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貨可居」
在逃往迪倫堡的時候,奧蘭治親王威廉共有三個兒女,他與現任妻子薩克森·安娜的次女,安娜·范·拿騷是其中之一。安娜·范·拿騷的人生並非可圈可點,她的名字其實源於在嬰兒期便去世的親姐姐。跟隨父親回到迪倫堡後,安娜由祖母朱利安娜·范·斯託伯格撫養成長。
在迪倫堡生活時期,安娜還遇見到她未來的丈夫,威廉·洛德維克。簡單介紹,威廉·洛德維克在16世紀末擔任弗裡斯蘭、格羅寧根、德倫特三省總督,在八十年戰爭與西班牙軍隊英勇奮戰,屢立戰功。關於他,筆者在以後的章節再更詳細地交代。安娜在1587年結婚,然而,這段婚姻是短暫的,她在六個月後的首次懷孕期間就不幸去世。安娜被安葬在萊瓦頓大教堂中,而她的丈夫威廉出於對她的尊重沒有再婚。
跟隨奧蘭治親王回迪倫堡的兒女還有瑪麗·范·拿騷,她是威廉與首任妻子,安娜·范·埃格蒙德的次女。與安娜一樣,瑪麗也有一位在嬰兒期去世的同名親姐姐。瑪麗以尼德蘭前任總督,匈牙利·瑪麗的名字命名。在母親去世後,她獲得布倫伯爵夫人的頭銜,匈牙利·瑪麗將瑪麗及其哥哥菲利普·威廉帶到身邊撫養,並在其宮廷中接受教育。然而,菲利普·威廉並沒有跟隨父親回迪倫堡。
菲利普·威廉是奧蘭治親王威廉的長子,他於1554年12月19日在格爾德蘭省的布倫出生。出生時,他被授予布倫伯爵的頭銜,其名字部分取自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從兒女名字可以看出,在查理五世統治尼德蘭期間,奧蘭治親王表達出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忠誠。當父親逃往迪倫堡時,菲利普一人留在布拉班特省的魯汶大學。然而,菲利普在1568年被扣押,並被帶回西班牙作為人質。
菲利普當時是魯汶大學的學生,逮捕行動在紅衣主教格蘭維爾的提議下完成,可以被視為對威廉作出復仇。當士兵到達校園抓人時,大學負責人和教授站在入口阻攔,以防止綁架。在當時,這將違反大學法律,因為只有校長才擁有拘留一名在校學生的特權。但無濟於事,菲利普依然被士兵強制逮捕。兩天後,他首先被帶到去安特衛普,然後從那兒出發前往西班牙,以後再也見不到他的父親。
提起「質子」,筆者不禁想起我國古代歷史中的典故,前有「奇貨可居」的異人,秦國質燕的嬴稷,後有安祿山之子安慶宗,吳三季之子吳應熊。他們有的因為兩國開戰而倍受冷遇,有的否極泰來成為一國之君,有的因為父親造反被株連處死。然而,菲利普·威廉的「質子」經歷卻不盡相同。
「扶善遏過」
當威廉得知自己的兒子被阿爾瓦公爵帶到西班牙宮廷,同時所有尼德蘭財產被沒收後,他在迪倫堡決定招募軍隊,並武裝起來反抗阿爾瓦公爵。作為尼德蘭最有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奧蘭治·威廉成為了武裝起義運動的領袖。他與兄弟及其它貴族組成一支僱傭軍準備進入尼德蘭,他們希望尼德蘭人民選擇起義,並能夠驅逐西班牙人。他還資助水丐軍建立艦隊,並與法國胡格諾派結盟。
奧蘭治親王的母親,朱莉安娜·范·斯託伯格是背後推動武裝起義的另一積極因素。朱莉安娜出生於斯託伯格,是斯託伯格伯爵博多八世的女兒。她生於羅馬天主教而成長,但表現出對新教早期的支持,兩次改變了宗教信仰,首先是路德信義宗,後來又皈依加爾文主義。她與第二任丈夫一起,成為被說服更改信仰的新教徒,並以新教徒的方式撫養自己的孩子。
她的兒子奧蘭治·威廉改宗天主教,在布魯塞爾宮廷服務於查理五世對她來說是十分痛苦的,因為朱莉安娜知道尼德蘭新教徒遭受到迫害。不過,威廉早期在布魯塞爾宮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與母親關係不和。相反,朱莉安娜的一生都與孩子們保持親密關係,尤其是威廉。
《奧蘭治親王威廉讀信》(面板油畫)-1830至1860年1566年左右,尼德蘭叛亂終於爆發了,她立即決定協助兒子並提供建議。她用信件與當時仍在尼德蘭的威廉聯繫,在信中敦促她的兒子堅定自己的信仰,不能無道義、醉酒、詛咒。她曾在信中說道:「我沉痛地聽到戰爭的人們通過詛咒過著如此邪惡般生活。我擔心上帝的怒氣會蔓延到整個基督教世界,因為放眼望去,儘是虛妄、任性、邪惡的生活」。她還為自己的兒子們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以抗擊阿爾瓦公爵的軍隊。
在去世後,儘管她是奧蘭治親王威廉的母親,但朱莉安娜一度被人們遺忘。直到19世紀末,有關她人生的書籍才得以出版,內容強調了她對奧蘭治王朝的重要性。部分由於這種文化復興,荷蘭王國前任女王威廉明娜以朱莉安娜的名字,為自己的女兒命名,這個小女孩也就是後來接任的朱莉安娜女王。
打響八十年戰爭「第一槍」
1568年初夏,奧蘭治親王威廉計劃以迪倫堡為根基,聯合外國僱傭軍,同時從不同方向對西班牙尼德蘭發動入侵。一路軍隊由威廉的弟弟路易斯·拿騷率領,試圖解放北方的弗裡斯蘭地區,穿越埃姆斯河,通過格羅寧根和弗裡斯蘭省到達荷蘭。另一路由貴族盟友領導,在馬斯河與萊茵河流域策划行動,設法佔領魯爾蒙特,以便為奧蘭治親王的大部隊跨過馬斯河進入布拉班特掃清障礙。而由胡格諾派及尼德蘭難民組成的軍隊將越過法國邊境,從西南面襲擊阿爾託瓦斯地區。此外,奧蘭治本人還與海丐軍取得聯繫,向他們提供佣金,將在埃姆斯河口為洛德維克伯爵提供支持。
最早展開行動的是維萊勳章揚·德·蒙蒂尼,他在呂門勳爵威廉二世·拉·馬爾克的陪同下,率領約3000士兵跨越了於利希-克裡夫斯伯格聯合公國的邊境。這支軍隊擁有騎兵和步兵,當中有法國胡格諾派人以及剛剛在西班牙軍隊被解僱的德國僱傭兵。維萊勳章被寄予期望能提升起義軍的實力,並佔領一個重要城市作為後續大規模起義的基地。他們選擇魯爾蒙特,這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堡壘城鎮,位於馬斯河和魯爾河的交匯處,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
《奧蘭治·威廉像》(面板油畫)-1572至1592年阿爾巴公爵收到有叛軍入侵的消息後,立即組織一支臨時部隊保衛馬斯垂克,並防止荷蘭叛軍與法國人結盟。他命令軍官桑丘德·隆多尼奧移動方陣至馬斯垂克作出布防。為了封鎖連接法國北部與馬斯河谷的路線,阿爾瓦公爵還命令兒子費爾南多·德·託萊多帶領一隊騎兵以作策應。此外,阿爾巴公爵下令軍官桑喬·達維拉·達扎率領槍騎兵,結合來自馬斯垂克駐軍,埃伯斯坦伯爵的長槍兵一起準備與叛軍交鋒。所有這些西班牙兵力總數約1600人。
維萊勳章和他的軍隊經過埃伊斯登,並向魯爾蒙德進發。在那兒,他們假裝西班牙軍隊試圖進入城鎮,不過沒有騙過城鎮的居民。維萊勳章軍隊憑藉手上的武器企圖奪取該鎮的城門,但反而被擊退了。由於擔心被西班牙人從後方截擊,維萊勳章決定撤離,走上通往厄克倫茲的道路。
西班牙軍隊一路搜索叛軍,經過多方討論後,達維拉最終決定從後追擊爭取勝利,作為對叛軍發出嚴重警告信號。達維拉帶領騎兵前進,從偵察員得知,叛軍靠近村莊埃爾克倫茨。而維萊勳章在附近發現魯爾河上的橋梁已經被拆除,通道被切斷,只能選擇走上通往列日主教壁堡小鎮達倫的道路。
兩軍在大道上首次碰面,維萊勳章將軍隊部署在一個平原上,側面有一條下沉地道覆蓋,以騎兵作為主力。但地形不足以阻擋西班牙軍迫近,經過短暫的偵察,西班牙軍隊的騎兵衝向平原,並在叛軍的正面突擊。維萊勳章失去了大部分騎兵,他和約1300名餘兵帶著物資有序撤退,並設法到達達倫,駐紮在城牆下以抵抗第二次襲擊。
維萊勳章將士兵布置在城牆角堡後,而且有護城河防禦,並用一些行李車加固脆弱的側面。由於崎嶇的樹林,不便於騎兵前進,因此西班牙軍迅速調動步兵。到了下午,300名長槍兵分散在角堡後側,以防任何叛軍企圖逃跑。另有600名西班牙士兵在隆多尼奧的親自領導下組織起來,準備正面攻擊角堡。戰鬥僅僅持續了半個小時,西班牙人佔領了角堡,大部分叛軍被屠殺,僅有少數爬過水垢成功逃脫進入達倫避難。
此戰役發生在1568年4月23日,被稱為「達倫之戰」,有時被認為是八十年戰爭的正式開端。維萊勳章最終被俘,落入到西班牙人手中。西班牙軍沒收全部物資、器具、武器和彈藥。與輕微傷亡的西班牙相比,約有2000名叛軍被殺,其中大多數是法國人。隨後,西班牙人將最重要的俘虜帶回布魯塞爾處決,並對馬斯垂克及魯爾蒙特重新設防。
感謝堅持閱讀至此。每一個字詞都希望收到分享的回聲,每一個段落都希望獲得不同的建議,每一篇文章都是筆者學習的寶貴機會。期待您關注個人公眾號「從荷說起」,你我一起交流荷蘭文化。如果喜歡文章,歡迎在文章右下角點在看,或轉發到朋友圈分享給更多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