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92位宰相,18個成語,3位聖人,這就是琅琊王氏

2020-12-27 騰訊網

提到琅琊,有不少人會想到熱播劇《琅琊榜》,《琅琊榜》裡稱琅琊閣是在琅琊山頂,位於安徽的琅琊山景區也將山頂的會峰閣改名為琅琊閣。

拋開文藝作品,作為的地名的琅琊其實位於山東省,是臨沂市的舊稱。秦朝一統天下後劃分三十六郡,琅琊郡為其一。

漢高后七年(前181年),呂后將琅琊郡改為琅琊國,封漢高祖劉邦的遠房堂兄弟劉澤為琅琊王,這便是初代琅琊王。此後,光武帝劉秀之子劉京及其子孫,曹魏的曹敏父子,東吳的孫休,晉朝的司馬睿一脈,北齊的高儼父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孫李衝均被封琅琊王。

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晉元帝司馬睿,他在王導輔佐下,以琅琊王的身份率領司馬皇室南渡長江,建立東晉,開啟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這裡的「王」便是代指琅琊王氏,領導人物便是王導。

王與馬,共天下

王導是東晉王朝的三代元老,扶龍之臣。登基大典之時,晉元帝司馬睿甚至要讓王導和他同坐龍椅。王導輔佐了三代皇帝,幫東晉度過了「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堪稱東晉的中流砥柱。

而王導的堂哥王敦則不是省油的燈,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手握重兵的王敦發動兵變,以誅殺劉隗(晉元帝親信大臣)為名進攻首都建康。王導堅定的和皇帝站在一邊,並安排軍隊抵抗。不過,王敦最終擊敗了朝廷軍隊,還想要廢掉太子,被王導等人所阻止。

王敦給自己封了丞相等職,誅殺晉元帝身邊的諸多大臣,並在武昌遙控朝廷。晉元帝死後,明帝繼位,王敦意圖奪位,但明帝已準備反擊王敦。王敦身患重病,面對明帝的討伐,只得由兄長王含率軍作戰,最終失敗。王敦亦在戰事期間病逝。

王導則繼續輔佐晉明帝、晉成帝。儘管王導本人忠心耿耿,但王家勢力實在太大,東晉三代帝王都對王導忌憚不已,尤其是晉成帝,他對王導甚至有些畏懼。

王家的三位聖人

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敦、王導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更為難得是,琅琊王氏還孕育出了三位聖人。

書聖王羲之:

王家三聖裡,最出名的就是書聖王羲之。王羲之是王導的侄子,丹陽尹王曠的兒子。王羲之憑藉門蔭入仕,曾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王羲之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自成一家。他筆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書法作品在歷朝歷代都深受追捧,被譽為書聖。在書法史上,王羲之與鍾繇並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關於王羲之的傳說,古往今來特別多,最為著名的就是他每天奮筆疾書把門口的墨池染黑了,再就是他這個人十分愛鵝。

孝聖王祥:

王祥乃是琅琊王氏的奠基者之一,從輩分上講,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王覽,正是王導的親祖父。「二十四孝」裡的「臥冰求鯉」的主人公就是王祥,他也因此被稱為孝聖。

王祥生活在魏晉時期,那時的王家尚未發跡。王祥的繼母對他十分不好,甚至有殺他的心思,可是不論繼母怎麼虐待他,王祥都一心一意的照顧繼母。

一年冬天,繼母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身邊又沒有什麼工具,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想要用體溫融化冰面。忽然間,冰面自己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連忙捉住鯉魚回家供奉繼母。

王覽不光孝順,為官時更是品行高潔,因此在曹魏和西晉時期都深受重用。

友聖王覽:

王覽是王祥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二十四悌」之一「王覽爭鴆」的主人公。王覽在母親責備王祥的時候,總是挺身而出站在王祥這邊。王覽友悌這個成語便是形容二人之和睦。

當他的母親有意毒殺王祥的時候,他更是不顧生命危險去搶毒酒,這樣的兄弟情令人羨慕,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正是王祥和王覽的以身作則,才為王家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有關王家的18個成語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發生在琅琊王氏身上的成語故事就有18個,比如我們常說的東床快婿竟然是指王羲之,這也充分說明琅琊王氏的影響之大。除了上文提到的臥冰求鯉、王覽爭鴆、王覽友悌之外,還有:

彈冠相慶:漢代的王吉和貢禹是知心好朋友,人們說:「王吉做官了,貢禹也可以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入仕為官了」。後來用這個典故指準備做官或者將會得到官員的舉薦。

琳琅滿目:有人去拜訪太尉王衍,還遇到了王戎、王敦和王導在座,在另一個屋子,又見到王詡和王澄。出來後,他對人說:「今日太尉府一行,觸目所見,無不是琳琅美玉。」

信口雌黃:晉朝時期,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閒聊。他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便隨口更改,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情有獨鍾:王衍死了年輕的幼子,十分悲傷。有人勸王衍說孩子只不過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傷。王衍動情地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於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王敦舉兵進攻建康,有人勸晉元帝誅滅王導一家,周顗(字伯仁)為王導仗義執言,而王導不知此事。王敦攻入城後王敦問王導周顗怎麼樣?王導沒回答,周顗遂為王敦所殺。事後王導看見周顗申救之表,大哭說: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東床快婿:晉代太尉郗鑑派一位門客到王導家去選女婿。門客回來說:「王家的年輕人都很好,但是聽到有人去選女婿,都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在東邊床上敞開衣襟吃飯的,好像沒聽到似的。」郗鑑說:「這正是一位好女婿。」這個人就是王羲之。於是把女兒嫁給他。因此後來也稱女婿為東床。

入木三分: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除此之外,還有以德掩言、自有公論、靦顏人世、管中窺豹、乘興而來、人琴俱亡、擊碎唾壺、楚囚相對等成語。

琅琊王氏發跡於曹魏西晉,在東晉達到最盛,延續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後走向衰弱。在琅琊王氏相對衰弱時,王氏的另一支——太原王氏逐漸走向輝煌,至今續寫著王氏的傳奇。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第一望族琅琊王氏,共出了36位皇后、92位宰相,成功秘訣僅有...
    王吉 提到琅琊王氏,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的書法作品,如今已經成為珍貴的瑰寶。 琅琊王氏在西晉時期開始崛起,到東晉時期,已經同司馬氏共享天下了。在西晉滅亡後,在琅琊王氏的幫助下,司馬睿才得以登基為帝。因此在東晉時期,司馬氏當皇帝,王氏則擔任宰相,這一傳統一直保存下來。在歷史中,琅琊王氏共出了36位皇后、92位宰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門望族。
  • 史上最牛的家族,一家出過92位丞相,36位皇后,600多位名人雅士
    中國歷來注重姓氏家族的概念,代代相傳成了我國的傳統,在我國古代有一個頂級大家族,出過92位宰相,36位皇后和36位駙馬600多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有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稱,根據《潛夫論·志氏姓》記載,琅琊王氏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代,這一說法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也有補充。
  • 中國第一家族,昌盛1700年,有92位宰相,36位皇后,是你的姓嗎?
    古代的貴族都非常的重視家族傳承,一般在每個地方都會有幾個大的世家,而在公元220到420年這段時間裡面,曾經就出現過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這個家族所達到的成就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因為就它這一個家族,就出現了有92為宰相,還出了36位皇后,你們看誰又能比得過?在秦朝的時候,出現了一位叫做王翦的一名大將,他也算是為秦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人了。
  • 中華第一望族,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36位駙馬,名字都很耳熟
    例如北宋的楊家將,楊業是抗遼名將,他的七個孩子都是好漢,戰死沙場。就連女人,楊家的媳婦們都是漂亮的,忠誠的,愛國的。為表彰他們的滿門忠烈,民間還創作了《楊家將》、《四郎探母》、《掛帥穆桂英》等劇目。若要問古代有哪一個家族才能比得過楊家,那又能比得上琅琊王氏,他們家從漢代到清朝,在1700年的歷史上有92位宰相,36位皇后,36位駙馬,還有「書聖」王羲之。
  • 中國這個神秘的家族出過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92個宰相,憑什麼?
    」這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相比較於諸葛三兄弟後繼無人,其實,琅琊王氏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更大。眼瞅著中原地帶已經成了不宜居住區,山東的琅琊王司馬睿帶著一票人馬,衣冠南渡,跑到了當年孫皓的地盤。這世界上,果然是烏鴉嘴最靈!司馬睿是想在南方重起爐灶,可問題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藩王,而且封地還在山東琅琊,到江南地界,誰認識你啊?你就想跑來當皇帝?誒,還真有認識他,並且願意幫助他,他們就是琅琊王氏。
  • 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誰才是中國王姓的第一望族?
    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自古就是王姓人的主要出處所在。天下王姓出太原還是天下王姓出琅琊?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的起源孰先孰後?在整個王姓中誰的地位最重要?每當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的後裔聚在一起,必定開展這樣的爭論。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誰先誰後?
  • 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琅琊中國第一
    說起琅琊王氏,可能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琅琊榜》裡琅琊王氏,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南梁,而這一時期在我國古代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在歷史上也是琅琊王氏的鼎盛時期。琅琊王氏,是長期生活於琅琊郡這一特定行政區域內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一豪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宰相輩出,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據《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這是其他士族所無法比擬的。
  •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記: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澤泉肇始,筱嶺發祥
    除了14位進士之外,王氏國瑛公後人還湧現了解元王昭明等數十位舉人。北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永豐王氏六世祖王炳文,與包拯、歐陽修同入考場。炳文公與包拯金榜題名,歐陽修因為太年輕,所以落榜了。三年之後,歐陽修金榜題名高中進士。炳文公高中進士之時,永豐縣還沒有成立。如今的永豐縣全境,都歸吉水縣管轄。歐陽修的故鄉在吉水縣明德鄉沙溪村,就是今天的永豐縣沙溪鎮。
  • 琅琊王氏是如何崛起的
    琅琊王氏的崛起我們說到魏晉南北朝時的世家大族時,出了潁川荀氏、潁川陳氏這些如雷貫耳的存在之外,還會想到人才輩出的琅琊王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陳郡謝氏與琅琊王氏。但是當我們回顧這一世家大族時,會發現它在王導、王敦、王羲之時仿佛如流星般忽然出現在歷史之中,到了隋唐又馬上消失於我們的視野了。實際上,在中國,任何一個事物,包括思想潮流、文化現象乃至於世家門第,都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今天小編就與各位看官回顧一下琅琊王氏是如何崛起於魏晉南北朝的。
  • 「華夏首望」琅琊王氏起源:死不悔改的繼母與孝感動天的繼子
    本文作者:穆潤琅琊王氏是我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桓庾"之首,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 這個家族培養出35個宰相、36個皇后,是中國古代第一名門望族
    在古代有很多頂尖的世家大族,比如琅琊王氏、陳留謝氏、恆氏一族、蘭陵蕭氏等等,其中的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第一名門望族,從東漢到明清,這個家族一共培養出35個宰相、36個皇后,還有36個駙馬和無數名人文士,風光了一千多年
  • 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還存在嗎 顯赫家族幾千年的榮耀史
    琅琊王氏一直在不斷的傳承下去,這不僅是一種家族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龐大而顯赫的家族吧。   按照歷來的說法,琅琊王氏與太原王氏一樣,都是出自太子晉之後,二者前身的分岔,出現在王翦的孫子王離之時。
  • 三槐堂王氏家訓(北宋·宰相·王旦)
    點擊標題下面王氏研究四個字,點擊關注,點擊
  • 千年傳承頂級王氏家族!王家人的驕傲!王家人了解一下
    說起琅琊王氏,大家可能會想到小說中那叱吒風雲的人物,其實在歷史上琅琊王氏真算的上是人才輩出,在東晉時期琅琊王氏更是頂尖的家族,後來開始走向衰敗,那麼這個家族的後人,現在在哪呢?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
  • 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 臨沂王姓族譜字輩
    琅琊王氏我我國古代最大的家族,而姓氏文化更是一種傳承,有網友會問琅琊王氏39世輩分表,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琅琊王氏輩分:從十四世祖起思經公後裔(一勝真七公),派系:庚勝真天,光裕明文正,世賢代泰鍾,元亨紹盛遠,家克啟純良,自紹派結新派即欽承先澤厚,恩佑保純昌、建業貽謀廣、新安發福長、英才隆際會、化宇仰平章
  • 上陽賦:歷史上琅琊王氏有多豪橫?所以出書法家,因世代信奉道教
    王覽亦官至光祿大夫,他共有六個兒子,排行第四是王正,他就是王羲之的祖父。王羲之父親王曠,字世宏。西晉末年任丹陽太守,永興二年(305年)十二月,右將軍陳敏反叛,攻秣陵,王曠棄官逃歸淮北。司馬睿過江稱晉王,他「首創其議」。文獻載:「大將軍(王敦)、丞相(王導)諸人在此時,閉戶共為謀生之計。王曠世宏來,在戶外,諸人不容之。曠乃剔壁窺之:「天下大亂,諸君欲何所圖謀?
  • (二十五位聖人歸真時間)
    問:你憑什麼認得聖人們的為聖裡? 答:憑穆爾支宰者認得他們的為聖裡,如像穆撒爾來亨塞倆穆的棍變蛇蟒,爾撒而來亨塞倆穆的都哇者死人活,我們的聖人而來亨塞倆穆的還同著他的不識字者憑古蘭經者抵制了阿拉伯的文法家,與他而來亨塞倆穆的指月亮半個,這如此的一切穆爾支宰很多。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