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紅與黑》《茶花女》等法國經典的大家鄭克魯去世

2020-12-28 中國財富網官方

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10點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

在多年的翻譯生涯中,鄭克魯累計完成文學翻譯著作1700萬字,著作和編著2000萬字,學術論文和其他各類文字幾百萬字,商務印書館近年出版《鄭克魯文集》38卷,涵蓋了他一生的主要譯筆名著,包括《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紅與黑》《笑面人》等法國經典文學的半壁江山。

「我喜歡翻譯,譯書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如有自認為譯得不錯的地方時,便感到一種快樂;譯完一本書,我覺得了卻自己的一個心願,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所以樂此不疲。」他生前說過,翻譯是件沒有止境的事,「我會翻譯到不能再翻譯了,恐怕也不是很久遠的事。我只不過就是沒事幹,用翻譯來充斥時間的流逝。生命就是你給世界留下了什麼東西,不留下什麼東西就什麼也沒有。人總是要死的,但我想留下一些東西。」

鄭克魯數十年如一日勤奮地筆耕不輟,懷著一種崇高的翻譯家的使命感,想給自己無比熱愛的法國文學經典注入新的生命。他的曾祖父是晚清改良派思想家、愛國民族工商業家鄭觀應。他坦言,自己學習外語或多或少受到曾祖父的影響。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浙江大學終身教授許鈞認為,鄭克魯的為文、為師、為人,用一個字總結就是「實」——鄭先生有著堅實的學問和厚實的肩膀,他為這個時代樹立了一種精益求精、追求真實的精神,他的文字和精神值得人們不斷學習、研究和深入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鄭克魯是在翻譯、教學和研究三大領域同時取得成就的為數不多的翻譯家之一。《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作品,多是他在研究和教學之餘翻譯出版的。他對於法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研究探討,基於一手材料的直接閱讀與領悟,將翻譯實踐與學術研究同步進行,並相得益彰。

鄭克魯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1965年的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碩士。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曾獲法國政府頒發的「一級文化交流勳章」。在他看來,文學作品的「藝術性」,格外重要。「現在很多人寫外國文學史,還是不注意藝術部分。我對藝術比較看重,一個作家之所以取得那麼大的成就,除了作品內容好以外,藝術上肯定是有成就的,藝術上沒有成就,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作家的。」鄭克魯認為,法國小說和俄羅斯小說、英國小說、美國小說比起來略勝一籌。「《紅與黑》《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都是能一口氣看完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雖然厚也能看得下去。不可否認的一點是,19世紀西方的小說是很發達的。」

法國著名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問世於1949年的《第二性》,影響廣泛。2012年,鄭克魯憑藉翻譯《第二性》獲第四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法文原版長達1071頁,譯成漢字約有70萬字。我翻譯時,如履薄冰,以準確理解原文為要,不能意譯,不時求證,整整用了兩年時間才譯完全書。」鄭克魯生前十分推薦這部書,「男人看了之後會發現『原來女人是這樣的』;每個女孩子也要念一念這本書,它告訴了女性怎麼認識自己。」(許暘)

原文轉自:文匯報

相關焦點

  • 翻譯了《茶花女》《悲慘世界》的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他曾說「譯者不...
    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家族復仇》《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昨晚10點,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先生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
  • 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任武漢大學法語系主任
    20世紀80年代中期,鄭克魯在武漢大學法語系任系主任併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他同時還是上海師大中文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並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和上海翻譯家學會副會長,曾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一級文化交流勳章」。
  • 深挖│ 翻譯「活字典」鄭克魯:曾將半壁法國文學「扛」到中國
    文 | 王仲昀9月20日晚,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和作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2歲。在鄭克魯先生60年翻譯學術生涯中,他完成了1700萬字文學翻譯,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如果你喜歡法國文學,那你多少看過鄭克魯翻譯的文本。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2012年,因為出色翻譯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西蒙·波伏瓦的代表作《第二性》,鄭克魯獲傅雷翻譯出版獎,這個獎是對他半生翻譯工作的褒獎。喜愛法國文學的人都對鄭譯本《悲慘世界》《茶花女》《基督山伯爵》耳熟能詳,但若只把鄭克魯定位於翻譯家,有失全面。
  • 紀念翻譯家鄭克魯|「翻譯是對時間流逝的抵抗」
    新京報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悉,該校教授、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了包括《茶花女》、《悲慘世界》在內的多部世界名著,同時編著有學生們廣泛使用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外國文學史》。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鄭觀應。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上海師範大學鄭克魯先生治喪小組9月21日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翻譯家和作家,外國文學史學家和教育家,上海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負責人、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文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9月20日晚10點,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跟隨名家重新認識經典名著
    這句話出自1943年出版的經典作品《小王子》。自問世以來,《小王子》已被譯為一百多種文字,多次再版,經久不衰。然而,人們大多只記住了經典的充滿愛與溫情的《小王子》,卻鮮少了解創作出《小王子》的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1900年出生在法國裡昂的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是一位將生命奉獻給天空的飛行員。
  • 譯者|譯壇巨擘,文苑鴻儒——鄭觀應嫡孫鄭克魯的著譯人生
    《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紅與黑》、《基督山恩仇記》、《茶花女》、《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神秘島》、《局外人》、《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九三年》、《笑面人》、《名人傳》等等,這些作品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鄭克魯的譯著總是令人稱道,總是令人耳熟能詳。一般翻譯家終其一生也就完成幾百萬字的譯量,如500多萬字的傅雷全集,已然令人欽佩不已。
  • 生命不息 翻譯不止
    ——僅僅兩年前,79歲的鄭克魯先生神採奕奕地首次回到故鄉中山,並在中山書展期間作了《翻譯與人生》主題講座。當天,我約了好幾位喜歡文學的書友去聽講座,一位在深圳上班、業餘翻譯英文小說的85後小友還特意讓我向鄭克魯先生請教一些翻譯專業的問題。「大家好,我是中山人。」
  • 「翻譯是對時間流逝的抵抗」
    新京報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悉,該校教授、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了包括《茶花女》、《悲慘世界》在內的多部世界名著,同時編著有學生們廣泛使用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外國文學史》。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鄭觀應。
  • 紀念|袁筱一:鄭老的翻譯貼近原文,尊重原著文風
    翻譯家鄭克魯先生於9月20日晚10點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許多人知道鄭克魯的名字,是通過《巴黎聖母院》、《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短篇小說選》、《法國抒情詩選》等法國文學作品。
  • 林紓是怎樣翻譯《茶花女》的
    林紓、王壽昌聲淚合譯《茶花女》        晚清時期,在福州出了一位不懂外語的翻譯家,林紓。        他與王壽昌合作首譯法國小仲馬名著《茶花女》        自從《巴黎茶花女遺事》發售以來,「中國人見所未見,不脛走萬本」,至今已歷110周年。
  • 林紓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為什麼風靡一時?
    作者 | 愁容騎士l 孔網店鋪:愁容騎士l的書攤)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好書推薦# 林紓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為什麼能夠風靡一時?張治 :《巴黎茶花女遺事》是林紓翻譯的第一部小說,它能夠風行,我剛才說有印刷術條件,就是現在印刷的大眾傳媒的支持。
  • 中國人翻譯的第一部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
    文:讀閱評說2012西泠秋拍中,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原刻初印本以16.1萬價格成交。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此書的譯者就是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紓[lín shū]。林紓翻譯西洋文字極為偶然。當時,林紓的母親剛剛去世,緊接著妻子病故。林紓的情緒非常低落,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了幫林紓緩解情緒,邀請林紓一同翻譯西洋書籍。
  • 當搖滾音樂遇上經典名著 法國原版音樂劇《搖滾紅與黑》激情上演
    從10月25日開始,另一部法國原版音樂劇《搖滾紅與黑》登上了世紀劇院的舞臺,由《搖滾莫扎特》的原班人馬創作、法國搖滾明星演繹的這部搖滾音樂劇,不僅承襲了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的創作風格,更是將搖滾樂隊帶到北京演出的現場,使得這部搖滾音樂劇更具原本該有的音樂特質,激情的演繹讓觀眾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法國搖滾音樂劇的藝術品質,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歡呼。
  • 《茶花女》:被上流社會批評渲染妓女生活,何以成為世界經典名著
    在中國,人人皆知《茶花女》是世界名著,各大文學翻譯家競相翻譯。法國文學《茶花女》一出版就轟動了當時法國文學圈,小說改編後被搬上了法國戲劇舞臺,成為久經不衰的經典曲目,在世界各地也被廣泛流傳。小仲馬因為《茶花女》一炮而紅,1875年成功進入了法蘭西學士院,他的作品也被列入人類共有文化遺產。
  • 應邀|G.Briccialdi《茶花女幻想曲》
    父親去世後,14歲的布裡西阿爾迪搬到了羅馬,繼續追求自己的音樂事業。他很快就開始了高水平的職業生涯,在17歲時擔任羅馬聖塞西莉亞學院的長笛教學的工作。後來他搬到了那不勒斯,獲得了聲望很高的任命,擔任皇室的長笛老師,教國王的弟弟Syracuse公爵學習長笛。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長笛作品比如《威尼斯狂歡節》,《茶花女幻想曲》《遊唱詩人幻想曲》等等。
  • 義大利傳奇導演澤菲雷裡去世,曾導《茶花女》《鄉村騎士》
    他拍過電影,當過議員,還參加過「二戰」,他就是義大利傳奇導演佛朗哥•澤菲雷裡,他有著《茶花女》《諾瑪》《託斯卡》《鄉村騎士》《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等優秀作品。羅馬當地時間6月15日,澤菲雷裡在其位於羅馬Appia大街的家中去世,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