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頭條觀看了電影《你是好孩子》,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小說家中脇初枝的短篇小說,截取其中三個篇章,主要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三個不同孩子遭受的家庭暴力。這三個孩子分別是:被媽媽虐待、每天過得如履薄冰的小女孩彩音;父母離異,被母親和繼父都說是壞孩子,並受到繼父虐待的小學生神田裕太;患有「自閉症」,被父親拋棄、遭受社會各種白眼和嫌棄、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小學生弘也。
整部電影以教師岡野為切入點。岡野匡因為喜歡小學食物,立志要當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在受過相關培訓之後,他如願以償成為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才工作一年的他,雖滿腔熱情,卻頻頻犯錯,總想教育好孩子們,也自認為足夠寬容,奈何總是狀況百出,直到失戀、失意時,在煩悶之中得到了小侄子的一個「加油」的抱抱,才明白——感受愛得到愛,才是孩子們的唯一救贖。正如姐姐說的那句話:對那孩子溫柔那孩子就會對其他人溫柔。
這部電影,將主要焦點對準了家庭暴力,導演吳美保想要表達的主題,比我們看到的多得多,比如片中的施暴者水木太太,其實也是受害者,說明了家庭中的「施暴者=受害者」,以及暴力也會代代相傳這個道理。比如弘也的媽媽,她沒有任何心理層面上的問題,卻因與兒子相依為命,四處道歉,感受到了社會的階層暴力,甚至是對「自閉症」孩子歧視的環境暴力,這些都讓她絕望,使她失去信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愛兒子弘也,所以當聽到有一位老太太讚揚弘也懂事和很好的時候,忍不住淚崩了。
01一、施虐者的可怕之處:自己是受害者,以為虐待是正常相處方式之一
1.水木雅美外表甜美,看起來溫柔善良。但是,她在給女兒彩音穿衣服時表現出了不耐煩和暴力的一面。
彩音大概3歲左右的樣子,她穿衣服時,動作有些笨拙,水木雅美作為媽媽,第一反應是隨手賞了女兒一巴掌。穿戴整齊,這位媽媽看著女兒,眼神中透出的是嫌棄和冷漠,然後她轉身去了客廳,小女孩彩音怯怯的看著媽媽的背影,不敢跟過去,自己蹲下來在地板上玩玩具。
水木雅美的施暴,使得彩音小小年紀,已經學會看母親的臉色行事,她不斷試探,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禍」使媽媽發脾氣。在天真爛漫的年齡失去了該有的活潑。比如水木雅美帶女兒彩音去公園,彩音穿著長長的衣裙,束著馬尾,戴著水晶髮飾一個人低著頭,站在滑滑梯旁,拉柱子玩,看著其他孩子都在跑跳和嬉戲,她是一個旁觀者。
2.水木雅美不問對錯,只要出事,就會對女兒進行暴力行為。
比如由於玩得盡興,彩音主動要求推嬰兒車,卻被鄰居太太頑皮的大兒子推搡,使小嬰兒受到驚嚇,水木雅美粗暴地把彩音拖回家,一巴掌就打掉了她頭上的水晶髮飾,女兒倒在地上不停地說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水木太太也不解氣,一直打到女兒哭不出聲音才罷手。
比如,彩音一不小心打翻了杯子,水木雅美走過來就呼了她一巴掌,動作太流暢,一定發生過無數次……
3.水木雅美總是嫌棄女兒吵。
比如,在公園時她雖然坐在長凳上與太太鄰居們閒聊,卻時不時遠遠眺望女兒,面無表情,好像在研究女兒。
還有,彩音由於爸爸延遲回家不開心,被水木雅美粗暴奪走了電話,鬧著要跟爸爸通話時,水木雅美瞪著眼睛說:「吵死了」,一把將女兒推得遠。
又比如,隔壁的陽子太太有兩個孩子,她總是笑聲爽朗,與大兒子溫馨互動,把小嬰兒扔的東西撿回來無數次。水木雅美表示:「太可怕了。」
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水木雅美喜歡瞪視女兒,這是情緒爆發的前奏。彩音的快樂也顯得很壓抑,她看動畫片時張口跟唱卻不敢出聲,生怕惹媽媽不高興。
事實上,水木雅美(尾野真千子 飾)的可怕之處在於,她是施虐者,也是受虐者。她與女兒的相處方式,其實來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加上老公被派出公幹,她一個人帶女兒,沒人提醒她這樣對孩子不對。所以,每當彩音讓她看不順眼或是不小心犯錯之時,她就會非常憤怒,並加以拳腳,又由於她認為這樣沒什麼不對,所以毫不留情。
將女兒痛打一頓的雅美也不好過,她哭泣,她從暴怒到悲傷,只是一瞬間的情緒轉換。施暴者在童年多多少少受到過創傷,她手腕處兩個圓圓的舊傷就是最好的證明,對於內心的傷能消化最好,不能消化的就要釋放,最好的釋放口當然就是自己家那個年幼無知的孩子了。曾經,雅美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如今,身份調換,悲劇重複上演。她覺得虐待女兒沒什麼不妥,自己是受虐長大的,所以女兒也要這麼長大。然後女兒的女兒也要這麼長大……多麼可怕又可悲!
02二、受虐者的可憐之處:長期被父母虐待,卻更加依戀父母
片中的彩音,就算再怎麼被媽媽暴力相加,她都是依戀媽媽的。比如,鄰居陽子是一個合格的媽媽,心態陽光又健康,當她以美好的家庭環境逗得彩音十分開心和向往時,突然問了一句:「你要不要來當我家的孩子」時,兩次果斷拒絕,她一頭扎進水木雅美懷裡,一邊緊緊地抱著媽媽,連聲說不要。
無論雅美怎麼打罵彩音,彩音還是很渴望和母親靠近。比如鄰居陽子誇雅美穿的黑色皮鞋好看,彩音開心地說我也有一雙同樣式的,陽子說那一定要一起穿來看看,彩音開心地答應了。隔天就要求跟媽媽穿一樣的鞋子,並保證不亂跑把鞋子弄壞。
如彩音這樣,默默忍受媽媽的虐待,卻還是依戀父母的孩子很多。記得,在一則新聞報導中,家住河南信陽的一個8歲小女孩,經常被自己的媽媽和小姨虐打至死亡,小女孩去世時渾身是傷,腦袋後還起了雞蛋大的包。可憐的小女孩在生前說過一句話,令聞者淚目,她說:「我媽對我好呢,才打我兩次。」
孩子長期被父母虐待,卻更加依戀父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①孩子無法接受「父母不愛自己"。大部分孩子寧願承認是自己做錯事,或認為父母出於愛才會打罵自己,也不願意接受父母不愛自己這個事實。
②孩子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被稱為人質情結,本是犯罪學心理,是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從而產生好感和依賴性。這種現象和家庭裡的親子關係有關聯。心理學認為:新生兒自然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情緒上的依附。
03三、愛,是被虐待孩子的唯一救贖
1.佐佐木明子用愛,拯救了陽子和弘也,間接拯救了水木雅美和彩音。
片中的救贖起源於一位名叫佐佐木明子的老太太,她也有自己的創傷,那就是在戰爭中失去家人的陰影,她能夠看到像徵愛的櫻花,所以她用愛,拯救了陽子和弘也,也間接拯救了水木雅美和彩音。
佐佐木明子是一位獨居老人,她總是微笑,對著日常小事都保持好心情,對放學經過家門口的孩子們也很有耐心,她還表揚學校的自閉症孩子弘也,明子和弘也聊天毫無阻礙。佐佐木明子還把弘也帶到家裡,從佛龕後面拿出自己弟弟兒時的玩具讓他玩,給他糖吃。最後,學校組織患自閉症的孩子一起活動,參加節目,周圍的居民和孩子的父母來了,給特殊的他們更多關注,讓這些孩子和普通人群更多的交流。
後來,弘也唱出了一首媽媽經常哼唱的歌,還說出了幸福的感覺。
2.陽子傳遞愛,拯救了水木雅美和彩音。
鄰居陽子推著嬰兒車,帶著兒子熱熱鬧鬧地走向了水木雅美和彩音。同時帶來了愛,帶來了救贖。雅美被鄰居陽子吸引,同樣是母親,陽子對自己的兩個孩子滿是耐心,孩子犯錯她不會大發脾氣。而且陽子很活潑,很會和孩子們聊天,詢問餅乾是什麼小動物,誇他們衣服好看,說彩音是小美女,兒子摔倒了,陽子會鼓勵他自己站起來,並拍去他身上的灰……雅美從來不知道,跟孩子還可以這樣相處。
陽子的大兒子和彩音年紀相仿,小男孩很活潑,主動跑向彩音,用手拉她一起去玩滑滑梯。彩音怯生生的,但還是玩得很開心。彩音慢慢變得開朗,還主動提出要幫忙推嬰兒車。雖然雅美不允許,但是陽子不僅同意,還手把手教彩音怎麼推好車。
雅美帶彩音去陽子家修鞋,兩個孩子玩得開心,但彩音不小心打破了一隻碗。彩音膽怯的看向媽媽,媽媽正瞪圓眼睛看著自己,彩音嚇得抱頭大哭和尖叫,就好像平時被雅美的拳頭打到一樣。在別人家,雅美不好發作。只是,她越希望彩音安靜,彩音越因恐懼而尖叫得更厲害。
此時,陽子抱住了情緒即將失控的雅美。陽光洞察到雅美被家暴的傷痕,也有,在額頭上。陽子比雅美幸運,她受到了佐佐木明子的保護,明子時常收留她,叫她小美女,給她吃糖,滿含愛意地撫摸她頭髮。所以,她才成長為一個開朗而健康的媽媽,明子拯救了她,所以她也要拯救雅美,拯救彩音。
3.老師岡野匡用一個擁抱體會愛、傳遞愛。
再說說片中的年輕班主任老師岡野匡,他因為失戀,加上對學生的調皮,家長的興師問罪,沮喪又難過。卻在姐姐家意外得到了小外甥的擁抱,從這個來自孩子的擁抱裡,他得到了啟發:給班上的孩子們布置了和家人擁抱的作業,讓孩子們主動體會家人的人。
用愛去釋懷,用愛去救贖,佐佐木明子做到了,岡野匡本人和姐姐,以及小侄子都做到了。當然,有時候就算去做,也未必成功,但可能是受虐待孩子的唯一救贖。
04四、結語:
片中對彩音和雅美這對母女的講述最多。雅美的原生家庭讓她在受虐待中長大,所以她並不知道如何與女兒相處。
受到媽媽虐待的孩子彩音連開心都是偷偷的。她在早餐時看到電視裡的動畫片,也會跟著裡面喜歡的人物唱歌。但她只動嘴,不敢唱出聲音來,她l害怕得罪了媽媽,所以寧願委屈自己。
雅美是冷漠型暴力母親,她在情感上對女兒十分疏離,沒有親密的連結,對女兒過於嚴苛以至於經常打罵。可是彩音非常渴望和媽媽親密起來,雖然陽子的家庭氛圍更輕鬆快樂,可是問彩音要不要來自己家時,彩音立刻抱住雅美說不要。
對被父母虐待的孩子的救贖,來自於愛,而灑出第一個愛的花瓣的是老太太佐佐木明子,然後是陽子,再然後是岡野匡老師本人和其姐姐,以及其小侄子……最後,愛越來越多,被救贖的人也越來越多,就如影片結束時一樣,愛的花瓣越來越多,從明子開始,從校園開始,洋洋灑灑地飄散在空中,飄滿人間……
我是,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