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看下來,我不認為這部電影會讓哪個抑鬱症患者得到拯救。
得到拯救的,僅僅是美好故事裡的主角而已。真正的抑鬱症患者,看了後會不會更加討厭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太討厭了,所以才沒人喜歡,沒人拯救?
甚至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這部電影引發了公眾對抑鬱症的關注,並且把抑鬱症再次推到風口浪尖上,引發大討論。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這也許並不是什麼好事。
說白了,能治療抑鬱症的是醫學,而不是電影。能關愛抑鬱症的不是導演和編劇——他們只是舉著關愛的旗號在消費抑鬱症這個概念。不過這一點也並沒什麼可指責的,這是商業電影,又不是醫學教程。
而這部片子的敘事邏輯,顯然給出了一個不太靠譜的答案:愛情>抑鬱症 。
而且更大的問題是,整部片子看下來,女主角的這個抑鬱症,只是一個普通元素,一個普通的設定,沒有深度挖掘,把這個疾病換成別的疾病,對這部電影的劇情沒有顛覆性的影響,也能講述一個相同的故事。
因為從小缺少的家庭關愛,社會同學間互相排擠的圈子及那些鋪天蓋地的網絡噴子,也許未來哪一天都會成為每個人跌落黑暗的絆腳石。所以當一個人的出現,能給予她足夠的愛,能改變那些言語辱罵的方向,她不再因為融不進圈層而孤身一人時,真的可以將一個抑鬱症患者從黑暗深處拉起來,但不至於可以拉出去。
如果輕易就可以拉出去,那充其量只是焦慮,而不是抑鬱。醫學症狀,還是需要醫生來治療。這樣一段愛情,可以對她有所改變。但是不至於愛情可以徹底將她從抑鬱症中脫離。有點兒用愛發電的意思……
但基於劇情的敘事邏輯,辛唐的離開是壓死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
辛唐是吉擇的光。
人總是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而踏上漫漫長途。
或許這個社會本身就是表面和假象,誤會居於多處。我希望看到這個回答的你,可以不受這些泥濘幹擾哦。
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強行灌輸給你,你會感受到自己不被人理解的難過煩躁。儘管會有人說,我理解你。但好像又像敷衍式的安慰罷了。
你總試著銷聲匿跡,卻又絕望於一切本是無人問津。
所以電影高潮有抑鬱爆發的階段,能察覺的到導演很想將抑鬱的情緒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是關於抑鬱,感覺還是並沒有真實體現,總覺得缺少了什麼。而且拍的輕描淡寫的,難道只是單單的紗布手腕、趴在沙發上嗎..這就是跟抑鬱症的對抗嗎..並不!但是導演對抑鬱症,及社會現象的表達還是過於表面了。感覺跟擠牙膏似的,明明可以深入了卻戛然而止。所以我總覺得郭導似乎對抑鬱的了解並不是真正的那麼了解吧。
所以充其量還是部大寫的愛情的悲劇。但作為愛情故事,也沒講清楚怎麼忽然就愛上了,感覺就是導演安排愛的,演員就演,沒有展示過程。這也導致了整個故事情節的支離破碎,甚至把這部電影引入了四不像的深淵。又是關注抑鬱症、又是講愛情、又是母女的親子關係,那麼到底重點是啥?
但是,整個劇組的演員,演技都不錯,這算是這部電影中,難以讓人挑出毛病的點……
更多推薦文章
當你老了,該怎樣離去:《飛躍老人院》
《沙漠之花》:永不放棄自己,最艱難
驚天盜竊,靠的是想像力和技術:《驚天魔盜團》
36年了,豆瓣9.2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何還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殺人回憶》:我就在人群中,但你無法看見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飢餓站臺》:世間最恐怖的怪物,是緩慢爬來的飢餓
《狗鎮》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人性裡沒有烏託邦
《裁縫》:寬恕不是最好的辦法,死亡才是
《超脫》窮盡一生,我們要學會的,不過是彼此擁抱
《香水》:他殺了十三位少女,卻是絕世天才
評分高得離譜的神劇:《刺殺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