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知識必學: 白豆蔻

2021-02-07 中國藥店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詩人杜牧落魄揚州,冶遊散心,此千古傳誦之佳作本是贈一位少年歌姬。自古才子多情,攜妓起於謝公,成於南宋,而杜牧作為謝公之後自然效仿。

 

結就同心芯,因標連理枝。在諸多豆蔻中紅豆蔻花最美,花芯中央有兩瓣相併形似同心。詩中的豆蔻指的是草豆蔻之類,而本期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另一種豆蔻--白豆蔻。

 

豆蔻在我們藥店裡有白豆蔻、紅豆蔻、草豆蔻、肉豆蔻等幾種。草豆蔻始載於《雷公炮炙論》,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乾燥近成熟種子,長於溫燥。紅豆蔻首載於《開寶本草》,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乾燥成熟果實,長於溫裡。肉豆蔻為肉豆蔻科常綠高大喬木肉豆蔻的成熟種仁,首載於《藥性論》,長於溫澀。而本期重點介紹的白豆蔻始載於《本草拾遺》,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

 

白豆蔻形如芭蕉,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初出微青,熟則殼白而厚。蔻者寇也,當其完聚而即寇之也。是以醞釀成精氣,當其完聚,肺即寇之轉灌溉,朝百脈。「蔻」就是物盛而多,「豆」則是象形。

 

白蔻味辛而性溫,氣味芳香而避穢祛溼,辛溫化陽而通散氣滯。歸肺、脾、胃經。功效味化溼行氣,溫中止嘔。砂仁與之性味皆入脾胃,惟砂仁芳香而氣濁,能溫中止瀉,且入腎經適用於中下二焦;白豆蔻芳香而氣清,能溫中止嘔,且入肺經適用於中上二焦,口嚼之辛涼,清肅肺腑,鬱煩應時開爽,蓋以溫化見長。

 

谷府之受盛水谷,成醞釀。其藉腎間動氣曰先天,若釜底之灼燃薪。其藉肺氣吸呼曰後天,若輪機動扇,乃得灼然薪炭耳。白者肺色,白蔻當即寇之也,是以醞釀成精氣,當其完聚。肺即寇之轉灌溉,朝百脈,留四藏。

 

一般溼氣重的人舌苔一眼看上去都有明顯的白白膩膩的苔,溼邪具有重濁黏膩性趨下、易阻氣機易傷陽的特點,是諸多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賴以生存的內在基礎,也是臨床慢性病變常見的原因。內溼每因先天脾胃不足,脾氣虛弱則運化無力,或脾荷過重而難以履職,水溼無法盡排留存體內。可見於胃痛、洩痢、淋濁、帶下等病。《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溼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洩之。溼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溼邪滯於脾胃者,宜芳香化溼,常用藥物如藿香、佩蘭、砂仁、白豆蔻等。

 

祛溼之用本人筆記有以下四載:

1.日常煲湯時放6個白豆蔻,注意一定是要在出鍋前一刻鐘放入,入鍋早了芳香之氣就揮發了。


2.白豆蔻6g白扁豆花3g玳玳花3g,代茶飲(自擬方)。


3.一代才女李清照素有暑溼脾虛,所以她發明了白豆蔻熟水。熟水就是古代的天然飲料。做法是將用潔淨白豆蔻衣數粒投入到滾水之中,加蓋密封片刻,倒出來就可飲用。健脾開胃,兼可止嘔,是口感極佳的夏季飲品。


4.溼停中焦者依李東垣經驗,可佐用風藥以鼓舞脾氣,升發脾陽,助脾運利於祛溼。



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氣,久煎效力大減,入湯液但當研細,待諸藥煎好乘沸點服尤妙。

 

大實者名紫蔻,出伽古羅國,呼為多骨。藥店所售白豆蔻大致兩種,比較嫩的叫白豆蔻,簡稱白蔻;比較老的色較深,所以叫紫蔻,也叫老蔻。蓋嫩者氣雄老者味厚。去殼者為豆蔻仁,藥用佳。其殼為豆蔻殼,又稱「白蔻衣」,「衣」就是皮的意思。其得蔻仁之餘氣,「餘」可表明它的作用與蔻仁相同但是藥性較緩,比較適合那些脾胃氣滯的人。氣味淡薄溫燥之性大減可寬中。

 

白蔻原出外番,今廣州、宜州亦有之,終不及番舶來者佳。國內商品主要是從印尼爪哇島和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進口,而國內兩廣、海南、雲南也有栽培。尤以印尼的貨源供應量大,該國生產及出口情況直接決定了白豆蔻的行情。

 

白豆蔻呈類球形,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有淺棕色絨毛,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並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味辛辣略似樟腦。

 

印尼白豆蔻個略小,表面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癟,氣味較弱。

 

混淆品為產於印度及斯裡蘭卡的小豆蔻 ,鑑別要點為呈長卵圓形,兩端類具三鈍稜,表面乳白色或淡黃色,有細密的縱紋。種子小而多乾癟,氣香而濁。

 

白豆蔻以個大、飽滿、果皮薄而完整、氣味濃者為佳。

 

摻芒硝者鑑別要點:果實縱向撕裂後空穴處有大小不等的稜柱狀、長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及粒白色透明或類白色半透明結晶體,味極鹹。


摻石膏者鑑別要點:質量為正品的5倍左右,當將其縱向撕裂,其空穴均被石膏的不規則團塊填充,質硬擊之易碎。


摻明礬者鑑別要點:口嘗之有澀味,當將其縱向撕裂,發現其空穴處有白色的澀味粉未,當用水淘洗後無澀味。


喜歡的話就點讚吧!↙

相關焦點

  • 中藥知識必學:白及
    具有補肺止血、消腫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藥。主治肺結核咳血、支氣管擴張咯血、胃潰瘍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手足皸裂等症。 此物其根白色,連及而生,一名連及草,故名白及。 本品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蘭科植物白及的乾燥塊根。又名甘根(《本經》),白根(《吳普本草》),白給(《別錄》),白芨(《證治準繩》)等。
  • 中藥知識必學:菊花
    菊花因其顏色不同有白菊花和黃菊花之分,宋•蘇頌《圖經本草》明確指出了白菊和黃菊的不同:「菊有兩種,白菊葉為艾葉,莖青根細,花白蕊黃;其黃菊葉似筒篙,花、蕊都黃。」後世多依此將菊花分為白菊花和黃菊花兩類。正如清•鄒澎《本經疏證》所說:「其色不一,其味亦不一。」
  • 中藥知識必學:硃砂
    中藥硃砂傳統炮製方法是水飛,這一炮製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可溶性汞和游離汞的含量,降低汞含量,而硃砂忌水煎劑也是為了減少游離汞的含量。硃砂在水中不溶解,無法煎出有效成分。質重一般都在煎藥器皿底部,煎煮過程中鍋底溫度過高,硫化汞分解析出遊離汞,從而增加其毒性,游離汞在湯劑中還可進一步氧化成毒性更強的氧化汞使毒性大增。因此硃砂入藥不可水煎服,只能人丸散劑,用於湯劑時只能衝服。
  • 中藥知識必學:玳瑁
    玳瑁歷代都是作為一味昂貴且效良的藥材被先賢使用,1995年《中國藥典》將其歸類為次常用中藥,不再收錄。其作藥用,清熱解毒之效可比犀角,為貴重中藥。
  •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詩詞裡豆蔻的意象之美
    紅豆蔻範成大這首詩不但寫出了豆蔻花的顏色為熱烈的紅色,更寫出了豆蔻初開的情景。豆蔻系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全形似芭蕉,紅花含苞好象竹筍層層外皮漸次破開,而外面又被綠葉層層包裹。這首詩吟詠的是豆蔻,詩人又用珠玉、車鈴等美好的事物來形容豆蔻。範成大在這首詩裡提到了紅豆蔻的形狀,也說出了豆蔻的藥用價值,但是也提到了它適宜觀賞的作用,此詩把實用與審美有機統一起來。古代詩歌運用意象的例子還有很多,而豆蔻的意象也被細化成多個層面。
  • 中藥知識必學:全蠍
    斑蝥、紅娘子、全蠍等蟲類中藥由於有特殊的功效,且藥力峻猛,所以常用於治療一些疑難怪病或惡性腫瘤等。另外,蟲類藥導致的不良反應,以過敏為最多,如蕁麻疹、溼疹樣皮炎、剝脫性皮炎等。蟲類藥外用時也可出現過敏反應,與皮膚直接接觸,常可導致局部皮膚潮紅灼熱,出現水皰和潰瘍,少數患者可引起嚴重的中毒反應。久病體虛人群氣鬱體質、特稟體質、瘀血體質不適宜食用蠍子。食用禁忌:不能與牛奶同服。
  • 中藥知識必學:辛夷
    這花兒就是一味中藥---辛夷。夷者荑也,其苞生荑而味辛,故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辛夷。還有一種解釋是:辛,新也。草木花葉俱有外苞,唯辛夷萼茁特甚。辛夷又稱白玉蘭、紫玉蘭、木筆花和望春花。
  • 古人為什麼會用豆蔻形容年輕女孩?看了照片後,網友:太像了
    這次要說的是在古人常出現的詞語「豆蔻」,你知古人為什麼會使用豆蔻兩字形容年輕女孩子嗎?等看過照片之後,網友對此回答說道「太像了」。 豆蔻兩個字經常使用在詩人的詞語當中,唐朝的杜牧似乎是最早使用它形容年輕女性的,記得是是他在揚州遊玩寫給13歲青樓子的贈別詩句,詩句說出了女孩的年齡和美麗,並使用豆蔻來比喻這個女孩本身。杜牧的這首像情書的詩句逐漸傳開,後來的文人經常使用它形容年輕的女孩,就像宋代的那位陸遊就是用過它等等。
  • 中藥知識必學:凌霄花(一)
    凌霄花是中藥材花類市場上一個冷貨品種,主要產地為江蘇省連雲港市南城鎮,於2000年被地方政府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江蘇連雲港凌霄花發展基地」。近年來,凌霄花受市場供求關係影響,銷售價格一直較高,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較常見。
  • 中藥知識必學:香附
    質硬,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角質樣;生曬者斷面色白而顯粉性,內皮層環紋明顯,中柱色較深,點狀維管束散在。氣香,味微苦。炮製品已除去毛須及雜質,切厚片或碾碎。為不規則厚片或顆粒狀。外表皮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時可見環節。
  • 中醫複習資料:中藥的劑量和用法
    中公醫療考試研究院的專家們將中藥學中藥的劑量和用法這一章節中的相關考點為大家進行總結。1.用藥量,稱為劑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藥的成人一日量,一般中藥的常用內服劑量為5~10g,部分藥物用量較大的為15~30g。2.小兒五歲以下通常用藥量為成人量的1/4,五六歲以上可按成人量減半服用。
  • 中藥名稱的文化歷程
    註: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徵,又加入20餘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藥名串成的訴狀 古有一才女,其父從業中醫,兼營藥鋪,有空時喜歡吟誦《湯頭歌訣》,女受此薰陶,對中藥名稱、性味、功能早有領悟。一日無事,她巧借藥名串成一篇訴狀,由於辭情懇切、構思奇巧,其父覽後,不禁拍手稱妙,其狀書云: 具狀人紅娘,為告木賊攔路搶劫,殃及夫、子事。
  • 杜牧為何會有「豆蔻」來形容妙齡少女?看了真實的豆蔻,我懂了!
    古人用「豆蔻」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妙齡少女,最早出自唐朝時期杜牧的詩句,將妙齡少女比作二月初的豆蔻,堪稱是神來之筆,因為二月時候的豆蔻含苞待放,非常粉嫩,用植物的花期比喻少年,充滿了小清新之感,所以後世文人約定成俗,用豆蔻來特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 中藥名拜大年,諸事如意!
    古詩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丈夫: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 古代的13歲少女,總被文人墨客比作「豆蔻」,豆蔻和少女有何關係
    例如古時候詩詞中,許多 文人墨客都喜愛用「豆蔻」來描述豆蔻年華少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下珠簾總比不上。」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杜牧官場不如意,落魄消沉,沾染了喝酒狎妓的習氣。在揚州停留期間,寫出了這首詩贈送給一位歌女,詩裡用初春二月初枝頭上含苞欲放的豆蔻花,來形容十三歲的少女。
  • 古詩詞曲串中藥
    你試過了無數種方法,卻還是背不過一本中藥?俠客某嘔血原創!
  • 中藥知識必學:秦艽
  • 中藥知識必學:梧桐
  • 中藥知識必學:瓦楞子
  • 豆蔻梢頭二月初 為何從「豆蔻」2字看出杜牧詩中少女是個風塵女子
    前言今天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古人為什麼要用「豆蔻」形容少女?花草那麼多,為何是豆蔻?把豆蔻寫入詩裡,最有名的就是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的《贈別》,但是不了解其背景,是看不出其中的玄機的。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在這首詩裡,杜牧用豆蔻來形容少女,為什麼杜牧一定要用豆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