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倒帶人生》到「搞丟人生」,148本日記,原來藏著另一個蘿拉

2021-01-08 作家鍾倩

01

偶然機會,丟在英國劍橋廢料箱裡的148本日記,被某人撿起交給了「我」,從此「我」就像一個攜帶秘密的福爾摩斯,踏上了揣摩日記、尋找作者、實地拜訪、聯繫私家偵探、走訪筆相學家、運用數學公式的漫漫徵程。

新書照片

「我」抽絲剝繭,又一波三折,解鎖148本日記幾乎耗盡五年的時間和閱歷,最終呈現出來,就有了這本書《被搞丟的人生:廢料箱裡的148本日記》。

作者亞歷山大·馬斯特斯,曾出版過《倒帶人生》,由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這次他用心捧出的集懸疑推理、愛情故事、社會文史於一體的傳奇傳記,是一次驚豔的挑戰,也是抵達靈魂深處的終極問答。

02

這註定是一本有趣有料、精彩好玩的作品,但是,它所具有的哲思和探索同樣不可忽視。2001年,「一個微風吹拂的下午,我的朋友理察·格羅夫穿著襯衫,沒紮下擺,閒溜達在劍橋的街上。這時,他發現了這個廢料箱。」

日記本

日記是誰丟棄的?日記都記錄了什麼?日記的主人公又有哪些非同尋常的經歷?主人公是否在人世?伴隨著日記裡的一句話,「但願我的日記在人們能夠看到之前,別毀了,我的日記有不朽的價值」,作者踏上了尋找真相的道路。

魯迅先生曾在《且介亭雜文二編》中寫道,「從作家的日記或尺牘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清晰的意見,也就是他自己簡潔的註解。」毫無疑問,日記比本人要真實而飽滿。

亞歷山大·馬斯特斯變身偵探家,從日記中的蛛絲馬跡辨認和探尋,沿著扁臉人、生理期、克萊倫斯、走出監獄、神秘人物E、不叫瑪麗、哈麗亞特夫人、埃爾莎·朱利奇、蘿拉·弗朗西斯等關鍵詞「順藤摸瓜」,本以為日記主人蘿拉已經去世,沒想到她還活著,於是便有了與她的會面和採訪。

作者

這個過程讓人頓覺不可思議,在猜測中研判,在調查中破案,作者究竟為什麼如此大費周折?其實,答案就在這些日記中,「一本匿名者日記精彩之處在於,它有可能屬於任何人。」簡言概之,作者為尋找148本日記又創作了一本書,這個過程充滿了極為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本身也是重新遇見未知的自己。

比如,日記中的刀片隔痕,經蘿拉證實,原來她的父親是業餘藝術家和雕刻家,做泥型和花園侏儒雕塑,當時手頭缺紙才割掉一些日記。

再比如,利賓納果汁箱子裡的書本裝得不整齊,作者猜測書本先裝進塑膠袋,再裝入箱子裡,繼而判定塑膠袋要麼是被老鼠咬壞,要麼是被陽光損壞,還說明屋子有扇窗戶朝南等。類似的神秘細節還有很多,最精微之處連單詞字母最後一筆往上揚作者也不放過,「猶如一個女孩兒在小鎮酒吧裡將裙子往上一揚。

他者即鏡子,他者的日記就像凸凹鏡,映照出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版圖。就像作者的發現,「從早期日記到這些色彩鮮豔的晚期日記,所有字母中唯有一個一成不變,那就是I。」與其說蘿拉寫日記反覆強調的是自我,毋寧視作亞歷山大的精神重構。

03

書中有句對話,「這是一部關於一個一生都很失意之人的書,但是酗酒、吸毒方面的問題我沒有。災難還沒有那麼嚴重,你知道嗎?很多人的生活要比我貧窮得多糟糕得多。」此語揭示出作品的核心思想,正如這三句詩,「啊,靈魂的得到的是多麼含糊的回答∕而我們這一生熱切渴求的是確鑿無疑∕在廚房,我碰了一下爐灶上的那些灰塵。」

靈魂的回答,正是一種尋找自我的精神表達,一種通向真理的曲折小徑,倒頭來往往是,「人們如何掙扎,最終卻仍未能發現真理。」

蘿拉

蘿拉是失意的,但不是失敗的,148本日記就是最好的證明。她從12歲起就喜歡寫日記,喜歡筆落在紙上的那種感覺,若一天不寫就感覺找不到自我。她給IT行業教授做過女陪護,她愛上女鋼琴演奏家,她丟掉圖書館工作,她甚至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看上去有些另類……

然而,她寫了四千萬字的生存描述,記錄一個女性每天的24小時,她又是不那麼糟糕的,在後來的彩色日記中,時間如糖蜜般緩緩流過。所寫即所活,留下活過的痕跡,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寫日記

蒙田曾說過,不管人們扮演什麼角色,總是在扮演自己。同樣的,不管人們書寫什麼,總是在觀照自我。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蘿拉·弗朗西斯,同時我們也是亞歷山大·馬斯特斯。在日記中打撈被搞丟的人生,亦是找回丟失的自己,而亞歷山大·馬斯特斯的多元化敘事策略和精神架構,給人以全新的體驗和啟發,令人無限回味和追索。

相關焦點

  • 廢料箱裡的148本日記,被搞丟的人生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書籍是一本集懸疑、愛情、社會史於一體的書籍——《被搞丟的人生》,這本書的作者是亞歷山大·馬斯特斯,他是英國的傳記作家和編劇。2001年,148本被丟棄在劍橋廢料箱的日記本被人發現,後經轉到本書的作者手裡。
  • 這本讓人上癮的書,懸念設計的日記傳記書籍,你可能沒讀過
    之前我寫過一本日記書籍《我的牧羊日記》的書評,那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有趣。而這本《被搞丟的人生》表面上是在描述廢料箱裡的148本日記,但不同的是這本書巧妙的懸念設計。本書作者亞歷山大·馬斯特斯是一位英國傳記作家,還是位理科學霸。他生於美國,畢業於劍橋大學聖埃德蒙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並分別獲得了數學碩士和物理學碩士。
  • 《倒帶人生》,它是怎樣的一本書!
    他如是形容自己的監獄路線遷徙圖:「桑德,拜因特諾豪斯,桑德,又回到桑德,伊利斯託克,諾裡奇,在諾裡奇五次還押,接著被判了五年,所以,我是在諾裡奇開始服刑的,轉獄到艾爾斯伯裡,轉獄到格倫帕瓦,又回到艾爾斯伯裡,利特爾黑伊,格林頓安德伍德,格林頓安德伍德到利特爾黑伊,被釋放。
  • 催淚電影《斯圖爾特的倒帶人生》:我的人生一團混亂,但幸好你出現了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 周末影院:《斯圖爾特:倒帶人生》願善良的人被溫柔以待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改編自作家亞歷山大·馬斯特斯2005年出版的傳記小說《倒帶人生》。後臺回復「倒帶人生」,獲取該電影網盤。視頻為《越哥說電影》的解說,越哥的解說每次都能觸達到人的內心。對於這次抗議活動,他本可以不聞不問,但出於被幫助過的感恩,他隨著亞歷山大到處奔波。不僅經常提供有益的主意,還會積極投身到實踐中去,登報抗議、遊行示威、組織義演,甚至還去找了當區的下院議員。對於自己曾經入獄的原因,他可以很輕鬆、甚至詼諧的說出他搶便利店的經歷。但當談到第一次入獄的原因時,他卻突然變得很傷感、不知所措。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只有在日記本裡,她才是她人生的主角
    但如果將本子從後往前翻,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裡面藏著一個我從未了解過的奶奶。 奶奶名字叫瑞華,今年72歲,文化程度是小學畢業。 幾年前的某一天,奶奶突然跟我說,她要寫一本自己的自傳。 「奶奶有什麼值得寫一本自傳的?」這是當時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
  • 隔壁電影 現實之舞 or 倒帶人生
    本期PK來襲現實之舞 or 倒帶人生? 推薦語「在告別影壇23年之後,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用魔幻現實的絢爛手法回顧了自己的人生,推心置腹地講述了一段關於故土與故人的真實的荒誕。斯圖爾特:倒帶人生Stuart: A Life Backwards (2007)導演: 戴維·阿特伍德編劇: Alexander
  • 倒帶人生
    Alexander來自中產階級,為了收容所豐厚的報酬而在那裡工作,因「家庭傳統」而成了一個作家。 他不善良,也沒什麼同情心,甚至有些冷漠,但稀奇古怪地,他結識了一個流浪漢,便萌生了為對方寫本書的打算。至於原因——誰知道呢?大概是對方太有趣,畢竟他甚至不清楚對方的年齡。
  •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為什麼一個陽光小男孩,變成監獄的常客?
    今天我們來說說一部叫《斯圖爾特:倒帶人生》電影。電影是以一個酷愛寫作的自由職業者的所聽、所見、所聞、所感拍攝的一篇文章。,想要為救助站站長和助理討回公道,在一次遊行會上,作者亞歷山大人世了本故事的主角—斯圖爾特,當時的斯圖爾特,衣衫襤褸
  •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豆瓣高分高清未刪減版網盤資源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7-09-23(英國)片長: 90分鐘又名: 倒帶人生:一段迷亂、瘋狂的遊蕩歲月 / 斯圖爾特:逆行人生 / 斯圖爾特:倒退人生斯圖爾特:倒帶人生的劇情簡介 · · · · · ·  以扣人心弦的筆法訴說身兼小偷、人質狹持者、精神病與遊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史都華一生的故事。
  • 隔壁電影 無孩之城 or 倒帶人生 or 地下
    下面是上期電影《月球》網盤下載地址:連結: http://pan.baidu.com/s/1mgKdo3e 密碼: 2kfz本周PK來襲: 無孩之城 / Somewhere in Palilula 影片截圖
  • 4321:倒帶的人生,可以怎樣書寫?
    作家弗格森玩味著這個問題,萌發了一個想法,他要把主題顛倒過來,不去寫擁有三個名字的同一個人,而是虛構三個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故事,然後把自己也放到裡面,小說就這樣產生了:《4321》。四個弗格森,也是同一體,一樣的DNA,一樣的面容,一樣的祖先和父母,卻生活在不一樣的城市,有著不一樣的境遇。    一個受玩笑啟發的念頭,與名字這種強烈符號有關,它天生就具備後現代的氣質。
  • 電影資源推薦:斯圖爾特:倒帶人生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斯圖爾特:倒帶人生導演: 戴維·阿特伍德編劇:
  • 斯圖爾特的:倒帶人生
    Stuart清晰地記得,在一個平凡下午,他從芸芸眾生中的一粒分子變成了仿佛上了膛的反社會人士。從此變成遊走在街上的幽靈,父母用來嚇唬小孩的怪人。這是一個33歲的反社會的短暫卻無比漫長的人生,在酗酒、海洛因、暴力、偷竊犯等迷霧之下,看到的卻僅僅是一個極度不快樂的脆弱靈魂。
  •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生而為人,很對不起!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 | 2007年 | 英國 | 劇情///最近在很多地方看到這麼一句話:生而為人,對不起!每每看到,心裡都很難過,像被一個大石頭狠狠重重的壓著。都說人的一生可以有無限的選擇和可能性,但是「出生」這一件事情,首先就已經沒有選擇權了!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童年,只能被動型的接受。有的人的童年,是治癒漫漫人生所有艱辛的良藥!
  •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生而為人,很對不起
    《斯圖爾特:倒帶人生》 | 2007年 | 英國 | 劇情每每看到,心裡都很難過,像被一個大石頭狠狠重重的壓著。都說人的一生可以有無限的選擇和可能性,但是「出生」這一件事情,首先就已經沒有選擇權了!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童年,只能被動型的接受。有的人的童年,是治癒漫漫人生所有艱辛的良藥!
  • 《蝴蝶效應》即便你握著人生遙控器,也未必能遙出一個完美的人生
    還記得埃文媽媽第一次帶他去看醫生時,醫生建議他養成隨時寫日記的習慣。以至於這幾年他留下了無數本日記。而這些日記後來也成了喚醒他記憶的關鍵。他經常拿著日記本試圖回憶那些年被抹掉的記憶。為此,他專門回到小時候生長的地方。他找到蘭尼,試圖尋求幫助。
  • 倒帶人生,抓住夢想的那人叫揚尼斯……
    2013年稚嫩的揚尼斯-阿德託昆博在一個視頻上表示自己終有一天會進入NBA並立志用五年時間去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球員。倒帶人生,當時的他並不富裕,身在遙遠的希臘,甚至只能在比賽中和哥哥共用一雙球鞋。但有些人仿佛天生就帶有使命感,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們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2019年的NBA頒獎典禮上一位年輕人說道:「你永遠要去渴望獲得更多,但記得不能貪婪。
  • 香港書展的七日倒帶人生
    當坐上返深的跨境巴士,手提箱滿載這次香港之行的收穫:裝幀精美的港版書和臺版書,眼睛望著一路上的霓虹燈影,腦海裡卻在倒帶人生,重放關於書展的一幕幕……Day1「主打書」閃亮登場書展首日,早早登上深圳皇崗口岸到香港灣仔的大巴,一路上還在研究書展活動表並盤算自己的時間,以便充分利用好這短短的七天。
  • 成功日記,是怎樣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時的我,覺得自己才二十幾歲的人生,還沒開始怒放,就已經開始腐爛。在對生活提不起勁、對自己無比厭惡的無力感中掙扎了很久後,我接觸到了一本叫《小狗錢錢》的書。那是一本適合超級理財小白的理財入門讀物。書的定位雖然是理財,但裡面的內容其實涵蓋了很大程度上的人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