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不幸福,該如何自我救贖?

2020-12-25 袁大島

大多數人的一生,被三種事困擾,

明明遇到了難能可貴的緣分,因為諸多因素而導致錯過,

功名利祿求不得,卻也捨不得,

被毫無意義的事情纏得脫不開身,知道如何做,卻始終沒有做下去的動力和勇氣。

庸庸碌碌一輩子,恍然感悟,

恍然,悔悟。

一、平平淡淡,何為真

很多人覺得,不幸的人生,是求得太多,得的太少,

欲望遮掩了面對現實的眼睛,看到的是功名利祿,

看不到的,是成就功名利綠之前的,艱難險阻,

作家亦舒曾說,他希望在自己四十歲的時候,能夠做到「略有積蓄,丈夫體貼,孩子聽話,有一份喜歡的工作、」

他所追求的,是成功而不成名,更不易財富的多寡作為追求的「標準」。

亦舒成功了嗎?在很多人眼裡,他不僅成功了,

而且,也成名了。

所以這就引發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很多人都知道該如何放下,該如何解脫,

但是,成功的人不說成功,失敗的人不說失敗,

大家,都不說實話。

人人都知道,平平淡淡是一種最終的境界,

但是在這最終境界到來之前,實現自己,

還是得追求點「俗」的東西,

求財,不見得讓你幸福,但是最起碼,也不至於讓你感到悲哀,

這就好像有一個人,他什麼都沒幹,總是玩概念,玩深度,

實際上這個人沒錢沒權,也沒什麼目標去實現,

別人就會覺得他一無是處,

而如果這個人,就是賺錢了,

他可能為了賺錢失去了一些東西,比如健康,比如跟家人團聚的機會,

別人會覺得他不值得,沒有抓住人生之中那些很重要的東西,

但是,卻沒有人覺得他一無是處。

因為,他畢竟賺錢了,錢是個俗物,

但錢雖俗,

賺錢,不丟人。

以小見大,通過賺錢來實現人生價值這件事,可以說明兩個道理,

第一,追求俗事,也許不會讓你感到真正的幸福,

但最起碼,有一個能夠接受的,沒有虛度光陰的理由,支撐著你思考與行為的價值,

第二,類似於賺錢這樣的俗事,也許不會救贖自己,

但最起碼,不會讓自己迷茫於認可與否定之間的妥協:

雖然我們不能以財富的價值去評判人生的價值和境界,

但是吃飽飯,和餓不死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受過社會毒打的人,都清楚的很。

二、跳不遠,慢慢跳

人生的不幸,往往源自於想要的,做不到。

而更不幸的,是你想要的,是別人唾手可得的。

有些人很幸運,他們有著不錯的身份背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們可以在熒幕面前教人如何成功,他們可以把成功說成是一種順水推舟的小事:

只要做到1234,必然能獲得5678。

而明白人都知道,自己與他們的差距,努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運氣,也是另一部分,

甚至,是很大的一部分。

這種「我比你努力,所以比你更有資格獲得一切」的論調,在這個社會上可以說是比比皆是,

在強大的靠山面前,你的努力似乎顯得特別弱小,

甚至是有些幼稚,

你努力了一輩子,還不如人家在你面前裝模作樣一陣子,

這樣的強烈對比,任何一個有血有肉,有情緒的人,

都不可能完全無視。

這種不幸的降臨,似乎是一種命中注定,

與此同時,這樣的自我救贖,

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悄悄進行,

人,不要對比,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這不是說完全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而是不要讓對比這件事,讓自己失去了理性看待人生的態度和方式,

默默的努力,有用嗎?

不抬槓,不較真,

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那麼就要看跟什麼事情對比,

默默的努力,也許不會讓你突破階級的桎梏,

但是最起碼,比自怨自艾,自我放棄要好的多,

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跟讀者朋友們舉過一個很俗的例子,

一個人,努力之前月入四千,和努力之後月入六千比,有實質性的提高嗎?

也許有些人會說,沒有,我想買的東西價值十萬,只有月入十萬才能讓我感到滿足!

四千和六千,在我眼裡沒有差別!

但是,不努力的人,一輩子都月入四千,

努力之後,從六千,到破萬,到更高的收入,

也許他努力一輩子都做不到月入十萬,

但是,不斷的努力會讓他不斷接近這個目標,

這總比一輩子月入四千,要好的多,

這裡說的好,不僅僅是收入上的提升,

更是心境上的提升:

一個只想著放棄的人,怎麼可能做到自我救贖呢?

人這輩子,有個夢想沒壞處,

因為實現夢想的過程之中,會有一個努力的動力,

也會通過基於現實的調整,讓夢想變成理想,

讓遙不可及的夢想,成為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理想,

而只有夢想,只「想」夢想的人,

往往到最後,連做夢的勇氣都沒有了:

人生處處有不幸,

但是,幸福是否真的遙不可及,

恐怕,只有真正做過,做到的人,

才有資格去評判一二吧。

相關焦點

  • 《燦爛人生》:在救贖與自我救贖中,人生的缺失感該如何安放?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個體在遭受現實打擊、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後所需要的人生的態度。今天,我們就來剖析一下,當面對人生困境,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缺失感相處?一、成長的路上總有一次失敗是理想的終結,現實的開始馬迪奧和尼古拉送喬治婭回家。
  • 劉濤:喪偶式婚姻該如何自我救贖?
    她從一個曾經幸福的家庭脫離出來,又走向了新的生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故事非常耐人尋味,給很多婚姻中的女性提供了話題以及思考。究竟什麼才是理想的婚姻?女性如何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尋找自我救贖?那為何最後又感到不幸福了呢?劇中直接的答案是向前的重心在事業,而忽略了家庭,忽略了妻子的存在感和感受。他只一味的向前,或許在觀念裡認為只有有錢了幸福便唾手可得。而妻子就是幕後的小女人,操持家庭,沒什麼不幸福的。如果換做一個安於現狀的女人,或者說完全把全職太太當做工作或樂趣的女人來說,這些都不是事。
  • 解析《瑪蒂爾達》:天才孩子遇上糟糕父母,該如何「自我救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都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及給孩子最好的家庭環境,可是假如當一個孩子遇上了糟糕的原生家庭和父母以及教育,那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像其她正常家庭的小孩一樣成長呢?接下來推薦一部作品名字叫《瑪蒂爾達》,在這部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天才女孩,即使遇上了糟糕的父母,但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機制獨立,以及堅強的意志,實現了自我救贖,收穫幸福人生。
  • 《當幸福來敲門》:窮小子逆襲的背後,是自我救贖的生存智慧
    引言:如果你有夢想,就要捍衛它。當人們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對你說你也同樣不能。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 --《當幸福來敲門》《當幸福來敲門》是一個典型「美國夢故事」。影片取材於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的真實故事,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其中的人物性格可圈可點,深入思忖又發現,主角在面對人生困境中那種自我救贖的生存智慧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該影片曾獲得200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影片中的主人公克裡斯,一開始就是典型的社會弱勢群體代表。克裡斯投資醫療設備失敗,導致一家人過著精打細算的生活。
  • 犯了女票眼中的「男友七宗罪」 你該如何自我救贖
    其實不然,在西方文化中,伴隨七原罪出現的往往是救贖(或許我們也可以再開個微博話題#男友的救贖#)。七宗罪源於天主教教義,具體是指淫慾、暴食、貪婪、懶惰、憤怒、嫉妒和傲慢。西方文化認為人是帶著「原罪」而來,必須在人生的旅途中完成自我救贖,才能真正成熟與強大。因此,對於西方部分人而言,該文化的核心是:強者自我救贖,聖者普渡眾生。
  • 迷茫時該如何自我救贖?《肖申克的救贖》告訴你:思路決定出路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具有嘲諷性意義的敘事性電影。採用的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為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講述男主角銀行家安迪因槍殺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蒙冤入獄後,不動聲色、步步為營地謀劃自我拯救,並最終成功越獄,重獲自由的故事。監獄,是一個層層把關,嚴防死守的地方,說它是牢籠一點都不為過,要想從這樣一個地方逃出去,簡直比登天還難。
  • 《土撥鼠之日》的重複人生:在無限循環的日子裡,我們如何自我救贖?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菲爾注視著手中的酒杯,惆悵道:「如果你困在一個地方,每天都完全一樣,做什麼都改變不了狀況,你會怎麼辦?」 坐在他旁邊喝酒的陌生人回到:「我的人生就是那樣。」
  • 《肖申克的救贖》中英雙語臺詞分享:人生跌落谷底時,該如何自我救贖
    網友熱評:「它是男人必看電影的前三名」「要把它一起帶到墳墓」,甚至讓抑鬱症患者走出陰霾,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上映多年,依然深受世界各地影迷和電影人的追捧!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巔峰推向了人間地獄。而當自己的得意門生湯米,為證明自己無罪而被典獄長殺害後,安迪不甘如此,用了20年時間精心策劃,最終成功越獄。
  • 未經檢審的人生不值得過丨探討《誤殺》結局的自我救贖
    可是,雖然他們逃脫了法律制裁,卻逃不掉自己良心的譴責和內心的負罪感,最終他們都選擇了自首來進行自我救贖,以期獲得心靈的寧靜。也可以說,本我和超我往往站在對立面,自我調節著兩者產生的矛盾。弗洛伊德認為,只有三個"我"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二、檢審人生,自我救贖素察事件之前,我們從李維傑的行為看到他人格的三個部分是比較平穩的,呈現出一個平和的求生存狀態。
  • 《美好的意外》:兩種人生,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李雨燃是一位高冷的金牌女律師,準備出國深造時遇到車禍,這讓意外讓她來到了一個叫做命運中轉站的地方,在這裡,她體驗了她從未想像過的第二種人生,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開啟了一場自我救贖之旅,也讓她重新找尋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這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輕喜劇,看似搞笑和無釐頭的劇情,卻讓很多觀眾感觸頗深。
  • 我們都在自我救贖,也在被救贖_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有一種鳥,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自由的光輝,冥冥中註定是無法被囚禁的,《肖申克的救贖》就講述了這麼一個籠中鳥如何掙脫出囚禁的牢籠飛往自由天空的故事。
  • 電影《我不是藥神》:不平凡的人生路,小人物們的自我救贖
    電影使用了黑色幽默的方式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悲劇式的故事,因為法制度醫藥制度的不健全,普通病人根本無力支付高昂的藥費,只能寄希望於價格低廉的印度「格列衛」,而醫藥公司為利益不受侵害對仿製藥品的阻攔,警察為了法律不得不抓捕售賣仿製藥品的人,種種矛盾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讓身在網中的小人物們只能選擇自我救贖。
  • 從《遠在天邊》到《失物招領》:助人為樂也是人生的一場自我救贖
    影片展現了一場幫助他人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探索幸福之旅,同時表達了友誼的意義。無獨有偶,在近10年後,另外一部英文名字也是LOST AND FOUND的動畫短片《失物招領》也上映了,並且奪得了201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一個怪物LOU的引導下如何不再霸凌同學並找回自己所失的勇敢、自信和真正的快樂。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真正的「救贖」在於自我覺醒
    帶著陰鬱的情懷,我觀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一開始我並不能明白影片其中蘊含的深意。直到我觀看了三遍、四遍,甚至更多時,我才深深體會到,影片並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如何進行自我救贖,而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救贖」在於自我覺醒。
  • 他又該如何自我救贖?
    一旦卡羅爾在火箭也打不出理想數據,這可能導致他的生涯就此跌落谷底,他又該如何自我救贖?如果火箭在季後賽讓卡羅爾成為第二陣容的核心之一,那麼場均出場時間至少可以增加到32-34分鐘,那麼卡羅爾的場均籃板球能夠提升到5.5-5.8個,儘管這個數據並不出色,但能夠有效解決二陣容籃板球的問題。甚至,如果德安東尼大膽一點,卡羅爾是有可能進入首發陣容的,他替代的不是塔克、考文頓,而是3號位球員豪斯。按照豪斯場均4.2籃板的數據,卡羅爾能夠幫助球隊多搶1.3-1.6個籃板球。
  • 心理學:你的愛人不愛你,最好的方式是「自我救贖」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董事長,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夫妻問題,以便於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 陳坤不結婚,張栢芝不相信男人,單親家庭的孩子如何自我救贖?
    單親家庭會對人造成怎麼樣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孩子該如何自我救贖和被救贖?現在離過婚攀升,離異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其實挺多的,家長教導的同時,孩子更需要自我成長,畢竟幸福需要自己釀造。一、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不完美也是一種美單親家庭其實也不少,幸福沒有模板,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就沒有其他人幸福。
  • 《當幸福來敲門》:如果不奮起,幸福不會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傳記電影,根據著名的美國商人、投資家克裡斯·加納的真實經歷改編的。該影片自2008年上映以來一直好評如潮,在豆瓣評分9.1分,位列TOP250中第23位。克裡斯•加納(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飾)用盡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到處向醫院推銷,可是價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
  • 《權力的遊戲》:關於人生的自我救贖,誰也不比誰輕鬆一些.
    雖然他們是王子公主或者騎士智者,我們只是車馬煩囂之中的普通人,但關於人生的自我救贖,誰也不比誰輕鬆一些。——平常心誰都知道,無論《權力的遊戲》第七季呈現出什麼樣,豆瓣分數肯定不會低於8.5,因為這是一部到第六季還在神壇的電視劇,可我倒是沒想到第七季結束後,竟然能摸高到令人乍舌的9.5。你覺得是虛高,但是就算虛高,也肯定有虛高的理由。
  • 淺析電影《風的新生活》:論「討好型的孩子」,如何完成自我救贖
    《風的新生活》:自我救贖三部曲1.斷舍離:自我救贖第一步在劇中,很多觀眾與女主最深的共情就是"活著真累啊"——為了融入同事的集體,即便不喜歡也要一起聚餐,明明自己更喜歡獨處;因為身在職場身不由己,要在聊天中不斷地符合別人,明明自己對她們的想法並不認可;為了男友的一句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