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7 歷史舞講壇

中國很多傳統稱謂,依然"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像是"令公子"、"令千金"、"久仰"等等,聽起來也顯得文雅許多。對於不同身份,也有各種的稱謂,砍柴的叫"樵夫";學生叫"仕子";喪妻者叫"鰥夫"。

有一個稱呼大家都很熟悉,便是我們常說的"黃花大閨女"。沒有結婚的女子才能得此"雅號"。很多朋友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何女子要被稱為黃花呢?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

"黃花閨女"的起源。

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形同品格高潔,也可以形容女子。但"黃花閨女"這一稱呼,據說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宋朝的宋武帝有位年輕貌美的女兒,也就是壽陽公主。有天她在皇宮內獨自玩耍,身心略感疲憊,便躺在大殿的屋簷下閉目養神。

附近有幾株梅花樹,一陣風吹過,幾片梅花"親吻"了壽陽公主的額頭。梅花經受汗水的洗禮,在其額頭上留下了痕跡。路過的宮女突然發現公主變得異常漂亮,額頭上的梅花痕跡"錦上添花",都尖叫出聲。

皇后聽聞此事後,也覺得這樣的妝容更加漂亮,便建議女兒經常"化妝"。之後壽陽公主和宮中所有女子,都會採幾片梅花貼在額頭,這便是"梅花妝"的來源。這種妝容傳到民間之後,許多富家千金和舞女紛紛效仿。

但過了季節後,梅花便開始"斷貨"。一些聰明的姑娘,便決定用各種黃色的花粉,製成塗粉,然後通過各種形狀的剪紙,將塗粉做成各種形狀印在額頭上。這樣的簡單製作法廣為流傳,而且大都是未出閣的少女使用"黃化妝"。久而久之,人們便用"黃花閨女"形容未出嫁的姑娘。

當時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小詩,"今朝白面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用黃花形容未出閣的少女,一方面富有代表性,讓人看到妝容便知對方尚未出嫁。若是遇到心儀的姑娘,看到對方依舊單身,還有求愛的希望。

另一方面黃花在古代指的是菊花,正如李清照所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菊花代表著堅貞高潔,以表示自己對忠貞愛情的嚮往和堅定不移。既然能夠體現出少女的美好願望,"黃花閨女"一詞也就逐漸流傳開來。

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其實早在東晉之時,年輕少女就有了貼"黃花妝"的習俗。在《木蘭辭》中便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在當時,未出閣的少女用花黃貼上各種妝容,儼然成為了一種習俗。

這種習俗一直到金、元等遊牧民族入侵統治後消失,各種稀奇古怪的妝容使得女子逐漸將"黃花妝"放棄。但人們對"黃花閨女"這一稱呼早已形成習慣,便流傳至今。

幾乎每個朝代的女子,都會在額頭上畫上各種妝容,看起來有錦上添花之感。畢竟古代女子大都走"婉約文靜"路線,額頭上的妝容可以瞬間吸引人們的視線。仔細欣賞,你會發現這樣也使得她們多了幾分嫵媚。

然而在今天,如果有女生穿著現代服飾,在額頭上化妝,或許會被人稱為"非主流"。畢竟每個時代的審美有所不同,我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化妝即可。

沒想到古代的一些稱謂,還有這番典故。既然未出嫁的女子被稱為"黃花閨女",那麼單身男子會被稱為什麼?在我看來,可以叫"青竹公子",畢竟青翠的竹子也代表著高尚的品格,也是君子的象徵。你覺得單身男子應該叫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子為「黃花閨女」
    「黃花閨女」一詞,普天下幾乎人人皆懂。所謂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  關於「黃花閨女」一詞的由來,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  南朝某年農曆正月初七這天的下午,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裡嬉戲。
  • 古代女子出嫁前,如何驗證她是不是黃花大閨女?方法簡單粗暴
    古代女子出嫁前,如何驗證她是不是黃花大閨女?方法簡單粗暴人有無貴賤之分?這個問題在古代不攻自破,答案是肯定的,有!古代女子十幾歲就要出嫁,現在的你敢於想像那樣的場景麼?一個稚嫩的臉龐出現在另外一戶人家,還未享受到什麼童年的快樂,就要開始苦難的生活,古代人對女子的貞潔非常看重,如果結婚時被人發現不是處子之身,那可是要被人戳著脊梁骨罵了,所以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貞操方面保護得非常好,她們從小學的禮數不允許她們做出格的事情,不過還是會有一些因為意外導致非處子之身的事情發生,這就容易被人誤會,有些女子不堪屈辱就自尋短見了,想想就覺得可怕。
  • 古人稱未出閣女子為「黃花閨女」,原來是這麼回事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中的這一句展現了未出閣少女的美好這裡的花黃,就是古代少女臉上的裝飾品而在古代,人們會將未出嫁的女子稱「黃花閨女」它們之間可是有聯繫的黃花的寓意在古代「黃花」指高潔的菊花,表示女子貞節
  • 「黃」是形容老婦人的,古人為啥將未婚少女稱作「黃花大閨女」?
    "黃"是形容老婦人的,古人為啥將未婚少女稱作"黃花大閨女"?在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的稱呼很多。許多稱呼仍然沿用至今,比如令尊的意思是您的父親,令堂的意思是您的母親,令公子的意思是您的兒子等等。不過,在古代,有一個稱呼讓人很難理解,它本是形容老婦人的,卻用在未出嫁的少女身上。這個稱呼便是黃花大閨女了。大家都知道,"黃"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形容老婦人的。比如人老珠黃、黃臉婆等等。這也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但是為啥古人卻將未出嫁的少女也稱之為"黃花"呢?其實,這其中肯定是有門道的!
  • 醫武兵王‖陸軒母親一眼就識穿林詩曼黃花閨女的身份,那麼,你知道黃花閨女的來源嗎?
    在我國民間,人們經常把未出嫁的少女稱為「黃花大閨女」,有的地方則稱為「黃花女」或「黃花幼女」。那麼,關於黃花大閨女,你知道為什麼要是黃花,而不是紅花、綠花、粉花呢?關於「黃花閨女」一詞的由來,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叫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
  • 一秒讓老人變黃花閨女,一朵梅花也能化妝?快來西瓜視頻一探究竟
    周迅在《如懿傳》裡演黃少女,劇照一出,廣大網友紛紛吐槽周迅看起來太老了,完全不像是黃花閨女;林心如是我小時候的女神,現如今20多年過去了,再演少女真的是辣眼睛;在這裡不得不提劉曉慶了,少女專業戶,20歲在演少女,60歲還在演少女,這可能是在挑戰觀眾們審美的極限了,但是歲月不饒人,蒼天饒過誰。那麼什麼樣的年紀才是黃花閨女呢?黃花大閨女為什麼要用黃花來形容呢?
  • 為什麼古代把未婚少女稱為"黃花大閨女"?這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是黃花大閨女而不是紅花大閨女?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祖」、「宗」?這些,你都知道嗎?這種妝飾傳到宮外後,民間女子也紛紛效仿,或用菊花或用黃紙剪出花樣貼在前額,後來逐漸發展成「貼黃花」的習俗。 由於這種妝飾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較流行,漸漸地,「黃花閨女」就成為了未婚女孩的代稱。
  • 人比黃花瘦中的黃花是什麼花?到底有多瘦?
    首先我們要鬧明白這首詞中的「黃花」到底是什麼花!生活中常見的黃色的花大約有以下3種:黃花菜—餐桌美食;油菜花—食用油植物;菊花---黃菊花; 那麼,這裡的黃花到底應該是什麼花呢所以,對於人比黃花瘦中的黃花,小編認為是寫的是金絲黃菊,也稱金絲皇菊。
  • 乾隆出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美女對出的下聯非常經典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鍾愛對對子,他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閒暇之餘,還會叫上三五個好友,用對聯切磋文採,鬥個痛快。比如說北宋文豪蘇軾,明朝才子唐伯虎,清朝則有大才子紀曉嵐。實際上,清朝還有一個人,也很喜歡對對子,雖說沒有前幾位那麼厲害,但是對聯水平也很不錯,那就是清朝乾隆皇帝。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許多人張口就錯!所謂成語,乃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
    「明日黃花」和「昨日黃花」到底有何區別?很多大學生都理解錯了今日筆者在學校餐廳吃飯,聽到鄰座幾個學生在聊天,突然聽到一個嗓門比較大的男學生說「XXX已經是昨日黃花,根本不值一提」,筆者一聽「昨日黃花」這次,頓時疑惑起來,自古以來都有「明日黃花」的說話,哪怕是書面上也有「明日黃花」這樣的詞語,但是「昨日黃花」這個此,筆者卻有些疑惑,什麼時候出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在古代有很多文豪、詩人,他們的文學作品在今天看來都是一些仰之彌高之作,但或許是由於時代不同的緣故,導致了對古代詩詞的理解方面有一定的誤解。就比如「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從字面上看,兩詞之間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黃花」二字,注意此處黃花並不是指黃花菜而是指超凡脫俗的菊花。看似區別不大的兩詞卻大有不同,因為昨日黃花這詞本就不存在,是後人對明日黃花的誤用,所以昨日黃花一詞雖然現在很多人在用,本身其實毫無意義。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呢?
    今天呢,說一下「明日黃花」這個詞。其實這個詞很容易說成「昨日黃花」。因為這個詞的原意是說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比喻意是說過時了。既然過時了,正常思維習慣,用「昨日黃花」不正好嗎?可查閱典籍後大峰才知道,這個詞還真不能用「昨日黃花」。這個要從蘇軾的 《九日次韻王鞏》的詩說起。九日次韻王鞏宋 蘇軾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 「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這個成語你用對了嗎?
    昨天偶見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有讀者好心留言,「昨日黃花」使用錯誤,應該是「明日黃花」,該讀者雖然沒有責難,但是也是殷切希望作為文化領域的創作者,儘量精益求精。沽酒客誠惶誠恐,趕緊查詢自己知識的盲區,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個人本身來說就是不斷完善的過程,那麼讀者的意見到底是不是我用錯了呢?雖然我不是咬文嚼字的高手,也希望能把內容做的儘量沒有瑕疵,因為文字潔癖和文化潔癖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
  • 古代女子出嫁時,要做一項婚前檢查,為此好多女子被羞辱自盡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是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都是非常保守的,不僅如此,在古代是典型的男權社會,男人生來身份地位就比女人要尊貴,女人在古代幾乎是沒有什麼地位可言,女人從出生開始就依附著男人生活,在家依附父兄,出嫁以後依附丈夫,老了以後依附兒子。
  •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
    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不要再用錯了!成語:「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許多人一用就錯!「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為何是「明日黃花」?張可久的「蝶愁來明日黃花」其實是化用了北宋詩人蘇東坡的「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黃花蝶也愁」一句出自其《九日次韻王鞏》詩: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 黃花羊蹄甲
    還好,這季節綻放的羊蹄甲、紅花羊蹄甲、洋紫荊等還待在狹義的羊蹄甲屬裡,對,還有我一直沒有收編的黃花羊蹄甲也在,趕緊先把它收入囊中,生怕哪一天又失去它了。,其屬名Bauhinia用來紀念瑞士-法國植物學家Bauhin兄弟,種加詞tomentosa是多毛的意思,這是為了描述黃花羊蹄甲柔軟多毛的豆莢。其實它的幼嫩部分也被鏽色柔毛,也因此它也被叫做綿毛羊蹄甲。它原產於印度、斯裡蘭卡和北非。廣東最早引種栽培,目前南方各地區均有大量栽培。
  • 到底是「明日黃花」還是「昨日黃花」?來聽聽當代兩位專家的解讀
    詞中「明日黃花蝶也愁」句,曾聽到不少人誤為「昨日黃花」。記得在第三季詩詞大會的第九場比賽上,就出現過東坡先生的這闕詞。當時的點評嘉賓酈波老師曾這樣點評:「明日黃花」大家老以為是「昨日黃花」。其實蘇東坡寫的是「明日黃花」。意思是說過了重九之後,大家都不去管菊花了,連風都不去理他了。
  •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
    「明日黃花」與「明日之星」作者:陳益林在900多年前,蘇東坡在《九月次韻王鞏》一詩中那次瀟灑的揮毫,留下了「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的詩句。可惜他的後輩們大多不怎麼讀書,卻偏喜歡附庸風雅,一不小心就將「明日黃花」掉包成「昨日黃花」。於是一切過時的或無價值的東西統統叫作「昨日黃花」。黃花錯拾,一時紛紛,大有假作真時真亦假之勢,真應了王朔那句話——無知者無畏!終於有有識之士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引經據典,力批眾謬,還「明日黃花」以本貌。
  • 父母愛情:新婚之夜老丁發現江德華是黃花大閨女,為何那麼高興?
    父母愛情:新婚之夜老丁發現江德華是黃花大閨女,為何那麼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