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搞笑諾貝爾獎出爐(上)

2021-02-13 百科知識

點擊關注「有料有趣又專業」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識》     

由於疫情的緣故,2020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沒有像往屆那樣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而是開了一個盛大的視頻會議。 

搞笑諾貝爾獎創立於1991年,是一項對於諾貝爾獎的善意的滑稽模仿秀,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人吸入氦氣後,發聲腔裡的空氣共振頻率變高,使得高頻泛音被放大,聲音聽起來就顯得又高又尖,就跟唐老鴨似的。那麼,如果讓鱷魚吸入氦氣,它會變成「唐老鱷」嗎?一項研究發現:會的。

 

鱷魚及其他爬行動物都非常會發聲,並時常大聲吼叫,尤其是在交配季節。研究人員很好奇,這些聲音是否可以作為一種顯示其體型大小的手段(有研究表明,雌性更喜歡與比它們大的雄性交配)。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挑選了一隻成年揚子鱷做實驗。這隻揚子鱷經常吼叫,通常是對附近圍欄裡40隻美洲短吻鱷的叫聲做出回應。因此,研究人員設置了兩種實驗條件——呼吸正常空氣或呼吸混合氦氣的空氣——並通過回放錄製好的鱷魚吼叫聲,使它適時地發出吼叫聲回應。

 

將這隻揚子鱷放在一個密閉的小倉內,分別注入空氣或混合氦氣的空氣,並記錄下了兩種情況下鱷魚發出的聲音。結果顯示,吸了氦氧混合氣體的鱷魚確實出現了和人類類似的變聲效果:隨著氣體成分的變化,聲譜中的共振峰頻率也變高了。

 

聲腔共振的頻率與共鳴腔尺寸相關,而共鳴腔尺寸又與動物的個頭呈正相關。因此,共鳴音應該能透露有關動物體型的信息:個頭大的動物的聲音聽起來會更渾厚低沉。對鱷魚來說,這些信息在挑選配偶和爭奪領地時就非常有用了。

 

研究者在發表於2015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由於鳥類和鱷魚與所有恐龍都有一個共同祖先,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發聲系統也可能加深對已經滅絕的主龍類(Archosauria)動物的了解。」 

 

 

自戀的人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積極的,他們看起來「外向、活潑、友好」,因而可以在初次見面時就成功博得他人的關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充滿侵略性和敵意的本性暴露無疑。與自戀自大者相處的可怕之處便在於此:畢竟,初期被騙的概率如此之大,而「日久見人心」的時間成本又確實太高了。

 

那麼,有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將那些自戀者識別出來呢?心理學家認為,有。

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心理學獎就頒授給了一項與此有關的研究:通過觀察眉毛來識別自戀者的方法。

 

在心理學家看來,自戀是一種「陰暗」的人格特徵,以自私、自負和虛榮等為特徵。儘管自戀者經常在表面上表現得很迷人,有些人卻幾乎能在第一眼就識別出他們——這是一種寶貴的社交技能,能使我們避免陷入自戀者的人際關係網中。

 

研究人員想要找出這種技能背後的機制。之前的研究表明,人臉是我們在認識新朋友時首先注意到的一個特徵。因此,研究人員招募了39名大學生,讓他們在擺姿勢拍照時保持中性的表情,然後讓他們填寫「自戀人格量表」。

 

隨後,研究人員用這些照片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參與者被要求根據他們的自戀程度來評價每一張臉。結果發現,眉毛是面部最具表現力的特徵之一,人們在觀察眉毛的過程中,通常會注重三個指標:男性化/女性化程度、眉毛的整齊程度以及獨特性。只有獨特性會和判斷準確度明顯相關:那些自戀者的眉毛往往辨識度很高,例如,比別人的更厚實、更濃密、更稜角分明或形狀更獨特。人們會根據眉毛的特點,準確地挑出最浮誇的自戀者。

 

事實上,儘管眉毛不像五官那樣具有更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其在社會功能上有著巨大的作用。相比於其他面部器官,眉毛不僅具有更高的識別度,而且對面部識別具有重要作用,其對身份感知的影響甚至超過眼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視覺神經科學教授發現,人們可以準確地識別出沒有眼睛的名人面孔,但無法識別沒有眉毛的名人面孔。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頒給了逼著蚯蚓「蹦迪」的兩位研究者,獲獎理由是:通過實驗確定了活蚯蚓在高頻率振動時其形狀所受到的影響。

 

研究者使用活蚯蚓做了一個實驗:將幾隻蚯蚓平放在塑料板上,並通過一個音頻放大器,對塑料板施加垂直方向的正弦波振動信號,讓放置在上面的蚯蚓也隨之振動起來。

 

很顯然,這個實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蚯蚓「跳舞」,而是探測活體生物在外部刺激振動下產生的波動情況。蚯蚓經處理後被放置在塑料臺上,利用雷射位移檢測裝置檢測振動過程中蚯蚓的運動情況。通過後續的數據處理,實驗人員不僅可以得到運動過程的頻率譜圖,還能夠通過進一步的建模,詳細分析運動中的具體情況。實驗結果表明,蚯蚓振動的狀態類似於法拉第波。當池水受到振動時,如果超過特定的頻率,水面就會形成駐波的波形。在氣液分界面上,這些駐波被稱為法拉第波,以麥可·法拉第的名字命名,他在19世紀上半葉研究了這種現象。

 

獲獎者研究推斷,由於許多生物主要是由液體組成的,可以認為類似於液滴,其生物體在適當的條件下應當會呈現駐波形態。他們選擇蚯蚓作為實驗對象,是因為蚯蚓「有流體靜力骨架和靈活的皮膚以及充滿液體的體腔」。

 

當然,這個實驗並不是為了搞笑而做的。兩位研究者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是一項「可以用於開發探測和控制活生物體內的生物物理過程(如神經衝動的傳播)的新技術」。 

 

 

搞笑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獎往往會頒給兩種人:第一種是「竟能憑一己之力製造出如此大的經濟災難」,第二種是「經濟學研究居然還能發現這種事情」。今年的獲獎者屬於第二種,其獲獎理由為:試圖量化不同國家國民收入的不平等與嘴對嘴親吻平均數量之間的關係。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不僅談了錢,還聊了感情,然後發現,錢和感情關係大著呢。此處的感情主要體現在——接吻。

 

獲獎者熱衷於研究與「浪漫的嘴對嘴接吻」有關的文化差異,試圖了解這種行為是否可能是維持長期伴侶關係的一種手段。因此,他們從世界各地招募了3109名參與者進行在線研究。參與者需要回答一系列問題,例如,接吻有多重要,什麼樣的吻才算好以及自己和對象接吻的頻率。

 

研究者發現,接吻通常在戀愛關係的後期階段更為重要,尤其是對年輕的參與者,而且收入不平等與接吻頻率呈正相關。

 

獲獎者總結道:「在資源競爭可能更激烈的國家,人們親吻伴侶的頻率更高,這對在特定惡劣環境下維持長期穩定的伴侶關係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通過這個圍繞著接吻展開的項目,研究者還發現,一個吻好不好,技巧是挺重要的;但關鍵還是取決於感官因素,例如,體味、口腔味道是否宜人。換句話說,至少得沒有體臭、口臭。和男性相比,女性在判定一個吻好不好的時候,更加在意對方的口氣是否清新。

猜你想看:

2019搞笑諾貝爾獎(上)  (下)

2018搞笑諾貝爾獎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0.11B 

關注《百科知識》官方抖音號

918587080

獲取有趣又靠譜的知識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已經揭曉了,搞笑諾貝爾獎
    這些獎項可不是那個,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而是由美國《不可思議研究年鑑》所欽點的「搞笑諾貝爾獎」。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在今年9月13日再度登場。至今已有28年歷史的「搞笑諾貝爾獎」,英文「Ig Nobel Prize」的原意,其實與中譯的「搞笑」,有些許不同。這個獎項名稱的英文字源,是拆並 Ignoble(不名譽的)與 Nobel Prize(諾貝爾獎)兩字,所組成的雙關俏皮語。
  • 搞笑諾貝爾獎
    然而在諾貝爾獎宣布的前一兩周,還有另一個和諾貝爾相關的獎項也會如期舉行,這個獎項就是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搞笑諾貝爾獎究竟有多搞笑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案例中窺探一二。比如,2020年的材料學獎是用冷凍糞便製作了一把刀;2019年的工程學獎因為發明了嬰兒換尿布機;2015年的化學獎是研究如何用化學方法將熟雞蛋變生……不僅僅獎項的研究內容雷人,獲獎者也只有一分鐘的獲獎感言,只要超過時間,臺下的一個8歲小女孩就會大聲喊:閉嘴,我好煩!搞笑諾貝爾獎的獎盃也是由廉價材料純手工製作完成,不到一個月就會散架。
  • 聽說過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又是......
    2020年9月17日,美國當地時間晚6點,第三十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如期而至。
  • 研究袋熊粑粑、人肉營養……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又要來啦!
    每年真·諾貝爾獎頒獎前,都會有個假·諾貝爾獎的頒獎。在國內,我們把它叫做搞笑諾貝爾獎。這個獎由馬克·亞伯拉罕(Marc Abrahams)在1991年創立,當時是「第1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到了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9月17日,我們迎來的就是「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
  • 2016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什麼叫「一本正經的搞笑」 請猛戳!
    >但你知不知道還有個搞笑諾貝爾獎?我是信呢?還是不信呢?還是信呢?下面呢,好好嘮嘮「搞笑諾貝爾獎」是啥子意思!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其名稱來自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的結合。獲獎者是由《不太可能的研究之實錄》的編輯們、科學家們(其中還包括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記者們和來自多個國家的各個領域的精英們組成的管理委員會選出的。
  • 從搞笑諾貝爾獎到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雖然也叫諾貝爾獎,但其實與真正的諾貝爾獎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就是一個搞怪的鬧劇,這從它每年的得獎項目就能看出端倪,諸如「老年人的耳朵更大」「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尿尿時間一樣」「接吻可以減輕皮膚過敏反應」「用醃豬肉來治療小孩子流鼻血」「將炸藥製作成鑽石的方法」等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項目,沒一個是正經的研究。
  • 搞笑諾貝爾獎」:搞笑但也有料
    但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講,諾貝爾獎可能有些遙遠了,畢竟他們都是專業領域的精英,所涉獵的知識我們幾乎接觸不到。然而,另外一個「諾貝爾獎」就貼近生活得多,那就是「搞笑諾貝爾獎」 (Ig Nobel Prize)。 誕生於1991年,「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為10項「奇怪或沒有意義」的科學研究頒獎,今年也不例外。在9月13號晚,第28屆「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 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都旨在追求知識和拓寬品味的邊界。隨著今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我們又會看到更多令人捧腹的成果。
  • 你也可以得諾貝爾獎——有趣的「搞笑諾貝爾獎」
    【墨叔叔】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還是這麼無釐頭。可惜啊,就是少了小墨。【小墨】我才不去呢,一點都不符合我的身份!【墨爺爺】哈哈,沒錯,咱們志向是要遠大一點。【小墨】我做的是正經的研究,表面上是有點搞笑,可我呼喚的是大家對動物的關愛,歌頌的是善良,傳達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2016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不準笑!我們搞的是科學!
    諾貝爾獎地球人都知道,但你知不知道還有個搞笑諾貝爾獎?
  • 這些亂七八糟的可是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
    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得獎名單出爐觀眾向臺上丟紙飛機是搞笑諾貝爾獎的傳統之一,得獎人會獲頒因嚴重通膨、變得毫無價值的10萬億辛巴威獎金。他們有60秒時間致詞,如果超時,就會有8歲女童在旁邊一直碎念「請停止,我覺得好無聊」。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給了川普
    前幾天,一個名為「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在線上成功舉辦,在這場典禮上組委會把本年度「醫學教育獎」授予給了多位國家元首,包括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首相詹森、印度總理莫迪在內共九位國家領導人都成功進入獲獎名單。
  • 廣西5殺手外包殺人,榮獲2020搞笑諾貝爾獎|輕武專欄
    早上看了到一個廣西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案情曲折離奇,還特別搞笑,差點給我笑背過氣去,今天把這個「殺手外包套娃案」分享給大家。本來這事兒到這裡也就告一段落了,但上個月,這一串笨蛋殺手和這件給殺手組織抹黑的事兒又被拉出來「公開處刑」,甚至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管理學獎」。這「搞笑諾貝爾獎」也挺有來頭,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從1991年開始,到今年的2020年已經是第30屆了。
  • 【頒獎】嘲諷界的業界良心: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的嘲諷從不限於象牙塔,從辛巴威央行到白俄羅斯總統的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國家領導人都是嘲諷對象「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又譯「幽默諾貝爾獎」,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
  • 用熟豬肉堵上!「搞笑諾貝爾獎」醫學獎
    圖為「搞笑諾貝爾獎」醫學獎:鼻血流個不停怎麼辦?印度和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稱,用熟豬肉塞滿鼻孔可以很好的治療流鼻血。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其名稱來自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的結合。
  •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檢查眉毛就能識別自戀者?昆蟲學家害怕蜘蛛?
    2020年9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北京時間9月18日,第30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發布,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議程全程在線進行,那麼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又有哪些讓你意想不到的獎項呢?讓我們一睹為快!
  • 「搞笑諾貝爾獎」中國得主解析蝙蝠口交活動
    資料圖片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出現了兩個不同尋常的突破:一是荷蘭物理學家蓋姆成為首位「雙料諾獎得主」,既拿過正經諾貝爾,又得過搞笑諾貝爾;一是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正式登陸該獎項。由廣東昆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禮標領導的一項關於犬蝠交配活動的研究獲得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
  • 認真的來搞笑!2018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9月14日6點(北京時間),第28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美國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搞笑諾貝爾獎始於1991年,旨在表彰有趣的科研成果。
  • 一本正經搞怪科學,你沒聽過的搞笑諾貝爾獎~
    雖說這獎金不值一提,但是頒獎嘉賓可是歷年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哦~好了,接下來,咱們該揭曉獲獎結果了,本屆搞笑諾貝爾獎的獎項依次是:獲獎者:馬克·米切爾、大衛·沃廷格獲獎者有一位患了腎結石的病人結論:下次再把膽子小的朋友拽上過山車,更加理直氣壯了,科學證明,過山車有益健康~
  • 2019 諾貝爾獎揭曉前,「搞笑諾貝爾獎」先了解一下?
    當地時間 9 月 12 日,第 29 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lg  Nobel  Prize)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行,這個看似「不靠譜」的頒獎典禮在諾貝爾獎頒獎前舉行。相比於諾貝爾獎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搞笑諾貝爾獎獲獎的科學成就是「乍看讓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這個每年都是「首屆」的頒獎典禮旨在向人們證明:科學,也可以存在於一些看似荒謬的問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