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正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所說:孩子的成長,成敗都在母親身上。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孩子童年時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直到孩子們長大成人,這種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也會在孩子們身上有著不同程度地顯現,而在這其中,母親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遠大於父親。
幼兒時期,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以及敏感性,這使得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刺激的影響,而在家庭關係中,往往孩子與母親的情感關係更為密切。
寶媽任勞任怨卻遭丈夫鄙視嫌棄,一手帶大的兒子,也跟著膽小懦弱
朋友小艾性格溫柔,在婚後主動照顧起一家人的飲食起居,盡心盡力地孝順公婆,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小艾卻沒有怨言。
可日子卻沒有因為小艾的任勞任怨而變得美滿,一大家人漸漸把小艾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被呼來喝去的她,在家裡絲毫沒有地位可言。
不管是公婆還是丈夫,家裡的每個人都可以隨意地數落她,哪怕只是因為煮飯的時候多煮了一點。面對公婆的諸多挑剔,小艾的丈夫沒有站在妻子一邊,反倒幫著父母「教訓」起了妻子的不是,言語間滿是詆毀和輕蔑。
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但是小艾不敢離婚,因為她想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就這樣,護子心切的小艾成了丈夫和公婆拿捏的對象,小艾本以為只要自己忍氣吞聲,就能夠護好孩子的周全,可是沒成想媽媽的所有不幸,每天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
小艾的丈夫成了家裡的絕對權威,小艾不敢吭聲,隨之孩子也很恐懼父親,只要小艾丈夫在家的時候,母子倆就得小心翼翼地過活,長期生活在這樣家庭氛圍中,兒子性格方面出了問題,孩子不僅在家沉默,就連在學校裡也表現得膽小怯懦。
一次,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小艾的婆婆跳著腳地責罵小艾:「都是你太窩囊了!有你這麼個廢物媽媽,孩子以後不會有大出息的。」
這2類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性格往往會很偏激,很多寶媽卻還未察覺
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中提到,一個人的發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某種程度而言,母親的人生或許會成為孩子人生的另一個範本,悲劇的母親自然給不了孩子一個幸運的人生。
一、在家庭關係中處於「絕對弱勢」,家庭地位較低
沒有家庭地位的母親,成了家庭關係中的「弱勢群體」,她們的想法和意願被選擇性忽視,這種類型的母親被家庭成員輕視,無法獲得應有的尊重。
而當這一切被孩子所察覺時,孩子很容易形成兩種偏激性格,膽小懦弱的逆來順受或者喜歡暴力等過激相處方式的驕縱蠻橫。
二、在家庭關係中表現得「過於強勢」,擁有絕對話語權
在家庭關係中,如果母親扮演的是一種比較強勢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擁有著決定權,那麼受到母親的影響,孩子們也會出現偏激性格。
比如說,女兒會學著媽媽的樣子強勢地不通人情,而兒子則學著爸爸的樣子無奈地隱忍妥協。
懂得拿捏「家庭地位」的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大出息,別不信
1、擁有話語權的媽媽,塑造孩子平等的家庭觀
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中,父親與母親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所以當為家庭付出的母親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時,孩子們所看到的是一種父母間的「勢均力敵」。
顯然這樣的家庭關係會讓孩子的家庭大受影響,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在長大成人後,努力地向父母一樣去構建平等的家庭關係。
2、擁有高情商的媽媽,助力了孩子的性格發展
在家庭關係中,高情商的媽媽身上是充滿智慧的,她們可以平衡好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可以在矛盾和分歧中找到恰當的解決方式。
母親把家庭關係處理得和諧融洽,孩子內心自然會更有安全感,母親的高情商性格特質為孩子的性格發展做了最佳示範。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母親會把自己的家庭地位拿捏得遊刃有餘,既不軟弱又不強勢,而這既需要智慧同時也需要把握底線和原則。
討論話題:大家認為母親的家庭地位,對孩子有影響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