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紅樓夢裡小玉米
隨著王夫人與王熙鳳的一問一答,「月錢」一詞首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01
月錢,據《漢語大辭典》解釋,為:「按月支給的錢款」,類似於今天的「工資」。
現代社會,工資有多有少;古代社會,月錢也有高有低。就像現代的工資,大多是依據崗位和職位確定;古代的月錢,也大多是根據等級和地位確定。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中,寫到賈府丫鬟們的月錢,前文《紅樓夢》中的一些丫鬟,為何死都不願意離開賈府?亦有提及。在第四十五回和五十五回中,又分別提及賈府主子輩的月錢,綜合分析,按照定例大約有以下等級:
第一級別:老太太、太太,如: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二十兩;第二級別:少奶奶,如:李紈、王熙鳳,十兩;第三級別:公子、小姐及姨娘,如:寶玉、黛玉、三春、賈環、賈蘭及趙姨娘、周姨娘等,二兩;第四級別:一等大丫鬟,如:鴛鴦、襲人、金釧等,一兩;第五級別:二等丫鬟,如晴雯、紫鵑、司棋等,一吊錢;第六級別:三等小丫鬟,如小紅、佳惠、墜兒等,五百錢。
然而,有定例就有破例,典型的是李紈和襲人。
李紈本為十兩的月錢,因「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可知,實際上李紈月錢為每月二十兩,和太太,太太平等。
而襲人,原為伺候賈母的一等大丫鬟,後賜與寶玉。因王夫人有意抬舉她做姨娘,便從了第三級別的月錢,為每月二兩。這還不夠,王夫人又把理應服侍姨娘的丫鬟的月錢折合現銀,另加了一吊錢。所以,實際上襲人的月錢為每月二兩銀子一吊錢。
02
在古代,銀子和銅錢是最為通行的貨幣,且大多同時流通。不過,不同時期的兌換比例(即比價)並不固定。
明清時期,一吊錢也稱「一貫」[1],合一千文,即一千枚銅錢,大體上折合白銀一兩。如清 · 順治四年朝廷明文規定:「每十文(銅錢),準銀一分,永著為令。」即白銀與銅錢的比價為1:1000,也就是一兩白銀等於1000枚銅錢,即一貫或一吊錢。
然而,在實際執行中,是有很大差異的。白銀作為貴重金屬相對穩定,而銅錢經常出現貶值的情況,甚至有七錢、五錢乃至三錢銀子便可兌換一吊銅錢的時候。顯然,《紅樓夢》中一兩銀子多於一吊錢。
據康熙時期比利時的一名傳教士記載:康熙十四年,一兩銀子高的時候兌銅錢1771文,低的時候兌1637文,全年平均為1680文。也就是說,當時一兩銀子與一吊錢並不等值,而是可兌換1.6-1.7吊銅錢。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吊錢只相當於0.6兩銀子[2]。這個比例,大概合乎書中的描述。
03
除了「一吊錢」與「一兩銀子」之外,《紅樓夢》中還經常出現「一串錢、幾串錢」的論述。如:賈母又命人來吩咐:「以後大凡寶玉出門的日子,拿幾串錢交給他的小子們帶著,遇見僧道窮苦人好舍。」(第二十五回)
那麼,「一串錢」與「一吊錢」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呢?且看:
王夫人問道:「正要問你,如今趙姨娘、周姨娘的月例多少?"鳳姐道:「那是定例,每人二兩。趙姨娘有環兄弟的二兩,共是四兩,另外四串錢。」王夫人道:「可都按數給他們?"鳳姐見問的奇怪,忙道:「怎麼不按數給!"王夫人道:「前兒我恍惚聽見有人抱怨,說短了一吊錢,是什麼緣故?"鳳姐忙笑道:「姨娘們的丫頭,月例原是人各一吊。從舊年他們外頭商議的,姨娘們每位的丫頭分例減半,人各五百錢,每位兩個丫頭,所以短了一吊錢。」(第三十六回)
從這段對話分析,姨娘的丫鬟每位分例減半,為五百錢,即原來是一吊錢。如今,趙姨娘、賈環各二兩,兩個丫頭共一吊錢,「共是四兩,另外四串錢。」可知,「一吊錢」等於「四串錢」,即每串250文。
綜上,《紅樓夢》中一兩銀子、一吊錢、一串錢的大致兌換關係為0.6:1:4,即一吊錢等於四串錢,大約折合白銀0.6兩。
註:
[1]:一枚銅製鑄幣(方孔錢)為一文,一千文用繩子從中間的孔裡穿起來,稱為一貫或一吊。
[2]:詳情可參見土默熱《從榮國府丫頭的月例錢看<紅樓夢>創作時代》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