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生活與音樂 馬世芳VS田藝苗

2021-02-19 尚音愛樂

視頻:田藝苗@馬世芳簡單生活


田藝苗


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青年作曲家、學者,作家,作曲技術理論博士,香港華人女作曲家協會常務理事。2007年開始擔任CCTV音樂臺《影視留聲機》欄目的策劃及撰稿。目前擔任《上海壹周》、《時代報》、《21世紀經濟報導》、《北京青年周刊》的音樂專欄作家。並創立了田藝苗 「穿T恤聽古典音樂」 音樂講座系列活動,遊講於上海、浙江等地,致力於古典音樂的大眾普及與推廣。


音樂視頻,漂浮的城市/田藝苗

田藝苗代專著有作有《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流影留聲:全球電影音樂經典鑑賞》、《靠譜》、《時間與靜默的歌:20世紀西方作曲家的孤獨吟唱》、《旅人:田藝苗作品集(CD)》。


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於臺北。寫作者、廣播人站長。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合私我的青春記憶與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筆端飽蘸情感,念舊傷逝之餘,也能引領讀者側身歷史後臺,懷想曾經滄海的激情與幻滅,於同代人中獨樹一幟。  

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歲開始做廣播,十五歲因為一卷披頭四精選輯迷上老搖滾,並夢想以文字和音樂為生。   

大學時代一面主編《臺大人文報》、一面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樂。畢業前夕和社團同學合編《1975-1993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雖是學生作品,選題製作卻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視為樂史重要文獻。   

 一九九五年退伍,編纂《永遠的未央歌:校園民歌20年紀念冊》,亦成為研究臺灣流行音樂的必讀參考書。廿七歲和朋友合著《在臺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轟動華人文化圈,開類型出版風氣之先。   

二○○○年,馬世芳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跨足社群經營與獨立音樂發行事業,屢獲臺灣金曲獎與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肯定。   

二〇〇六年,第一本散文集《地下鄉愁藍調》在臺灣出版,獲得各方讚譽,入選《誠品好讀》選書單、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入圍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  

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


素材來源網絡,特此感謝!

本刊編輯:Anglers


本公益平臺原創素材、以及部分來源於期刊和網絡已授權的素材,歡迎只為交流和學習的轉載,實現原文的文化增值,以達尚音愛樂,人生新境界。對原文作者我們一起深表謝意,如有版權異議,請告知我們!我們當及時處理。

尚音愛樂

shangyinaiyue

聆聽世界 感悟人生



△長按或輕點後右上角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投稿&推薦 shangyinaiyue@163.com.

將音樂推向更深更遠處,我的意義

感謝支持專業化、人文化的音樂學習和交流平臺


相關焦點

  • 田藝苗:音樂是一種靈性的教育
    原創 田藝苗 田藝苗的田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01 音樂music並不是的,你的大腦在聽,你的肩膀在聽,你的胳膊在聽、你的心肺、你的腸胃、你的大腿,你的腳趾都在聽,都在感受著音樂的韻律,這就是為什麼音樂的頻率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平緩心律和血液流速。當你演奏的時候,也嘗試去感受它,同時關注自己的感受,如此讓自己更深地陶醉於音樂中,你的身體的哪一部分在感受高音,哪一部分體會到低音,哪些曲調在它消失之後仍舊久久縈繞在你的腦海,音樂是否在影響你的感情?
  • 田藝苗:來聽古典音樂,振作一下
    來聽古典音樂,振作一下!2月23日晚8點,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田藝苗,將與網友分享古典音樂的美。原來聽古典音樂有這麼多好處;超級古典樂歌單,每一首都讓你入坑;古典音樂如何提什我們的優雅氣質和審美力;田藝苗老師獨家經驗分享,聆聽古典音樂的終極方法論。
  • 田藝苗: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有趣的人
    原創 田藝苗 田藝苗的田「我家孩子適合學音樂嗎?」很多家長這樣問我。 其實並沒有適合不適合一說,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學音樂。學音樂是兒童的一項權利。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沒有天賦也要學麼?」MUSIC有些兒童五音不全,父母覺得,算了,我們去發展其他才能吧。
  • 古典音樂推廣「第一人」田藝苗助陣,愛威影音「萬家HiFi計劃」
    愛威影音宣布古典音樂推廣「第一人」田藝苗教授,將於6月23日,助陣「萬家HiFi 樂享萬家」愛威影音萬家HiFi計劃雲端發布會現場,通過網絡直播向全國音樂愛好者暢敘她的聽樂之得。同時田藝苗教授還將使用頂級HiFi系統帶大家一起品鑑她的私藏音樂。
  • 田藝苗:學樂器可以稍晚,音樂啟蒙可以更早
    原創 田藝苗 田藝苗的田學音樂不需要孩子掌握複雜的技能、生活經驗和思考能力,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覺得學音樂很難,無意中把這種想法傳遞給了孩子們。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網絡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
  • 馬世芳:尋訪京城獨立音樂秘境 | 直播預告
    掃描二維碼,收看直播時間5月28日 12:00直播介紹馬世芳不僅熟捻臺灣流行音樂這一次來到北京,馬世芳將約上他的老友「帶著民謠走江湖」的郭小寒一起,由鼓樓東大街開始走起, 探訪Mao、雜家、DDC、XP、樂空間等音樂演出場地, 尋找京城獨立音樂秘境。
  • 案例 | 廣播、音樂與一種聲音檔案:馬世芳與他的《音樂五四三》
    為貼合本研究議題,筆者以臺北News98新聞臺流行音樂節目《音樂五四三》作為分析個案,選取其常態節目(音樂引介部分)展開討論。臺北News98新聞臺每周二晚間21時至23時播出的《音樂五四三》欄目,在主持人馬世芳的引領下,讓聽者搭乘音樂的翅膀,聆聽音樂與社會變遷、時代脈動的緊密關聯,感受音樂與記憶中的人事浮沉和命運走向。
  • 【會員專場】耳朵借我 馬世芳音樂分享會
    「假如你是認真的樂迷,這裡有很多厲害的歌……」由馬世芳主持,誕生於二十世紀初的流行音樂節目「音樂五四三」開播至今已逾十載。節目中關於歌曲旋律、編曲、演奏、和聲、歌詞等各方面的認真剖析,在十餘年間逐漸積累成為提升華人社會流行音樂素養的豐厚養分。馬世芳這樣用心專業的聽者,讓華語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有了價值和尊嚴。
  • 【廣播丨案例】廣播、音樂與一種聲音檔案:馬世芳與他的《音樂五四三》
    為貼合本研究議題,筆者以臺北News98新聞臺流行音樂節目《音樂五四三》作為分析個案,選取其常態節目(音樂引介部分)展開討論。    臺北News98新聞臺每周二晚間21時至23時播出的《音樂五四三》欄目,在主持人馬世芳的引領下,讓聽者搭乘音樂的翅膀,聆聽音樂與社會變遷、時代脈動的緊密關聯,感受音樂與記憶中的人事浮沉和命運走向。
  • 田藝苗 如何實現你的音樂夢想
    古典音樂家呢?他們有什麼樣音樂夢想?他們的音樂夢想從何時開始?大部分古典樂家可能還未記事就開始練習和演奏了,他們的音樂夢想,大多是前輩們的美好願望,那些從小脫穎而出走上古典音樂道路的音樂家,不是他們選擇音樂夢想,而是他們被音樂夢想選中了。
  • 聽臺灣流行音樂的人沒有不知道馬世芳老師的—王小峰
    再次看到「馬世芳」這個名字,是在一本叫做《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的書上,他是主要撰稿人。這個人到底是幹什麼的?我開始好奇,雖對他老人家的底細不了解,但是他寫的文字我倒常常通過網絡閱讀。2005年,我做鄧麗君的封面故事,想採訪一下這位馬先生,但是聯繫不上,我想到了「民歌教母」陶曉清老師,臺灣音樂圈的人她都認識,肯定也知道馬世芳。
  • 馬世芳 書生走江湖
    父親亮軒則是教授和作家,從小耳濡目染,令侯德健感嘆,父母給了馬世芳一對難得的「大耳朵」。機緣巧合,他正好做了聽與寫結合的職業:廣播人和音樂推介。二十多年裡,他持之以恆地介紹和推動臺灣民歌,普及西方搖滾樂,並率先在臺灣介紹大陸獨立音樂。
  • 超級古典音樂歌單,聽一遍就入坑
    我是一個古典音樂迷,也非常喜歡試著去創作一些古典音樂,跟著田藝苗聽古典,沒錯的。人們對古典音樂的誤解來自於不夠了解,這樣的節目會逐漸消除這種誤解。田藝苗讓人們知道,很多古典音樂也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在今天,依然存在被廣泛接受和傳播的可能。
  • 亂彈山對話馬世芳:讓我們以歌築城(完整版)
    是的,這位華人音樂寫作第一人,我們通過豆瓣、郵件、電話、微博、微信、line等方式神交已四年有餘,好幾次在同一個城市裡擦肩而過。這一次,我們終於有時間坐下來,面對面地聊我們的音樂,以及生活。全篇訪談近萬字,足本呈現。序:評《歌物件》——音樂該是有趣的流行文化史多是「拜物」的痕跡。許多物件因為傳奇的烘託,而變成了時代的標識。
  • 【微信搶票】音樂大講堂:馬世芳——重訪臺灣「民歌時代」
    ♪ 音樂大講堂:馬世芳——重訪臺灣「民歌時代」  時 間:11月6日(周日) 15:00地 點:深圳音樂廳二樓演奏大廳說 明:2周歲以上兒童(身高未滿0.9米的兒童需出示身份證)憑票入場,其餘兒童謝絕入場。
  • 馬世芳:一個專業樂迷的自我修養
    各路音樂類、泛音樂類自媒體集體下場分羹,借著東風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現象。出生於書香世家的臺灣樂評人馬世芳,早已在加入看理想製作《聽說》時,就依著從小浸淫在音樂圈中的先發優勢,依著自己 9 歲開始主持電臺的過硬積累,將臺灣地區三四十年來的音樂發展之路從西學東漸到「唱自己的歌」一路走來的人和事,或見微知著或引經據典地娓娓道來。
  • 請把耳朵借給李宗盛和馬世芳
    首度聯手座談,人龍排滿信義學堂現場25號晚上,離金曲獎頒獎典禮不到三天,甫出版《耳朵借我》聚焦論述華語流行音樂的馬世芳,以及今年以《山丘》專輯入圍四項金曲獎、人稱華語流行樂壇教父的李宗盛聯手,以"今晚,請將耳朵借我"為題,在臺北信義學堂近距離與四百多位讀者,暢談華語流行音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李宗盛馬世芳音樂對談:流行歌曲是年代的腔調
    今晚,請將耳朵借我|一場十年僅見的華語音樂講座Music/Stories/History對談人:李宗盛 馬世芳馬世芳:今天這個活動開始報名三個鐘頭就額滿了,聽說網站還因此差點掛掉。大家都是衝著大哥來的,我算是沾光。
  • 【悅讀】把耳朵借給馬世芳聆聽美麗世界
    幾個晚上下來,我發現自己不止是把耳朵借給了馬世芳,也將思緒一併借給他了。看馬世芳的文字,猶如跟著他一同遨遊於海峽彼岸的音樂世界,有歷史,有往事,有情懷。 第一次聯絡他做訪問是在今年8月底,彼時,他正帶著樂迷前往倫敦和利物浦,參加搖滾盛事「國際披頭周」。
  • 簡單生活音樂節登陸魔都,發現君給大家送門票啦
    不如來魔都加入簡單生活音樂節吧~2015年簡單生活音樂節再度來襲世博公園,發現君也好不容易為大家謀取了點福利~現在參與活動就有機會贏取簡單生活音樂節門票和各種禮品喲!簡單生活節不僅有音樂舞臺、還有書友交流還有創意集市,讓熱愛生活的態度在這裡發聲,讓文化創意的氣息在這裡彌散……發現君會為參與本次活動的朋友送上價值280元的門票和各種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