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無國界!新研究發現音樂能夠喚起人類十三種特定的情感

2020-12-23 前瞻網

音樂無國界!新研究發現音樂能夠喚起人類十三種特定的情感

 Connor Feng • 2020-01-08 10:24:14 來源:前瞻網 E1099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聽國歌會感到驕傲,聽黃老闆的《The Shape of You》會讓人感到歡欣鼓舞,聽喬治·麥可的《Careless whisper》會令人感到意亂情迷,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對來自中美的2500多個人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們對搖滾、民謠、爵士、古典、軍樂隊、實驗和重金屬等多個流派、共數千首歌曲的情緒反應。結果,跨文化的音樂主觀體驗可以映射在至少13種主要感覺當中:娛樂、高興、色情、美麗、放鬆、悲傷、夢幻、勝利、焦慮、恐懼、煩惱、蔑視和興奮。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神經科學博士生艾倫·考恩(Alan Cowen)說:「我們的研究通過情感來組織一個巨大的音樂庫,並捕捉與每首歌相關的情感組合。」這項研究的結果將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達切爾·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說:「我們嚴格地記錄了人們通過音樂所能感受到的最廣泛的情感。」

考恩將這些數據轉換成一個交互式音頻地圖,在這個地圖上,遊客可以移動光標來聽成千上萬個音樂片段,以確定他們的情緒反應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該音樂的情緒反應是否一致。

從旨在喚起某種感覺的心理和精神治療,到幫助Spotify等音樂流媒體服務調整算法,以滿足客戶對音樂的渴望或調節情緒的需要,這些都是這項研究發現的潛在應用範圍。

雖然中美研究參與者都表現出了類似的情緒反應——比如害怕聽到《大白鯊》的配樂——但他們在這些情緒是讓他們感覺好還是不好的問題上卻出現了分歧。

考恩說:「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會同意一首歌是憤怒的,但就這種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方面,他們會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積極和消極的值,用心理學的說法來說也就是「效價」,更多地與文化背景相關

此外,在不同文化中,研究參與者對音樂的一般情感特徵大多表示認同,如生氣、高興和煩惱等情緒,但他們的觀點在「興奮」水平上有所不同,這裡的「興奮」在研究中指的是一首音樂所喚起的平靜或刺激的程度。

這項研究通過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眾包平臺招募了2500多個來自中美的研究參與者。

首先,志願者們在YouTube上瀏覽了數千個視頻,尋找能喚起各種情緒的音樂。從這些數據中,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用於實驗的音頻剪輯集合。

然後,來自中美的近2000名研究參與者根據28種不同的情緒類別、積極和消極程度以及興奮程度對大約40個音樂樣本進行了評級。

通過統計分析,研究人員得出了13種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保留下來的主要體驗,並發現它們與特定的感覺相對應,比如「鬱悶」或「夢幻」。

為了確保第二項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來自中美的近1000人對另外300多首西方和中國傳統音樂樣本進行了評級,這些音樂樣本專門用來喚起情感和「興奮水平」的變化。結果他們的評級結果也驗證了這13個類別。

維瓦爾第的《四季》讓人們感到精力充沛。Rock the Casbah的《Rock the Casbah》讓他們感到興奮不已;Al Green的《Let's Stay Together》喚起了性快感;以色列Kamakawiwo?ole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則引起了人們的歡樂。而重金屬音樂則被普遍認為具有挑釁性;正如作曲家所預期的那樣,電影《驚魂記》(Psycho)中的淋浴場景配樂也引發了人們的恐懼。

研究人員承認,其中一些音樂和情感的關聯可能基於研究參與者先前聽到某段音樂的背景,比如電影或YouTube視頻。但對於中國傳統音樂來說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會發生,而中國傳統音樂的評級同樣經過了驗證。

考恩和凱爾特納此前曾經進行過另外一項研究,該研究在研究參與者觀看YouTube視頻剪輯的時候識別出了27種情緒。對於出身音樂世家的考恩來說,接下來研究音樂對情感的影響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考恩說:「音樂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但我們對音樂試圖表達的東西,和音樂被人理解的方式還不夠關心,所以我們想邁出這重要的第一步,揭開音樂能喚起這麼多微妙情感背後的奧秘。」

原文: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1-music-evokes-key-emotions-scientists.html

作者:Yasmin Anwa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音樂無國界!新研究揭示音樂帶給人的13種特殊情感
    然而,也有研究發現,與愉快相關的音樂存在著明顯的文化差異,例如,生活在亞馬遜雨林的Tsimane不認為不和諧的音樂就一定是令人鬱悶的。的確,我們還沒有完全建立起跨文化人群對音樂體驗感覺的統一理論體系,甚至完全不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相關的情感特徵有多大程度的體現了文化的共性,同時,我們也不清楚不同文化對音樂的感覺是離散狀態,還是持續不斷的。
  • 雙語|科學證明「音樂無國界」是真的
    梅爾開始致力於這項研究的起因是,他在科研論文的開篇總是讀到這樣一句老生常談:「音樂無國界。」可是每次他碰到這種表述,都沒有用來支撐的引證。他發現,音樂始終有三種行為特徵:禮節性、情緒的喚起(或者說歌曲能起到多少讓人平靜或令人興奮的作用)和對宗教的虔誠。大多數社會擁有不只一類音樂。
  • 【媒庫文選】音樂無國界
    遍覽各種文化,我們出於不同的目的寫不同的歌,比如,為了開始宗教遊行、讓你歡快地起舞,或者讓啼哭的嬰兒安靜下來入睡。不過歸根結底,文化內部的差異性比文化之外有過之而無不及。《科學》周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分析了音樂的目的如何通行於世界各地,儘管它在各個文化內部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性。
  • 新研究揭示音樂帶來的13種情感體驗
    本周發表在《PNA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對此進行了總結。來自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中美兩國2500多人對2168個音樂片段的情緒反應,總結出13種跨越文化的情感體驗:愉悅、歡樂、色情、美、放鬆、悲傷、夢幻、勝利、焦慮、羞怯、煩惱、蔑視和興奮。
  • 音樂可以喚起人類13種主要情緒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調查了美國和中國2500多人對數千種歌曲的情感反應。結果顯示:跨文化的音樂主觀體驗可以映射出至少13種情緒:娛樂,歡樂,愉悅,美麗,放鬆,悲傷,夢想,勝利,焦慮,恐懼,煩惱,憤怒,反抗和激動。論文作者,神經科學博士生Alan Cowen說:「通過情感來組織一個巨大的音樂庫,並將每首曲目與對應的感覺結合起來。這基本上就是我們的研究。」
  • 為什麼音樂能喚起記憶?
    這是每個人共享的經驗:幾十年後,再聽同一首歌會把你帶回到某一特定的時期,就如同坐上了時光機。你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和記憶關係密切,新調研希望能夠發現這些記憶是如何起治療作用的。它已經用於幫助痴呆病人,老年人和那些有抑鬱症的人。數千年前起,音樂一直是一種重要的助憶手段。
  • 《歌手》2019:多元音樂表達讓文化溝通無國界
    值得關注的是,其不僅在優質歌手和原創音樂的聚焦和展現上保持一貫的高品質,更重要的是保持著以國際化視野勾勒華語音樂綜藝的初心——用音樂節目搭建起文化國際傳播的新橋梁,已然成為了《歌手》步入第七年「迭代」所折射出的示範意義。重新回歸的《歌手》2019,用音樂連通跨文化傳播的立意得以鮮明勾勒。立足本土、面向全球,音樂成為了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承載。
  • 音樂無國界 患難見真情——歌曲《天使的身影》(意語特別版)背後的...
    一首能夠走進心靈深處的歌曲背後,註定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陣容強大 大愛無疆】《天使的身影》(意語特別版)導演Bruno Santori布魯諾·聖託裡臉書截圖病毒無國界,音樂與愛無國界。「雖然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我從中感受到了相同的情感,全世界對醫護人員的情感表達都是一樣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何沐陽對意語版情有獨鍾,「尤其是義大利語的版本,幾位義大利當紅歌手在我的旋律基礎上融入了他們的理解,將他們的情感表達得淋漓極致。我看了以後覺得這是最讓我感動的一個版本,也是相對最國際化的一個版本。
  • 四海一家音樂無國界 快手音樂人為戰疫發聲
    近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世界公民公益組織Global Citizen共同打造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線上慈善音樂會已經引發全球關注,與此同時,中國的音樂人們也用百態音樂助力抗疫,為愛發聲。
  • 人群關係:跨界族群音樂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載《音樂藝術》,2011年第1期);另一個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關係的話題,也使我們不斷思考以漢族為中心的多族群的音樂關係。這時候我們發現,其實有些族群已經超越了中國的國界,所以,我們有必要來探討跨界族群問題。
  • 音樂無國界,谷村新司星光無限!
    2004年3月,谷村受邀在上海音樂學院擔任音樂工程系常任教授兼中日音樂文化研究中心顧問。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東京授予谷村新司為上海世博會海外推廣形象大使,谷村新司在開幕式上為世界人民傾情演唱了《星》。谷村新司說:「每次到中國演出一定要唱這首歌,每次前奏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會為我鼓掌。」谷村新司堅信音樂無國界,他要通過音樂,架起中日之間友好的橋梁。
  • 音樂無國界 愛與你同在
    這是一群熱愛音樂的人們的故事。他們跨越了國界、種族,用音樂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他們或許也會恐懼生命的逝去,但孤獨與創傷,矛盾與鬥爭,撕裂與隔斷,在音樂面前變得渺小與卑微。音樂與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的堅強。
  • 有腔調+無國界美食!北海又曝出一個高端音樂走廊!
    我們需要是無國界!走了一圈,雖不大,但是處處展現了五月五的特別:一個無國界的聖地,沒有界線,和平共處,相互擁有……有人說過世界上有三種無國界的東西 愛情無國界,音樂無國界,美食無國界 雖然話有偏頗,但在五月五,似乎又合情合理
  • 音樂無國界 ---那些好聽的翻唱歌曲
    有人說過,聽什麼樣的音樂,就會有什麼樣的心情,經常聽這樣的音樂,性格也會隨其改變的!總之,在沒有國界的藝術天堂裡,有音樂就是福!音樂無國界 ---那些好聽的翻唱歌曲1.月光(王心凌)——亞麻色頭髮的女孩(島谷瞳) 2.第一次愛的人(王心凌)——The day you went away(M2M) 3.求愛復刻版(E-kids)——小小水滴(ZONE) 4.後來(劉若英)——未來へ(Kiroro) 5.很愛很愛你(劉若英)——長い間(Kiroro
  • 音樂無國界!《我想和你唱》觸發文化交流開關
    就比如,當那檔以星素對唱為標誌的音樂節目《我想和你唱》即將收官之際,不少觀眾突然發現,原來這檔節目已經登陸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當地的電視臺,更吸引不少東南亞歌迷組團來長沙,追星之餘狂贊節目組。畢竟,這個真實的圖景中描畫的是華語音樂鼎盛時期的樣貌:當年,華語音樂的輻射力遍及海外,因此當這樣一檔主打明星與素人合唱的「圓夢向」音樂節目橫空出世,藉助網際網路的無地域性,更多聽著華語音樂長大的人自然能夠輕鬆參與。
  • 最新研究:人類喜歡吃糖不只因為甜,北極或將夏季無冰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分析人類、猿類和猴子的聽覺區域及大腦通路,發現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聽覺系統中,隱藏著一條與人腦語言通路類似的通路。這部分通路將聽覺皮層與額葉區域相互連接,對處理語音和語言信息很重要。儘管講話和語言是人類獨有的能力,但在其他靈長類動物中所發現的聽覺途徑聯繫表明,人類語言通路是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聽覺系統中進化而來。
  • 澳中關係緊張之際,在華澳籍歌手發新歌稱「音樂和愛無國界」
    澳籍主持人兼歌手發新歌表達「音樂和愛無國界」。(圖/PR Newswire網頁截圖)中新社·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 儘管澳中局勢緊張,但一名在中國工作的澳籍主持人兼歌手近日卻發表了一首新歌,並稱「音樂和愛是無國界的」。
  • 【音樂研究】音樂能提高你的「健康指數」
    古希臘的哲人說過:音樂可以讓兇猛的野獸平靜下來!<<波希米亞狂想曲>>等類的樂曲,就會導致心血管相應地收縮,血壓和心律以及呼吸都會加快;但是,隨著這些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慢慢地緩和下來,直至全部安靜之後,以上的那些量度也會隨之減弱下來.實驗小組還發現:感情飽滿的音樂片斷如若持續15秒鐘之後,比如:演奏威爾第一些幽雅的喧敘調,受試者的心律和心血管及呼吸系統就會隨著樂曲的變化而變化,時而遐想,時而舒暢,不僅僅心情悠然自得,而且感到生活是那麼美好和值得留戀
  • 合唱團納新丨音樂無國界,夢想無邊界
    來自奧地利的國寶源於廈門的新生力量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背景音樂從來不會受到國界的影響他更像一條紐帶牽繫著各種文化牽繫著每個人的心如同《音樂之聲》女主瑪麗婭所唱的:「群山草木都因為音樂充滿生氣。」音樂,真的是個很美妙的事情。
  • 新研究:聽悲傷的音樂能讓你感覺舒服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遭遇了令人悲傷的事情後,聽一些同樣悲傷的音樂,或者觀看同樣悲傷的電影,會感到好受一些。不僅是普通人,音樂明星 瑞芭·麥肯泰爾也有過類似的感受,她說,唱曲調悲傷的歌曲是「一種療傷的方法,因為它能讓傷痛暴露在陽光下,讓人走出黑暗。」對此,36氪編譯的一篇文章指出,這樣的經歷涉及到音樂界一個有趣的悖論,那就是為什麼人們喜歡悲傷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