吉爾卻誓死頑抗?因為他一生都在和抑鬱鬥爭,太知道絕望的滋味,太想戰勝絕望了。他把終生抵禦心魔的勁頭,用來對付希特勒,最終戰勝納粹,改變了歷史。
1945年5月7日納粹宣布投降,英國終於贏得勝利,然而邱吉爾的噩夢才剛剛開始。戰時內閣解散,保守黨慘敗,帶領英國走向勝利的邱吉爾,被無情拋棄。
政壇失意讓邱吉爾再度沉淪,甚至當眾說:「死亡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大的禮物。」為避免抑鬱的吞噬,繪畫和寫作重新成為邱吉爾慰藉心靈的靈丹妙藥。
「如果不是繪畫給予的精神支持,我恐怕活不到今天。不管面臨當下的煩惱還是未來的威脅,一旦畫面展開,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邱吉爾的繪畫愈發爐火純青,1947年他以 David Winter 為化名的作品,順利入選皇家美展。不久之後,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更一致推舉邱吉爾為特別榮譽院士。
除了繪畫,邱吉爾更筆耕不輟,記述祖先功績的《馬爾巴羅公爵傳》獲贊無數。展示父親生命歷程的《倫道夫 • 邱吉爾傳》,甚至成功挽回了家族名譽。
撰寫的《世界危機》《二戰回憶錄》,以凜冽的文風和卓越的洞察,被譽為「擁有西塞羅文才的愷撒大帝」。
除此之外,邱吉爾更以演講力享譽世界:《戰爭演說集》《秘密會議演說集》《和平原動力》,親手撰寫的演講稿充滿靈魂的震撼和激情的感召。
1953年,「由於他精通歷史和傳記的藝術,以及捍衛崇高人性價值的光輝演說」,邱吉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晚年的邱吉爾,因中風辭去首相職務,在鄉下過著遠離塵囂的田園生活。步履蹣跚、老態龍鐘的耄耋之年,愁苦與抑鬱依舊如影隨形。「我成就極多,但到頭來卻一事無成。」
即便生命對於邱吉爾,已經深惡痛絕,但他依然與抑鬱頑強抗爭,不僅繼續繪畫,更寫出《英語民族史》,記述英語民族走上資產階級民主的歷程,並最終以90高齡壽終正寢。
在那個「亂世出英雄」的時代,邱吉爾身上潛藏的政治軍事能力、雄韜偉略以及「與生俱來的文化藝術天賦」,足以令後世難以忘懷和超越。
人類的心靈並非堅不可摧
但少數勇者發現,當身處地獄之時
他們才得以瞥見天堂
伴隨終生的抑鬱陰影,既是令邱吉爾痛苦厭世的可怕心魔,又是激勵他天不怕地不怕,視死如歸,所向披靡的利刃。如果不是抑鬱,他也許更快活更安定,但一定不會如此偉大。
與邱吉爾一樣深受抑鬱折磨的名人有很多:如林肯、梵谷、海明威、雨果、託爾斯泰、貝多芬、卡夫卡、牛頓等等,皆成就非凡。
「天才與瘋子 僅有一線之隔」
這巨大成就與心理疾病之間
究竟是否有著某種神秘關聯
1 抑鬱發作之時,為了不至陷入瀕死的絕望,必須在失去自控之前強迫活動,因為一旦停下就會徹底完蛋。這種頑疾就猶如鞭子,不斷抽打的錐心之痛讓人不敢絲毫懈怠。
痛苦可以喚醒意識和創造力。為擺脫抑鬱,邱吉爾無所不用其極,有工作時全情投入不眠不休;退休時就想盡辦法找事如陀螺般不斷旋轉,唯恐稍有片刻閒暇,就會墜入抑鬱的深淵。
海明威也是如此,他一生都在跟恐懼和自殺的念頭作鬥爭。為逃避內心噩夢,必須不停旅行冒險、尋求生活刺激,才能抑制心底蠢蠢欲動的惡魔。
「你盡可以試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中鯊魚搏鬥的經歷,也是海明威內心掙扎的真實呈現。
2 抑鬱是痛苦也是鞭策,它會驅使人不斷前進。用追求成功來抵禦心理失衡,阻擋內心情緒的潰敗。
世上的聰明之人很多,但成功所需要的無畏和創造力,卻不是只靠聰明就能產生的。除了本身的才華,還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強大的內驅力。
邱吉爾便是如此,缺愛的環境導致他極度自卑,卻也迫使他通過外在成就獲取內在價值,彌補心裡缺失。這種野心,正是任何成就不可或缺的動力源泉。
抑鬱甚至可能激發靈感,觸及常人無法感知的情感深度,對於創作尤其如此。
比如梵谷正是在精神極度狂亂的狀態下,才創作出震撼心靈的《星月夜》—— 漩渦般翻滾的星空和焰火般升騰的絲柏 —— 那無處安放的炙熱和躁動,仿佛狂亂內心的激情獨白。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1889.6
3 抑鬱固然帶來痛苦和折磨,但又何嘗不是另類的動力。沒人願意在抑鬱追逐下疲於奔命,但既然揮之不去,不如調整心態,在與心魔的鬥爭中不斷超越。
「很多偉人都是不幸的產物,只有苛刻的壓迫,逆境的刺痛,以及無數奚落和嘲弄的刺激,才能激發完成大業所需要的鋼鐵毅力和超凡智慧。因此,瘋狂和天才往往結伴而生。」
邱吉爾為逃避抑鬱深淵的追咬,傾盡全力投入工作與戰鬥:瀕臨絕望時決不放棄,群敵環伺時勇氣不墮,最終成就超越想像的偉業。
他用滿載榮譽的一生證明
再絕望的境地都可能戰勝
再強大的心魔都可以徵服
缺陷和疾病本身並不可怕
重要的是你對待它的態度
如果你也曾深陷抑鬱無法自拔,可以試著換個角度:與其沉淪痛苦作繭自縛,不如激發潛能挑戰無限,在徵服內心的同時,也有可能徵服世界。因為抑鬱是傷害也是成就,越是深不可測的困境,越蘊含著催人奮進的力量。
沒有誰生而完美。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或順遂或落魄,偶爾煩惱縈繞但總可以排解。但世上還有一些人,由於無從選擇的際遇或根植體內的基因,受困於敏感、脆弱和孤獨。他們被抑鬱攫取時幕天席地的黑暗與無助,我們即使無法感同身受,也請報以理解和寬容。
無論是你曾窺見他人的脆弱搖曳
還是曾親歷人性隱秘的紛繁複雜
對每個歷盡劫難的生命寬厚以待
是治癒自己和世界最堅定的力量
| 哥林多後書 12:9 |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繫授權
▼
請人公告
「丹尼爾工作室」正在持續擴招,多個緊缺崗位等你來應聘。申請全職的,請在後臺輸入「招人」;申請兼職的,請在後臺輸入「全球招募」。請按要求,發送郵件給我們。誠邀海內外各路英雄豪傑的加入,尤其歡迎身懷絕技的精緻的利他主義者。因當前人力有限,請務必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