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河橋」、「鐘鼓樓」,那些歌聲裡的北京地名兒

2021-01-10 澎湃新聞
「安河橋」、「鐘鼓樓」,那些歌聲裡的北京地名兒

2018-09-17 1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城市並不經常成為音樂表現的題材,但如果說現今絕大部分的音樂人都居住在城市裡,恐怕不會有人懷疑,那麼他們創作的音樂也就或多或少會帶有城市的印跡吧。

具體到北京,到底有哪些地點曾經被唱過呢?

在魔鏡歌詞網(mojim.com)和網易雲音樂(music.163.com)上,我找到了378首歌詞中含有北京具體地點的歌曲。其中既包括30年代由周璇演唱的《冷宮怨》(含「頤和園」),也包括不久前由彩虹合唱團送上的《春節自救指南》(含「朝陽公園」);既包括所有人在幼兒園都要學習的《我愛北京天安門》(含「天安門」),也包括太多像《太平盛世之小西天》(含「小西天」、「新街口」)這樣不太為人所知但聽起來也挺有意思的歌兒。其實關於北京的歌遠不止378首,但因為需要歌詞包含具體的地點,像汪老師膾炙人口的《北京北京》,就沒有被納入這次的調查範圍。

在這378首北京的歌裡,一共寫下了168個地點。值得指出的是,對於某些指向含混的地名,如「環路」、「故宮」等,因為也在其它城市存在,我都做了手工甄別;而對於另一些指向含混的地名,如「機場」、「美術館」、「動物園」、「西山」和「長城」,甄別難度略大,便在這次調查中被遺憾地捨棄了。另外,表示同一地點的多個地名被合併了(如「什剎海」和「後海」,「紫禁城」和「故宮」),但表示相近地點的不同地名卻沒有被合併(如「大山子」和「798」,「亮馬橋」和「燕莎」)。

預備動作太長了,抓緊放圖——

因為歌中涉及到的五環外的地點相對分散,地圖只選取了五環內的範圍。點點越大,表示寫到那個地點的歌曲越多。至於這些點點表示的具體地點,請看繼續分解:

這樣的結果讓我產生兩點疑問:

1. 真的有那麼多寫到「故宮」的歌嗎,我都沒有聽過?於是我又調出了這50首涉及故宮的歌曲資料,將它們分類如下:

可以發現,故宮出現在很多本土獨立音樂人創作的歌曲中,而這些歌曲相對小眾,你可能並沒有聽過……其實我也都沒聽過,但在進行這次調查的過程中試聽了不少,挑出一首推薦給你——永動機的《天地一家春》,很符合現在的光景。事實上,港臺和新加坡歌手們也很多次寫到故宮,但在他們的歌詞中,卻能感覺到更強烈的距離感,這既體現在空間上,又體現在時間上(畢竟很多都是老歌),你可以試試太極樂隊的《天安門的風箏》和梁詠琪的《北京之夏》。剩下的26%中,還有不少主旋律歌曲,除非總盯著中央三看,不然應該很難聽到。

2. 一個地方為何會成為歌中的熱門題材?試著分析一下「鐘鼓樓」的例子吧。先把涉及鐘鼓樓的歌曲按照時間軸列下來:

不可否認,鐘鼓樓本身就位於一個相當核心的地理位置上,而1994年紅勘體育場震驚四座的表演為這一切開了一個好頭。大量歌手開始唱起鐘鼓樓是在2011年以後,而當我們仔細聆聽之前幾年的若干首歌時,會發現鐘鼓樓曾經並不是一個那麼特殊的地方,比如在隱藏樂隊的《在北京》中,鼓樓僅僅與安定門和積水潭並置,而在林依倫的《後海前街》中,鼓樓只是一個離後海不遠的地方。2011年之後,鐘鼓樓被更多人唱起,也變得更加特殊,一個原因或許是鼓樓附近的疆進酒和MAO Live House都到了它們的黃金時期。2014年之後,疆進酒遭遇拆遷,MAO也時不時傳出關閉的消息,但隨著趙雷的《鼓樓》廣為傳唱,這個地方很可能還會出現在別人的歌聲裡。

總結起來,或許有這樣三個因素讓「鐘鼓樓」頻繁地被歌者唱起:1. 本身的核心地理位置;2. 附近密集的文藝演出場所;3. 誕生過有影響力的音樂作品(如何勇的《鐘鼓樓》和趙雷的《鼓樓》)。

再次觀察這張地圖,我傾向於把它理解為一張體現「流行文化下的北京」的地圖的其中一層。一個有著強力中心、一環一環向外擴展的城市符合我們對北京最樸素的理解。後海-鐘鼓樓、工體-三裡屯和清北-三山五園這三個集中分布的區域則或許是北京最容易讓人「留下許多情」的地方。另外有趣的是,城市規劃中定義的北京的「兩軸」——長安街和中軸線——在樂者的歌聲中以不同的形式體現著:「長安街」經常被唱到,「中軸線」則幾乎沒有直接出現在歌中,而是被沿線的地方(前門、天安門、故宮、景山、地安門、鐘鼓樓、鳥巢等)清晰地標識了出來。

對了,還一直有個疑惑,汪老師在《北京北京》裡曾唱到:「咖啡館與廣場有三個街區~~~」

這是哪家咖啡館?

關鍵詞 >> 北京 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民謠裡的愛情 北京的地鐵四號線——安河橋北
    人們都對安河橋這個地名好奇 五環外的景以及背後那「我知道 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愛情故事何為安河橋安河橋位於海定區中部,安河橋是清雍正年間架設於長河之上的一座石拱橋,俗稱羅鍋橋。原本是一座木橋,後發洪水,山洪將原安和橋石拱橋摧毀,後來,安和橋改為鋼筋混凝土橋。「安河」取「安瀾平和」之意,乃「安定河水,防災慰民」。
  • 薛之謙演唱會的《安河橋》VS宋冬野《安河橋》
    弦姐昨天下午和閨蜜打電話之後晚上就一直睡不著,打開手機一會兒又放下睡覺,反反覆覆,最後我爬起來找薛之謙在他上海站唱的《安河橋》聽,聽完第一遍再聽第二遍我就落淚了,然後還是關掉了音樂。跑去翻看薛之謙發的那一條微博。
  • 北京地名這些兒化音,你都念對了嗎?
    像地名裡的「樓」字,一般老北京人在說到「某某角樓」、「故宮角樓」、「正陽門城樓」等時,就會加上兒化音,聽著隨意又親切;但說到「鐘樓」、「鼓樓」的時候,又是妥妥的正音,一絲「兒化」的意思都沒有。當說到琉璃廠、臺基廠的時候,地名後面都不加兒化音,但說到「廠甸」、「東打磨廠」、「西打磨廠」的時候,就變成了「廠甸兒」、「東西打磨廠兒」。  「你說北京地名兒這些東西,確實有不同的讀法。就說『前門』吧,很多不在北京生活的、或者在北京生活但不是老北京人的,有時候就會說『咱們去前門兒吧』,我聽上去就有點些彆扭,老覺著是在說汽車上下門的那個『前門兒後門兒』。」
  • 重溫舊夢,早已物是人非——安河橋—北京
    每次挺聽到安河橋,就會想起在北京的那段日子。前幾天,我乘坐飛機又來到北京。北京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來到了我們原來一起生活的城市,不經意間就想起了她。我們曾經的那份美好,已經隨風飄散。但是在我心中還是揮之不去。
  • 盤點北京老牌公園商場,哪些地名加兒化音,二環路全長僅33公裡
    北京帶「門」的地名北京城區的地名裡有很多門,其中只有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帶兒化音,其他的比如東直門、西直門、宣武門、崇文門、德勝門、阜成門、前門、安定門、朝陽門、永定門、天安門、地安門、廣安門,都不帶兒化音。而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是民國才有的,也不加兒化音。
  • 乘客朋友們歡迎乘坐北京地鐵四號線:下一站終點站安河橋北站
    安河橋是安河橋,也是安和橋。安河橋,請讓我再看你一遍從南到北,像是被五環路蒙住的雙眼,我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太多遺憾,所以你好,再見!乘客朋友們歡迎乘坐北京地鐵四號線:列車即將發車,下一站終點站安河橋北站。
  • 「志說北京」安河橋的變遷
    安河橋北作為北京地鐵4號線首發站,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旅客的光顧,也給海澱人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同時,許多人開始對安河橋這座古橋產生興趣。安河橋是架設於長河之上的一座石拱橋,俗稱羅鍋橋,創建於清雍正年間。原本是一座木橋,乾隆年間改為石拱橋。石額曰安和橋,取「安瀾平和」之意。
  • 宋冬野:中國口水民謠歌手,你知道安河橋真正的故事嗎?
    1987年,出生於中國北京安和橋,曾作為北京某中學講臺旁單獨課桌常年佔用者而備受矚目。憑藉自編自導的某校園音樂劇,賺夠學分從北京四大名校之一「海澱走讀大學(現北京城市學院)」圖書出版發行專業順利畢業。 高中時就開始寫歌的宋冬野,由於一個特殊的機緣開始進行民謠創作。
  • 宋冬野:中國口水民謠歌手,你知道安河橋真正的故事嗎?
    憑藉自編自導的某校園音樂劇,賺夠學分從北京四大名校之一「海澱走讀大學(現北京城市學院)」圖書出版發行專業順利畢業。 高中時就開始寫歌的宋冬野,由於一個特殊的機緣開始進行民謠創作。
  • 大柵欄念「大十欄兒」,北京話裡這些地名的讀音有講究
    張風 攝 資料圖在北京溜達,若一本正經地把「大柵欄」,說成「Dà zhà lán」,保不齊就會引來不屑的目光。唯有稱其為「大十爛兒」,才是地道的說法。因此看到路牌上標註的拼音,不少網友心裡打出一個問號,到底怎麼讀?
  • 大柵欄得念「大十欄兒」,北京話裡這些地名有講究!
    在北京土音中,「柵」並不讀zhà而讀shān,連讀導致shān的讀音丟了n,變成了sha,又弱化成了shi;而「欄」在兒化後丟了韻尾n,讀成lar。若是沒人介紹解釋,還真難把「大十爛兒」和「大柵欄」掛上號,說到底,這還是北京話的連讀音變在「搗鬼」。「吞音」近幾年,有不少被分解的「吞音」北京話流傳開來。
  • 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與郊縣不同,城區的某家胡同不是某姓的人多而命名,往往是此胡同裡住過姓某的名人。史家胡同也是「以當地史姓大戶而得名」,其他稱某家的胡同也大多源於此。 在北京的地名中,有不少帶「垡」的,而外地此類地名很少見。
  • 安河橋北站外 換乘困境(組圖)
    「又沒搶到P+R(駐車換乘)停車場的車位,只好停在黑停車場裡了。」早上7點30分,劉越開車到達地鐵4號線安河橋北站A口,P+R停車場門口已經立起「車位已滿」的牌子。他只得把車開進旁邊一處黑停車場,交給管理員5元錢。
  • 物美超市北京安河橋北店開業 營業面積1991平
    據悉, 安河橋北店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地鐵四號線安河橋北站北側的商業樓第一層至地下一層。  安河橋北店是安河橋地區地鐵4號線的居民出行必經之路的大賣場,是海澱區肖家河地區的第三家門店;安河橋北店的開業將會給當地居民帶來極大便利,物美一貫低價的銷售策略必將給當地居民帶來巨大的實惠,同時也鞏固了物美在肖家河地區的優勢地位,擴大了物美的品牌效應和市場份額。
  • 詞中的思念,曲中的回憶——《安河橋》
    民謠並不像流行歌那樣運用很多樂器來伴奏,最簡單的時候只需一把吉他,便可創作出民謠,民謠的代表人有很多,宋冬野,花粥,趙雷等,其中我最愛的便是宋冬野,我對宋冬野並不怎麼了解,但我喜歡他的歌——《安河橋》《安河橋》是宋冬野紀念逝世的奶奶和關於他成長的一些回憶而作,同時也是紀念老北京的消失,拆遷越來越多,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北京也不再是北京。
  • 酒館唱片:下一站,安河橋北
    >》作為一首耳熟能詳的民謠,只要前奏響起,人們似乎就在安河橋上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首歌的錄音混音工作成了《安和橋北》專輯裡最困難、最殘酷也是時間最長的一首。這樣一首安河橋,用沉悶的大鼓開篇,用輕鬆優雅的吉他切入,一個來自於北京
  • 北京地名|「戲」說天橋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我的安河橋北和你的外灘18號:京滬歌詞分析中的愛恨別離
    北京與上海,這兩個城市有著太多共同點,又截然不同。 看似同樣的燈紅酒綠與車水馬龍,卻孕育著不同的文化與歷史。這種「差異」不止體現在上海姑娘的吳儂軟語和北京爺們的手串裡,也浸潤進了每一首吟唱它們的歌曲中。 從「晚安,北京,晚安,所有未眠的人們」,到「我在人民廣場吃著炸雞,而此時此刻你在哪裡」,在與京滬相關的歌詞裡,藏著太多的故事和愛恨。
  • 三十三首以城市名/地名/景區命名的歌曲(不完全不排名)
    上一次分享完以人名命名歌曲的時候,就想到了城市名地名這個題目,懶人選了三十三首自己比較熟悉的,不完全也不排名,若文章裡仍有你心目中未提及的歌曲,也希望你不要介意。汪峰 - 北京北京梁靜茹 - 寧夏趙雷 - 成都降央卓瑪 - 呼倫貝爾大草原鄭鈞 - 回到拉薩王錚亮 - 南京南京周杰倫 - 上海1943郝雲 - 去大理痛仰樂隊 - 安陽旅行團樂隊 - 廈門之夏陳鴻宇 - 額爾古納李娜 - 青藏高原
  • 鐘鼓樓吸著那塵煙,任你們畫著他的臉,48首關於老東城的歌
    因為耳界有限,肯定不全,希望大家留言告訴我,一起把這個「歌唱大北京」的系列搞全。《我愛北京天安門》(楊爍)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鐘鼓樓》(何勇)說著明兒早晨,是誰生火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