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符合手術的條件,心臟瓣膜術後還是會發生危險?

2021-01-20 瓣膜之光

在臨床上,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病人雖然符合心臟瓣膜手術的條件,身體的各項指標也都很穩定,但是在選擇了手術開刀後,還是會出現危險,導致心臟驟停,甚至會引發多種併發症,最終施救無力而死亡,這是為什麼?

這說明不管多有把握的手術,不管成功率有多高,但凡是手術,就都會有風險,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風險,如果不幸發生到你的身上,這個手術對於你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危險,這是任何一個手術都會有一定機率存在的,所以,在手術之前,都會跟你講手術的風險,希望你知道你自己所要面臨的後果,因為你一上手術臺,命運就交給了醫生,不在自己的手裡掌控了。所以,在我們做任何選擇的時候,都需要謹慎。這樣的手術也讓想要通過手術解決的瓣膜病人望而卻步。

那有沒有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呢?很多幸運的患者找到了中醫,千年傳承的中醫治療辨證施治對症下藥,不用做手術去「開胸」「開刀」,就可以修復受損的瓣膜,整體調體質,就能讓患者逐漸康復,這無疑為心臟瓣膜病人帶來了福音。

就像是廣慈中醫一樣,它通過十幾年的臨床驗證,顯著的療效還都得益於一人一方的中醫系列古方膏劑和丸劑,水蜜丸和膏滋劑科學配伍,精準拿捏,如此全方位標本兼治的調理,往往是瓣膜病得到了很好的調治,受損的瓣膜修復了,機體的自愈能力激活了,能夠為心臟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從而恢復瓣膜病患者的心肌功能,真正逆轉瓣膜疾病。而且,瓣膜病的併發症也同時得到了調治,重要的是體質也得了整體改善和調整,這樣一舉多得的治療,不僅讓患者沒有痛苦和副作用小,還安全有效,越來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受益於中醫古方,不再飽受病痛的折磨。

56歲的居委會成員馬大姐,一輩子都在居委會工作,是一個熱心腸的人,這個片區的大事小情她都了解,她也和一般的老年人一樣,患有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大家也都知道熱心的馬大姐身體不好,但是,在疫情期間,她依然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面,天天跟著同事在片區巡邏,幫助大家購買生活用品,那麼大的一袋子食物,一個人也都能拿得動。同事們都怕她累壞了,但是她卻神秘的一笑,說自己有法寶,你們就放心吧。

同事們也都很納悶,也沒見她請長假去醫院治療,這個期間也沒見她休息,怎麼突然變好了呢?仔細的詢問過才知道,原來她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服用廣慈中醫的水蜜丸和膏滋劑了,一天都沒落下,這麼積極的配合下,她的病情出現了很大的好轉,精神頭也好了很多,就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勁兒,怎麼都不會累一樣。她也總說,趁著自己這把老骨頭還夠硬,就多做一些服務大家的事情,自己也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相關焦點

  • 心房上長了雞蛋大的粘液瘤 專家為老人巧施施全胸腔鏡下微創心臟手術
    手術開始後,李鴻雁副主任醫師主刀,陸啟同主治醫師、胡若愚主治醫師做助手,同臺施行手術,劉志勇主任醫師在旁指導。全麻下,於患者右胸肋間隙打3個小孔,放置胸腔鏡及手術器械。股動、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心臟灌注停跳後,在左房開個小切口,全胸腔鏡下順利切除粘液瘤。術後老人身體恢復快,目前已康復出院。
  • 心臟支架或搭橋手術後還會堵塞嗎?如果會堵,為啥還要手術?
    心臟支架或搭橋手術後還會堵塞嗎?如果會堵,為啥還要手術?王醫生帶您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支架,為什麼搭橋。無論是支架還是搭橋,我們統稱為血運重建。其目的,是使狹窄或堵塞的血管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管腔,以保證有效的血流從而挽救瀕死的心肌,或改善患者心絞痛的症狀。那為什麼有兩種方法呢?支架屬於內科手術,是微創,不用開刀,通過導管,達到心臟血管。
  • 心臟放支架後複查可以不做造影嗎?符合這3種條件可以不做!
    近些年患上心臟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通過心臟放置支架來治療疾病。很多人都知道任何疾病在動手術後都需要複查,也包括心臟放置支架手術,而在目前心臟放置支架手術後複查主要是通過造影,但很多患者在說到造影時會感覺害怕,就想知道是否可以不做造影檢查改做其他?
  • 心臟有記憶力?換心手術後發生的恐怖故事
    有一些做過心臟移植手術的病患,在出院後不知不覺做出了很多和捐獻者生前一模一樣的事,這讓人開始懷疑,心臟是不是也有記憶能力呢?  心臟就可以推動人體血液的流動以及倒流。不過,既然都有合理的分工,那麼怎麼還會出現成語「心靈感應」而不是「腦動感應」?  細數我們所熟知的成語,和感受有關的詞語都和「心」有關,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對於心臟的認識還是過於膚淺呢?
  • 淺談心臟瓣膜手術的手術風險及圍手術期注意事宜
    醫生會給與相應的藥物比如黛力新、百憂解等來幫助患者,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家屬陪護在身邊,安慰並積極開導患者,儘快使之平安渡過。     手術開始。皮膚切口通常從胸骨上凹下方一點的位置一直延伸到胸口窩,也就是劍突,胸骨正中切口是風溼性瓣膜手術首選的徑路,胸骨撐開器放置於合適位置以暴露心臟。術後我們用不鏽鋼絲將胸骨重新固定且不會再取出來。
  • 急診非心胸外科手術後房顫發生率及危險因素是什麼?
    房顫會增加患者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住院時間及死亡率,雖然術後房顫常發生在心胸外科手術後,但其他手術,特別是急診手術術後房顫的發生率如何呢?那些危險因素可能增加術後房顫的發生率呢?
  • 符合這5點的人心臟更危險
    符合這5點的人心臟更危險》,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Frank徵與哥本哈根心臟研究 「耳垂有褶皺預示著冠心病」這種說法由來已久,聽起來像偽科學,但並非空穴來風。
  • 心臟瓣膜手術的管理與治療
    當然還有一點個人體質,有的人就是特別容易老化,比如說有的人,人的耳朵到了八十歲、九十歲聽力都沒問題,有的人可能大概六七十歲耳朵就聽力不好了,這是有個體差異的。身體瓣膜也是,有的人可能用個一百年也沒問題,有的人說我還長三個瓣,我怎麼五十歲就有問題,他跟不耐受的人個體差一模一樣。
  • 原創:心臟瓣膜手術,置換還是成形?
    對具體一例具有手術適應症且無手術禁忌症的病例,是要選擇瓣膜成形術還是瓣膜修復術,心血管界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眾說紛紜。心臟瓣膜成形手術,是對病變的缺損的瓣膜進行修復,以達到治療病變瓣膜,恢復心功能的目的。有學者認為對於許多病變輕的病例,推薦進行瓣膜成形術。二尖瓣成形的方法有:瓣葉三角或四邊切除、假腱索植入、前葉重建、交界切開或瓣環植入。
  • 6年3次手術,心臟搭橋並非一勞永逸,出現這種情況還需再次手術,要當心
    在 1999 年的體檢中,白宮醫生指出,總統的體重增加了 8 公斤,腰圍增長尤為明顯,而腹部肥胖正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 有研究發現,BMI 每升高 5kg/m2,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 29%[3]。BMI 是體質指數的縮寫,計算方法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 華西醫院完成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
    而就在兩周之前,年幼的他才經歷了一場超高難度的心臟移植手術。6月15日下午,一場多學科的聯合緊急救治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手術室進行,由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科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正在為一名1歲8個月的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患兒明明(化名)進行一場爭分奪秒的小兒心臟移植手術。
  • 同濟醫院微創心臟手術讓耄耋老人獲新生
    醫生們在賀鵬不到5釐米的肋間小切口,用胸腔鏡微創完成了複雜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賀鵬老人平素身體良好,5月初突發雙下肢水腫,彩超提示雙腎結石、積水,排石處理後,水腫也沒緩解。(同濟醫院供圖)很快,賀鵬被轉診至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微創瓣膜團隊接診後,仔細分析了病情,團隊認為患者年齡大、基礎狀態差,心臟瓣膜病變重,合併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為了保證手術後恢復順利,醫生一邊對其進行抗感染等治療,改善基礎狀態,一邊積極準備隨時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今年67歲的李爺爺,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臺灣女藝人劉真離世,因一場心臟手術?
    大部分人認識她,還是從《康熙來了》等臺灣綜藝節目上,她在臺灣的知名度也比較高。劉真去世的時候才44歲,她這麼年輕,怎麼會死在醫院裡?我看了下新聞,發現她是因為一臺心臟手術離世的。那麼,劉真究竟是什麼病要做心臟手術?又是為什麼離世了呢?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換心臟瓣膜=開胸大手術?非也!開個「小窗」就能換,患者手術當天即...
    手術中。揚子晚報網6月17日訊(通訊員 孫卉 羊城 記者 萬凌雲) 難度大、危險係數高,是人們對心臟手術的刻板印象。的確,如心臟瓣膜置換之類的心臟手術確實是需要開胸的大手術,但隨著胸心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心臟手術也從大切口走進了微創時代。
  • 心臟也能長腫瘤?罕見卻很危險
    原發性心臟惡性腫瘤很少見,病理類型以肉瘤為主,其中血管肉瘤最常見(43.4%)。其他類型心臟腫瘤亦少見。原發性心臟腫瘤的臨床表現原發性心臟腫瘤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缺乏特異性,其症狀與腫瘤的生長部位、大小、侵襲力、活動度和生長速度及是否發生脫落、出血、壞死等因素密切相關。
  • 73歲施瓦辛格再次接受心臟手術,施瓦辛格怎麼了?
    施瓦辛格是一位身患先天性心臟病的人,他已經接受過兩次心臟手術,這是他第三次接受心臟手術。此次手術非常成功,施瓦辛格曬出術後照片,照片中的他豎起拇指,面帶笑容,看上去精神狀態良好。一、73歲施瓦辛格再次接受心臟手術說起施瓦辛格我們會想到他健美的身材,想起他硬漢的形象,想起他在《終結者》、《金蟬脫殼》、《敢死隊》等熒幕形象。在10月24日施瓦辛格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張照片,透露自己已再次接受心臟手術,照片中施瓦辛格身穿病服躺在床上,豎起拇指,面帶笑容。
  • 現在做了近視手術,20年後會看不見嗎?
    我們寫了很多關於近視手術的科普文章,但是,大家對於近視手術還是有許多疑問。比如,很多人擔心,我現在做了近視手術,老了之後會怎麼樣?20年後眼睛會有什麼問題? 做了近視手術,20年後會怎樣?
  • 聊聊心臟瓣膜手術的風險
    近日網絡上爆出,臺灣演員劉真因主動脈手術在術中發生心臟停跳,雖然具體原因和後續情況文章中語焉不詳,但顯然是和心臟手術直接有關。其實心臟手術歷來是外科手術中難度最大的一類。如果沒有體外循環的發明、抗凝藥物改進和手術技術的提升,在心臟上手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