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花紅玉髓,又稱鑲蝕紅玉髓,在古珠裡屬於製作工藝相對簡單的一種,且聽小火娓娓道來!
一,蝕花紅玉髓的製作工藝:
很早人類就發現紅玉髓在陽光直曬下會顏色加深,經過人為加熱也會讓紅玉髓變得更紅。
多數的蝕花紅玉髓為一道鑲蝕工藝,即在紅玉髓珠子上直接畫線,然後再加熱使顏色永固,這種白色的染料應為抗染劑(白色抗染劑直接畫線)。
另外一種蝕花紅玉髓工藝則複雜一些,珠體上呈現三色,包含紅玉髓本身的顏色。
這種三色珠市場存量較小,第三種顏色加在兩道抗染劑之間,應為填染工藝,表面的白色抗染劑作為阻隔,使得第三種顏色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二,蝕花紅玉髓的產地和斷代:
蝕花紅玉髓的斷代可以根據珠譜上記載的蝕花圖騰來區分。
常用的分一期(距今4500年)、二期(距今2000-2500年)、三期(距今1000年左右),有的圖譜上記錄了四期。
最常見的一期圖騰是這樣的:
有的畫單面,有的畫雙面,根據出土的資料顯示,產地為印度和兩河流域,一期的珠子畫線非常精細,比二期還要精細的多。
這也是一期標準的圖騰,繪畫非常的精細。
二期的圖騰最常見的是線珠:
最常見的產地有東南亞(驃珠pyu系)和兩河流域,東南亞和兩河流域的畫線方式一樣,但是光氣有所不同,東南亞的光澤更亮一些。
三期的圖騰則更為隨意一些,這裡就不舉例了。市場多見的是一期和二期的珠子。
三,蝕花紅玉髓的器形:
桶珠形、橄欖形、雙錐形、羊角形、圓珠形等。
器形還是非常多的,就不逐一舉例了。
四,蝕花紅玉髓的圖騰:
不敲字了,直接看照片吧,上文裡也羅列了很多圖騰了。
當然,圖騰有非常非常多,這裡就不逐一舉例了。
五,蝕花紅玉髓的仿品:
仿品大體分為兩種:新珠子新畫線,老珠子新畫線。
不論是哪種方式都是作偽的手段,用來仿老珠子,單從畫線這個角度來看。
畫線浮於表面,並且線上沒有光氣。
至於珠體的新老辨認則是從光氣、磨損、孔道等多個方面綜合來判斷了。
多看真的珠子,建立了思路的模式,就可以迅速的做出判斷了。
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作者介紹
·END·
文玩匯 ∣ 和100萬人一起文玩
微信ID:wenwanwanyi
文玩 · 收藏 · 思想
※本文內容為文玩匯專欄作者稿件,不代表文玩匯官方立場,如有合作和投稿請聯繫tougao@wwhap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