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YY:能否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
gururu:大家好,gururu是我的網名。我是個攝影技術和研發技術都不怎麼樣的人,為了給孩子留下一些回憶才入了第一代的NEX-5。入了之後發現NEX的鏡頭不夠用,於是等別人開發電子接環等了一年也沒見動靜,然後就自己幹了。不知不覺就幹到現在了……
GGYY:這款轉接環是什麼時候開始開發的?為何上市時間比佳能版的落後這麼久?
gururu:接環真正的開發是從2014年初開始的,但實際上在2013年初就做出Demo來了,那時就是證明一下這東西是可以做出來的而已,之後就放下了。直到去年才覺得有做出來的那種挑戰和成就感,就開始認真去做了,去年底實現了初步的完整功能。原本以為今年春節後就能做完的,結果由於結構太複雜,導致延誤。完成之後已經是7月份了,但是今年6月份索尼發布了A7RII,這款機型的特點大家都懂的,所以我又被迫針對這款新機身做優化和測試。這款機身自動對焦系統有一定變化,而自動對焦恰好又是這款轉接環的核心功能,所以我只能等新機身上市,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甚至是要將各種不同年代和型號的鏡頭儘量測試並優化。於是就耗到現在了。
GGYY:這個只是新機身造成的延遲上市,那麼為什麼佳能的電子接環去年就遍地都是了,而尼康版到現在才有?
gururu:佳能和尼康從歷史、協議的演進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佳能協議有很多人研究過,相當多的參考資料隨便一搜就可以在網上找到,特別是AF部分,佳能的協議就是明文,而尼康則是一堆需要計算的非線性數據。同時尼康數據參考資料極少,需要自己去摸索。尼康從1986年的AF系列到現在2015年的E系列CPU鏡頭,中間經過了數次大規模的演進。從螺絲刀驅動AF到後來內置馬達的AF-I、AF-S,從不帶防抖到帶VR,從帶光圈環的AF、D到去掉光圈環的G以及最新的電磁光圈E鏡頭,每一種技術都有自己的不同點。作為一個轉接環,必須能夠正確識別並自動作出相應的處理而無需用戶幹預。比如說在這個接環中,就要識別鏡頭是不是內置馬達,根據結果決定是否驅動鏡頭馬達。然後判斷帶不帶防抖,如果帶防抖就通過鏡頭的VR開關來激活機身三軸防抖;如果鏡頭不帶VR就要激活機身的五軸防抖。最後判斷鏡頭是不是電磁光圈,如果是則進行指令控制光圈收放,如果不是E鏡頭就需要推動接環內置的光圈撥杆來收放光圈。這一切都是自動處理的。相當於比佳能轉接環多了一倍的工作量。而由於內置了馬達(用於驅動鏡頭的光圈,E型電磁光圈鏡頭除外),馬達的選型、測試等也成了很大的困難,要在重量、尺寸、功能、成本之間做出平衡。佳能轉接環基本上只要把卡口尺寸做對了,觸點連接到電路板上就ok。顯然尼康就沒這麼簡單了。出於研發時間考慮,我這次縮減了螺絲刀的AF馬達,如果加上這個功能,估計上市時間就要明年甚至更往後了。
GGYY:這款尼康電子環的開發團隊有多少人?
Gururu:核心的協議開發就我自己利用業餘時間來做,每天晚上花2到3小時吧,因為白天的工作壓力很大。同時還有兩位咔萊的工程師幫我解決電子元件和五金結構相關問題,讓我專注於協議和編程。
GGYY:納尼?這不科學……
Gururu:是啊,但據我說知,開發尼康電子環的就我這一家。如果能多一些人手,一起進行各種鏡頭的調試優化工作,進度可能會快一些。
GGYY:那你測試的鏡頭都從哪裡來啊?為保證兼容性,你一共測試了多少款鏡頭?
Gururu:找朋友借、自己買啊,尼康自己有200多款鏡頭,加上副廠一共超過300款。但其中有一些鏡頭工作表現應該是一樣的,所以不必每一款都測試,我估計大概有100款鏡頭能夠在這款接環上正常工作。隨著後續的固件更新,鏡頭支持數量會不斷的增加。
GGYY:自己買鏡頭做測試?這代價也太大了吧……
Gururu:這是我前幾天剛買的AF-S 300/F4E PF,你體會一下……
GGYY:我覺得腎隱隱作痛。
Gururu:是這感覺。
GGYY:好吧,我們還是回到產品本身上來。對於轉接環的開發來說,A7RII的對焦系統都有哪些不一樣?會造成哪些開發上的困難?
Gururu:E卡口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原生鏡頭模式,另外一種是轉接模式。以往的機身只允許原生鏡頭可以激活相位對焦點,而在轉接模式則只能使用反差對焦。A7R2首次在轉接模式下激活了相位對焦點,基本去掉了之前影響速度的拉風箱動作,因而極大的提升了轉接速度。這樣帶來的影響就是沒有開發者為這個變化做過準備,所以幾乎所有的第三方轉接環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問題,都是通過固件更新的方式來應對的。我是在接環準備上市前夕拿到這款機身的,所以也毫無例外的受到了影響。
GGYY:我試用了開發版的接環,我感覺通過這個接環轉接尼康鏡頭,在合焦動作上和單反有點不一樣?具體表現是在靠近焦點附近時,鏡頭馬達開始出現多次小幅步進動作,有點不像超聲波靜音馬達的風格了……
Gururu:這個是索尼自動對焦系統的特殊之處,索尼A7RII用的是混合自動對焦系統,其工作方式是:先通過相位對焦系統給出馬達運作方向並迅速推到焦點附近的位置,然後對比度檢測對焦系統開始介入,精確尋找對焦點併合焦。而在確保合焦點的時候,會有幾次確認,來確保最終的合焦結果是準確不跑焦的。因此這個步進動作就是為了焦點的準確程度而服務的。所以你才會有這種感覺。
GGYY: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假如對焦動作相當於在路邊一個指定的標誌位置準確停車,單反是通過精確的智能預測系統直接自動一腳剎車踩死,車輛正好停在標誌位置(也可能略有偏差),索尼微單+FE原生鏡頭的做法是在接近停車標誌時減速到10邁,然後人工踩下剎車,如果停得稍稍過了點,就再倒檔退回來,直到非常精確為止;在索尼微單上使用尼康電子轉接環的話,相當於你的車只能以80邁的速度行駛,靠近停車標誌後,只能大腳油門大腳剎車,使得車在80邁和靜止之間頻繁切換,最終還是準確停下來了,但車看起來是一竄一竄的?
Gururu:這個比喻基本正確,而且形象。
GGYY:那這車的離合器恐怕很快要燒了……
Gururu:……
GGYY: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裡,你這邊的開發工作主要有哪些進展?
Gururu:利用國慶假期和之後的一段時間,我解決了一些新款鏡頭的兼容問題,主要是E型鏡頭(電磁光圈的型號),此外,我重新寫了AF的邏輯,使得鏡頭的合焦機率大大提高,而過去有些時候合焦不了會頻繁拉風箱。最後,我還優化了70mm-150mm焦段的對焦效率,使得最常用的焦段下都能有比較好的表現。
GGYY:這款尼康電子環什麼時候可以正式上市??
Gururu:不出意外的話,產品本周就會最終定型,本月底之前就可以上市。
GGYY:上市價格能透露一下嗎?
Gururu:現在還不太方便透露具體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4位數,最高位是1。
GGYY:在什麼渠道可以買到?
Gururu:淘寶自己搜即可,關鍵字、咔萊、Commlite、尼康索尼電子環
GGYY:我突然有一個想法。你是不是也能夠開發佳能轉索尼的電子接環?
Gururu:這沒什麼難的,之前做過可以用的版本,比目前市面上的佳能環功能更強,但更多的是出於研究的目的。
GGYY:你已經開發完成了尼康轉索尼的電子環,那麼從理論上來說,你可以開發出尼康轉佳能的電子接環,對嗎?
Gururu:……是的。但沒有這個市場需求,這兩家公司各自的鏡頭也都足夠多選擇。
GGYY:那還是索尼全幅微單激發了這個市場需求啊!感謝你,以個人之力,解決了眾多索/尼粉絲的核心需求,這很偉大。
Gururu:謝謝,但偉大過獎了。很開心有這麼多朋友能關注這款產品,這個產品讓我收穫了不少,不止是成就感,更多的是遇到挫折之後不放棄的態度。我真心的希望能夠將這種態度傳遞給我的孩子、我身邊的朋友以及每一個使用這個接環的人。最後,這款產品我做得很認真,但我必須承認由於能力有限,接環依然談不上完美。我後續會通過固件更新來不斷的加以完善,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謝謝大家!
關於「索大好」
➤索尼大法好,退(佳能、尼康、富士、賓得、奧林巴斯、松下、徠卡、哈蘇、飛思……)保平安!
➤我們是有信仰的索尼粉!
➤器材、攝影,評測,名家作品賞析,各種靠譜的,不靠譜的諮詢,總之這裡有你想知道的關於索尼相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