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幽默真的越來越成為奢侈品,想要找點讓人開心的東西著實不容易。
細數起來,前段時間川普被挪威和瑞典兩名議員提名諾貝爾獎,已經算是少有能讓人圖一樂的事情了,畢竟和「和平」八桿子打不著的川普也能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這也算是一種黑色幽默了。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諾貝爾獎還沒到手,川普倒是先在另一個知名獎項上首戰告捷。
前幾天,一個名為「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線上成功舉辦,在這場典禮上組委會把本年度「醫學教育獎」授予給了多位國家元首,包括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首相詹森、印度總理莫迪在內共九位國家領導人都成功進入獲獎名單。
至於為什麼要將醫學教育獎授予給他們,組委會則在頒獎詞中給出了答案,這是因為他們在疫情期間始終堅持以身作則,為科學家和醫生們傳道解惑,從而證明了:
政治家可以比醫生對生命的影響更大。
沒錯,這個乍一看像是碰瓷諾貝爾獎的假冒偽劣獎項,卻敢於直接在頒獎典禮上嘲諷那些在新冠疫情中不作為的國家元首們,一波操作讓人直呼正道的光,內心極度舒適。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些領導人在新冠疫情中不靠譜算是人盡皆知,但在公開場合直接開群嘲這還是需要點水平的,那麼這個「搞笑諾貝爾獎」到底是何方神聖?
其實呢,儘管聽起來很劣質,實際上這個獎還真有點來頭了,最早是在1991年由一個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領頭舉辦的,其本意就是以沙雕搞笑的方式模仿一下諾貝爾獎,但沒想到越辦越紅火,越辦越有趣,所以就一直辦到了現在。
既然是想模仿諾貝爾獎,那諾貝爾獎有的,搞笑諾貝爾也必須要有。
比如諾貝爾有1000萬瑞典克朗作為獎金,相應地,搞笑諾貝爾就拿出了10萬億辛巴威幣(約人民幣0.18元)。
(然而事實是辛巴威幣早就不流通了,所以獲獎者只能拿到10萬億面額的仿幣)
諾貝爾獎有盛大的頒獎典禮開幕式,搞笑諾貝爾也有祖傳扔飛機傳統。
諾貝爾獎有著名的金質獎章,搞笑諾貝爾就搞了個紙糊的獎盃,只可惜今年是線上頒獎,所以為了彌補獲獎者不能親手舉起獎盃的遺憾,組委會還專門把PDF文件發送給了大家,以供獲獎者自行拼裝。
簡陋歸簡陋,但這氣勢首先不能輸。
舉辦方沙雕,頒獎典禮沙雕,那麼獲獎的項目自然也不能打破這樣的優良習俗。
比如今年搞笑諾貝爾管理學獎獲獎者的故事可能很多人就很熟悉,這五位來自中國的獲獎者實際上的職業是「殺手」。
但這五位「殺手」背後卻不是什麼血腥暴力案件,而是一個層層套娃的「中間商賺差價」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想要僱兇殺人,由於出了200萬找了第一個殺手去幹活。只可惜第一個殺手也有個做僱主的理想,於是他花了100萬找了第二個殺手。殺手二號拿到錢後,想都沒想花了27萬又僱傭了殺手三號,之後殺手三號又花了20萬僱傭了殺手四號,最後的結果是殺手四號花了10萬找到了最後的殺手五號……
到了五號這裡,套娃算是結束了,但問題是五號選手認為10萬塊錢叫他殺人,這是打發叫花子嗎?
殺手五號:我不幹了!
於是五號選手最後想到了一個絕妙辦法:他主動找到了暗殺對象,兩人一商量拍了張假死照片就拿回去交差了。於是,誰也沒有死,反而受害者在報警後把這五個殺手全抓了。
除了研究這種沙雕事件,搞笑諾貝爾將還對「屎尿屁」頗有一番研究,今年的材料科學獎便頒給了一個對糞便頗有研究的科學團隊。
事情起因與一個因紐特人傳說有關,據說上世紀曾經有一位因紐特猛漢,因為在冰天雪地裡面失去了武器,所以為了防身他用自己冷凍後的糞便,做出了一把堅硬無比的刀子,並靠著他刀砍野狗,伐木逃生。
於是為了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一個英美聯合科研團隊臨時搶了「流言終結者」的活,在模擬了因紐特人的飲食後,也效仿傳說搞了把「便便刀」出來。
結果發現,這刀連切個豬肉都費勁,一碰就融化了……謠言真是害人啊。
跟前面相比,對尿的研究就更學術了,研究者是一位來自於喬治亞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教授胡立德,這位教授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即使體型相差那麼大,不同動物的排尿時間卻仍都在21秒左右?
(大象膀胱容積是人類的 100 倍,但排尿時間卻極其接近)
經過大量研究後,胡立德發現尿道長短可以調節排尿時間,為了避免在排尿中受到攻擊,大型動物進化出了更長的尿道以加快排尿,這個結論被胡立德寫入了自己的研究報告中,並總結出了著名的「小便定律」。
(研究發現排尿時間可以作為檢驗膀胱健康和前列腺腫瘤的依據之一)
看起來很沙雕很常見的課題,卻被研究出了大量學術成果,這在搞笑諾貝爾獎中並不是什麼新奇事件,因為參加評獎的人本來就不是什麼段子手,而是一群理性、嚴謹而又會整活的科研工作者。
為了解決無緣無故拼命打嗝,科研學者們便通過研究「迷走神經」,總結出了手指伸進肛門攪拌的好辦法。
為了搞清楚「人吸入氦氣會變聲,那動物會不會?」這個問題,科研學者發現吸入氦氣後鱷魚也會變聲,並通過這個結論進一步了解了鱷魚甚至是恐龍的發聲系統。
如果以一定的頻率震動水,水面上就會形成頻率相同、傳輸方向相反的駐波,而今年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馬克西莫夫和波託茨基便發現了由水組成的生物,比如蚯蚓其實也會在震動中產生駐波。
這項研究對於檢測並控制重要的機體生物物理過程,有著極高的價值。
2000年因為利用磁懸浮技術成功將一隻青蛙懸浮在空中,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成為了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獲獎者。
結果十年之後,他就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領域做出的突出成就,獲得了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表面上大家都是沙雕界的人才,結果實際上,在學術界人家也都是天才。
「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搞笑諾貝爾獎的宗旨其實充分解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科學家熱衷於參加這項看起來搞笑沙雕的評獎,那就是:即使現實令人發笑,但我們也不應該放棄思考。
提醒人們永遠懷揣著一顆理性科學之心,可能才是搞笑諾貝爾真正的意義吧。
--- End ---
情報姬長期招募
兼職編輯/全職編輯/優質投稿
有意請帶作品or簡歷發送到郵箱
7707812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