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吸血鬼的傳說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德古拉伯爵了。經典的吸血鬼電影《驚情四百年》就是以德古拉為主角,電影講述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德古拉因為妻子的死而背叛了基督教,轉而投向了魔鬼的懷抱,至此變成一個不死的吸血殭屍。電影裡的德古拉形象風度迷人,優雅神秘,這個形象也成了所有吸血鬼的共有形象。
關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是中世紀末期瓦拉幾亞公國的大公弗拉德三世,他父親弗拉德二世因為被吸收進了神聖羅馬皇帝創建的聖龍會,也就是龍騎士團,而被稱之為「龍之大公」。於是弗拉德三世便有了一個綽號:德拉古。意思是龍之子,有意思的是,在羅馬尼亞,德拉古的名字反過來卻帶有惡魔之意,不知這是否暗示了弗拉德之後的命運。據傳弗拉德有見血發狂的病症,這倒有點像傳說的「吸血鬼症」,這種叫卟啉症的病症,患者會害怕陽光,因為陽光會讓患者的皮膚感覺有灼燒感,最早的卟啉症患者發現,吸食新鮮的血液能緩解痛楚,這當然讓不知情的人感覺恐懼。
但成就弗拉德的是他殺俘的惡名。他喜歡將戰俘用尖木樁穿刺起來,讓他們在痛苦的掙扎中慢慢死去,這殘忍的行為讓他得到了一個新的綽號「採佩什」,羅馬尼亞語的意思就是穿刺,他也被人叫做穿刺公。弗拉德是老弗拉德的二兒子,他還有一個哥哥和弟弟,他母親是摩爾多瓦公國的公主,早年因為政治原因,和弟弟被送到了奧斯曼帝國為人質。雖然這段時間沒有跡象表明,弗拉德是否受到了不人道的傷害,從他後來的行為中判斷,他應該受到了一些心理的創傷。幾年後,他被釋放,父親和哥哥卻已被人謀殺,這對他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下,弗拉德接替了父親成為瓦拉幾亞的大公,不過接著就被特蘭西瓦尼亞的伯爵胡尼亞迪.亞諾什打敗,然後逃亡摩爾達維亞。
弗拉德曾三次當上瓦拉幾亞的大公,關於他的情況主要是在第二次的統治期間。為了鞏固大公的寶座,弗拉德開始以鐵腕的手段來控制權力,他嚴厲打擊反對的貴族勢力,對任何犯罪的人都施以穿刺之刑,慢慢他的殘暴就在羅馬尼亞地區流傳開來,並向周邊蔓延開去。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穿刺了兩萬名的土耳其戰俘,他的殘忍連摧毀了拜佔庭東羅馬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也連聲驚呼:「我不怕任何人,但惡魔是例外!」有另一個說法卻是,為了對抗土耳其人的入侵,他燒掉了沿途的村莊,並將所有的人殺害,無論男女還是老人孩子,將近兩萬人被密密麻麻的穿掛在了木樁上。這瘋狂恐怖的行為讓土耳其人嚇得發瘋,最後連忙撤退了。
不管弗拉德在歐洲人還是土耳其人眼中是如何的殘忍和變態,他在羅馬尼亞人心中卻是一個英雄,在整個歐洲都在奧斯曼帝國的炮火下顫抖時,他卻為了瓦拉幾亞的強大和獨立站了出來,在他統治的期間,一直努力維護著瓦拉幾亞的法律和秩序。但弗拉德的各種暴行依然傳遍了整個歐洲,成為當時最令人懼怕的惡魔,不過他始終沒有被人描述過是吸血鬼,哪怕他的暴行在當時人眼裡數不盡數。愛爾蘭作家斯託克的小說是德古拉吸血鬼形象最初的出處,他說過因為德古拉的名字含有惡魔之意,才被他的小說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