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是形容老婦人的,古人為啥將未婚少女稱作"黃花大閨女"?
在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的稱呼很多。許多稱呼仍然沿用至今,比如令尊的意思是您的父親,令堂的意思是您的母親,令公子的意思是您的兒子等等。古人對於尊稱一直很講究,就是要凸顯一個對人的尊重,和儀式感等。
不過,在古代,有一個稱呼讓人很難理解,它本是形容老婦人的,卻用在未出嫁的少女身上。這個稱呼便是黃花大閨女了。
大家都知道,"黃"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形容老婦人的。比如人老珠黃、黃臉婆等等。這也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但是為啥古人卻將未出嫁的少女也稱之為"黃花"呢?其實,這其中肯定是有門道的!
其實,古人對黃花也是有特殊寓意的。在古代,人們對"貞潔"二字看得比女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黃花代表的就是菊花,菊花給人們的印象一直是冰清玉潔,很高尚純潔的。而名字帶菊花的女人並不多,所以大家習慣將未出嫁的女人稱之為"黃花大閨女"。
而黃花大閨女的典故,還要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朝,皇帝有一位公主,相貌十分美麗。一天,這位公主在院子裡玩耍,附近正好有幾棵梅樹。公主好奇地走上前去看,然後一陣微風吹過,幾片梅花就落在了公主的額頭上。而這一幕,恰巧被路過的宮女們看到了,她們紛紛讚嘆公主真漂亮。
自此之後,這位公主就火了。人們也喜歡將未出嫁女子的額頭上放上幾片梅花。梅花自苦寒來,給人一種純潔、不拘於俗的感覺。而女子額頭上印著梅花,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的高潔、純潔。
因為梅花只有在冬季才開,而在春秋夏季女生不好化妝。於是,聰明的古人就用有著同樣寓意的黃花來代替梅花。比起梅花,黃花更喜氣,更好看。不僅是黃花,古人還喜歡給女生化黃妝,用黃色的花粉、黃色的胭脂來點綴女孩。
自宋朝後,黃花妝盛行,大家也習慣性地將化黃花妝的女人稱之為黃花大閨女。後來,進入元朝後,黃花妝慢慢地被淘汰了。但是人們長久以來已經習慣了這個稱呼。所以,漢人還是將未出嫁的女人稱之為黃花大閨女。
由此,這個稱呼就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