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在懷孕的時候特別的累和不容易,孕吐嚴重、身體浮腫、腿腳抽筋,又時刻憂心肚子裡的寶寶是否健康。
所以,準媽媽總以為卸貨之後,就迎來了美好的生活,孩子生下來就有奶喝,且孩子每天的狀態是吃了睡,睡了吃,無比的輕鬆。
可,真的等到孩子生了下來,現實卻不如預期想像的那麼美好。
因為想要給寶寶更好的口糧,大補特補,結果導致堵奶,胸硬得和石頭一樣,寶寶吸不出,而媽媽又疼痛不已;
因為寶寶拉肚子,所以,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清洗寶寶的屁屁,所以,媽媽的日常不得不頻繁的奔波在餵奶和洗屁屁中,沒有更多的休息時間。
因為生的是女兒,婆婆很是嫌棄,甚至都沒有來照顧坐月子,所以,只能和老公相互扶持照顧孩子;
因為寶寶作息不規律,黑白顛倒,所以,媽媽想睡的時候不能睡,能睡的時候卻睡不著;
因為寶寶有腸絞痛總是哭鬧,所以,不得不一直抱著緩解,讓你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上面舉例的一些情況,大部分的媽媽在生下寶寶後都有遇到過,就因為經歷過,所以覺得新生兒的寶寶特別的難帶。
當然,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新生兒太小,不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一味的用哭鬧的方式去告訴父母自己餓了、拉了、不舒服了。
其實對於生過兩個孩子,且獨自照顧兩個孩子的我來說,回顧整個孕育旅程,我覺得新生兒相比較現在的他們,前者是最好帶的一段時刻。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我的兩個孩子我都是順產,一個六斤一個七斤,在醫院待了三天就回家了。
從生下孩子之後,孩子就直接吃到了第一口母乳,且孩子的作息也很正常,沒有出現過黑白顛倒,也沒有腸絞痛和有拉肚子的情況。
大寶28天出的月子,婆婆回家,我一個人帶著孩子,而小寶出生後42天,我開始了一人帶倆的生活。
目前大寶快四歲半,而小寶也要兩歲了,他們如今這個年紀,對於我來說,是真的很難帶。
因為大寶目前處於一個小小的叛逆期,你說什麼他都想要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去反駁你、和你對著幹。
而小寶呢?處於語言發育期,想要什麼表達不清就開始哭鬧,且他特別的嬌氣和粘人,時時刻刻希望我出現在他的視線之內。
所以,有時我特別的懷念他們吃了就睡的新生兒狀態。
並且,我總認為,有些新生兒之所以很難帶,是可以用方法去解決和緩解的。
1.寶寶喝母乳費勁,不願意吸
一般發生這樣的情況,會和媽媽的乳房有關,比如乳頭內陷、乳頭扁平、短小,又或者有奶結、堵奶而導致寶寶吸吮困難。
那麼在這個時候,媽媽需要做好自檢和使用一些輔助的工具。
乳頭內陷、扁平、短小,可以在孕中期的時候,就做一些牽引乳頭的動作,又或者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使用乳頭矯正器。
堵奶、奶結,通過按摩或者熱敷的方式把淤積的奶水排出就好。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讓寶寶多吸吮,以及注意正確的餵奶姿勢。
2.寶寶黃疸
普遍的寶寶生下來後都要歷經黃疸,只是有些黃疸數值高,需要照藍光才能降低,而有些數值低的,通過多喝多排後,就能自行好轉。
所以,在面對生理性的黃疸,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以及勤給寶寶餵養,促進寶寶多排多拉就好。
切記不要讓寶寶喝,對身體有害的茵梔黃類型的藥物促進排洩哦。
3.寶寶腸絞痛
如果寶寶有腸絞痛,我們可以用【飛機抱】的方式進行緩解,同時也可以給寶寶安排上【排氣操】,從而讓寶寶肚子更舒暢。(網上搜)
4.寶寶一放就醒
很多的寶寶有這樣的現象,明明抱著睡得很香,但是一放到床上就秒醒,其實這不過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試試用包被或毯子去包裹的方式,去讓寶寶感覺自己回到了在媽媽子宮的安全狀態。
5.寶寶作息顛倒
我們小區媽媽,她的寶寶就是黑白顛倒的情況。白天睡得很香,晚上精力十足。
為了不使寶寶有這樣的作息行為,
首先,媽媽在孕期的時候,作息一定要規律;
然後,生下寶寶後,要讓寶寶能明確感知白天和黑夜有什麼不同;
其次,儘量讓寶寶白天少睡覺,或者外出多走動一下,來轉移寶寶白天總是睡覺的狀態;
最後,睡前我們應該關閉燈光,且保持安靜的環境。不要過分的逗弄寶寶,讓寶寶情緒亢奮導致難以入睡。
6.寶寶拉肚子
寶寶如果拉肚子,媽媽一定要儘快找出原因。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造成的腹瀉,媽媽就需要上醫院檢查,是否是母乳性腹瀉。
如果是純奶粉餵養,那麼有可能是乳糖不耐,這時就需要換一款適合寶寶的奶粉。
如果寶寶是受涼導致的,那麼我們一定記得給寶寶做好一定的保暖,也可以讓寶寶貼身穿一件兜兜,保護小肚子不著涼。
總的來說,寶寶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定要觀察寶寶便便的顏色和形狀,及時給寶寶的屁屁進行清洗和護理。
佑佑兜兜媽媽有話說:
從懷孕到生孩子,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因為寶寶的降臨,加上第一次當媽沒有經驗,所以,新生兒的到來,不僅衝淡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讓新手媽媽手忙腳亂、疲憊不堪。
再加上,過多的人參與照顧寶寶,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難帶。
因為你有你的方法,我有我的育兒觀,所以,孩子就成為了彼此育兒方式的「試驗品」。
總的來說,面對新生兒難帶的問題,只要媽媽給自己充充電,多學習育兒知識,那麼就懂得如何應對寶寶身上出現的各種狀況。
再加上寶寶一天天長大,會懂得表達了,媽媽就會越帶越輕鬆。
最後提醒所有的孩子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後,我們要記得,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夫妻兩個人的共同付出、共同養育。
在這裡希望:
做母親的不要大包大攬,不要去剝奪一個丈夫成為一個好父親的機會。
而做父親的要看見妻子的辛苦和付出,以及情緒的波動,及時給予一個新手媽媽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相信,在母親和父親的通力合作下,養育孩子將不會是一個難題。
且,孩子在不缺席父母的陪伴下,才能成長得更健康、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