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都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及給孩子最好的家庭環境,可是假如當一個孩子遇上了糟糕的原生家庭和父母以及教育,那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像其她正常家庭的小孩一樣成長呢?接下來推薦一部作品名字叫《瑪蒂爾達》,在這部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天才女孩,即使遇上了糟糕的父母,但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機制獨立,以及堅強的意志,實現了自我救贖,收穫幸福人生。
這部作品是來自於英國的一個兒童作家,雖然很多人想到的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羅琳,但是《瑪蒂爾達》的作者羅爾德·達爾曾經成為過英國的最受喜愛的兒童作家,當看完這部作品之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這部作品受到英國甚至是全世界小朋友或是家長的喜歡。同時這部作品非常適合親子一起觀看以非常輕鬆幽默的兒童視角,去展現給大家的一個成長勵志故事,適合所有人看的一部作品。
一、解析《瑪蒂爾達》:天才女孩遇上糟糕父母的"自我救贖"
對於許多家庭來說,一個生命的誕生意味著一個家庭有了新的生命加入,當有孩子出生,這本來應該是值得慶祝的一件事情,但是當瑪蒂爾達出生的時候,在她的爸爸媽媽眼裡她是一個禍害,對於瑪蒂爾達來說,她出生於這個家庭意味著她的不幸開始,因為瑪蒂爾達的母親根本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打算,而瑪蒂爾達的父親卻是一個重男輕女的愚蠢的傢伙,因此在這個家庭當中,瑪蒂爾達的存在是令人心生厭惡的。
但是瑪蒂爾達並沒有放棄自己,她通過自己去到圖書館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看到了更開闊的世界,建立了與父母不同的人生觀念,她明白自己不應該向自己家裡的母親或父親那樣那麼的愚蠢無味,即使她從小到大沒有真正的體驗過家庭的溫暖,也沒有擁有過自己的好朋友,但是通過閱讀書本,她看到了更加美好的世界,她從書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隨著瑪蒂爾達漸漸長大,歷經了千辛萬苦,瑪蒂爾達終於去到了一所名字叫康琴小學的學校,在這座學校當中,裡面有一位校長特別殘暴,因為這位校長是一名鉛球高手,她只喜歡聽話的孩子,面對像瑪蒂爾達一樣叛逆,有著自己想法的孩子,她使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通過武力去讓孩子們變得聽話,這位校長把瑪蒂爾達視為眼中釘,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將瑪蒂爾達從這所學校開除出去,但是每一次瑪蒂爾達都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化解了一次次危機。
與殘暴不講理的校長相比,瑪蒂爾達遇到了一個更加溫柔的老師那個老師,用自己的溫柔和耐心化解了瑪蒂爾達心中的傷痛,讓瑪蒂爾達像沐浴在春風一樣感受到溫暖,強大的叛逆心理即使她遭遇的一切感到不公平,但是她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抗爭,覺醒了超能力之後,幫助自己的老師拿回了心愛的東西,懲罰了壞人,將校長趕出學校,收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二、面對殘酷現實瑪蒂爾達是如何成長?家長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1、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雖然瑪蒂爾達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當中,而這個家庭充滿了勢力,爸爸媽媽都只喜歡自己的弟弟,而不喜歡她,但是瑪蒂爾達通過閱讀給自己重新找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她在這個世界中自由自在的飛翔著,不用面對著外面的不公,即使她在現實中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小女孩,但是只要瑪蒂爾達來到了書中的世界,就能收穫到更加有價值的思想。
所以我們不妨給孩子培養一個閱讀書籍的習慣,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讓孩子每天固定閱讀一定量書籍的行為模式,讓孩子通過在讀書或是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來完善自己的思想,比如說,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在孩子有時間的情況下,固定一個時間段讓孩子去閱讀書籍,這個時間段可以在睡覺之前或是在吃飯之後,作為一個家庭閱讀時間,這樣就會讓孩子認為讀書應該有一個儀式感,讀書是作為生活的一部分,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2、給孩子愛與陪伴
我們可以在這部作品中看到,瑪蒂爾達家庭中的父母都是對瑪蒂爾達漠不關心的樣子,無論瑪蒂爾達做些什麼,都經常對她又打又罵,甚至將瑪蒂爾達視為累贅,換做其她孩子會很容易變得自閉內向,但是在學校中瑪蒂爾達認識了善良溫柔的老師,老師給予瑪蒂爾達溫暖和愛,這樣瑪蒂爾達對未來又充滿了美好的想像,以及對現實的不公堅定了抗爭意識。所以說孩子內心的力量其實來源於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忽視了,對孩子的愛與陪伴,我們不妨空出一點時間去陪伴孩子,跟孩子聊聊天,在聊天溝通的過程當中,跟孩子有適當的眼神交流,不要一邊聽著孩子講話,一邊在旁邊玩手機,時刻關注孩子的話語以及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可以跟孩子增加多一點共同話題,比如說可以在做家務的時候一邊收拾打掃,一邊跟孩子聊聊天,跟孩子一起打掃衛生;在做飯菜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嘗一嘗食物的味道;甚至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到外面吃飯玩耍或者逛街。這樣不但可以給孩子愛和陪伴,並且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與距離。
3、養成孩子自理獨立習慣
即使處於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當中,瑪蒂爾達仍然保持自己的自理能力,當每天父母與哥哥離開家裡的時候,瑪蒂爾達她能夠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身體,當她餓了的時候會自己去尋找食物,可以說在這個家庭當中,瑪蒂爾達的自理能力是非常強大的,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該養成孩子獨立自理的習慣。因為獨立自理的能力是孩子出到社會以後必備的一個能力,良好的治理能力,能夠讓孩子快速掌握獨立生存技能。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有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孩子需要做的事情,作為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鼓勵讓孩子去做她們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讓孩子去分擔一下家中的家務活,或是幫家長跑一下腿鼓勵孩子多點參與家庭的事務當中,這樣就能夠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作為家長也不要害怕孩子會犯錯誤,有些時候適當的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就能夠收穫許多的經驗,不過多幹涉孩子的想法與選擇。
我是思思的嘉,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