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人稱:臺灣綜藝圈已一腳踏進棺材——臺灣談話節目成了明日黃花?

2021-02-21 天天天下


許多年前,已故藝人高凌風曾聲稱臺灣綜藝領先大陸綜藝至少20年;前幾天,還有臺藝人炮轟大陸綜藝是臺灣20年前就玩過的內容,而如今臺灣綜藝節目卻碰上了收攤潮,擋也擋不住。段子庫《正晶限時批》剛在7月31日收攤,又有臺灣綜藝面臨停播。

據報導,于美人主持16年的《新聞挖挖哇》調整時段,和新節目打對臺,不得已交出主持棒,而謝震武主持9年的《今晚誰當家》也因近來收視率不佳,終於走上收攤的命運。製作單位表示,正在思考未來的轉型跟出路,也將再為謝震武量身規劃全新節目,對此,謝震武則表示:「靜待公司規劃新節目,期盼儘快與觀眾見面。」

臺灣談話性節目開開收收,主持人來來去去,對此,臺灣製作人黃裕升有感而發,「臺灣綜藝圈已經一腳踏進棺材」。

   對此,《天天天下》節目評論員重陽認為,臺灣的節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及政治的政論類節目,還有一類是涉及明星、娛樂八卦的綜藝節目,現在雙雙在走下坡路,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小部分因素是臺灣政局相對混亂,島內輿論生態發生了變化,再加上上百家媒體,所報導的內容雷同,看點自然減少。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觀眾,這讓我想到一個段子:有位臺灣某大學的教授說大陸日子不好過,老百姓吃不起茶葉蛋。很可笑的一件事,卻吸引了不少觀眾,這種類似的談話節目最終會調低公眾的智商,讓人變得淺薄。還有一個根本的因素是臺灣地區的經濟不景氣,任何一個經濟體,經濟發達的時候它的文化產業往往也會發展的很好,還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歌曲風靡一時,而經濟不行了文化產業也不會撐太久,這對我們來說,特別是電視臺做了很多娛樂綜藝節目,也讓人感覺黔驢技窮,只靠山寨,有些東西我們可能並不適應和習慣,如果不能拿出自己的精神文化產品,不去創造,不去很好地服務我們自己的觀眾,那終究也不會長久。

相關焦點

  • 臺談話節目接連收攤 製作人:臺灣綜藝圈已一腳踏進棺材
    據臺灣自由時報8月3日報導,于美人主持16年的《新聞挖挖哇》調整時段,和新節目打對臺,不得已交出主持棒,而謝震武主持9年的《今晚誰當家》也因近來收視率不佳,終於走上收攤的命運。製作單位表示,正在思考未來的轉型跟出路,也將再為謝震武量身規劃全新節目,對此,謝震武則表示:「靜待公司規劃新節目,期盼儘快與觀眾見面。」
  • 臺灣節目找不來明星,觀眾買內地電視盒子,臺灣電視已窮途末路?
    當大陸綜藝風生水起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已經沒落的臺灣綜藝?它們曾經是大陸綜藝節目的老師,也曾叱吒風雲,為何走向了今日的衰落呢?臺灣著名主持人陶晶瑩近日出書,從業內人的角度分析認為:臺灣電視已面臨窮途末路。
  • 臺灣綜藝節目你們怎麼了?
    沒落的現狀:老節目百年不變 新節目開播就死《我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視為臺灣綜藝節目走下坡的分水嶺。吳宗憲的主持風格老化,阿雅國外留學,楊丞琳又難成氣候,《我猜》收視率一度低到0.5,令製作單位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利菁等綜藝老將也有節目停播,臺灣綜藝圈「三王一後」(張菲、張小燕、胡瓜和吳宗憲)時代終結。
  • 歐弟時隔4年再提《天天向上》,揭露了臺灣綜藝圈的兩大困境
    歐弟解釋了當年離開該節目的原因,說是老婆剛好生了孩子,因為自己在單親家庭長大,所以不希望孩子從小缺乏父親的陪伴,於是才辭掉《天天向上》回到臺灣。歐弟時隔4年再提《天天向上》倒是在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臺灣綜藝圈真是越來越難混了。現在的臺綜面臨著兩大困境:內地進不來,本土守不住!
  • 歐弟時隔4年再提《天天向上》,揭露了臺灣綜藝圈的兩大困境
    歐弟解釋了當年離開該節目的原因,說是老婆剛好生了孩子,因為自己在單親家庭長大,所以不希望孩子從小缺乏父親的陪伴,於是才辭掉《天天向上》回到臺灣。 歐弟時隔4年再提《天天向上》倒是在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臺灣綜藝圈真是越來越難混了。 現在的臺綜面臨著兩大困境:內地進不來,本土守不住!
  • 臺灣綜藝節目沒落 內地逆襲
    在頗受大學生歡迎的「5Q地帶」上,《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內地的電視人也將目光對準他們,希望可以從中取經。只不過,內地節目的尺度始終無法像臺灣綜藝節目那樣開放,內容照搬不成,腔調卻可以無限靠近。曾幾何時,又嗲又軟的臺灣腔竟一度成為內地女主持人的必備技能。彼時還是湖南臺綜藝一姐的李湘,就曾因為在臺上過度使用「港臺腔」,而被廣電總局當做反面教材。
  •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作者:陳益林在900多年前,蘇東坡在《九月次韻王鞏》一詩中那次瀟灑的揮毫,留下了「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可惜他的後輩們大多不怎麼讀書,卻偏喜歡附庸風雅,一不小心就將「明日黃花」掉包成「昨日黃花」。於是一切過時的或無價值的東西統統叫作「昨日黃花」。黃花錯拾,一時紛紛,大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勢,真應了王朔那句話——無知者無畏!終於有有識之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力批眾謬,還「明日黃花」以本貌。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呢?
    今天呢,說一下「明日黃花」這個詞。其實這個詞很容易說成「昨日黃花」。因為這個詞的原意是說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比喻意是說過時了。既然過時了,正常思維習慣,用「昨日黃花」不正好嗎?可查閱典籍後大峰才知道,這個詞還真不能用「昨日黃花」。這個要從蘇軾的 《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說起。九日次韻王鞏宋 蘇軾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 臺灣綜藝節目爛到大陸跑來採訪「臺灣電視產業出現什麼問題?」
    沒落的現狀:老節目百年不變新節目開播就死《我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視為臺灣綜藝節目走下坡的分水嶺。吳宗憲的主持風格老化,阿雅國外留學,楊丞琳又難成氣候,《我猜》收視率一度低到0.5,令製作單位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利菁等綜藝老將也有節目停播,臺灣綜藝圈「三王一後」(張菲、張小燕、胡瓜和吳宗憲)時代終結。
  • 蔡康永或轉戰內地撈金 臺灣綜藝節目到底怎麼了?
    今年早些時候,蔡康永在芒果TV的自製綜藝節目《百萬秒問答》獻出了自己的內地主持首秀,一位屬於芒果TV內部知情人表示,高層對蔡康永在《百萬秒》的表現及節目效果都非常滿意,接下來將還有更多合作機會,但就不願透露更多信息:「應該還會有別的合作,現在事情還沒最後定,到時大家會知道。他又透露蔡康永在內地市場已成香餑餑:「各家都在搶他,長沙這邊一直很有誠意,一直在積極溝通。」
  • 【第四張畫】跟著電影遊臺灣:什麼!臺灣人吃棺材板?
    >臺南市是臺灣的發祥地,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都市,更是臺灣的美食博物館,每個不起眼的小門面裡,都蘊藏著讚不絕口的美味。做法是將蝦仁以鹽水洗過,加入蔥、蛋、高麗菜等打成蝦漿,再使用豬腹膜包裹、沾粉後油炸而成,沾上特製的醬油膏,蝦肉新鮮彈牙,美味無比。
  • 臺灣綜藝節目預算緊張 一集製作費最多僅10萬元
    在製作經費只是內地大型綜藝節目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情況下,臺灣寶島還是出品了《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一眾傑出綜藝節目。內地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一集預算就在1000萬元左右,而日播的《康熙來了》每集預算(除去蔡康永、小S酬勞)只有50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萬元而已,差距高達百倍,且這個標準已經是全臺灣製作預算最高的談話類節目了。這50萬新臺幣要支付陳漢典酬勞、攝影棚租賃費、布景費、道具費、音效費和梳妝費等一系列成本。如果是邀請藝人,則每集的成本不能超過50000新臺幣,這也是全臺灣最高價了。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所謂成語,乃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臺灣那些形形色色的新聞節目
    節目首播時間自下午1點55分開始,至晚上12點;回放時間則自首播後第二天凌晨零點開始。觀眾就算是錯過了首播時間,仍有多次機會收視回放節目,換言之,新聞性談話節目不僅佔據新聞頻道的黃金時段,若再加上回放場次的安排,臺灣幾乎到了24小時隨時有新聞性談話節目可看的地步。各類新聞性談話節目已經在民眾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每天播出的內容幾乎可以說是一天重大事件的縮影。
  • 蔡康永、小S、陶晶瑩、羅志祥……臺灣綜藝已消失?來大陸成了「網紅」?
    或許你不曾注意,其實許多大陸綜藝也已經悄悄植入了臺灣綜藝的基因,以一種熟悉又陌生的形態生存壯大著。我們愛的臺灣綜藝咖都去哪了?他們勇闖大陸綜藝圈的戰績如何?那些帶著臺灣基因的大陸綜藝節目表現怎麼樣?迸發出什麼火花又遇到了什麼瓶頸?本刊記者特意採訪了《姐姐好餓》製片人詹仁雄以及總製片人李楠,把問題掰開揉碎好好聊聊。
  • 金鐘獎入圍名單揭臺灣綜藝衰落現狀
    按照這9名綜藝組評審的意見,提名3個綜藝節目入圍已經算網開一面,因為其中有評審直接提出最佳綜藝節目這個獎項應該「全部從缺」。評審們對臺灣綜藝的不滿與失望,從中可見一斑。然而,整個臺灣綜藝圈都覺得被這9位評審給侮辱了。
  • 「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你用對了嗎?
    而「明日」:指重陽節後;那麼連著的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不少歌詠重陽,或頌菊花的佳作,像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城東寺菊》等,都是。
  • 被綠營用過即丟 「太陽花」已成「明日黃花」?
    作者為臺灣自由撰稿人韋安,標題及文字有刪改。
  • 臺灣電視已找不來明星,觀眾買內地電視盒子,臺灣電視如何窮途末路?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臺灣電視已面臨窮途末路。曾經是大陸綜藝節目的臺灣電視,為何走向了今日的衰落?臺灣電視產業是否還有復甦的機會?阻礙和機遇在哪?
  • 【眼界】臺灣那些形形色色的新聞節目
    觀眾就算是錯過了首播時間,仍有多次機會收視回放節目,換言之,新聞性談話節目不僅佔據新聞頻道的黃金時段,若再加上回放場次的安排,臺灣幾乎到了24小時隨時有新聞性談話節目可看的地步。各類新聞性談話節目已經在民眾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每天播出的內容幾乎可以說是一天重大事件的縮影。以下推介部分平日檔新聞談話節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