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工作十年,不敢辭職」:真正的職場牛人,沒有中年危機

2021-02-22 孤讀先生


點 擊 孤 讀 先 生 即 可 關 注

作者 | 壹休

來源 | 愛折騰的壹休(ID:zhichang365)

這就是中年人的辛酸,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而生存就是,無論昨天你被領導打擊得多麼灰心喪氣,今天也要穿得光鮮亮麗,帶著微笑,去上班。

  0  

今年年初,一畢業就進國企的老同學小林,突然問我借錢。

原來小林的母親生了重病,他為了給母親治病,已經搭上了十年的積蓄。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實在走投無路,這才找了過來。

我很詫異:曾經是全班同學羨慕的對象,如今怎落得這個地步?

原來,他進國企後,因為受不了工作氛圍,選擇離職。後來,又轉戰三四個行業,事業都沒有起色。

而和他同期進入國企的同事,一路升職加薪,早已成為中層領導。

他卻由於多次轉行,缺少核心技能,只能在基礎崗位苦苦煎熬,急需用錢的時候也不敢離職。

這就是中年人的辛酸,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而生存就是,無論昨天你被領導打擊得多麼灰心喪氣,今天也要穿得光鮮亮麗,帶著微笑,去上班。

有多少人的工作,是監獄,束縛住肉身,又禁錮靈魂。

人生中途,可還有越獄的可能?

然而,也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會遭遇中年危機。

近日,微博上有一則熱搜,「飛行員辭職被索賠540萬」,在東方航空雲南有限公司工作12年的前飛行員馬某要辭職,該公司要求馬某賠償540萬違約金,該案經過審理後,法院最終判決馬某賠償東方航空雲南有限公司378萬。

不了解航空行業的人,沒點開熱搜前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為當事人擔心,379萬可不是個小數目,中年人怎可如此任性。

另外一種是憤怒,憑什麼離職要賠這麼多錢。點開之後卻發現,真正該同情的是網友自己。

評論裡說,飛行員年薪百萬,比大部分網友一輩子的工資都高,他出得起這筆賠款。

而且飛行員稀缺已經是全球性問題,航空公司急需大量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就算他出不起這個錢,以他的資歷也會有其他公司搶著買單。

職場中,有能力的人才有「任性」的資本,在這類人身上,年齡只會是職業生涯中的助力,而不是絆腳石。

能力是職場的通行證,為老闆賺錢的能力,在任何一個公司都是稀缺資源。

我認識一個朋友,今年36歲,寫得一手好文案,原本銷量平平的產品,在她的文案加持下,銷量猛增。

正所謂,一條好文案相當於十個好銷售員。這樣的人才,出去找工作,有哪個老闆能拒絕呢?

去工作,本質上就是去替老闆解決問題,你能解決多大問題,就會匹配多高的職位,領多高的薪水。

馬雲說過:「如果你不喜歡一份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閉口不言。」

如果你沒有辭職的本事,那就練好本領,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磨練出本領,才能增加自己的職場交換價值,才能在未來的日子裡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2  

騎驢找馬之前,要對驢好

職業生涯規劃師李昂老師在他的書中分享了這樣一則案例:

老劉是一名醫生,這個職業是家長幫忙選的,並非他心中所愛。

但是他卻把本職工作做得非常好,領導、同事、患者都對他交口稱讚。

李昂老師問他:「既然都不喜歡這份工作了,為什麼還要做得這麼好?」

要知道,不滿意當前的工作,敷衍了事的人,不佔少數。

這位醫生卻回答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騎驢找馬,但是不要虐待驢。好歹這也是自己的職業經歷,怎麼也要對得起自己。」

你把時間花在了哪裡,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你把時間花在了將就工作上,那你就只能得到一份將就的工作。

要知道你現在手頭上每一份工作,都是你未來的作品。尊重你自己的作品,才會得到伯樂的賞識。

近日,演員王凱憑藉《大江大河》宋運輝一角入圍白玉蘭獎最佳男演員獎。

有人說王凱特別幸運,他參演的《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大江大河》都是口碑之作。其實仔細研究一下他的演藝之路,你就會發現這份幸運的背後並不簡單。

圖片來源:大江大河官網

王凱和正午陽光團隊的初次結緣是《知青》,在這部電視劇中,他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環境下拍攝,很多人受不了直接離開了,他卻堅持了下來,並且很好的完成了角色創作,讓製片人侯鴻亮發現了他。

然後才有了參與戲骨雲集的《北平無戰事》的機會,而他在導演臨時調整的情況下,完美的演繹了「方孟韋大鬧五人小組」這場戲,被導演賞識,給了他出演《琅琊榜》靖王蕭景琰的機會,他終於憑藉這一角色,走紅了。

如果當初王凱看不上《知青》齊勇又土又辛苦的角色,消極怠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他。

王凱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一個人在什麼位置,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一定要擺清自己的位置。

誰都想當男一號,但是當你沒有這個機會出演男一號的時候,你就要做好你自己目前該做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坐上這個位置。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從默默無聞到星光璀璨,他用了十年,這和很多職場人一樣,從基層員工做起,一路升級打怪,終於走向了夢想的彼岸。

當我們沒有能力拿到更好的崗位時,最好的應對方式,不是辭職,更不是尸位素餐。

而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想辦法從現有崗位上拿到更多底牌,這些底牌能讓你在未來的職場上暢行無阻。

李昂老師在《在人生拐角處》一書中說,機會需要等待,等的時候要練能力;機會也是創造的,練能力的時候,機會就來了。

我的朋友,之前在一家出版社做策劃編輯,她在這一崗位做得已經非常出色了,一直想轉換到網際網路行業小試牛刀。

她主動尋找機會,詢問了很多網際網路行業的牛人,查閱很多資料,發現知識付費課程編輯的崗位職責非常相似,都需要搜集整理內容的能力、策劃能力和寫作能力。

然後她就嘗試著投了簡歷,現在已經成功轉行,工資比之前漲了一倍,每天編寫課程也很有成就感。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能力在各行各業都需要,比如說寫作能力、策劃能力、信息搜集能力,這些都是可遷移能力。

所謂「可遷移能力」,就是你從一個崗位轉到另一個崗位,或從一個行業跨到另一個行業後可復用的能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光速發展的年代裡,十年前我們還在唱衰手機行業,認為終有一天電腦會取而代之。

十年後,情況來了一個驚天大逆轉,現在除了辦公,誰還用電腦,手機反而是我們密不可分的朋友。

十年前,我們不知道微信是何物,十年後,它是多少人賴以生存的飯碗。

下一個十年、二十年,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我們現在的崗位是否還存在,都無法預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還是要工作。

所以,工作中的可遷移能力,至關重要,它決定了你職業生涯的長短。

職場越獄並不簡單,你要有勇氣,要有膽識,還要練就一身真本事。

打鐵還要自身強,對於強者來說,中年危機也只是個偽命題而已。

*作者:壹休,90後水瓶座,吃貨一枚,喜歡用文字結交朋友,擅長與生活相愛相殺。喜愛分享各種生活日常,隨時解鎖360種陪聊姿勢。轉載請聯繫愛折騰的壹休授權(ID:zhichang365)。


孤讀

是一本別人讀不懂的書。

相關焦點

  • 35歲後,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了
    有十年時間沒找過工作的他,此後才意識到,面臨35歲的關卡,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需要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一年間,熊斌面試了幾十家企業,卻因為年齡、跨行業等原因碰壁。如今,他一人住在廣州郊區的城中村,每月固定開支控制在2500元,沒有多餘的社交活動。到達35歲的年齡關口,就業障礙、年齡歧視應約而至。
  • 相比中年女演員的無戲可拍,中年人的這種危機才更值得關注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他鄉接納不了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的故事中,辭職創業的自願與逼迫的比例似乎各佔50%,但是,相比前面的問題「過了40歲,就不要去上班了」更扎心的則是,很多中年職場人明明想要好好地在本職崗位上踏實工作,賺錢養家,不敢輕易辭職,可是,現實中卻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職場危機。
  • 在職場,不可逃避的就是中年危機,面對瓶頸期,勇敢的走出來
    到了三十歲,而立之年,還一事無成,是什麼感覺?換到誰身上都不舒服。 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症候群」。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 奇葩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沒有完全被東北英語姐解讀出來
    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中年大媽,講述了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但她的闡述,並沒有完全解讀中年人的職場危機。2東北英語姐講述的,是自身經歷的故事,她原本是一個政府的英語翻譯。但是如今她放棄了二十年的鐵飯碗,選擇再就業。
  • 知乎熱榜:找工作時普遍要求35歲以下,網友吐槽:35歲招誰惹誰了
    01在網上,我們總會看到很多關於職場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跟經驗和閱歷相關的。近來,我空閒時間刷起了知乎,看到了其熱榜上的一個話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麼 35 歲以上的人都去幹什麼了?
  • 21歲男子患職場恐懼症 辭職在家半年不敢找工作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達38%,恐懼心理是主因  21歲的羅宇(化名,下稱小羅),職高畢業,獨生子。他有過三次工作經歷,但都草草結束,第一次辭職是因為無法接受同事的玩笑而鬧打架,第二次是覺得被孤立無法忍受,第三次是上司要他做東請客他覺得上司想佔他便宜。
  • 如果我們都能像王力宏,何懼「年紀大」而陷入職場中年危機
    王力宏出生於1976年,生肖屬龍,今年已經43歲了。從年紀上來看,王力宏確實已經邁入中年人的行列,所以,他的這次解約,被戲稱為是「中年職場危機」。於是,中年職場危機的話題,又被朋友們熱議起來。01 王力宏有中年職場危機嗎?
  • 書評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
    十二歲的瑪蒂爾達問裡昂:「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裡昂回答道:「總是如此。」這是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經典片段,借一對無心人之口道出所有有心人的難事。最近我收到朋友寄來的一本書《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讀過之後,我經常會想,有時我們成年人承受委屈的能力還真不一定勝過瑪蒂爾達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少女。
  • 80後的中年危機怎麼應對?染髮、快閃、cosplay
    不過,如果從選材上來說,《如果歲月可回頭》的題材也挺討巧的,失婚、失業的中年危機,人到中年心不老的愛折騰,理論上來說也挺容易引發情感共鳴的。但為什麼沒有引發我爸媽的情感共鳴呢?據我所知,我父母沒有經歷過中年感情危機,這也可能是他們對於中年失婚的瘋狂三人組沒有情感共鳴的原因。60後的他們,即使經歷中年情感危機,也不太可能採用染髮、快閃和塗鴉這樣的方式來應對。他們認為劇裡的三個男主角有點作,失業了還天天不務正業,天天在外面折騰一些小孩的把戲,難以理解。
  • 中年危機,到底在怕什麼?
    作為服務行業,休息日也是工作不離手的,陪伴家人的時間少得可憐;儘管如此,上升空間也是有限的,這讓一個即將三十歲的年輕人感覺到了危機的潛伏。所以在中年以後,不該是拼體力賺錢的時候了。同樣是十年經驗,有的人是專業型人才,做到了行業的高端位置;而有的人則是一年的經驗,用力十年,在專業領域坐吃山空,重複消耗自身的價值。不斷地學習,終生學習,精進自我能力,只有存在不可替代性,才能安然度過危機。
  • 職場 | 35歲,工作經驗長達10年,憑什麼被歧視?
    有一篇文章叫做《IT圈裡的35歲現象》,文中提到某公司招聘財務經理,年齡要求是35歲以下。當面對異議時,該公司的管理人表示,35歲還在經理這個層級的人,一定是「能力不足」的,喪失了競爭優勢。年齡歧視是最讓職場人倍感辛酸和無力的一道坎。突破了學歷歧視,戰勝了性別對抗,卻發現一不小心超越了年齡上限,慘遭35歲危機。
  • 我,35歲中年職場男,最終還是選擇放棄華為海思offer
    最近幾年,輿論都在熱炒國內以華為為代表的很多企業拒絕35歲以上中年男人。內容半真半假,做為一名在職場混跡10年的中年職場男,面對華為優厚的待遇,我也動搖過,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我認為:職場上永遠是平等的,只不過你需要有平等的資格。不選擇華為,不是它不要你,而是你應該有更全面的考慮。
  • 35歲女人的中年危機,真的躲不掉嗎?
    01這幾年,「中年危機」這個詞兒好像特別火。的確,我們都逃不過被時間追著跑的恐懼感。「初老症、大齡剩女、油膩中年……」各種被粗暴劃定的標準,彰顯著這個社會對30+女性的惡意,提醒我們睜開眼睛、面對鏡子裡的自己。
  • 35歲以後的人往往不好找工作,這4種方式有必要知道!
    職場中年危機一直是社會上討論不斷的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中年危機即將到來。家庭開支的增長、職業發展的瓶頸、基本刻板的職業方向,讓越來越多的職場中年人,尤其是35歲甚至45歲的人,對職場發展心有餘悸,唯恐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他們。
  • 《小歡喜》中方圓的中年危機:別在被辭職後才做這3件事
    《小歡喜》電視劇中方圓公司順利併購,而方圓也被順利下崗,而且只有方圓一個人下崗,人到中年方圓經歷了他的中年危機,而方圓的中年危機恐怕也會籠罩著你,如果不去改變,你很可能會變成下一個方圓,那麼作為職場人如何未雨綢繆轉劣勢為優勢呢?
  • 我已婚未育,想辭職,但又擔憂辭職後找不到好的工作?
    但是無論怎麼抗拒,想到現實情況,我又打退堂鼓了,我今年34歲,已婚未育,身為一名女性,到了這個年齡段換工作總是會處於劣勢,擔心辭職後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所以現在的我很是糾結,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海哥老師,我是否應該辭職呢?您怎麼看?
  • 《三叉戟》三男神集結重回一線破20億洗錢案:你的中年沒有危機
    人到中年他們都退居二線,大背頭幹起了後勤,整天就是修修燈修修車;大棍子幹起了巡警,每次出警,大都是家長裡短的瑣事;大噴子,三天兩頭請假上醫院,私下已經打好辭職下海的主意。大背頭足智多謀,大棍子義氣社會關係多,大噴子滑頭,預審第一,中年不是事,他們仍然擁有當警察的初心,一回歸就破大案,和年輕時的積累分不開,他們成為了年輕人的標杆和學習的榜樣。
  • 中年辭職,想找工作賺錢?不如做這兩種生意來得輕鬆
    中年辭職,想找工作賺錢?不如做這兩種生意來得輕鬆人到中年不得已,家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家人的相處,同事的相處,老闆的相處,對於一個中年人來說都是需要耗費腦力和體力的,往往中年人會比老年期和青年期時候更加的難,因為這個年齡有點不上不下,說年輕吧,各方面都不能夠和年輕人比了,說老了吧,但是又不能停下來享受老年人的生活。
  • 中年危機什麼體驗?《脫口秀大會》呼蘭,三十一歲,也難懂的心酸
    三十多歲,曾是我不敢想像的年紀,曾經在我的眼中,那是一群失去了青春與活力的人。我曾天真地以為,自己離這個「人群」非常遙遠,但不知不覺卻發現,自己已經度過了那個階段。感嘆歲月無情,感嘆時光流逝無聲無息,感嘆任何人在時間面前都無能為力,就像呼蘭說的,我們跑不動,也跑不掉。
  • 職場中真正辭職的人都一聲不吭
    混過幾年職場的人,肯定身邊總是有著這樣一種人,就是整天吵著說要辭職,卻還是繼續做下去的同事,而一些原本做得很好地同事,卻悄無聲息的辭職了,甚至是在對方辭職之後才發現的,職場中真正辭職的人都一聲不吭!其實這些一聲不吭辭職的人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在哪裡工作才能夠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要辭職的員工往往分為兩種,一種是「計劃派」,一種是「行動派」。「計劃派」通常會整天說著辭職,但每句話都留著一些挽回的餘地,說到底是沒打算走。而真要辭職的人只需要一句話就夠了:我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