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柵欄念「大十欄兒」,北京話裡這些地名的讀音有講究

2021-01-16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有網友拍下了「大柵欄街」的路牌並將其分享到網上,其中「DAZHALAN St」的說法,引起了不少網友討論。

張風 攝 資料圖

在北京溜達,若一本正經地把「大柵欄」,說成「Dà zhà lán」,保不齊就會引來不屑的目光。唯有稱其為「大十爛兒」,才是地道的說法。因此看到路牌上標註的拼音,不少網友心裡打出一個問號,到底怎麼讀?

也有人說甭管路牌標識如何

「大柵欄」

都是兒時的「da shi la er」

說起來,北京音連讀音變的類型很多,語音的「脫落」則是構成其特色的一大法寶。小到一個發音區別特徵,大到一個或多個音節,統統都能脫落。

現在的大柵欄原是元大都的南城近郊,乃京城入口,明清時期商鋪林立。明代起商鋪前場需圍起一圈柵欄以劃定區域、執行宵禁,之後沿襲下來,稍有規模的商鋪都有柵欄在門口,商鋪聚集之處就成了「大柵欄「。  

在北京土音中,「柵」並不讀zhà而讀shān,連讀導致shān的讀音丟了n,變成了sha,又弱化成了shi;而「欄」在兒化後丟了韻尾n,讀成lar。若是沒人介紹解釋,還真難把「大十爛兒」和「大柵欄」掛上號,說到底,這還是北京話的連讀音變在「搗鬼」。

「吞音」

近幾年,有不少被分解的「吞音」北京話流傳開來。「胸是炒雞蛋」(即西紅柿炒雞蛋)、「王五井兒」(即王府井)、「裝墊兒臺」(即中央電視臺)等,成為了「吞音教學」的經典案例。

那麼,「吞音」現象又是怎麼形成的?

據北京語言大學研究北京話的張世方教授介紹,吞音的形成,深層原因是語言「經濟性」原則的制約。任何語言的語音、詞彙、語法一般情況下都有經濟性的要求,簡單、簡便是重要體現,其中吞音就體現了這種簡單、簡便的需求。

北京話的語速較快,「在發音上出現『寅吃卯糧』的現象,前一個音還沒發利索,後一個音就著急忙慌地跟上了。吞音導致合音,如北京話『不用』說『甭』,其使用範圍已經超出了北京話,其他方言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詞語,生命力都很頑強。」張世方教授說。

生活中最常聽到這些地名的場合便是公交車上。1984年6月21日,北京晚報曾經刊登過一封讀者來信,售票員報站後說「請下車」,吞音後被外地乘客聽成了「掐車」。這位乘客還以為「掐車」是「卡車」的意思,「卡車我不換,於是過了站。」

「兒化音」

此外,按地道的北京地名讀音,同是一個字,就有兒化和不兒化之別,如果忽略了這一點,不加以區別,就不足以顯示出地道的京味來。

北京的兒化音自有其多年形成的特點,不能以一概全,隨意濫用,下面例舉一些供大家參考:  

園,比如:和平門外琉璃廠附近的東南園、東北園、西南園、西北園等胡同,園字不兒化。而與這些胡同近在咫尺的大小沙土園、前後孫公園以及稍南的梁家園等巷,園字可兒化。  

孫戉/北晚新視覺供圖

街,比如:前門大街、地安門大街、楊梅竹斜街、菸袋斜街、李鐵拐斜街、櫻桃斜街、白米斜街、一尺大街、下斜街等,街字不兒化。南長街、北長街、煤市街、興隆街、寬街等,街字可兒化。有人這樣解釋:大的通衢如某某大街等,街字不兒化。實則不然。即如上舉的一尺大街,在東琉璃廠與楊梅竹斜街之間,雖名大街,實際等於過道,名曰一尺,其短可知。可見街名兒化與否,並不在於大小。  

寺,比如:白塔寺、護國寺、能仁寺、淨土寺、圓恩寺、華嘉寺的寺字不兒化。舍飯寺、給孤寺的寺字則兒化。有人以為白塔寺、護國寺等廟宇宏偉,寺字不兒化以示尊崇。言似有理,但也不盡然。如上舉的華嘉寺,在西城錦什坊街,規模很小,但寺字不兒化。  

孟環/北晚新視覺供圖

廟,比如:帝王廟、馬神廟、火神廟、藥王廟的廟字不兒化。宣武門外的三廟、五道廟、西單牌樓迤北的白廟、宏廟胡同的廟字則兒化。  

房,比如:油房、糖房、報房、大小醬房等胡同的房字不兒化。東官房、石板房、餑餑房、妞妞房的房字則兒化。  

口,比如:阜成門內宮門口的口字不兒化。珠市口、菜市口、磁器口、蒜市口、山澗口的口字則兒化。  

巷,比如:東西交民巷、南北鑼鼓巷的巷字不兒化。果子巷、陝西巷、南北柳巷、大門巷、方巾巷的巷字則兒化。  

沿,比如:西河沿、潘家河沿的沿不兒化,南北溝沿、南北河沿的沿字則兒化。  

池,比如:金魚池、蓮花池的池字不兒化。豆腐池的池字則兒化。  

橋,比如:東大橋、高梁橋的橋字不兒化。太平橋的橋字則兒化。

這些北京地名您都了解嗎

歡迎分享您與北京話的故事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碩、孫毅、吾雲,部分綜合網友評論

監製:王然 編輯:李怡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大柵欄得念「大十欄兒」,北京話裡這些地名有講究!
    唯有稱其為「大十爛兒」才是地道的說法因此看到路牌上標註的拼音不少網友心裡打出一個問號到底怎麼讀?也有人說甭管路牌標識如何「大柵欄」都是兒時的「da shi la er」說起來,北京音連讀音變的類型很多,語音的「脫落」則是構成其特色的一大法寶。小到一個發音區別特徵,大到一個或多個音節,統統都能脫落。現在的大柵欄原是元大都的南城近郊,乃京城入口,明清時期商鋪林立。
  • 聽說這些地名連老北京都會念錯,不信你試試|有意思
    北京有不少地名,看著簡單,但實際讀音卻不是這樣,要是按照字面讀音來讀,可就鬧笑話了。今天幫住姐就整理了幾個容易鬧笑話的地名。聽說這些地名連老北京都會念錯,不信,你來試試?大柵欄(Dàshílànr)說起北京地名讀音特別的,最出名的就是前門「大柵欄」(讀音:「大十爛兒」)了。大柵欄是北京前門外十分有名的一條商業街,在天安門廣場南邊不遠處,很多老字號都開在這裡。
  • 外國人學北京地名一頭霧水:中央電視臺為什麼要讀成「裝墊兒臺」?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袁蒙 洪東實 張麗婭)北京是一座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朝代更迭,民族遷移,為北京城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地名。而在北京人的口中,有些地名還衍生出了不同於字面的「特殊」發音。
  • 這些地名的讀音,成都人都搞不醒火!
    在成都市中心,春熙路商圈有條著名的網紅街成都人都喊它dangpa gai它被英國旅遊雜誌《TIme out》評為「 全球最酷50街區 」排名高於上海的前法租界和北京三裡屯戳視頻,為你答疑解惑Please have a look↓↓↓由於人文因素、歷史積澱,很多街道名、地名的讀音都脫離原字該有的發音,有了約定俗成的叫法
  • 北京地名這些兒化音,你都念對了嗎?
    當說到琉璃廠、臺基廠的時候,地名後面都不加兒化音,但說到「廠甸」、「東打磨廠」、「西打磨廠」的時候,就變成了「廠甸兒」、「東西打磨廠兒」。  「你說北京地名兒這些東西,確實有不同的讀法。就說『前門』吧,很多不在北京生活的、或者在北京生活但不是老北京人的,有時候就會說『咱們去前門兒吧』,我聽上去就有點些彆扭,老覺著是在說汽車上下門的那個『前門兒後門兒』。」
  • 韓國人的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進而牽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韓國人該怎麼念漢字人名和地名?譬如「樸鍾國」這個名字,中國人很自然就會讀出來,「Piáo Zhōngguó」,聲韻調齊整,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可名字的主人若是一位中老年「阿加西」(大叔),他聽了可不一定樂意:你怎麼能用漢字的中國讀音來讀我的名字呢?
  • 北京話中「沿」的讀音
    雖然我不是老北京,大概因為在北京住久了,又喜愛北京的方言、歷史、文化,最近幾年,經常有北京土著跟我討論北京話中「沿」的讀音問題。  北京話中「沿」的讀音,向來有兩讀,通常情況下讀yán,而「河沿」「溝沿」「坑沿」(「坑」指水坑,意同「湖」。
  • 談談「加油」和「口罩」的兒化
    普通話有39個韻母,兒化後產生了26個兒化韻母,增強了語音的表現力。因為兒化韻母有自身的作用,所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必須包含兒化韻母。至於講某些方言區的人學習兒化韻母有困難,這和學習zh、ch、sh、r這套翹舌聲母一樣,都是可以解決的。  既然北京話的語音系統包含有兒化韻母,普通話裡也應該包含兒化韻母,二者是不是完全一致呢?
  • 這些超難念日本地名你都會讀嗎?5個超難讀地名!
    苫小牧的日文念作「とまこまいtomakomai」,地名來由也是出自愛努語,指的是流入山裡的河川,「苫」的中文則念作「山」(ㄕㄢ ),意思是草蓆、草簾。另外,它也可以念成四聲的「扇」(ㄕㄢ ˋ),念成四聲時用法會從名詞轉為動詞,有「用……覆蓋」、「蓋上……」的意思。
  • 上海話裡「加油」怎麼念?細數滬語裡的多音字,你都會讀伐?
    上海話裡經常出現同一個字有不同的發音,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大排」和「大排骨」一字之差,「大」字的發音卻天差地別,儂曉得哪能讀伐?「加油」也有兩種讀音?十二月、二氧化碳,耳朵、木耳……其中還有不少屬於文讀音,來看看小布羅列的這些詞組,你都能讀對嗎?你還知道哪些上海話多音字?
  • 為什麼我們日常說的普通話,其實更接近媒體採用的北京話口語?
    有一次在北京的胡同裡看到兩個胡同大媽在吵架,一個說:「瞧你那模樣!」另一個回擊道:「您的模樣好?」注意大媽嘴裡的模,讀音是 [mú]。回去查了下詞典,又留意了一下電視播音員的讀法,證明北京大媽是正確的。事實證明,許多老北京土話,胡同裡的讀法,反而是正確的。所以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不是隨便說說的。一些受過教育,有學問的人,反而不一定能讀對。
  • 中國最最搞笑的地名集,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能讀對幾個...
    蘄春的蘄,讀為qí,常被誤讀為薊(ji)  25、大柵欄  大柵欄(Dàshílànr)是北京市前門外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大柵欄地處古老北京中心地段,位於天安門廣場南,前門大街西側。外地人很少能讀對這個音。北京讀音為dà shír lànr(大拾爛兒),其中有些兒化音,還有吞音和連讀。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古音,拼音很難標註,標的也很不準確。
  • 福州高校大學生挑戰念地名爭霸賽 福建工程學院奪冠
    「有些地方之前去旅遊過,比如上海莘莊,就知道『莘』讀『xīn』,不念作『shēn』。」蔡同學說,「還有澳門氹仔的『氹』,念作『dàng』。」  當然,對許多同學來說,許多地名的拼讀還是需要靠瞎矇亂猜,只是,儘管大家根據偏旁部首猜拼讀,但答案還是相去甚遠。  在福建師範大學青年通訊社的挑戰現場,我們就發現有1個地名出現了5種讀音的情況。
  • 徐徐道來話北京︱再說中軸線7:大柵欄老街當年都有哪些老字號?
    大柵欄是北京非常古老,也非常有名的古老街市和繁華的商業鬧市區,在1.26平方公裡的範圍內,保存著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築。這些古老的建築和發生在它們中間的逸聞趣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寶和文化資源。在這些眾多的店鋪裡,許多我是沒有見到的,但我要說說我見過的或聽說過的幾家。 對於我們孩子而言,最感興趣的是大柵欄裡的那幾座老戲園子。
  • 「安河橋」、「鐘鼓樓」,那些歌聲裡的北京地名兒
    「安河橋」、「鐘鼓樓」,那些歌聲裡的北京地名兒 2018-09-17 1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何揚州炒飯、北京烤鴨等美食非要帶地名?《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
    西藏羊八井、四川井研、北京王府井、河北井陘四個「井」,哪一個因為水井得名?馬王堆帛書的《地形圖》,裡面藏著多少地名的秘密?北京前門曾經設置的大柵欄,三個字讀什麼音,設立的目的是什麼?每一個問題都引領人們走進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的鮮活長卷。全書涉及的地名覆蓋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方便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時空坐標,充分感受到地名文化的魅力。
  • 腦洞大開!細數廣州這些奇葩地名:跳死貓,瘦狗嶺...…笑翻了
    初到廣州,有兩個地名90%的人念不對,有一個就是楊箕街道名裡的「欄」字有何意義?相傳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廣州刺史劉巖建立「大越」國他是個有點變態的土皇帝,在今西湖路一帶修了一座南宮,他為照顧母親到此地修了書院教書傳道後人就把「獅子」改為「詩書」了在廣州地名裡,就連雞、鵝、狗、貓這些不常用於地名的動物也紛紛上榜
  • 普通話讀音問題分析
    專有名詞誤讀包括地名誤讀、姓氏、人名誤讀及專用術語誤讀等。專有名詞當中的 一些讀音有特殊性,屬於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特定專業領域約定俗成的讀音規則,有時,這些讀音和字典標註的讀音不同。面對讀音的分歧,播音員主持人應多方考證讀音依 據,提出科學的讀音標準。        1.
  • 據說這些地名連蘇州人都會念錯!
    召喚深度君蜀黍請加微信號:ababymm蘇州很多地名的發音都帶著鮮明的蘇州特色,一些地名和讀音是存在區別的,有些讀音甚至完全不一樣。其實也不是錯,是經年累月的演變和蘇州話的讀音導致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地名:梵門橋弄蘇州人念:眼門橋弄
  • 安徽六安念六(lù)安還是六(liù)安?讀音尷尬如何解
    隨後便有網友指出郭志堅的讀法是錯誤的,「六安」應該讀作「六(lù)安」。  不過,郭志堅之後通過個人微博附上了4張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的照片。詞典內容顯示,「六」只有「liù」這唯一的一個讀音。  郭志堅表示,「謝謝廣大觀眾對『六安』地名發音的關注。對於媒體工作者來說,發音書寫的唯一依據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審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