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則娛樂新聞,黃子韜的父親去世了,享年52歲。
身為頂級流量的黃子韜自從離開韓國歸國後,發展也非常順利,無論是音樂還是影視,近幾年來還時不時出現在選秀節目中擔任選手導師。能在娛樂圈有如此耀眼的成功,黃子韜的背後離不開這個為他打下一方天地的父親,黃子韜成長期間,為了鍛鍊兒子黃子韜爸爸一直都非常低調,而在黃子韜闖社會剛剛出道跟經紀公司籤約時,為了庇護兒子黃子韜父親直接收購了天浩盛世36%股權擔任董事長,實名制羨慕韜韜。
不知道為什麼,不太關注娛樂圈也沒有成家當父親的我陷入了沉思,到底父愛是什麼?
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認真研讀過,直到長大進入社會也會印象深刻。這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寫到他離開南京到北京去上大學,老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目送他上車,並為他買橘子的情景。
文章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把老父親探身、縮腳、微傾著身子艱難地攀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過程描寫得詳細生動。文字雖質樸簡單,讀起來卻情真意切,讓人頗為感動。可是年少時讀此文,我們並不能真切體會其中的深意,因為我們不懂,不懂得作為父親是如何表達愛,父愛到底是什麼?
2013年,一部叫做《負重前行》的澳大利亞短片在網絡走紅,這部短片憑藉短短7分鐘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網友。它還有另一個譯名,叫作《父愛無疆》。
不管是熱門的《寂靜之地》、2016年的現象級喪屍電影《釜山行》,還是《負重前行》,都是恐怖片外殼包裹的父愛的故事,一部有一部匯集了大愛、家庭、親情的電影,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內核:父愛。
父愛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不可缺失的。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人都認為,教育一個孩子媽媽主要負責就夠了,而且很多的家庭父親為了生計長期在外工作,孩子總處於一個父愛缺失的狀態,又或者性格強勢的媽媽直接把父親的角色給轉化了。反而真正的成長中,父親的缺失會出現大問題。
對於父親教育缺失與男孩犯罪之間的關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這樣解釋過:如果一個家庭缺少父親這個角色,就會缺乏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男人的機會。父親在幫助男孩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至關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就會經常轉化為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教缺失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父愛缺乏綜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內向、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衝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嚴重的還可能上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在成年之後迷戀上家暴。
相應的,缺乏父愛的女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以下特點—— 膽小懦弱、 情緒調節能力差、不善於人際交往,表現出更多的問題行為;缺乏父愛可能會更加敏感早熟,戀愛可能會更喜歡成熟男人。我認識的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從小母親將她獨自撫養長大,她敏感、焦慮、多疑、膽子非常小,害怕打雷、鞭炮,怕黑,怕很多東西,最怕給別人添麻煩。她渴望肯定,私下非常愛哭,同情心泛濫、非常非常缺愛,想要很多很多的愛。
她說她特別希望有人抱抱她摸她的頭,叫她寶貝。
她第一次聽爸爸去哪兒主題曲哭成傻子,
她不停換男朋友,因為沒有安全感。
誰能給她家的感覺就特別容易愛上, 一旦沒有這種感覺了就很容易分手。
特別渴望有自己的家,又特別抗拒婚姻,但又特別害怕在乎自己的人離開。
她很矛盾、很卑微,感情上很容易動搖。
所以,教育家孫雲曉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
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
「一個人要對另一個人好,就算是受了委屈,也不會說出來的。」這是微電影《95分的煩惱》裡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沒錯,愛一個人並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發自真心的,而父愛就是這樣表達的。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受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正是因為父愛的不動聲色,導致我們不由自主地忽視了他。
願天底下的父親都學會表達愛,孩子都能感受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