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奈李成熟。在韶關市仁化縣平甫村黃泥塘種植基地,碩果纍纍的奈李樹從山腳綿延到山頂,樹下三五成群的遊客在採摘品嘗,貧困戶黃振平把採摘好的奈李用籮筐挑到路邊,集中一箱箱打包後速遞給各地的客人。
「今年奈李大豐收呀,近一星期來採摘、打包、運送果子沒個停歇,買果收入比去年多了四五倍!」黃振平激動地說道。他回憶道,過去平甫奈李沒打響品牌,種植技術也沒現在講究,銷路也沒現在廣,能有今天,得益於有好的產業扶貧政策。
平甫村是省委統戰部定點幫扶的貧困村,自2016年以來,省委統戰部駐村工作隊聯合仁化縣農業農村部門、周田鎮政府,整合千畝奈李果園打響平甫奈李「一村一品」產業品牌。目前,平甫奈李年總產值超過550萬元,納入了省級「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項目以及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入庫新增名單。所謂「小奈李、大產業」,已成為平甫村脫貧奔康的「致富果」。
平甫村有奈李種植戶58戶,參與種植貧困戶8戶。其中,低保戶餘奶奶與孫子留守村中,早年間種植的奈李疏於打理,家中收入微薄,生活困難。省委統戰部駐村第一書記梁俊軒了解情況後,根據餘奶奶個人意願,提供奈李種植技術指導,極大地改善了餘奶奶的生活。
「駐村幹部在技術管理特別是指導肥料方面對我幫助很大。到了五月份,套袋、剪子、包裝箱都有免費發放,要感謝他們對我家的幫扶。」餘奶奶說道。
「打響奈李品牌必須有良好品質支撐。」省委統戰部駐平甫村第一書記梁俊軒介紹,平甫村通過實施省級「一村一品」項目,示範推廣綠色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建設防蟲網大棚種植示範基地,向種植戶推廣防蟲套袋技術、太陽能殺蟲燈、粘蟲板等防蟲技術,讓奈李生長過程中與外界害蟲進行有效隔離,有效解決「針蜂」損果的防控問題和避免農藥的使用,著力打造綠色食品奈李產品。
據悉,在今年奈李上市前,該縣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定量監測和隨機抽檢速測方式,對6家經營主體和部分奈李種植基地的23個批次奈李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均為100%。
日前,省委統戰部和省民進、民建、黃埔同學會等統戰系統單位工會、東莞虎門鎮有關工會以及廣東萬惠集團等熱心企業,先後批量採購了平甫村上千斤奈李,這是駐村工作隊發揮省委統戰部資源優勢,面向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開展平甫奈李消費扶貧活動。
駐村第一書記梁俊軒告訴記者,為廣開奈李銷售渠道,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駐村工作隊為村裡制定了營銷方案和銷售分紅機制,引導貧困戶與合作社籤訂產供銷協議,幫助村委會與合作企業建立「保底收益+銷售分紅」機制,既為奈李扶貧產業合作企業打開銷售渠道,也為種植奈李的貧困戶解決銷路問題。
目前,平甫村奈李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今年產量約150噸。奈李產業為村集體帶來收益約4.5萬元,產業分紅將惠及全村貧困戶。奈李產業也帶旺了沿線農家樂、民宿、鄉村採摘體驗遊等經濟,使貧困村民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目前,平甫村的貧困村「十項指標」和貧困戶「八有」指標100%符合脫貧出列要求,奈李已成了該村促進農村振興、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梁俊軒表示,接下來,省委統戰部將推進實施黃泥塘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加快建設奈李文化公園,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通訊員:譚玉玲、肖曉珍
攝影:甫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