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你用對了嗎?

2020-12-23 江陽沽酒客

昨天偶見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有讀者好心留言,「昨日黃花」使用錯誤,應該是「明日黃花」,該讀者雖然沒有責難,但是也是殷切希望作為文化領域的創作者,儘量精益求精。沽酒客誠惶誠恐,趕緊查詢自己知識的盲區,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個人本身來說就是不斷完善的過程,那麼讀者的意見到底是不是我用錯了呢?雖然我不是咬文嚼字的高手,也希望能把內容做的儘量沒有瑕疵,因為文字潔癖和文化潔癖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

首先,在很多習慣的用語和書寫上,因為民間訛傳以後,漸漸失去了原來的意思,或者另外一個跟原文看起來相差不大,又說得特別順口的詞語和成語就難免習慣性的失誤,而形成大眾慣性。

那麼「明日黃花」有沒有?它出自哪裡呢?黃花是什麼花。沽酒客自己抱著求知慾望,找了一些典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習成果。

「黃花」就是陶淵明先生喜歡的菊花。古代大概菊花顏色雖然不單一,但是依然黃色的比較多,所以一般代表菊花。重陽(農曆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騷客常在這一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

而「明日」:指重陽節後;那麼連著的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導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不少歌詠重陽,或頌菊花的佳作,像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城東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稱「三蘇」之一的宋代大學士蘇東坡,也曾寫下過相應詩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韻王鞏》。在這首詩中,蘇東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著急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

因為,倘等到「明日」,重陽已過,不但人觀之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犯愁的。這,就是人們熟知蘇大學士的所謂「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之名句。後來,大家便將「明日黃花」作為一個固定詞組(成語),用來表示事情已「過期」之意。

本來漢語中只有「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但不知從何日起又冒出一個「昨日黃花」來了。當然才疏學淺的沽酒客,也是水平不夠,以訛傳訛,造成了之前某篇文章的笑話,實在是汗顏,但是知錯能改,以後再用就不會再犯了。

雖然無法得知為什麼出現這兩個成語竟有了「競爭」之勢,不過在查詢中,發現甚至有人提出依「從眾」原則,立「昨日黃花」,廢「明日黃花」之建議。這就不免引起一番討論。

今天看來這個討論實在沒有必要,糾正就好,因為「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來自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筆下。蘇東坡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中有云:「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並不是說蘇東坡就改不得。

而是因為此詩寫於九月九日,即重陽節。中國古代習俗,重陽節是賞菊的日子。據說,過了重陽菊花即將凋謝,成了過時的東西了。因此,用「明日黃花」來比喻過時的事物。今天,有些寫作者(比如沽酒客)不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源,以為「昨日」才是過去時,「昨日黃花」必然是比喻過了時的事物。這是因為不了解這「明日」「昨日」劃定的標準—— 「今日」何所指。才有此笑話出來。

如上所述,「今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陽節,賞花的正經日子。過了今日才是明日,花當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不鮮豔了(這裡「明日」宜作寬泛的理解,不一定就是第二天)。既是如此,說成「昨日黃花」就缺乏理據了。細想,「昨日」菊花也許尚未盛開,也許尚在含苞待放,怎麼會成為「過了時的東西」呢? 由此可見,用「昨日黃花」來比喻過時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語的原意,也有悖於邏輯,實在不可取。

今天,因為這件事,給自己上了一堂文學兼歷史課,沽酒客感到非常高興,或許以後的日子我還會出現許多紕漏,但是請放心,在文字上我是認真的人,也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成語:「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許多人一用就錯!「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為何是「明日黃花」?曲中有「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之句,其中,就有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成語「明日黃花」,因為詩題是「九日(重陽節)」,明日就指的是重陽節過後的日子,黃花指的是菊花。重陽賞菊正當時,重陽一過,秋風勁吹,菊花就慢慢枯萎了。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所謂成語,乃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呢?
    今天呢,說一下「明日黃花」這個詞。其實這個詞很容易說成「昨日黃花」。因為這個詞的原意是說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比喻意是說過時了。既然過時了,正常思維習慣,用「昨日黃花」不正好嗎?可查閱典籍後大峰才知道,這個詞還真不能用「昨日黃花」。這個要從蘇軾的 《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說起。九日次韻王鞏宋 蘇軾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來聽聽當代兩位專家的解讀
    詞中「明日黃花蝶也愁」句,曾聽到不少人誤為「昨日黃花」。記得在第三季詩詞大會的第九場比賽上,就出現過東坡先生的這闕詞。當時的點評嘉賓酈波老師曾這樣點評:「明日黃花」大家老以為是「昨日黃花」。其實蘇東坡寫的是「明日黃花」。意思是說過了重九之後,大家都不去管菊花了,連風都不去理他了。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所謂「明日黃花」意思是重陽節之後,盛開的菊花開始凋零,慢慢枯萎,引起此人無限惋惜,「明日黃花」這個成語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過時或者無意義的事物,在現代新聞界多用來比喻已經失去新聞價值的過時報導。這種說法看似有理有據,但是卻是個大大的錯誤,因為這些人根本沒有弄清楚「明日黃花」這個成語的由來,蘇軾在寫此的時候恰逢重陽節,正是賞花的好時節,但是等過了重陽,菊花便開始慢慢凋謝,所以作者才有「明日黃花」之感,感嘆慢慢凋謝的黃花開始慢慢過時,直至凋敝。而如果說成「昨日黃花」,那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昨日的黃花,可能還未盛開,或者說還處於花骨朵的狀態,怎麼能說是過時的事物呢?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就比如「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從字面上看,兩詞之間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黃花」二字,注意此處黃花並不是指黃花菜而是指超凡脫俗的菊花。看似區別不大的兩詞卻大有不同,因為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所以昨日黃花一詞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用,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作者:陳益林在900多年前,蘇東坡在《九月次韻王鞏》一詩中那次瀟灑的揮毫,留下了「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可惜他的後輩們大多不怎麼讀書,卻偏喜歡附庸風雅,一不小心就將「明日黃花」掉包成「昨日黃花」。於是一切過時的或無價值的東西統統叫作「昨日黃花」。黃花錯拾,一時紛紛,大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勢,真應了王朔那句話——無知者無畏!終於有有識之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力批眾謬,還「明日黃花」以本貌。
  • 昨日黃花 | 謝冕
    昨日黃花謝 冕這裡講的是都是些昨日的故事。昨日於我已是過去,留下的是欲說還休的無奈。都說往事如煙,絲絲縷縷,卻似一堆亂麻,理不清,不如緘默。又都說老人喜歡懷舊,但我此刻總想忘卻。話說一個刊物,還有一堆朋友,或是同輩,或是後學,一時興起,做了這個專輯,加上一個別冊,替我講述過去的故事,想攔都攔不住。這是壯舉,更是義舉,於我,仿佛更是多餘之舉。話說這三晉大地,一邊是太行,一邊是呂梁,汾水緩緩流過這片多情的地面。有歌邀請我們陽春三月去那裡看杏花。眼下三月已過,杏花已謝,看不成了,有些惆悵。好在那裡的人深情厚誼,堅持要向不知不覺消失的春天留下這記憶。
  • 「昨日黃花」已不香,耕地黃花分外「荒」
    本期,表一下有關「黃花」和「黃花菜」的見聞話題。下圖,從顏色看上去,沒錯——是黃花,卻不叫黃花。
  • 2021吉林公務員行測技巧:成語,你用對了嗎?
    說到成語,我們張口就來,成語接龍也是我們常玩的遊戲,那在我們的考試當中,成語又會在什麼題目中出現呢?一般來說,兩類題目中一定會有成語,第一種就是選詞填空題,選項的設置一定會有成語,這是一種,那第二種就是成語使用的題目,給出四句話,問句子中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什麼?無論哪一種題目,都需要我們對於成語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稱呼大家都很熟悉,便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大閨女"。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一些聰明的姑娘,便決定用各種黃色的花粉,製成塗粉,然後通過各種形狀的剪紙,將塗粉做成各種形狀印在額頭上。這樣的簡單製作法廣為流傳,而且大都是未出閣的少女使用"黃化妝"。久而久之,人們便用"黃花閨女"形容未出嫁的姑娘。
  • 乾隆出上聯「昨日黃花閨女」,美女對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乾隆一進寢宮,就不顧一切,直撲此美女,一夜的翻雲覆雨,第二天一大早,乾隆看著眼前美人兒,精緻的臉頰,白皙的膚質,撲人的體香,讓乾隆突生憐香惜玉之心,用手撫摸著那美女的臉頰,緩緩的吟出了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
  • 黃花過長沙舅
    那黃花過長沙舅,又是什麼鬼?這黃花,還有一個長沙的舅舅麼?你還真別笑,黃花過長沙舅真的就是一個植物的中文名,雖說奇葩,卻也是頗具喜感,這喜感是臺灣人民帶給我們的。原來,黃花過長沙舅來自美洲,適應能力特別強,有一天,它飄洋過海到了臺灣,喜歡了這塊土地,在臺灣定居、蔓延。2001年臺灣人民給它發身份證,身份證嘛,得有個中文名,幽默的臺灣人發現它像被稱為過長沙的假馬齒莧,先把這個屬定為過長沙舅屬,對,「舅」是臺灣那邊的一種常用的命名方法,表示「像」的意思,因為「外甥似舅」 嘛(我差點暈倒了)。
  • 乾隆出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美女對出的下聯非常經典
    無非是一個人出上聯,另一個人對出下聯,但是這個下聯得對仗工整,意境結合,這樣才能稱為佳對。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鍾愛對對子,他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閒暇之餘,還會叫上三五個好友,用對聯切磋文採,鬥個痛快。比如說北宋文豪蘇軾,明朝才子唐伯虎,清朝則有大才子紀曉嵐。
  • 黃花羊蹄甲
    在南方,大家最為熟悉的植物算是羊蹄甲屬的兄弟們,目前城市綠化用得最多就是羊蹄甲、紅花羊蹄甲、洋紫荊以及洋紫荊的變種——白花洋紫荊,除此之外,嘉氏羊蹄甲、黃花羊蹄甲、首冠藤近幾年成了園林綠化的寵兒羊蹄甲屬(Bauhinia),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豆目中為數眾多的豆科中雲實亞科(也叫蘇木亞科)中的一個屬,這個屬約600種,遍布於世界熱帶地區。我國有40種,4亞種,11變種,主產南部和西南部。中文名的由來是因為這個屬的葉片酷似羊蹄走過的腳印,因此名曰「羊蹄甲」。當然,後來發現馬錢葉羊蹄甲那類完全沒有「羊蹄」的葉片後,葉片並不是它們唯一的區別特徵,還得結合花的特徵。
  • 昨日黃花,今日黃金的黃花魚
    我從小生活在南海的一個小島,對我來說,黃花魚就是昔日黃花: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菜市場每天都有黃花魚,潮汕人把大黃花魚叫金龍,金燦燦的顏色,黃色是皇家專用,那時社會還很純潔,沒往歪裡想。皇家為龍,故叫金龍,一斤六毛。小黃花魚叫「紅口」,與大黃花魚很像,只是小一點,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嘴巴是紅色的,一斤四毛。
  • 黃花鳶尾,你是這個春天最靚的仔...
    可當它傳入中國後,古人覺得鳶尾的葉子猶如利劍,很像鳶這種猛禽的尾羽,就給它起了這個名字。鳶尾是一個大科,鳶尾花激發了全世界種植者的想像力,原生種再加上園藝培育,品種極多,下屬有三百多種。而黃花鳶尾因為飽和度極高的明麗的黃,無疑是其中最亮眼的那個。
  • 人比黃花瘦中的黃花是什麼花?到底有多瘦?
    「人比黃花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首先我們要鬧明白這首詞中的「黃花」到底是什麼花!所以,對於人比黃花瘦中的黃花,小編認為是寫的是金絲黃菊,也稱金絲皇菊。
  • 泳兒新歌《明日花》訴說暗戀者心中的糾結
    泳兒的新歌《明日花》好像默默地和應著《櫻花樹下》最後的這句。新歌簡介中提及道《明日花》是呼應了「明日黃花」的成語,用了「明日」的花去描述遐想的糾結。」這個成語指的也可以是已逝去和過時的事物。「明日黃花」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要我們把握當下的一刻吧。
  • 30個易錯成語,你用對了多少?
    望其項背不是「趕不上」,目無全牛不是「沒有全局概念」,危言危行不是「危險的言論和行為」,文不加點不是「文章不加標點」,萬人空巷不是「街上空空無人」……別告訴我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