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的,小提琴家族可以說是音樂史上,最令人心醉神迷的樂器了。不僅只聲音迷人,她的形狀、材料、漆色...等等,在優良的工匠精心製作下,總會散發出令人無法自拔的魅力。
然而,長期以來,對大部分人而言,琴的貼身搭檔 - 弓,卻少了琴本身那種無法言喻的吸引力,總是淪為配角般的被眾人的眼光所忽視。
提琴界長久以來,"買琴送弓附盒子加松香",幾乎是練習琴等級的標準買賣模式,縱令到了高階演奏者,也是還有不少人只在意 "琴" 的好壞,卻忽略了 "弓" 在整個演奏過程中與琴應該至少平等、甚至更加重要的關鍵地位。
一根木頭幾根毛,有那麼誇張、那麼重要、那麼貴嗎?
提琴之所以發出美妙的樂音,從演奏者的思緒、技藝的掌控,透過琴弓的傳達,最終透過琴身的放大而傳遞給聽眾。毫無疑問的,提琴的聲音,最終的表現,確實是透過提琴的音箱而傳出,但是從琴體往回推看,琴橋、音柱、琴弦的材質、相對位置的調整,都是十足肯定直接左右琴聲的反應與表現,這個關鍵部份雖然極其重要,卻總是容易被 "琴體" 的 "身分"虛名所遮掩。而驅動著聲音、連結演奏者與發聲本體的琴、左右決定聲音表現源頭的弓,更是莫名其妙的被忽視。
我常想,若是試著用音響器材來表達這個發聲的機構,將揚聲器 (喇叭) 的地位視為琴身,演奏者可以視為CD等播放器,此時琴弓的角色則猶如擴大機一般的舉足輕重。
應該沒有人會只花大錢買揚聲器、精挑細選播放器,卻獨獨對擴大機漠不關心、甚至只期待著買喇叭時送臺擴大機用就好吧!
小提琴家 (弦樂演奏家皆然) 演奏時,藉由右手的控制,演奏者操弄著各種弓法的技藝,表現出絢麗奪目的各種聲音變化: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層次、articulation - 長短、輕重... 等等的細微變化。
簡言之,除了音高的控制與抖音修飾外,音樂的內容幾乎都來自右手弓法藝術的展現,而這些內容當然就是透過琴弓的參與才得以施展。
俄國大師 Nathan Milstein 密爾斯坦直指,小提期的演奏技術百分之七十來自右手。除掉人的因素,弓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
現代的琴弓的規格型制,大約是在1800年時確立。
法國製弓師圖特應居首功。當時,在義大利小提琴家維奧蒂的協助下,圖特改良了古老琴弓的規格與性能,開展了小提琴演奏的新章。
維奧蒂不僅在琴弓的方面居功厥偉,他也是第一位使用 "史特拉第發利" 提琴揚名國際的演奏家,同時掀起至今仍不稍歇的銘器風潮。
十九世紀法國的製弓技藝鼎盛,在維奧姆的工坊裡,訓練出一個又一個工藝出眾的名匠:Peccatte、Simon、Maire、Voirin….,受到圖特影響而成就非凡的,除了法國的工匠外,也包括為數眾多的德國、英國,甚至俄國的名家。琴弓的歷史,有興趣者應該不難找到更詳盡的介紹,在此就請容我先略過。
本篇希望著重在實用上的經驗分,與製作相關的話題將儘可能略過。
標準的提琴弓,幾乎都是使用產於巴西的伯南布哥木 (pernambuco;巴西紅木,或稱巴西蘇木) 製成。pernambuco 是 Brasilwood (pau
brasil) 巴西木的別稱。原先被歐洲人砍伐是作為紅色染料之用,在圖特先驅使用之後,公認是製弓的最佳材料。
根據過去大部分人的認知,pernambuco 伯南布哥木和 Brasilwood 巴西木是兩種不同的樹種。然而,我這些年的搜尋,審酌包括來自 pernambuco 保育協會在內的資訊,我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概念。
原來pernambuco 與 Brasilwood 只是同一棵樹的不同名稱 (植物學名 Caesalpinha echinata),到了製弓業,則是用來區分適不適合用於製弓的不同部位!在製弓業的特別習慣中,原材供應商將樹幹心材、作為提琴弓材料最佳的質材部分稱作pernambuco,較次等的邊材部分則稱巴西木,用來製作檔次稍低的弓。
我的推測,近年來因為此樹種越來越稀少珍貴,業界普遍都將這樹不分部位稱為 pernambuco,畢竟pernambuco 稀有而珍貴,誰都捨不得浪費啊。原來的 "巴西木" ,則引用至指其他替代製作次級品的巴西類似樹種的弓材。
上述這段分享主要是釐清名稱的區別,我想,消費者、演奏者在選擇時倒是無須在此名稱上打轉、煩惱。需知道的是,在19世紀中葉以前,pernambuco 也不是製弓的唯一選擇,當時有許多製弓師父,如Peccatte、Maire 等等,都曾留下數量極多、使用其它樹種如 Amourette 等製成的好弓,在巴西木與伯南布哥木沒有明確分界的時候 (同一棵樹是很難用界線劃分),pernambuco 的成品當然也未必全然勝過製作良好的巴西木。
簡言之,從製作成品的優劣來評比,絕對比注目在商品原物料的宣告上,來的更有實質意義。在說回來,一把經由優秀師傅精工雕製的好弓,不是上等 pernambuco 的機率微乎其微。
而一把以售價低廉為賣點的弓,縱令它使用的是真正的pernambuco 製成,也肯定是來自極其劣等的部位。若能有這樣的認知,應該能理解,還是把專注力放在弓的實用上較恰當。
由於本文篇幅過長,小編進行了整合,分為(上)(下)兩篇,敬請期待明日的【提琴知識】舞動靈魂的魔杖 —— 弓(下)。
關注琴界網,更多精彩資訊等您來閱讀!
往期精彩
🌹我們之間只差《一步之遙》
🌹陳曦攜曹氏提琴將獻藝國際頒獎典禮
🌹聾子也能拉小提琴
了解我們有多種方式:
◇瀏覽國際著名曹氏提琴官方銷售網:http://www.stviolins.com
◇打開手機淘寶搜索店鋪「琴界弦樂器」
◇關注琴界弦樂器官方微信平臺
◇選琴可直接致電
135 5606 0078 (同微信)陳老師
181 2781 0723 (同微信)龍小姐
◇可到實體店現場參觀及試琴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番禺大道北346之一萬利商業園B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