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在看電視劇或者是情感節目時,都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強勢的媽媽,往往會有一個懦弱的兒子。
雖然電視劇和情感節目是假的,但是意識來源於生活,沒有經歷哪裡來的創意呢?電視劇是假的,但是情節卻是現實的。
我們觀察自己身邊的案例中,也能發現這個現象,越強勢的媽媽,往往兒子越懦弱。
雖說不是絕對的,但是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毫不誇張的說,強勢的媽媽,往往能決定兒子懦弱的概率。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強勢的母親,往往有一個懦弱的父親
在家庭關係中,如果一個妻子越來越強勢,丈夫的話語權就逐漸地被削弱,直至沒有。
這段關係就開始失衡,妻子處於中心地位,而丈夫被邊緣化。
這時妻子就動不動指責自己的丈夫沒出息、沒擔當、沒男子氣概;不僅丈夫接收到了這個訊息,同為男性的兒子也會接收這個訊息。
當妻子奚落、嘲笑自己的丈夫時,其實也等於把奚落、嘲笑傳給了他的兒子。
如果丈夫不維護自己的形象,反駁妻子的「謬論」,那兒子覺得媽媽說得是對的,從而投射到自己的身上。
因為男孩的成長需要一個高大的男性形象,而爸爸的形象很弱小,那他沒有參照標準了。
不是有句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嗎?就是這個意思。
武則天夠強勢了吧?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公認的女皇帝,憑藉高超的手段奪取了李唐江山,可見其有多強勢。
但就是這麼強勢的母親,生出了四個懦弱的兒子,被她管的一個比一個懦弱、平庸,而女兒太平公主卻很厲害。
因為武則天的強勢讓他的兒子,失去了可以參照的男性形象,而女兒卻認同母親的形象。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實際上,聰明的母親,總是會給父親機會,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父親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則能更好地體現父權。
強勢的母親,會對兒子過度保護
過於強勢的媽媽,其實也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現,會使其成為一個典型的保護者,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從而實行過度保護。
然後孩子對她的過度依賴,導致什麼都不會,更加印證了她的想法:離開我,就會過的不好。
而她卻意識不到,正是自己的過度保護,才讓孩子更加懦弱,什麼都不會做。
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39歲的朱雨辰說,「我單身,有一半的原因在於媽媽」,因為媽媽的過度保護,讓他對感情失去了獨立的判斷和承擔。
媽媽十年如一日地每天4點起床給他熬梨水,兒子在哪拍戲,她跟到哪,為了讓他吃到自己做的飯;不讓朱雨辰接武打戲,因為怕他受傷。
正是媽媽這種用整個生命來愛他的方式,才讓他無力反抗。
所以朱雨辰認為女人就應該是賢妻良母型的,他對女朋友的要求很嚴格,其實也是不自信的表現。
他需要一個像媽媽一樣的人,來安排他的生活,一旦沒有,他就感覺失去了掌控和秩序。
心理諮詢發現,大凡是強悍的母親,培養出的不是強悍的兒子,反倒多數是軟弱甚至沒出息的孩子。
朱雨辰我不確定他是不是沒出息或者軟弱,但一定能肯定的是,他很孤單、很無力。
一個媽媽如果對兒子過度保護,不讓他受到一絲的傷害,無異於撤掉了他的盾和甲,導致他沒有了拼搏困難的勇氣。
所以,是愛還是「礙」,需要自己來把握分寸。
強勢的媽媽,會讓兒子長久壓抑
強勢的媽媽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唯我獨尊,別人的看法都聽不進去。
如果兒子想要做點什麼,她就會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兒子做錯了點事,馬上就是劈頭蓋臉,即使兒子偶然的反抗,也會馬上遭到壓制。
她希望兒子長成她想要的樣子,走她鋪好的路,在她眼裡其他的路都是錯誤的。
長期這種情況下,那兒子肯定會很壓抑,心中的苦悶無法排解,得不到認同,自信心逐漸受損,自然就變得懦弱、自卑。
歷史上的劉盈是個仁弱的老實人,仁是因為他從小吃盡了苦頭,懂得為百姓考慮,重手足之情;弱是因為被母親呂后長期壓制,自己的才華不得施展。
呂后為了劉盈坐穩江山,把劉盈的弟弟劉如意毒死,戚夫人做成人彘,並邀請劉盈觀看,導致他大病一場。
後來為了鞏固政權,讓劉盈娶了自己的親外甥女張皇后,後來還把他與宮女生的兒子殺害了。
劉盈是個好皇帝,卻錯在有一個強勢的母親,讓他一生都在鬱悶中渡過,自己身為皇帝,卻什麼都做不了,終於抑鬱而終。
強勢的母親,希望兒子有所作為,只是這作為要順應她的心意,一旦不順應,就會強迫他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可悲的是,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在,這種情況還在不斷地上演著。
而聰明的媽媽,都會站好自己的位置,協助孩子的成長。
1、聰明的母親都會懂得示弱
在兒子面前尊重丈夫,還給丈夫一個高大威武的父親形象。
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更善於根據情況,把自己化身成小女孩,激發兒子的保護欲,讓兒子主動擔起責任。
就像《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嗯哼的相處模式,媽媽示弱,兒子保護。
坐滑滑梯時,霍思燕說自己有點緊張,嗯哼立馬說「我保護你」,然後坐在她前面,帶著媽媽滑下去。
2、讓他去經歷風雨
李玫瑾說,人在早年時期,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能力越強。
我們既然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就要抓緊時間,培養他的羽翼,讓他能夠與天比高,同地較厚。
媽媽需要有老鷹的狠心,在小鷹還未成年時,就把它扔向山崖,逼迫他飛起來。
因為困難和挫折絕對是鍛鍊一個人意志力最快的方式。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逼孩子成長,而是適時退出。
3、把兒子看成獨立自主的人
龍應臺在《我親愛的安德烈》中說:
朋友若看見你在我面前抽菸,一定會用一種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我:"你怎麼能容許兒子在你面前抽菸」。
我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我不喜歡人家抽菸,更不喜歡我的兒子抽菸,因為抽菸可能會給他帶來致命的肺癌。
可是,我的兒子已經21歲了,是獨立自主的成人,我有什麼權利和權威來約束他呢?
不管孩子多大,他借你而來,卻不屬於你,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是獨立的,你不能幫他決定任何事,尤其是他有自我意識時。
願我們都能做個聰明的媽媽,而不是太操心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