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中,有許多名門望族,比如河東柳氏、汝南袁氏、隴西李氏。在這些名門望族中,均出現過改寫歷史的人物,驚豔了幾百年的時光。而要說哪個名門望族最厲害?還要說琅琊王氏。
王吉
提到琅琊王氏,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的書法作品,如今已經成為珍貴的瑰寶。王羲之所作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而王獻之子承父業,書法同樣厲害,王獻之被同張芝、鍾繇、父親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
琅琊王氏在西晉時期開始崛起,到東晉時期,已經同司馬氏共享天下了。在西晉滅亡後,在琅琊王氏的幫助下,司馬睿才得以登基為帝。因此在東晉時期,司馬氏當皇帝,王氏則擔任宰相,這一傳統一直保存下來。在歷史中,琅琊王氏共出了36位皇后、92位宰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門望族。
昌邑王劉賀
而琅琊王氏的崛起,從西漢時期已經奠定,他們的祖先王吉,以六字作為祖訓,福澤了子孫後代。王吉,西漢琅琊郡人,從小就好學,後來以孝廉的身份進入仕途。到了漢昭帝時期,王吉擔任了昌邑王的屬官。
這個昌邑王在歷史中大名鼎鼎,那就是漢廢帝劉賀,劉賀未入宮前,就被封為了昌邑王。劉賀喜歡鬥雞走狗,喜愛外出閒逛,王吉到任後,多次勸說劉賀。劉賀愛玩,但是知道誰是忠臣?雖然他不聽從王吉的意見,但是依舊多次封賞他。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漢昭帝並無子嗣,因此只能從諸侯王中選擇一位新帝。權臣霍光看中了,沒有勢力的昌邑王劉賀,將他迎奉入宮,讓他登基為帝。王吉作為劉賀的心腹愛臣,同樣跟隨劉賀入宮,侍奉左右。
霍光
劉賀當皇帝了,王吉自然還要勸說,他對劉賀說:「臣聞高宗諒暗,三年不言。今大王以喪事徵,宜日夜哭泣悲哀而已,慎毋有所發。」
王吉的意思,是讓劉賀不要做太多事,只要日夜哭泣就可以了。劉賀從來不是一個昏君,以前只是假裝昏聵,等到他登上皇位後,就準備削去霍光的權力。劉賀不顧漢昭帝剛剛去世,霍光大權獨握,急匆匆的安插自己的人手。
在朝堂百官中,在京畿禁軍中,劉賀都安插了自己的屬臣,目的就是控制朝政。霍光一看,劉賀野心很大,想要削去自己的權力。在劉賀登基二十七天後,就以劉賀「幹下一千多件壞事」為由,將劉賀廢除。
王吉勸說劉賀
劉賀沒有聽從王吉的意見,最終操之過急,滿盤皆輸。劉賀被迫回到封地,再次當起了昌邑王,霍光迎奉了漢武帝曾孫劉病已為帝,史稱「漢宣帝」。劉賀雖然被廢,但是王吉的才華被看到了,從此留在西漢朝廷為官。
在漢宣帝時,王吉繼續進言進策,得到了漢宣帝的器重。在長安為官時,王吉為官清廉,對家人要求嚴格。一次,鄰居家一棵棗樹長得很好,果子壓彎了枝頭。而其中一個果枝,就伸入了王吉家,碩果纍纍。
王吉生氣
王吉的妻子看著滿枝的棗子,摘了一籃子,送到丈夫面前。王吉以為妻子買來的,拿了一個棗子吃了下去,酸酸甜甜很好吃。王吉詢問妻子:「多少錢一斤買的?」妻子回答道:「就是從鄰家棗樹上摘得。」
王吉一聽大怒,先是去往鄰居家賠禮道歉,歸還了棗子。王吉回家後,越想越氣,準備寫休書,休掉妻子。他的妻子眼淚汪汪,請求丈夫原諒自己,王吉還是把她趕回娘家去了。
鄰居聽說了王吉要休妻的消息,親自找上門來,對王吉說:「鄰裡鄰居,嫂子摘個棗子吃,很正常呀。嫂子做了好吃的,也給我們家媳婦送,大哥趕快把嫂子接回來吧。」王吉還是不肯去,他的鄰居把棗樹砍了,把棗子給各家各戶送去。
王吉在鄰居的多番勸說下,向妻子也道了歉,把妻子接了回去。這件事傳遍了長安,當時百姓稱讚道:「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王吉給琅琊王氏開了一個好頭,在王吉臨終前,總結一生的經驗,給子孫留下了六個字,那就是:「言宜慢,心宜善。」
王吉妻子被接回
這六個字的意思,是說話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經過認真思考,才能說出來。而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顆愛國之心,要對他人友善。琅琊王氏的後代,遵循王吉的遺訓,從此漸漸發展,終成歷史中第一名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