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望族琅琊王氏,共出了36位皇后、92位宰相,成功秘訣僅有...

2020-12-25 騰訊網

在我國歷史中,有許多名門望族,比如河東柳氏、汝南袁氏、隴西李氏。在這些名門望族中,均出現過改寫歷史的人物,驚豔了幾百年的時光。而要說哪個名門望族最厲害?還要說琅琊王氏。

王吉

提到琅琊王氏,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的書法作品,如今已經成為珍貴的瑰寶。王羲之所作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而王獻之子承父業,書法同樣厲害,王獻之被同張芝、鍾繇、父親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

琅琊王氏在西晉時期開始崛起,到東晉時期,已經同司馬氏共享天下了。在西晉滅亡後,在琅琊王氏的幫助下,司馬睿才得以登基為帝。因此在東晉時期,司馬氏當皇帝,王氏則擔任宰相,這一傳統一直保存下來。在歷史中,琅琊王氏共出了36位皇后、92位宰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門望族。

昌邑王劉賀

而琅琊王氏的崛起,從西漢時期已經奠定,他們的祖先王吉,以六字作為祖訓,福澤了子孫後代。王吉,西漢琅琊郡人,從小就好學,後來以孝廉的身份進入仕途。到了漢昭帝時期,王吉擔任了昌邑王的屬官。

這個昌邑王在歷史中大名鼎鼎,那就是漢廢帝劉賀,劉賀未入宮前,就被封為了昌邑王。劉賀喜歡鬥雞走狗,喜愛外出閒逛,王吉到任後,多次勸說劉賀。劉賀愛玩,但是知道誰是忠臣?雖然他不聽從王吉的意見,但是依舊多次封賞他。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漢昭帝並無子嗣,因此只能從諸侯王中選擇一位新帝。權臣霍光看中了,沒有勢力的昌邑王劉賀,將他迎奉入宮,讓他登基為帝。王吉作為劉賀的心腹愛臣,同樣跟隨劉賀入宮,侍奉左右。

霍光

劉賀當皇帝了,王吉自然還要勸說,他對劉賀說:「臣聞高宗諒暗,三年不言。今大王以喪事徵,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王吉的意思,是讓劉賀不要做太多事,只要日夜哭泣就可以了。劉賀從來不是一個昏君,以前只是假裝昏聵,等到他登上皇位後,就準備削去霍光的權力。劉賀不顧漢昭帝剛剛去世,霍光大權獨握,急匆匆的安插自己的人手。

在朝堂百官中,在京畿禁軍中,劉賀都安插了自己的屬臣,目的就是控制朝政。霍光一看,劉賀野心很大,想要削去自己的權力。在劉賀登基二十七天後,就以劉賀「幹下一千多件壞事」為由,將劉賀廢除。

王吉勸說劉賀

劉賀沒有聽從王吉的意見,最終操之過急,滿盤皆輸。劉賀被迫回到封地,再次當起了昌邑王,霍光迎奉了漢武帝曾孫劉病已為帝,史稱「漢宣帝」。劉賀雖然被廢,但是王吉的才華被看到了,從此留在西漢朝廷為官。

在漢宣帝時,王吉繼續進言進策,得到了漢宣帝的器重。在長安為官時,王吉為官清廉,對家人要求嚴格。一次,鄰居家一棵棗樹長得很好,果子壓彎了枝頭。而其中一個果枝,就伸入了王吉家,碩果纍纍。

王吉生氣

王吉的妻子看著滿枝的棗子,摘了一籃子,送到丈夫面前。王吉以為妻子買來的,拿了一個棗子吃了下去,酸酸甜甜很好吃。王吉詢問妻子:「多少錢一斤買的?」妻子回答道:「就是從鄰家棗樹上摘得。」

王吉一聽大怒,先是去往鄰居家賠禮道歉,歸還了棗子。王吉回家後,越想越氣,準備寫休書,休掉妻子。他的妻子眼淚汪汪,請求丈夫原諒自己,王吉還是把她趕回娘家去了。

鄰居聽說了王吉要休妻的消息,親自找上門來,對王吉說:「鄰裡鄰居,嫂子摘個棗子吃,很正常呀。嫂子做了好吃的,也給我們家媳婦送,大哥趕快把嫂子接回來吧。」王吉還是不肯去,他的鄰居把棗樹砍了,把棗子給各家各戶送去。

王吉在鄰居的多番勸說下,向妻子也道了歉,把妻子接了回去。這件事傳遍了長安,當時百姓稱讚道:「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王吉給琅琊王氏開了一個好頭,在王吉臨終前,總結一生的經驗,給子孫留下了六個字,那就是:「言宜慢,心宜善。」

王吉妻子被接回

這六個字的意思,是說話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經過認真思考,才能說出來。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顆愛國之心,要對他人友善。琅琊王氏的後代,遵循王吉的遺訓,從此漸漸發展,終成歷史中第一名門望族。

相關焦點

  • 中華第一望族,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36位駙馬,名字都很耳熟
    若要問古代有哪一個家族才能比得過楊家,那又能比得上琅琊王氏,他們家從漢代到清朝,在1700年的歷史上有92位宰相,36位皇后,36位駙馬,還有「書聖」王羲之。琅琊王氏起源於琅琊郡,現在青島琅琊鎮姓王,以王為姓,先祖為太上皇諫大夫王吉,名字不太熟悉。出生日期不詳的王吉是現在的青島即墨人。
  • 中國第一家族,昌盛1700年,有92位宰相,36位皇后,是你的姓嗎?
    因為就它這一個家族,就出現了有92為宰相,還出了36位皇后,你們看誰又能比得過?在秦朝的時候,出現了一位叫做王翦的一名大將,他也算是為秦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人了。在秦朝滅亡之後,他的後代為了躲避戰亂,也為了躲避政治鬥爭,所以他們一家人都遷移到了琅琊郡,從此以後就在琅琊郡定居了。
  • 史上最牛的家族,一家出過92位丞相,36位皇后,600多位名人雅士
    中國歷來注重姓氏家族的概念,代代相傳成了我國的傳統,在我國古代有一個頂級大家族,出過92位宰相,36位皇后和36位駙馬600多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有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稱,根據《潛夫論·志氏姓》記載,琅琊王氏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代,這一說法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也有補充。
  • 中國這個神秘的家族出過36個皇后、36個駙馬和92個宰相,憑什麼?
    」這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相比較於諸葛三兄弟後繼無人,其實,琅琊王氏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更大。而正是王離在巨鹿之戰的失敗,王家子孫果斷搬家到了琅琊郡(《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秦末,王離之子王元為避秦亂,「遷於琅琊,後徒臨沂」),從此,就肇始出了名垂千古的「中古第一望族」——
  • 出了92位宰相,18個成語,3位聖人,這就是琅琊王氏
    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晉元帝司馬睿,他在王導輔佐下,以琅琊王的身份率領司馬皇室南渡長江,建立東晉,開啟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這裡的「王」便是代指琅琊王氏,領導人物便是王導。 王與馬,共天下 王導是東晉王朝的三代元老,扶龍之臣。登基大典之時,晉元帝司馬睿甚至要讓王導和他同坐龍椅。
  • 這個家族培養出35個宰相、36個皇后,是中國古代第一名門望族
    在古代有很多頂尖的世家大族,比如琅琊王氏、陳留謝氏、恆氏一族、蘭陵蕭氏等等,其中的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第一名門望族,從東漢到明清,這個家族一共培養出35個宰相、36個皇后,還有36個駙馬和無數名人文士,風光了一千多年
  • 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琅琊中國第一
    說起琅琊王氏,可能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琅琊榜》裡琅琊王氏,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南梁,而這一時期在我國古代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在歷史上也是琅琊王氏的鼎盛時期。琅琊王氏,是長期生活於琅琊郡這一特定行政區域內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一豪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宰相輩出,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據《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這是其他士族所無法比擬的。
  • 華夏第一顯赫望族的六字家訓,是哪六字?
    山東琅琊王氏家族,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豪門大族,在歷史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92個宰相。 王家有多豪?有唐詩《烏衣巷》為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王」說的就是琅玡王氏。
  • 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誰才是中國王姓的第一望族?
    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自古就是王姓人的主要出處所在。天下王姓出太原還是天下王姓出琅琊?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的起源孰先孰後?在整個王姓中誰的地位最重要?每當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的後裔聚在一起,必定開展這樣的爭論。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誰先誰後?
  • 王氏大祠竣工升匾記:太原著姓,琅琊望族,澤泉肇始,筱嶺發祥
    王氏系出姬姓,初為姬姓王氏。後來人們稱氏不稱姓,王氏家族就以王為姓氏。黃帝本姓公孫,因為定居姬水之濱,故改姓姬姓。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兒子開枝散葉,演化出上萬個姓氏。中華民族現有的姓氏,要是認認真真追根溯源,大部分能追溯到黃帝身上。周武王姬發,系出黃帝苗裔。周王室東遷之後,天子之位傳承11代,傳至周靈王即位。周靈王長子姬晉天性聰慧,被立為太子。
  • 「華夏首望」琅琊王氏起源:死不悔改的繼母與孝感動天的繼子
    本文作者:穆潤琅琊王氏是我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桓庾"之首,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 中國歷史上出皇后最多的大姓,今天口人近一億,你可能是皇族後裔
    皇后,皇帝的正妻,從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稱自己為皇帝,規定了只有皇帝的明媒正娶的正妻才能被稱為皇后。此後皇后制度伴隨著我國歷史一直到了清朝滅亡,而這無數的有記載的或者未記載的皇后中,以王姓氏族的居多,據說有45位,而在西漢到明朝這些朝代中出現次數最多,有36位。
  • 琅琊王氏是如何崛起的
    琅琊王氏的崛起我們說到魏晉南北朝時的世家大族時,出了潁川荀氏、潁川陳氏這些如雷貫耳的存在之外,還會想到人才輩出的琅琊王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陳郡謝氏與琅琊王氏。但是當我們回顧這一世家大族時,會發現它在王導、王敦、王羲之時仿佛如流星般忽然出現在歷史之中,到了隋唐又馬上消失於我們的視野了。實際上,在中國,任何一個事物,包括思想潮流、文化現象乃至於世家門第,都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今天小編就與各位看官回顧一下琅琊王氏是如何崛起於魏晉南北朝的。
  • 深扒《上陽賦》中王儇、蕭綦的歷史原型?
    深扒《上陽賦》中王儇、蕭綦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上陽賦》還在未開播前,就備受網友們的期待。《上陽賦》改編於著名作家寐語者的網絡小說《帝王業》。主要講述了出身於世家大族的琅琊王氏之女王儇和身世悲涼的蕭綦相知、相識、相愛並從此兩人一起走向帝王霸業的徵程,旌麾南指,馬踏天闕。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我們中國姓氏,數量特別多,歷史源遠流長。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據統計,記錄在文獻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個字的146個。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上陽賦:歷史上琅琊王氏有多豪橫?所以出書法家,因世代信奉道教
    但世界上是沒有不透風的牆,當時知道此事的人甚多,為防止朝野疑議,所以朝廷以至王導遲遲不讓王羲之出仕。王氏家族因在建立東晉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王氏家族日益興盛強大,握有軍政大權,這對朝廷構成威脅,皇帝很是忌恨。王氏家族的勢力成了皇帝的心患,對王導「亦漸疏外」。皇帝將劉隗、刁協視作心腹,想用他們的權勢箝抑王氏家族。
  • 千年傳承頂級王氏家族!王家人的驕傲!王家人了解一下
    說起琅琊王氏,大家可能會想到小說中那叱吒風雲的人物,其實在歷史上琅琊王氏真算的上是人才輩出,在東晉時期琅琊王氏更是頂尖的家族,後來開始走向衰敗,那麼這個家族的後人,現在在哪呢?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
  • 他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靠這六字家訓,成為中華第一望族
    在封建時代,整個天下都掌控在皇帝手中,身為皇帝,位高權重,最忌憚的應該就是有人會影響到他的地位吧,如若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出現那麼多因位高權重而功高蓋主被無辜犧牲的人。歷史上很多百年世家,發展到最後難免都會出現破敗的結局,這其中不僅與皇帝有著一定的關係,與家族本身也是有關聯的。
  • 中國的王姓出了37位皇后,排名姓氏第一,你知道是哪些皇后嗎?
    王姓在歷史上,一共出了37位皇后。這樣的累代帝後之族,在炎黃子孫中還找不出第二個來,可謂世所罕見、絕無僅有了。王姓的37位皇后集中在漢至明12王朝中。其中漢代5位,孫吳2位,東晉6位,南朝劉2位,南朝梁3位,南朝陳1位,北齊3位,北魏1位,唐朝8位,宋朝2位,明朝4位。
  • 研究完《上陽賦》的士族,我發現我連一個「寒門」都稱不上?
    在當時,門第勢力較低的世家,則稱之為寒門,相當於我們三四線城市開外,身價卻是幾千萬或者是上億的土豪老闆。當時西晉第一大富豪——石崇,說白了也是一個寒門出身。我們來看看劇中沒有拍出來,但是卻一直在強調的琅琊王氏。在東晉時期有這麼一句話 「王與馬,共天下」,說的就是琅琊王氏能和皇帝司馬一家共同掌管天下。所以,真正的士族不僅要有錢,還要有權~~從東漢開始到唐代七百年,王氏家族世代鼎貴。共有600人名垂青史,還出了92個宰相、36個皇后、186位文人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