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仁化:小奈李、大產業,農旅融合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12-28 大洋網

仲夏時節,奈李成熟。在韶關市仁化縣平甫村黃泥塘種植基地,碩果纍纍的奈李樹從山腳綿延到山頂,樹下三五成群的遊客在採摘品嘗,貧困戶黃振平把採摘好的奈李用籮筐挑到路邊,集中一箱箱打包後速遞給各地的客人。


「今年奈李大豐收呀,近一星期來採摘、打包、運送果子沒個停歇,買果收入比去年多了四五倍!」黃振平激動地說道。他回憶道,過去平甫奈李沒打響品牌,種植技術也沒現在講究,銷路也沒現在廣,能有今天,得益於有好的產業扶貧政策。

平甫村是省委統戰部定點幫扶的貧困村,自2016年以來,省委統戰部駐村工作隊聯合仁化縣農業農村部門、周田鎮政府,整合千畝奈李果園打響平甫奈李「一村一品」產業品牌。目前,平甫奈李年總產值超過550萬元,納入了省級「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項目以及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入庫新增名單。所謂「小奈李、大產業」,已成為平甫村脫貧奔康的「致富果」。

平甫村有奈李種植戶58戶,參與種植貧困戶8戶。其中,低保戶餘奶奶與孫子留守村中,早年間種植的奈李疏於打理,家中收入微薄,生活困難。省委統戰部駐村第一書記梁俊軒了解情況後,根據餘奶奶個人意願,提供奈李種植技術指導,極大地改善了餘奶奶的生活。

「駐村幹部在技術管理特別是指導肥料方面對我幫助很大。到了五月份,套袋、剪子、包裝箱都有免費發放,要感謝他們對我家的幫扶。」餘奶奶說道。

「打響奈李品牌必須有良好品質支撐。」省委統戰部駐平甫村第一書記梁俊軒介紹,平甫村通過實施省級「一村一品」項目,示範推廣綠色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建設防蟲網大棚種植示範基地,向種植戶推廣防蟲套袋技術、太陽能殺蟲燈、粘蟲板等防蟲技術,讓奈李生長過程中與外界害蟲進行有效隔離,有效解決「針蜂」損果的防控問題和避免農藥的使用,著力打造綠色食品奈李產品。

據悉,在今年奈李上市前,該縣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定量監測和隨機抽檢速測方式,對6家經營主體和部分奈李種植基地的23個批次奈李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均為100%。


日前,省委統戰部和省民進、民建、黃埔同學會等統戰系統單位工會、東莞虎門鎮有關工會以及廣東萬惠集團等熱心企業,先後批量採購了平甫村上千斤奈李,這是駐村工作隊發揮省委統戰部資源優勢,面向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開展平甫奈李消費扶貧活動。

駐村第一書記梁俊軒告訴記者,為廣開奈李銷售渠道,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駐村工作隊為村裡制定了營銷方案和銷售分紅機制,引導貧困戶與合作社籤訂產供銷協議,幫助村委會與合作企業建立「保底收益+銷售分紅」機制,既為奈李扶貧產業合作企業打開銷售渠道,也為種植奈李的貧困戶解決銷路問題。

目前,平甫村奈李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今年產量約150噸。奈李產業為村集體帶來收益約4.5萬元,產業分紅將惠及全村貧困戶。奈李產業也帶旺了沿線農家樂、民宿、鄉村採摘體驗遊等經濟,使貧困村民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目前,平甫村的貧困村「十項指標」和貧困戶「八有」指標100%符合脫貧出列要求,奈李已成了該村促進農村振興、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梁俊軒表示,接下來,省委統戰部將推進實施黃泥塘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加快建設奈李文化公園,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通訊員:譚玉玲、肖曉珍

攝影:甫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大畈鎮鹿眠塘村:農旅融合 閉塞窮山溝蝶變世外桃源
    大畈鎮鹿眠塘村:農旅融合 閉塞窮山溝蝶變世外桃源 2020-11-02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電商帶動品牌發展 韶關仁化發布農副產品「十大文創」品牌
    韶關仁化縣舉行農副產品「十大文創」品牌發布會。(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韶關12月25日消息(記者官文清)12月24日,韶關仁化縣舉行農副產品「十大文創」品牌發布會,「梨樹下堆花酒、雙峰堆花酒、石塘尋味酸品、農民頭辣椒醬、怡煌紅白毛茶、長絲念米粉、楊泰和米餅、扶溪鴨稻米、臘稻鴨、丹霞貢柑」獲得殊榮,是仁化眾多優質農副產品的「優秀代表」。
  • 廣淘君直播預告︱「廣州日報·旅淘季」周六開啟!首站韶關豐收節...
    慶豐收·迎小康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韶關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谷滿糧倉、幸福武江」農旅展銷推介會韶關市、武江區有關領導共同參與了現場舂餈粑,並用倒稻穀的形式正式啟動了「慶豐收•迎小康」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韶關系列活動。
  • 慶豐村:打造農旅項目走上脫貧致富「彩虹路」
    從曾經的經濟薄弱村,到如今名副其實的「網紅村」,慶豐村以「金色慶豐、藝術田野」為願景,傾力打造「蘇南第一方,慶豐稻花香」農旅項目,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彩虹路」。慶豐村傾力打造「蘇南第一方,慶豐稻花香」農旅項目。
  • 韶關仁化農副產品「十大文創」品牌發布 進一步塑造文化品牌
    原標題:韶關仁化農副產品「十大文創」品牌發布  韶關市仁化縣今天(24日)在縣文化廣場舉行農副產品「十大文創」品牌發布會,「梨樹下堆花酒、雙峰堆花酒、石塘尋味酸品、農民頭辣椒醬、怡煌紅白毛茶、長絲念米粉、楊泰和米餅、扶溪鴨稻米、臘稻鴨、丹霞貢柑」獲得殊榮,成為仁化眾多優質農副產品的「優秀代表」。
  • 【脫貧攻堅奔小康】蘭州:小百合變成大產業
    【脫貧攻堅奔小康】蘭州:小百合變成大產業康文堯老人種百合修起了新房。  蘭州市近年來大力推動百合產業轉型升級,百合種植面積不斷增大,銷售版圖不斷延伸,不僅實現了農民收入穩定增長,而且成了主產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1 大山深處有個百合谷  冬日的蘭州略顯蕭瑟。
  • 芤山村: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他這裡不僅餐飲味道好,民宿條件也,通過他的農莊還可以帶動周邊百姓的水果產業發展。」遊客吳先生告訴記者趁著五一長假他帶著一家老小再一次來到農莊遊玩,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前來了,等到芤山村的甜櫻桃成熟了,他還會邀請朋友來採摘。除了享受美味,芤山生態農莊還建有2棟別墅,10間民宿用於客人住宿,民宿主要以家庭式風格建設,讓客人走進來就感受到回家的味道。
  • 韶關脫貧攻堅工作顯成效丨《經濟日報》用一個整版篇幅來報導
    在這篇題為《拔掉窮根,不落一人——來自廣東韶關的鄉村調查》報導中,《經濟日報》記者深入走訪了南雄、仁化、樂昌三個縣(市),以獨特的視角與細膩的筆觸,報導了我市破解「插花式」貧困,解決發展中的不均衡、不充分問題。
  • 溫州平陽縣稅務局:助農惠農「加速度」,跑出脫貧致富小康路
    為滿足農民的涉稅需求,溫州市平陽縣稅務局組建「稅收助農」服務團隊,精準聚焦農戶農企,通過不斷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優化涉農服務等措施,加快農產品銷售,為脫貧致富增添稅務能量。而近年來,書閣村憑藉「畲鄉鴿韻」文化,大力發展養鴿產業,努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為脫貧致富注入可持續發展動力。  星亮鴿業是當地一家大型養殖企業,為幫助少數民族低收入農戶解決就業難問題,挺身擔起了幫助村民就業的責任,毫不吝嗇地將他們的養鴿經驗傳授給村民,於是便誕生了一座座的私人養殖場。
  • 海原:脫貧致富換新顏 百年夢圓奔小康
    脫貧致富的美麗鄉村,引來野生鳥類落腳。  全面小康,幾代人追求的夢想;脫貧攻堅,全社會參與的國家工程。設立肉牛產業擔保基金,與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籤訂3年授信30億元牛產業發展協議,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特色產業體系是縣域經濟的「脊梁」。海原縣依託天然地域優勢,建成萬畝小雜糧示範基地、千畝以上標準化示範基地、富硒硒砂瓜標準化生產基地。
  • 全縣各級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不負韶華加油幹 實幹篤行奔小康
    唯有凝聚共識,攻堅克難,方能決勝全面小康,加快轉型升級,奮力開創瓜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走近基層黨員幹部聽聽他們謀發展抓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瓜州縣西湖鎮黨委書記 馬明說:「按照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工作思路,我們不斷擴大機採棉、小雜糧、特色果蔬的種植面積,同時啟動休閒觀光扶貧產業園,戈壁農旅融合創業園,特色果蔬採摘園建設項目
  • 溫氏樓房式生豬產業園落戶韶關仁化
    6月2日上午,韶關仁化縣在聞韶鎮白竹村舉行溫氏股份樓房式生豬產業園民生菜籃子工程開工儀式,推動全縣生豬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推進民生菜籃子工程建設,構建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奶業與畜產品加工處處長馬金星、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體系建設與推廣處副處長陸健、省農業農村廳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陳三有、韶關市委副秘書長謝祥騰以及仁化縣領導等參加了開工儀式。工程開工建設中。
  • 甘肅會寧:趕著牛羊奔小康
    脫貧攻堅的核心狠抓主推牛羊產業全力構建「小規模、大群體」產業體系千方百計育產業、強扶持、激活力壓茬整村推進肉牛羊增收產業覆蓋達標引進安格斯基礎母牛6586頭>全縣以千家萬戶養牛為基礎規模養牛為主體發展優質肉牛建設全省肉牛產業大縣目前,已形成了以東南部二陰山區為主的肉牛養殖集中區打造了新添、丁溝
  • 推進農業產業融合 助力農民增收
    、老爹獼猴桃、溪州莓茶、湘西椪柑等知名品牌,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8個和中國馳名商標3件、地理標誌商標4件,年產值達22.8億元,帶動3.2萬人脫貧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永順縣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探索了產業延伸型、產業循環型、產業功能拓展型、產業滲透型以及產城融合發展型等模式,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高附加值,讓脫貧致富的產品既產得出、產得優,又賣得出、賣得好。
  • 韶關翁源豐收節,瓜果飄香蘭花韻美,還有超多客家美食
    他指出,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韶關生態農業博覽會,既順應新時代、新要求和新期待,又能進一步提升農民兄弟姐妹的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匯聚起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農民齊登臺 十縣慶豐收在啟動儀式上,農民群眾們以多姿多彩的歌舞節目歌唱豐收、歡慶豐收。
  • 蛇果枝頭俏 果農園中笑 馬家山村將蘋果產業發展成為致富奔小康的...
    果農園中笑在西固區說起特色農產品,很多人就會想到馬家山村的蛇果。近年來,當地群眾依託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生態優勢,實現了科技化種植,將蘋果產業發展成為實現鄉村振興、致富奔小康的「金果果」。我們在做好百合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依託蘋果、核桃等千畝經濟林增加村民收入,實施鄉村振興。」馬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劉菊紅介紹說,馬家山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晝夜溫差大,適合蘋果生長。主栽品種蛇果,還有小部分富士。
  • 【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產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黃國整等負責共和村脫貧攻堅的工作人員看到了林下種植中草藥的發展潛力廣闊,隨後開始加大力度鼓勵共和村貧困戶們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經濟,使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而機遇也適時出現。2017年,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和金秀瑤族自治縣結成脫貧致富、共奔小康對子。
  • ...志強奮鬥奔小康!五境鄉農布養羊故事上榜《中國殘疾人脫貧故事》
    自強不息脫貧路 志強奮鬥奔小康!農布會不定期召集村裡的殘疾村民開會,他給大夥講創業的夢想,講產業投資規劃。大家最開始不太明白,「養殖黑山羊投資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最適合我們殘疾人」,農布直言不諱地說,「就是讓你們多掙錢。」
  •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提升小康零陵成色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1日訊(通訊員 袁忠民 李偉)近年來,零陵區在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中,堅持「以文興旅、以旅興業、文旅融合」的思路,全力打造以「零陵古城」文化旅遊區為龍頭、以魅力小鎮為節點、以鄉村旅遊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加強農旅融合 「融」出無限風光
    按照這一發展思路,北大荒各地利用農業景觀和資源優勢吸引遊客遊覽消費,圍繞「產業打底、旅遊增收」的思路,將「農業強、風光美、職工富」作為農旅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家變商家」,促進傳統農業提檔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