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說」×「碟子來稿」
本文譯者:沐雨翎子
原文作者:Tiffany Jenkins
對於我來說,Rhythm Is a Dancer就是這樣一首歌。
Rhythm Is a Dancer是德國歐陸舞曲團Snap!的一首歌,我穿越歐洲旅行的那年夏天,常常能聽到這首歌。僅聽到其中的一段副歌——「It's a soul companion/ You can feel it everywhere」——我就會立刻想到深夜和沙灘。然而,如果我不聽這首歌,嘗試回憶起那次假期發生過的事,我卻任何要緊的或者感性的事情都想不起來。這是每個人共享的經驗:幾十年後,再聽同一首歌會把你帶回到某一特定的時期,就如同坐上了時光機。你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音樂和記憶關係密切,新調研希望能夠發現這些記憶是如何起治療作用的。它已經用於幫助痴呆病人,老年人和那些有抑鬱症的人。
數千年前起,音樂一直是一種重要的助憶手段。大衛·C·魯賓是一個自傳式記憶和口頭傳統領域的專家,在他的開創性書籍《口頭傳統記憶》(Memory in Oral Traditions)中他解釋了像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這樣的史詩故事是如何通過詩歌的形式口頭傳下來的。在這些故事被寫下來前,它們就被人們吟誦歌唱。口頭傳統取決於記憶。
海馬體和額葉皮層是大腦裡與記憶相關的兩大區域;每分鐘,它們接收大量的信息,所以回憶並不總是那麼容易。不是你想回憶就能回憶起來的。音樂有幫助是因為音樂有節奏和韻律,有時候還有頭韻,頭韻有助於釋放信息。歌曲的結構,旋律和歌詞勾勒出的形象幫我們記住它。
一直到現在,這種技巧都很重要。神經科學家研究分析與記憶力相關的大腦機制,發現配上音樂的詞是最容易被人記住的。想想第一首你會唱的歌:「A,B,C,D,E,F,G,和我一起唱吧。」配上音樂的文本,聽起來更像一首歌而不是演講,更容易為人所記住。試著記住任何配上音調的事,你的記憶力會變得更強:「現在,我已經唱完了ABC。」
一切盡在心中
音樂和記憶之間有關聯,但是為什麼我們聽到某一首歌曲的時候,我們會有強烈的感想而不只是能夠背誦歌詞?如果我聽Rhythm Is a Dancer,我在感受歌詞的同時還會想起第一次沒有父母的陪伴獨自旅遊的奇妙感覺和途中所有的樂趣,補充一點就是這還不是我特別喜歡的歌詞,因為歌詞乏味得很或者極其不好。雖然一位評論家把「I'm as serious as cancer when I say rhythm is a dancer」描述為「史上最爛的歌詞」,這歌詞卻能激起強烈的感情。
記憶有不同的分類,包括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外顯記憶是刻意想回憶起過去,通常由這樣的問題引起:那年夏天我在哪裡?我和誰一起旅遊?內隱記憶則更是反應性的,無意識的記憶。
既是作曲家又是芝加哥藝術學院播音節目主席的羅伯特・斯奈德曾告訴我:「大部分的記憶發生在潛意識」。「一部分記憶是內隱的,即是潛意識的」。另外,他還說過:「內隱記憶系統和外顯記憶系統與大腦不同的區域聯繫」。阿爾茲茨海默症等疾病破壞的是外顯記憶系統。相比之下,內隱記憶系統是健康的。斯奈德解釋說:「人們經常認為在我們無意識時就能影響我們的事物是強大的」。換而言之,內隱記憶既是是情感上的又是持久性的。
顯然,由音樂喚起的記憶一般是來自人生某一特定時期。經典歌曲比之後幾年的歌曲更能帶我們重回到十幾歲或者二十多歲。心理學家把它叫做「懷舊性記憶」,能起到這種效果是因為那是我們人生中尤為重要和激動人心的時刻,那時我們經歷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和學會了獨立自主。所有事情都是全新的,有意義的。那之後,生活就變得有些模糊了。音樂能喚起情感,但重要的是,音樂的聲音和感覺並不一定能描述你自己的感受。一首悲傷的歌可能會喚起開心的時光,反之亦然。
我們生活的音軌
通常是流行音樂喚起我們生活中的記憶。為什麼呢?首先,不管我們選擇與否,這些音樂一般是作為背景音樂。收音機上,酒吧、俱樂部和臥室裡總會有一些東西是當代的或某個特定時期的。流行音樂也是紅極一時的。例如,聽聽六七十年代的流行音樂,你認為你知道那個時代聽起來是什麼樣的。有一些更為抽象的東西,如西方古典音樂,它變得越來越超然,越來越難唱。
克雷蒂安·范·坎彭是《普魯斯特效果:感官是追憶逝去記憶的途徑》(The Proust Effect: The Senses as Doorways to Lost Memories )的作者,他研究不同感官是如何喚起回憶的,就像追憶逝水年華裡的法國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的瑪德琳蛋糕,它獨特的味道,顏色和感受,咬上一口就能把他帶回到童年時代。儘管坎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研究大腦,他對頭腦外部發生的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觀察。他指出「氣味不同是因為那是個人的記憶,但是我們聽音樂的經歷裡有一些社交性的東西」。「音樂記憶通常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的」,我們一起傾聽。在晚會上,我們在跳舞或者與朋友交談的同時聽的就是音樂。我們和夥伴們一起去聽音樂會或者演唱會。因為音樂是和別人——通常是重要的人——一起度過的人生中的一部分,所以音樂特別有意義。實際上,它經常是為某一特定的場合演奏或者寫作的,如葬禮或者婚禮,在這些場合我們見證了人生重要的時刻。
遭受過腦外傷的人通常記憶力方面會有問題。音樂可以幫助他們記起已經忘掉的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時刻。通過聽年輕時聽過的音樂,那些患有痴呆症的人可清晰地想起事情。坎彭還強調了音樂對患有抑鬱症的人的作用。它可幫助人們回憶起人生中艱苦的事情,其實這些事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嚴重。「抑鬱的人通常感覺生活種充滿掃興的事。」聽音樂,回憶起各種各樣的經歷「可以幫助他們記住更加複雜的人生經歷」。他提出,這並不總是積極的,但「他們可能更全面地發展」。音樂不能治癒,但可能有助於治療。
坎彭看好未來的工作:「現在,人們非常害怕會遺忘和記憶有問題。但是美好的是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採取措施幫助記憶。」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本文由譯言(微信號:yeeyancom)授權轉載,如需使用必須獲得譯言授權,不得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