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蒂爾達》:一個成長故事,一場天才少女與成人世界的對抗

2021-01-07 我是小米醬

倫敦西區音樂劇《瑪蒂爾達》由七幕人生引進,在全國13個城市進行超過130場的巡迴演出。這部國寶級的音樂劇口碑炸裂,贏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該劇改編自文學大師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講述了5歲小女孩瑪蒂爾達的奇蹟故事。

這部作品在2012年贏得了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編舞等七項奧利弗獎,一經上演立刻引起轟動。同名電影於1996年上映,在豆瓣上得到了接近8.0的評分。

瑪蒂爾達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天才少女,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寫自己的名字,兩歲的時候就會照顧自己,四歲的時候讀完了家裡所有的雜誌,自己跑去圖書館讀書。五歲的時候發現自己有特異功能,可以靠意念移動物體。

如果哪個家庭擁有這樣的孩子,恐怕開心的不得了,但是瑪蒂爾達的父母卻把她當作一個額外的負擔,不僅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還送她去一所過分嚴格的學校。

接下來,我會從故事內容、人物形象、情感表達三個方面來分析這部家庭喜劇電影。通過瑪蒂爾達的成長故事和經歷,談談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思考。

01,故事內容:一個不受父母待見的天才少女,被送到「惡魔」女校長掌管的學校,靠著自己的努力進行反抗並成功改寫人生劇本

瑪蒂爾達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親是從事非法交易的商人,母親品味庸俗,打扮的花枝招展卻毫不關心自己的女兒,哥哥智商不高經常欺負瑪蒂爾達。在父母的眼裡,掙錢、看電視、娛樂才是最重要的,看書、上學不僅無用還會被嘲笑。

瑪蒂爾達提出去上學,被父母拒絕並且懲罰,於是瑪蒂爾達往父親帽子裡塗膠水、做惡作劇,不堪其擾的父母把她送到了女校長特朗齊布爾掌管的學校裡。

女校長特朗齊布爾是一個惡魔般的存在,她高大魁梧,長相嚴肅冰冷,經常把學生像鉛球一樣扔出去,懲罰學生吃巨型蛋糕、體罰學生都是家常便飯。

面對糟糕的原生家庭和地獄般的學校,瑪蒂爾達並沒有屈服,她沉著冷靜的對抗著一切不公,她熱愛閱讀、渴望知識,並機智的「對抗」父母和女校長。她結識了溫柔美麗的哈尼小姐,兩人通過超能力和學生們團結的力量一起趕跑了特朗齊布爾,並成功脫離了原生家庭。

影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面對父母的輕視和學校的暴力教育,用「小人物」的力量戰勝了不公,側面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性。

02,人物形象:醜陋無知的女校長特朗齊布爾和溫柔善良的哈尼小姐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

影片對女校長特朗齊布爾的人物刻畫生動又形象,高高盤起的頭髮、孔武有力的臂膀,看到這個人的時候,觀眾無形中就會感覺到她打人的時候一定很疼。

她的形象無疑是醜陋的,她不喜歡小孩子、只希望孩子們聽話,影片中她不止一次地表達出對孩子們的厭惡,其實這也代表著一種教育方式,希望每個孩子都做聽話的傀儡,而不是富有生命力的天使。

影片中的正面人物哈尼小姐,她溫柔美麗,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因材施教,願意為了孩子們違抗齊布爾校長的命令。她帶著孩子們畫畫、算數,帶著瑪蒂爾達看書、汲取知識,她代表的是真正熱愛教育、喜歡孩子的一類人,也代表著因材施教、教書育人的正確方式。

鮮明的人物性格,誇張的表現形式,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衝擊,也正是由於這種表現方式讓我們清晰地知道只有真正愛孩子的人才適合做教育。

03,情感表達: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困難和挫折才會成長,在這場兒童與成人的對抗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成長

特朗齊布爾是哈尼小姐的姨媽,哈尼小姐的父母去世後,齊布爾姨媽露出了專制的一面,她霸佔了老房子,哈尼小姐被迫搬到別的地方去住。

瑪蒂爾達和哈尼小姐回到老房子拿布娃娃的時候,差點遭遇了齊布爾姨媽的報復,虛驚一場後,瑪蒂爾達決定利用超能力把齊布爾姨媽嚇走。

故事最後,瑪蒂爾達的父母放棄了撫養權利,齊布爾姨媽被嚇跑,剩下瑪蒂爾達和哈尼小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影片中,哈尼小姐和瑪蒂爾達真摯的情誼讓人為之動容,哈尼小姐善良負責,善於發掘孩子們的優點並保護她們的童真。但是,她也是懦弱的,面對強大的對手,一味的屈服、退讓,直到最後和瑪蒂爾達一起合作,才擁有了勇氣。

瑪蒂爾達善良聰明,面對不公時,她選擇站出來說:不!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瑪蒂爾達的故事告訴大家,只有戰勝各種困難後孩子才會長大,而成長也意味著希望。

結語:

《瑪蒂爾達》這部影片受到很多孩子們的喜歡,因為它傳遞了勇氣、善良、聰穎和童真,它沒有要求孩子們成長為一模一樣的人,它告訴孩子們,有時候大人不一定是對的,孩子們要做的,是勇敢的戰勝困難。

同時,作為成年人我們也應該反思,如何避免像瑪蒂爾達的父母和女校長一樣的人,對孩子們造成傷害,願每個孩子都擁有童真,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音樂劇《瑪蒂爾達》成校外成長教材
    「好看到爆炸」「讓孩子們看到了勇敢和讀書的力量」……告訴孩子,成長的真意是掙脫與自我救贖達爾對世界兒童文學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他的作品被翻譯成36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很多作品也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不乏諸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圓夢巨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樣家喻戶曉的影視經典。
  • 《超體》之前早有天才少女《瑪蒂爾達》
    1996年的電影《瑪蒂爾達》講述的是小女孩瑪蒂爾達的神奇故事。她一出生就遭到了爸爸和媽媽的嫌棄,對她的照顧屬於只有正常小孩應該得到的十分之一。瑪蒂爾達六個月就能寫出自己的名字,一歲就能自己看書。三歲時把家裡的書都看完之後,就自己一個人拖著小拖車去圖書館借書回家看。
  • 音樂劇《瑪蒂爾達》燃爆上海,幕後還有這麼多有趣的小故事
    中國觀眾最熟悉的英國兒童作家是J.K.羅琳,達爾比羅琳早一個時代,很多英國人是看著他的書長大的,堪稱「國民作家」。達爾的故事裡總有孩子,卻擁有龐大的成年讀者群。他的作品往往帶著成人的暗黑的色彩,他筆下的童年也並不是完美的童話世界,也會有曲折坎坷,有邪惡和正義的對抗,有困境裡痛苦的掙扎,甚至他創造的人物會有或暗黑或魔幻的氣質。
  • 解析《瑪蒂爾達》:比起「暴力」環境,你更該關注普通孩子的成長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倫敦西區音樂劇《瑪蒂爾達》由七幕人生引進,在全國13個城市進行超過130場的巡迴演出。這部國寶級的音樂劇口碑炸裂,贏得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該劇改編自文學大師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講述了5歲小女孩瑪蒂爾達的奇蹟故事,同名電影於1996年上映,在豆瓣上得到了接近8.0的評分。
  • 音樂劇《瑪蒂爾達》| 溫暖人心的互相救贖
    第一條敘事線,講述瑪蒂爾達從出生到進入學校就讀的故事,展現博覽群書的天才兒童在重男輕女的奸商父親與自我物化的低俗母親組成的原生家庭中如何生存,以及在一所崇尚暴力管理的學校中如何幫助同學反抗強權。瑪蒂爾達的雙親與校長是作品中三個反派角色。雙親及其哥哥以浮誇、滑稽、低俗、傻不拉嘰的形象出現,校長是男扮女裝的反串,大胸的魁梧身材,粗暴又有小姑娘的肢體語言。
  • 解析《瑪蒂爾達》:天才孩子遇上糟糕父母,該如何「自我救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都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及給孩子最好的家庭環境,可是假如當一個孩子遇上了糟糕的原生家庭和父母以及教育,那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像其她正常家庭的小孩一樣成長呢?接下來推薦一部作品名字叫《瑪蒂爾達》,在這部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天才女孩,即使遇上了糟糕的父母,但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機制獨立,以及堅強的意志,實現了自我救贖,收穫幸福人生。
  • 羅爾德·達爾的《瑪蒂爾達》開始了一場中國冒險
    《瑪蒂爾達》將於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中國13個城市巡迴演出,獲得七項奧利維耶獎和五項託尼獎。作為英國最受好評的舞臺劇之一,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音樂劇改編自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1988年的同名小說,被改編成電影。
  • 電影《天才少女》,一場教育引發的衝突,天才該如何培養
    成為天才,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夢想,但是天才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和掙扎,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覺得天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天才是教育和培養出來的,是優質教育下的一個碩果。這部《天才少女》會讓觀眾對教育有一個新的認知。
  • 瑪蒂爾達,請永遠保持你內心的光亮
    而你能想像得到,一個五歲的小女孩,不僅從未得到過這樣的愛,還遭受了百般不公平的待遇。但她不僅不屈服,還運用她的聰明才智,對這不公平進行反抗嗎?音樂劇《瑪蒂爾達》,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7月11日,《瑪蒂爾達》在保利劇院首演。距離開場還有一個多小時,而滿心期待的觀眾早就到達現場,比如,不美少女萌和圈姐這樣的。
  • 《少年謝爾頓》:一個天才謝耳朵的成長故事
    該劇主要講述了小謝爾頓在德州東部的家庭及學校生活的故事。九歲的小謝爾頓直接跳級高中,此時年紀尚幼的他雖然在功課上遊刃有餘,但在生活閱歷和情商比起這些高中生還差了很多,除了看不慣同學們的奇裝異服還各種挑剔老師在教學中出現的錯誤,鬧得幾個老師都覺得課上不下去。此時身為父親的喬治,只能提前告訴他成人世界的道理,他深知雖然兒子是對的,但這個世界並不是人人都會遵守規則,也不是事事都會如人願。
  • 《這個殺手不太冷》:瑪蒂爾達與萊昂的「童年世界」太過短暫
    也正是這個意外,小女孩瑪蒂爾達遇到了殺手萊昂,這兩個身份完全處於兩個世界的人在隨後的相處中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萊昂在年少時因為與女友的交往遭到女友父親的阻擾,意外殺害了女友並殺掉了女友父親,從此過上了殺手的生活,作為一個職業殺手,但是從來不殺女人和孩子。
  • 用閱讀強大自己 音樂劇《瑪蒂爾達》熱演的背後
    贊 用閱讀強大自己  音樂劇《瑪蒂爾達》熱演的背後  吳翔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將他們捧起,仿佛面前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不想給孩子一片淨土,讓他們無憂無慮地成長,可是卻忘了告訴他們,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完美。
  • 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登陸梅溪湖
    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全國巡演正在進行中,覆蓋中國多城市,目前正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該劇在倫敦西區熱演十年,作為英國的國寶級音樂劇曾多次為國際貴賓演出,已成為音樂劇愛好者西區打卡朝聖之作,此次演出到長沙,更是吸引到了熱門綜藝《聲入人心》第二季的全體選手前來觀看。
  • 《瑪蒂爾達》12月席登陸上海舞臺
    12月6日,在北京熱演半個月的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終於來到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年僅五歲的英國小姑娘瑪蒂爾達在觀眾面前,大聲唱出了「除了我,誰也不能改寫我的故事」這句擲地有聲的歌詞。
  • 《天才少女》:兩種教育觀的對抗,到底如何選擇才是正確的?
    《天才少女》是由馬克韋布導演的一部家庭溫情劇。講述了美隊扮演的弗蘭克,在姐姐自殺後,收養了外甥女瑪麗。瑪麗是一個天才少女,一入學就表現得與眾不同,而舅舅卻只想讓她過普通人的生活。瑪麗的外婆得知後,便向法院起訴,於是,一場爭奪撫養權的大戰就此拉開。
  • 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登陸梅溪湖
    羅爾德·達爾的故事一般以孩子為主角,但擁有龐大的成年讀者群。因為在達爾筆下,童年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童話世界,也會有曲折坎坷,有邪惡和正義的對抗,有困境裡痛苦的掙扎,甚至有時他創造的人物身上,會有些或暗黑或魔幻的氣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斯大仙桃》以及這部《瑪蒂爾達》都體現著他的觀念。在《瑪蒂爾達》的故事裡,成長是伴隨著掙脫與自我救贖的一場場戰鬥。
  • 每一個Matilda的小小身體裡,都藏著驚人的洪荒之力
    魔力改變命運 深意引發警醒故事裡的Matilda(瑪蒂爾達)是一個天才,但父母庸俗淺薄、重男輕女,加上熱衷以體罰來管理學生的校長,導致她一直在冷暴力的環境裡長大。可她非常熱愛讀書學習,隨著劇情發展,她運用自己的智慧、天才和超能力,改變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結局非常勵志,也很溫暖。直觀來說,這個遭受欺凌而傷痕累累的小女孩,用書本和知識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完美的精神世界。
  • 近十年英國最成功音樂劇 原版《瑪蒂爾達》明年來武漢
    武漢晚報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夏達)21日, 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中國巡演啟動儀式在英國駐華大使官邸舉行。該劇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孵化,曾獲英國戲劇最高獎奧利弗獎7項大獎以及美國戲劇託尼獎5項大獎,被譽為近十年英國最成功的音樂劇。目前該劇由保利院線和七幕人生合作引進,將於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中國多個城市開啟巡演,武漢是其中一站。
  • 北京一票難求的的票房奇蹟 《瑪蒂爾達》12月席捲上海舞臺
    12月6日,在北京熱演半個月的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終於來到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年僅五歲的英國小姑娘瑪蒂爾達在魔都觀眾的面前,大聲唱出了「除了我,誰也不能改寫我的故事」這句擲地有聲的歌詞。
  • 終於,奇蹟的小女孩瑪蒂爾達將登陸西安!
    如果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 只能選一部讓你看的劇 那非《瑪蒂爾達》莫屬 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全世界音樂劇愛好者為了她 不惜從世界各地飛到英國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