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人的時尚
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如何「藝術地生活」,其中不乏怎樣將古董與時尚相結合的思考。站在專業古董圈子的角度看,問題核心並不在於如何「時尚化」,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古董本身——怎樣看待,決定了怎樣呈現。
常有人驚訝於那些用古董珠玉串出的飾品與眾不同,其實是因為它們回到古董的源頭,看懂了古董的本相:古董,本就是古人的時尚。
絕大多數生活在公元後兩千多年的人,很難想像公元前兩千多年甚至更早的古董們,可以與漂亮、好玩、時髦相關聯,「老古董」一詞總是被用來形容冥頑不化、老氣橫秋。
但事實上,古玉、古珠來自豪而不土的貴族時代,本身都是珍貴材質與不惜工本的結晶,將它們與今日的奢侈品、時尚大牌穿戴在一起,並沒有絲毫隔閡,反而妥妥地融為一體。古今中外,藝術在最頂級的層面,必然相通。
古珠,遮掩不住的高調奢華
費料、費工、裝飾性大於實用性的珠子,自文明之初便是時尚奢侈的產物,並一路潮到21世紀的今天。曾經,一顆珠子可以換一個奴隸;當下,有的甚至可以換一塊百達翡麗。
上古時代的中國,王公貴胄的身份與生俱來,奢華無需低調。相反,佩飾本就被視為彰顯等級、陳明秩序的標識物,這便是「禮」的本質,正所謂「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貴有常尊,賤有等威,禮不逆矣」(見《左傳·宣公十二年》)。佩飾中,又以珠玉地位最高,據《史記·食貨志》載:「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下幣。」
這種社會邏輯並非古代中國所獨有,從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兩河流域——印度河谷貿易線,到16世紀的歐洲大航海,到20世紀的中亞諸國,珠子都被認為是一種「隨身銀行」(portable bank)。根據1632年的一份報告,玻璃質地的貿易珠在大航海時代為歐洲帶來的利潤是百分之一千,和北美換皮毛,和非洲換象牙、金子、奴隸。哥倫布的日記裡,也常有如何用珠子打動美洲本土首領的片段。
珠子的歷史,充滿了明晃晃的欲望和遮掩不住的高調奢華。最富有的買家、最前沿的技術、最時髦的格調——三大關鍵詞,從未改變。
中國古珠中,「蜻蜓眼」琉璃珠(圖一、圖二)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隨侯墓)出土173顆琉璃珠,精美絕倫,激發起學界和民間對古代中國琉璃的研究。
對眼睛的崇拜在古代世界出奇一致。根據資料,早在古埃及就出現過蜻蜓眼珠子。古人認為將有眼睛圖案的珠子佩戴在身上,可以驅災闢邪,同時也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
戰國時期,佩戴蜻蜓眼在中國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除西方常見的圓珠外,拓展至方珠、錐形珠、長管等形狀,更被製成圓片、長條形、彎月形,鑲嵌於銅壺、銅鏡、金銅帶鉤、青銅車馬件、漆罐、陶罐等器物上,彰顯主人的華貴身份。由於製作工藝的難度和稀有度,其價值甚至高於玉器。
通觀戰國蜻蜓眼,不少人對海藍胎情有獨鍾;海藍胎蜻蜓眼中,則以「黃眼睛」最惹人愛。二者搭配出的效果,如夢似幻,令人不禁想起梵谷的畫。根據目前可見的實物資料,這種樣式的眼睛紋飾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黃白相間的同心圓;另一種為中心有三個黃眼睛的同心圓,業內稱「三星紋」。此外還有五星紋、六星紋、七星紋等圖案。
串飾,借古人審美展示自我格調
由珠而串,便是由奢而華、欲望全面蔓延開來的過程。不論古今,串飾搭配中選擇哪種材質的珠子,選擇哪些樣式,選擇哪種顏色,選擇怎樣的佩系方法,選擇佩戴到身體的哪個部位,處處體現出佩戴者自身的審美訴求,同時也自然成為時代風貌的體現。
這個環節,可充分用來說明對古董的理解如何影響對古董的呈現。
由珠而串,自古就具備雙重色彩:一為彰顯地位財富;二為尋求祥瑞護佑。因此「多多益善」成為自然而然的佩戴原則,串兒越多,法力越強,也越顯示出旁人無法企及的財力和勢力。
此邏輯普遍通行於歐、亞、非各大洲各文明各文化區。比較經典的例子是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133年—前1786年)開始流行在項鍊兩端加較大束牌,從而將五六串珠子整齊排布,風靡一時。
這種強有力的對「我」的展現需求,使得串飾往往領潮流之先,成為不斷拓展新風尚的前沿陣地。
以中國古代為例,中國古人認為玉乃「石之美者」,舉凡瑪瑙、松石、琉璃、水晶,皆為玉石範疇。由考古證據來看,古代用玉大體三類:服飾用玉、禮儀用玉、喪葬用玉。性別比例上,禮儀用玉男尊女卑,服飾用玉則往往男卑女尊。三者中,視覺效果最為漂亮、藝術表現最為自由的,當屬服飾用玉,潮流感極強。
被學界與民間普遍尊奉為中國古代玉器文化巔峰的周王朝,就曾憑藉玉飾引領了一場審美革命。箇中精品,如日前在蘇州展出的陝西韓城芮國墓出土的古玉珠串,幾年前上海博物館60周年之際也曾展出。
其中的組佩,特別是玉珠飾與紅瑪瑙的驚豔組合,用玉量之大、工藝之精巧、配串格調之新潮,將商代對鬼神的崇事轉為對「人」的關注,成為孔子所贊「鬱郁乎文哉」時代的有力註腳,激發起世人對兩周貴族奢華生活的無盡遐想。
鑑於由古珠組成的串飾隸屬於古人的時尚,因此無論再怎麼「新」飾,也不可能全然跳脫出古人的搭配原則,而應在充分理解每顆珠子原本格調的基礎之上,再根據自己的性情適當發揮。有時候,一件東西的搭配要想很久,想不好,寧可先放一放。一放,可能就是大半年。
筆者曾得到一件春秋時期鑲嵌綠松石和紅瑪瑙的金飾,閒置將近一年,始終沒想好怎樣搭配。直到機緣巧合,在朋友處買到些小松石,幾日後又從另一朋友處尋得些同時期的小型黃金分線器,這才將元素整合,開始設計,最終做成項鍊。(圖三)
不久前串結完工的戰國水草瑪瑙環項鍊也是幾經周折。瑪瑙環收來已有多年,一直想不好怎樣佩戴。考慮到水草瑪瑙在戰國屬於珍稀之物,搭配自然也要多用些心思。
查看經年積攢起的費昂斯琉璃管,小巧精緻,百裡挑一,漸漸有了靈感,間搭兩顆高古紅瑪瑙,中間點了顆同屬難得精品的戰國蜻蜓眼。(圖四)
搭衣,任古今潮流自由對話
在保證專業性的基本前提下,古董並不只有一種玩法。對筆者而言,古玉、古珠反映了千百年前時尚潮人們的格調;同時,也與21世紀的時尚相融,為佩戴者增添了更為精彩豐富的美。
當我們換個眼光,還古董以時尚的本來面目,會發現「復古」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古董中的精品,一定適應現代都市生活。古董串飾,刻意穿古裝去戴未必好看;反倒是穿起現代人平常、自然的服飾,或休閒裝,或奢侈品牌,頓時出挑。
最近筆者比較樂於嘗試的一種搭配是現代沉香珠與古玉、古珠的混搭。因為沉香本身色彩是花的,所以搭過的人普遍覺得要做到精美很難。
之前用西周玉玦做了個實驗,效果不錯。本來是兩個單面工的玉玦,圖案為雙龍,請人以黃金鑲嵌在一起,增加厚重感,適合佩戴,配以加裡曼丹沉香珠子和戰國算盤子形瑪瑙,外加仿古24K金珠。(圖五)
另一件則嘗試了天珠、瑪瑙、沉香的結合,穿起休閒裝,旅行時佩戴,視覺、嗅覺、觸覺,綜合享受。(圖六)
如果我們相信古董是各個時期最好的時尚,那麼它們必然可以超越時空,在美的層面達到和諧統一。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相當幸福,可以把全世界最古老的貴族們的好東西,串到一起。古今中外,盡情採擷,為我所用,有種逍遙遊的暢懷快意。
清代玉器也是一塊混搭實驗田。清代玉雕可謂將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發揮到極致,「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一字,一花,一鳥,一法器,或寓意,或諧音,都要討個「口彩」。
如一塊清代白玉雙獾,取諧音「雙歡」,玉質白潤細膩,形態乖巧可愛,上有黃色沁。「雙歡」題材在明清之際常作為男女定情之物使用。為襯託那種世俗化、情趣化的審美風尚,搭配時用了明代的碧玉S形龍,看起來溫潤晶瑩、古樸簡潔。(圖七)
所謂藝術地生活,不是說在生活以外單闢出一塊空間去仿古、復古,而是邀請古董進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當身處21世紀的我們,仰慕拜倒於西方奢侈品面前時,切不可忘記中國自古就有著多麼豐盛華貴的奢侈文明,並且活到如今,繼續裝點、呵護著我們的生活與生命。
原標題:古董,古人的時尚
(文章來自:榮寶齋《藝術品》第23期,作者:洪藝寧、盧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收藏,自有門道
博覽古今鑑千秋◎收藏天下賞萬物
▼
歡迎投稿:100271066@qq.com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加微信:ltgwcit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高端文玩男士定製購買,微信:longtenggw
各類文玩手串、雕件購買,微信:Huier_530
紫檀、金剛、星月、崖柏購買,微信:jgcs001
和田玉、翡翠、各類彩寶購買,微信:jgcs002
南紅、琥珀蜜蠟、綠松購買,微信:Huier_530
紅木、菩提、半寶石手串,微信:yaya_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