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不會英語不代表是文盲,國人應當對自己的文化加以重視

2020-12-28 老歷史茶館

蔡元培道:"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頭等大事。教育興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將教育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一直以來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從幾十年前文盲居多到如今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本科生隨處可見,這是很好的進步。但如今令人困惑的是,儘管中國的教育已經進步了許多,在很多學科上的競賽中國學生表現得也似乎比別國強很多,但不知為何,我國在某些方面的創新能力仍然無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國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在一些國際知名的獎項上,中國獲得獎項的人數屈指可數,甚至大部分獲得國際獎項的漢族人都是"美籍華裔"這類早已出國許久的人才。

這樣的現象著實令人困惑,處於這樣的現狀,鄭強教授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不夠自信,對於學生們的教育花了太多的精力在學習他國語言上。

就比如英語,近年以來,英語這個學科在中小學教育已經成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人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始便學習英語,國人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一度超過對漢語的重視程度。

基於此,鄭強教授認為:不會英語不代表就是文盲,英語已經耗竭了孩子許多寶貴的時間。國人應當對自己的文化加以重視。

不可否認,在當初蘇聯稱霸時,國人選擇學習俄語,而當後來美國成為超級大國,英語成為國際語言後,國人又果斷選擇了學習英語。學習哪一門語言,是離不開國際局勢等因素的。

語言是為交流而存在,而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重要。在我國發展水平還遠不如他國時,除了學習他國語言別無選擇。

學習英語在全球化的今天來看絕非壞事,對英語的學習,能夠使人們了解先進國家的文化,得以學習先進國家的技術。

而從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來看,選擇學習英語是沒有錯誤的。從改革開放前後國家派人才赴海外留學,再到如今留學人才歸來的待遇都可以看出,英語的學習是利於強國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可以離開文化的交流與學習,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必須是對語言的掌握。

回歸母語文化

但鄭強教授的擔憂與觀點也並沒有錯誤。從當今來看,國人確是耗費了太多精力在英語的教育上。在初高中,英語這門學科十分重要,許多孩子在英語學習上所耗費的精力都是遠遠大於漢語學習的。

對於中國孩子來說,英語並非母語文化,要掌握英語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對語言的學習從來就沒有捷徑可走,最踏實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方法,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在應試教育的今天,高考中考早已成了千軍萬馬爭獨木橋的激烈競爭,為了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孩子怎樣學習似乎已經不在老師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大家注重得更多的是結果,是試卷上的分數。

而這樣的學習觀念在英語上則更甚,英語的學習在大多數學生眼中都是死記硬背,學生們為了取得好的成績而耗費精力學習英語,卻不是為了學習英語文化國家的思維方式而努力學習。

這就導致大多數學生學會了如何寫、如何讀、如何說英語,卻學不會英語的思維方式。或許這也就是為何儘管我國已經大力倡導學習英語,卻仍舊無法培養出大量創新型人才的原因。

以母語文化為自豪

那要如何破這樣的局面?鄭強教授認為應適當"輕視"英語的學習,更加重視自己的文化。這樣的言論若是放在改革開放初期,或許還並不能得到太多認同,但在中國儼然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發展中國家的當今,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十分正確的。

中國的文化自古以來就並不比任何文化差,在這過去的幾十年裡,國人耗費巨大精力學習先進文化,吸收別國精華,這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學的被忽視。

現在中國依然強大,中國在國際社會已經掌握了話語權,孔子學院遍布全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對當今的中國來說,是時候更加重視我們自己的文化了。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為維繫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古往今來,中國無論是百家爭鳴時的儒學、法學,還是近代革命時期的革命文學、傷痕文學,這些都是十分值得國人驕傲的文化。

當今的學生們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去學習別國的語言文化,很多時候甚至已經忘了自己的根。這其實是一個十分令人擔憂的局面,因此,人們或許應當謹記鄭強教授的警告,應當重視自己的文化,將本國的文化精髓教育給孩子們,爭取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

當然,要重視母語文化並不意味著完全拋棄外國語文化。須知,世界文化是多樣性的,不是單一性的,無論何種文化都應當學會與其他的文化交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相學習。

對於英語的教育,或許可以考慮適當改變教育方式,讓學生們切實的學習到英語文化的思維,體會到英語文化的價值觀,培養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語言教育才能夠使孩子們真正學以致用。

相關焦點

  • 外語不好的就是文盲?浙大教授鄭強:那是文盲說的
    最近,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鄭強教授在網上又火了。他提出了「把外語踢出高考」,「誰說不會外語就是文盲,英語耗費了我們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等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他的個人言論得到了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的高度認可,但是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傳播。那麼鄭強是何許人也呢?
  • 鄭強「不過分重視英語」被曲解,馬雲「給出」答案,不能拋棄英語
    近段時間,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在網絡上「很火」,不僅僅因為鄭教授的講座乾貨滿滿、幽默風趣,還因為鄭教授關於「不過分重視英語」的言論。鄭強教授可從未這樣說過。但很多人卻曲解了他的意思。對鄭強「不過分重視英語」的曲解網絡上對鄭教授言論曲解的無非有以下幾種:「英語過分佔用中國青少年經歷,應踢出高考」「祖國強大了,以後可以不用學習英語了」等等。
  • 鄭強教授,我認同您對英語的看法!但將英語踢出高考還為時尚早
    它的重要性也不應該被強調到「不會外語就是文盲」的層次上。國內的學生最起碼有一大半會英語卻不會說英語,他們仍然生活得很好;即便是那些對英語毫無知解的人,他們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但是,在我們認識到不應該過分注重英語重要性的時候,卻又出現了另一個極端——極其不重視英語,甚至還要將英語踢出高考!
  • 鄭強:中國對英語的重視,是民族極不自信的表現,網友:說得好!
    二、鄭強教授這樣認為,引發浙大學子熱烈掌聲 然而就在前一陣子,火遍全網的浙江大學網紅教授鄭強(現為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卻表達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
  • 鄭強教授發布的關於英語,被過分誇大,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為什麼會發一個這樣的文章,因為昨天寫了一個動:鄭強教授說,過分重視英語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如果取消高考英語,確實有很多人可能對其他學科有更好的時間去學習,畢竟步入社會後,英語用得很少。一天不到,有11.5萬的瀏覽。證明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事情。
  • 把英語踢出高考、科學有國界、火爆網絡,教授鄭強到底是何來頭?
    「花20萬出國留學,就是打腫臉充胖子」,「『英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我告訴你,文盲說的」,「一顆飛彈下來,嘟…飛杭州,把鄭強炸死了,我還教他幹嘛」…… 這些話在坐滿學子的會場裡從一位演講者口中激情澎湃、諷刺幽默地說出來時,贏得的是臺下一陣陣熱烈掌聲和笑聲。
  • 英語要不要變成選修?網紅教授鄭強發話了,俞敏洪表示反對
    這也是近年來「把英語踢出高考」、「取消英語必修地位」呼聲漸漲的原因。最近,浙大的「網紅教授」鄭強,又對英語「開炮」了。鄭強是誰?鄭強之所以「紅」,正因為他能看出教育的痛點、困點,鞭辟入裡、正中要害,讓人聽了覺得「痛」但是「爽」。正所謂金剛怒目也是慈悲,「網紅校長」的犀利之語背後是對教育事業的款款深情。不為名不為利,鄭強為教育而「紅」,絕對是網紅界的清流、網紅天空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呀。鄭強教授還特別愛國,在他看來,留學生不回國,他是不能接受的。
  • 浙大副書記教授鄭強 對英語開炮,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
    最近,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就對英語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引發下面陣陣掌聲。鄭強,2012年擔任過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6年至今擔任浙江大學學校領導、黨委副書記(正廳級)。他的演講,總是充滿了激情和感染力、更是能大膽的批判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引起廣大學生的共鳴,深受學生喜歡。
  • 浙大教授鄭強強烈建議,將「英語」踢出高考,引發廣泛熱議
    文/明明說教育 我國非常重視教育,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把教育放在首位。從實行九年一貫制教育,到2017年新高考改革,英語自從被列入三大主科之一,就越來越受到了國人的重視。高考,也是作為我們人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為了學好這門外語,學生們都會在學習英語上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 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誰說的外語不好就是文盲?
    「網紅」校長鄭強在一次座談會中,霸氣地傾訴了眾多學子多年的苦衷,他強調「誰說的外語不好就是文盲?」這也使得中國走上國際化,英語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語言,也隨之在中國傳開,使得更多的人開始了解英語、學習英語。不久後,英語被正式列為中國高考的必考科目,也就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學生就被要求學習英語,一直延續至今。
  • 網紅教授鄭強說:學英語是浪費時間,如果你真信了,損失的是自己
    而這位主講人就是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同時也是一名教授,他叫鄭強。他不僅僅在浙江大學深受學生們的愛戴,甚至很多其他高校的學生也是非常喜歡鄭強教授。關於英文這個問題,近些年有非常多的人在討論,有的人認為學習英語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有很多非常先進且新穎的文獻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最主要的是我國目前英語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
  • 深度剖析:鄭強教授英語「踢出」高考之觀點,英語教育狀況與發展
    英語科目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
  • 理性看待英語學習,不應以「踢出」高考為噱頭,文盲才不學英語
    而一句英語耗費我國學生20年寶貴時間,也被網友過分解讀為他贊成把英語「踢出」高考,我認真地觀看鄭強教授的講座,我沒有發現鄭強教授有一句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那麼面對英語學習,我們應該怎麼看待?英語只是一種工具英語,它只是個一種溝通工具,語言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其本質不算知識,所以鄭強會在講座中炮轟,文盲才會說「不會英語的是文盲」。新時代有這麼個定義: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利用工具獲取知識的人。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引發網友爭論
    01 晚清統治者是民族的罪人,在風雲變幻之際,任何曲意逢迎都是國人所不齒的行徑,包括如今許多人對西方文化的推崇以及更改國籍的行為。在和平年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愛國的界限變得模糊。有人認為,崇尚西方文化,支持國外品牌就是不愛國,有人認為改換國籍就是不愛國,也有人認為只要所言所行於國有利,就是愛國。
  • 浙大教授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你認為可行嗎?
    外國人來我國,尊重我們的文化,尊重我們的秩序,才是朋友! 以為自己可以搞特殊的,滾蛋!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網紅浙大教授鄭強在網上呼籲,該不該將英語「踢出」高考?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中國青年多少寶貴的時光?這20年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
  • 那個覺得英語比重太高,建議取消高考英語的鄭強教授,後來怎樣?
    ,他將人大概分成了兩大類,愛他的人如痴如醉,不愛他的人被他折磨的開始痛不欲生,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教授建議取消高考英語的故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關於鄭強教授的過去】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輕帥氣的小夥子,他的名字叫鄭強教授,他博學多才,在我們國家學術界擁有著極高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憑藉著實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叱吒風雲,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他性格直率,善於評擊各類社會的黑暗,也有不少人會說他這樣的做法會得罪社會上非常多的人,但是他並不害怕,他覺得有問題就要說出來
  • 浙大教授鄭強:英語過分佔用學生精力,應踢出高考,引發網友怒懟
    文丨曹鏡明題丨浙大教授鄭強:英語過分佔用學生精力,應踢出高考,引網友回懟浙大教授鄭強一直以敢說真話,不弄虛作假而聞名學界,尤其是與易中天老師之間你來我往的調侃,一時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然而,鄭強教授在對待英語學習問題上的言論,一石激起千重浪。他認為:英語僅是一門語言工具而已,現在大多數人的刻苦學習,對於將來毫無作用。與之相反的是,還大大佔據了學生時期的學習經歷,屬於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首先這個觀點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符合主流價值觀;而且鄭強作為浙大教授肯定也深諳教育之道。
  • 高考零分的蔣多多太蠢,痛批英語的鄭強太聰明,新東方的俞敏洪呢
    前段時間,浙江大學教授鄭強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英語的作用被過度誇大,說英語學習耗費了孩子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這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甚至有文章把這個觀點說成了「鄭強教授把英語踢出高考」,被鄭強教授怒斥。看過他演講的視頻,鄭強教授真的只是說我們太過誇大了英語的作用,耗費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英語而已,並沒有說要把英語踢出高考。但是,不管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關於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還是引起了熱議。
  • 英語問題再起「爭端」,鄭強否認過度學英語,俞敏洪有不同「意見」
    正文"我們大大誇大了英語的重要性。"在那些否認"過度"學習英語的人中,最突出的是浙江大學著名網紅,鄭強教授。鄭強成了網絡紅人。"因為他敢於批評當前的英語學習形勢,而且對此無所畏懼。作為教授,鄭強很受浙江大學學生的歡迎。他幽默博學,給人啟發。
  • 要不要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觀點犀利引共鳴,獲眾多掌聲
    鄭強:學英語耗費我國青少年大量時間相較於俞敏洪的答案,網友和學生更喜歡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在關於英語應不應該踢出高考這個話題上,鄭強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教授表示「學英語耗費我國青少年大量時間,在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鄭強教授並沒有說學習英語不好,只不過是看到更多人將時間花費在學習英語上確實有些大材小用,因此才會給出這樣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