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媽媽變得對家庭失望,只愛孩子?因為孩子最知道誰對他好!

2020-12-22 福果媽媽

文丨福果媽媽

為什麼人們都歌頌母愛?因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隱藏著巨大犧牲的,所以它才值得歌頌。

只有整個社會的集體歌頌,才能鼓勵女性去做這樣的犧牲,才能讓人類得以延續。

不過,對於每一個媽媽來說,她對孩子的付出,是無私的,也是心甘情願的,哪怕是在家庭中沒有人理解她的犧牲。

因為雖然家人不知道,但是孩子是知道的。

我聽到過很多媽媽說,「誰都對我不好,只有我閨女對我好」、「沒想到家裡最理解我的人是我兒子」……

別看孩子小,誰對他好,他最清楚了。所以很多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因為她們明白了,她們在這個世界上最緊密的聯繫,就是對方。

曾經有人在街頭採訪一些上小學的小朋友,有一個小女孩兒特別健談,也很有想法。

採訪者問孩子,「你覺得媽媽有哪些地方很不容易?」

沒想到小小的孩子對媽媽的不容易知道得這麼清楚:「首先是影響工作啊,你看,你要光在家帶孩子,他們又說你不賺錢,你要光在外面工作他們又說你不顧家。你要是兩頭都顧,就會特別辛苦。」

「從我三四歲的時候,每年假期媽媽都會帶我去別的城市玩兒,但是她今年公司發展得不太好,但是她又答應我的,今年暑假要帶我出去玩兒,她所以呢,她就把她的包兒賣了還是帶我出去玩兒了。」

你看,孩子長大了,懂得了人情世故,她會明白媽媽為了自己做出的那些犧牲,她看得見媽媽的付出,也看的見媽媽的堅持。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賣包說明她收入還不錯,而且包賣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包又不實用。

但是最了解情況的人是孩子,如果孩子不是看見了媽媽對包又多喜愛,也就不會專門記得這個事情了。孩子是最了解媽媽的人,也是最明白媽媽的付出的人。

而且,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為了教育孩子,「遵守和孩子之間的諾言」這件事有多重要,哪怕有些事情在別人看來不重要,但是為了和孩子之間的一句話,他們就願意付出更多的代價來完成。

之前還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

也是一個小學生,上的是寄宿制的學校,媽媽把孩子送去上課,約好了第六天過來接孩子。

到了第六天放學的時候,媽媽來了,看到兒子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有條理的收拾東西。

她默默的等孩子收拾完。

沒想到兒子察覺到了,一回頭看見了媽媽,反應過來後,他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一周未見的思念,這一刻全部釋放了出來。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也跟著孩子留下了眼淚。

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是本能的,出生後日日夜夜的陪伴奠定的,是伴隨孩子一生的。

哪怕孩子逐漸的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堅強,也會在見到媽媽的那一刻,情緒湧動,不能自已。

不信你看那些小朋友們,他們只有在媽媽身邊的時候,才會變得黏人,一會兒想要這樣,一會兒想要那樣,而當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卻被評價為懂事乖巧。

這樣的雙標,其實很感人啊!

在那個街頭的採訪中,記者聽到孩子對媽媽「不容易」的理解後,又問孩子:「那你想對你的媽媽說些什麼?」

女孩兒酷酷地說:「我想對我媽說,你要不生我,我也沒啥理兒可挑的,但是你生了我,我就盡全力去保護你,做你的超人!」

這樣一段話,媽媽聽了之後一定會感動不已吧。

小時候,媽媽是孩子的超人,長大後,孩子想做媽媽的超人。

這種付出被看到,真心得到回報的感覺,真的會讓人感到很幸福,很值得。

怪不得很多媽媽會感嘆,大人沒有孩子單純,只有孩子,你用百分百的心對待他,他會還給你百分百的愛。

我們總說,不要讓親子關係凌駕在夫妻關係之上。可是現實是,很多媽媽是在夫妻關係上失望後,發現自己只有這個孩子了。

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夠學會互相付出和互相理解,一家人都相親相愛,希望每一份付出,都能被看見,每一分付出,都能收穫回報。

相關焦點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應採兒陪jasper寫作業、苦口婆心鼓勵他學中文,jasper表現不好的時候,應採兒對他很嚴厲甚至吼他,就是一個普通媽媽的真實寫照。爸爸不管孩子,媽媽就必須迎難而上,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他選擇你做媽媽已經值得感恩,你不管誰管?
  • 孩子會自卑,多少都是因為父母
    自卑是一種性格,會讓孩子們從自信變得不自信,從樂觀變得內向,從愛說話變得不愛說話,儘管生活中有些孩子們的表面再怎麼暴躁叛逆,可內心也永遠是自卑的!而孩子們會變的自卑,多數都是因為父母的行為,我能想到的就能有5種,①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②父母經常吵架,③父母經常恐嚇孩子,④忽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⑤總是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父母該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變得自卑,可以用心看一看以下幾種行為,如果你家的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那麼他可能正在偷偷自卑!
  • 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
    她很不開心,也不想聽,但還是忍著,讓他說了半個小時。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在大半夜被叫醒,她並不高興,不願意聽的情況下,需要忍耐著聽孩子把話說完。她說,他那麼有興致,我不想掃興,不想讓他失望。後來我們討論發現,她很想做個好媽媽,可以給孩子支持鼓勵寬容。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作者:佳言來源: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上天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只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是啊,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母親則會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只能活在夾縫中喘息,最後變得叛逆和失控。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這些瑣碎的事情,常常讓媽媽們難掩飾自己的沮喪、無力和絕望。從表面上看,媽媽情緒不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或者脾氣太差,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真的太累了,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找不到出口。有一天馬丁在書房裡玩遊戲,妻子進來後,居然把手裡的一碗鯽魚湯,直接澆在電腦上了。 馬丁當時急了,兩人大吵一架,甚至鬧到要離婚,他氣衝衝地準備離開家,臨走之前,妻子發微信說:「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育兒
    從表面上看,媽媽情緒不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或者脾氣太差,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真的太累了,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找不到出口。02主持人馬丁曾經分享過他和妻子的故事:妻子生完孩子那一個月裡面,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
  • 媽媽的家庭地位,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養成,你的家庭地位如何
    小李是個全職媽媽,因為自己是初中畢業出來就工作的原因,對世界的見識都比較低,所以在家裡都是聽丈夫的決定,有一次兒子在學校闖了禍,小李便被老師叫去,而丈夫知道後非但不先責罵兒子,而是先罵小李沒有教育好,所以兒子便對父親產生不滿,一下子自己出事便先把責任怪罪到母親頭上,所以兒子到青春期的時候,也有些叛逆心理。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條,孩子用感官學習,感受到的、體驗到的是最真實的。 比如當我們跟孩子說「我愛你」的時候,他聽到了這句話,可是如果想讓他接受這個信息,他還需要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自己的。
  • 《以家人之名》媽媽們被罵上熱搜:這四種媽媽害苦孩子傷孩子最深
    然而,隨著孩子們的媽媽陸續登場後,觀眾大呼:「幾個媽一出場,就分分鐘把人氣得頭疼,孩子們太可憐了!」 在孩子的成長中,媽媽是不可或缺的感情,是不可取代的溫暖,是他們人生路上,愛的底色。 但總有一些媽媽,對家庭尤其孩子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孩子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媽媽的教育對他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你是好孩子》:如何化解家庭暴力?愛,才是受虐孩子的唯一救贖
    最近,在頭條觀看了電影《你是好孩子》,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小說家中脇初枝的短篇小說,截取其中三個篇章,主要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三個不同孩子遭受的家庭暴力。岡野匡因為喜歡小學食物,立志要當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在受過相關培訓之後,他如願以償成為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才工作一年的他,雖滿腔熱情,卻頻頻犯錯,總想教育好孩子們,也自認為足夠寬容,奈何總是狀況百出,直到失戀、失意時,在煩悶之中得到了小侄子的一個「加油」的抱抱,才明白——感受愛得到愛,才是孩子們的唯一救贖。正如姐姐說的那句話:對那孩子溫柔那孩子就會對其他人溫柔。
  • 讓孩子明白愛,才能知道愛的珍貴
    是啊,不僅吳姐的孩子不知道,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被爸爸媽媽捧在手心裡的寶,爸爸媽媽一路艱辛付出,努力拼搏,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有好生活,除了義務和責任,還因為愛,因為愛他們,心甘情願做一切,付出一切。有一天我去參加兒子的家長會,也聽見一個家長吐槽,說自己的孩子一點兒都不懂得關心愛護人,一點兒都不懂得回報愛。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 睿智燈塔-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如願,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不僅不愛打招呼,甚至見到別人還往大人身後躲,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呢?昨天出門買東西,碰巧遇見鄰居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和鄰居打了個招呼。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庭教育中,那些以愛為名的傷害
    但是家庭教育問題卻沒有引起多少關注,畢竟,家校矛盾是每個有娃家庭都要面對的,大部分人也都能夠參與進來,而家庭教育問題,卻太私密,太深入。在臺灣,有這樣一位家教老師,因為她的工作性質,得以深入不同的家庭內部,窺見一部分臺灣家庭裡關於家庭教育的真實圖景。
  • 「我才是媽媽最愛的孩子!」州長與主持的兄弟之爭有結論了
    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和他在CNN當主持人弟弟克裡斯·科莫直播爭寵:「到底誰是媽媽最愛的孩子」!直接上了微博熱搜。兩人一本正經互懟的樣子,讓觀眾錯以為看了一檔娛樂節目。
  • 媽媽春節返程,孩子抓著媽媽頭髮不讓走,看完心都碎了
    可孩子不僅不怪媽媽,還萬般不舍,用他所有的辦法只為多留住媽媽一小會兒。他怎麼會知道,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見到媽媽啊。貴州榕江一對留守兒童姐妹,緊緊拉著媽媽的衣服,哭著大喊:「媽媽別走,媽媽別走!」一路拉拉拽拽,走走停停,兩個孩子追出了200多米……春節過後,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面臨著這一幕。
  • 『就算對你生氣,媽媽還是愛你』被愛著的孩子,更願意給予愛!
    『媽,你愛不愛爸爸?』『愛。』『媽,你愛爸爸哪一點。』『他是一個很好的人。』女兒聽了之後靜默一下,這突然的靜默,讓我腦中浮現一個問題: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的爸媽會在兒女前互相稱讚?小孩們每次看到先生窘迫的被我逼著說『有啦,愛啦』,就會樂不可支地要爸爸再說大聲一點,媽媽沒聽到。甚至會衝去老公旁邊聽回答,再衝回我身邊一路大喊『媽媽,爸爸說他愛你,但他說得很小聲』。
  • 我們這一天||家庭生活中,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
    難道在父母心中,他們給每個孩子的愛真的有多少之分嗎?當然沒有。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希望給每個孩子一樣的愛,然而現實中卻很難做到,因為愛不僅僅是可衡量的物質,更多的是難以量化的情感給予。 父愛如山,沉默無言。在我們的傳統習俗中,父母對待孩子的愛,更多的時候是表現在行動上,而不是言語的表達。
  • 衡量好男人的標準:生一次孩子,就知道了他愛不愛你
    01 在知乎看到過這樣一個提問:如何判斷男人愛不愛你? 有人說:跟他聊錢,聊房子,聊車子,一聊一個準; 有人說:看他日常行動唄,關不關心你你心裡還不知道嗎?
  • 孩子最害怕媽媽說的一句話,很可能你也說過
    一個孩子,他最害怕父母、尤其是媽媽對他說:我不要你了。是的,我們大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句氣話,是一句不可能付諸行動的「脅迫」。但是對於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他真的會認為媽媽不要他了。
  • 又一女性話題上熱搜:孩子最想要的愛,很多媽媽都誤解了!
    當一個女人邁入婚姻的殿堂之後,生兒育女,再加上一個好老公,在外人看來她得到的就是幸福。可是他們看不到她每天下了班之後還要忙著接孩子做飯,給老公選衣服忙碌的身影,更沒有人知道她婚前是多麼精緻的一個人,而如今早已為了家庭把化妝的時間和精力留給老公和孩子。她不再經常和小姐妹一起化著精緻的妝,踩著高跟鞋出去逛街,不是她不喜歡那種生活了,而是她的生活幾乎全部都被老公和孩子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