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懷念 是永遠的「鄉愁」

2021-01-10 大河網

    余光中曾在2014年來到河南 張明燦供圖

    □記者張叢博

    核心提示|12月14日上午,著名詩人余光中因病在臺灣高雄去世。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28年生於南京,1950年隨家人遷居臺灣。多年來,余光中先生筆耕不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最知名的要數那首《鄉愁》,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中廣為傳誦。直到今天,還有無數兩岸兒女為那句「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而動容。

    大陸這頭的中原大地也一直是余光中魂牽夢繞之地,2014年5月底至6月初,他專程到訪「老家河南」,體驗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並點名要去杜甫故裡。其間,余光中先生還與河南本土詩人深情交流互動,留下佳話。他去世的消息傳來,河南詩人紛紛深情緬懷。

    在杜甫故裡 用河南話念李白的詩

    「我一定要來杜甫故裡看一下,故裡和故居不一樣,故居只是短暫居住過,而故裡是杜甫的根,來這裡很有意義,是很難得的機會,來這裡向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致敬。」2014年的河南之行,余光中點名要參觀河南杜甫故裡。

    面對著杜甫像,余光中認真講述了杜甫的人物生平,他還風趣地用河南話朗誦起了詩仙李白的《靜夜思》,帶有閩南腔的河南話引來眾人的陣陣歡笑。

    在開封清明上河園,86歲高齡的余光中參加了宋韻端午詩會,登臺朗誦專門為此次活動所作的新詩《招魂》。

    詩會結束後,余光中在接受大河報記者專訪時說:「河南是古代的中原,像開封,多次作為都城,很多中華文化都是通過這裡慢慢傳播到全國各地的。」

    對於家喻戶曉的《鄉愁》,余光中謙虛地說,這首詩簡短易背,又被語文課本選中,所以才流傳了這麼多年。他喜歡李白、杜甫和蘇軾,尤其推崇陶淵明的詩,認為陶淵明的詩最具意境,耐咀嚼。

    此外,余光中還參觀了洛陽的老君山、龍門石窟、香山寺等景點,並坦言愛上了河南燴麵。

    當時,余光中還來到河南省文聯就「現代語境下的中國詩歌」同河南本土作家及詩人深入交流。離開河南前,余光中用12個字概括這趟中原詩歌之旅:「歷史豐富、傳說生動、小麥豐收。」

    對鄉愁故園的回望必將不朽

    河南作家中,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馮傑和余光中有過多次交集。余光中是馮傑少年時代讀到的最早臺灣詩人之一。2009年,去臺北參加梁實秋文學獎頒獎禮的馮傑,見到了從高雄來到臺北的余光中先生。馮傑向大河報記者回憶:「餘先生儒雅博學、風趣智慧,見我第一句就笑著說『你不要把臺灣的文學獎都得完,得給我們留點』,玩笑裡是認可和鼓勵。」

    余光中2014年到訪河南時,還特意約馮傑在開封見面。余光中稱讚中原文化對詩人的滋養。兩人還探討了文人畫,當時,馮傑贈送余光中一幅《丹竹圖》,余光中補充道「蘇東坡最早便是畫紅竹」。

    余光中2014年的河南行,河南省詩歌學會會長張鮮明和他也有過接觸。在張鮮明的印象中,余光中清雅健朗,待人和善,和大家交流起來真誠坦率,言語間充滿對詩歌的敬畏。

    張鮮明表示,餘先生的詩歌在全球華人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寫鄉愁的詩歌影響了幾代人,傳達的是中華民族內心對家園、故鄉的共同情感,因而成為具有永恆價值的經典。

    河南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杜甫文學獎獲得者吳元成緬懷道:「『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金句猶在,詩人卻離我們而去,但他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對鄉愁故園的回望必將不朽。其汪洋恣肆、想像奇詭、明亮通透的詩風,也將繼續影響詩歌的今天和未來。」

    連結

    曾為洛陽龍門石窟作長詩《盧舍那》

    □記者李曉波章傑

    2014年5月底,在參觀龍門石窟的過程中,余光中曾說,洛陽可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等回去慢慢沉澱後,將這次來洛感受寫成詩句,為盧舍那和洛陽多寫幾首詩。2015年4月,余光中先生創作了長詩《盧舍那》。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盧舍那》全詩共127行,1300餘字,是余光中創作生涯中比較少見的一首長詩。長詩辭藻華麗,文採飛揚,是寫給龍門石窟的,更是寫給洛陽的。

    余光中詩作《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相關焦點

  • 你是我永遠的鄉愁
    《你是我永遠的鄉愁》曾經是個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走的人,曾經是盞不到蠟炬成灰決不滅的燈,而今傾心有幾人還不是為了今生太難捨...何年何月才能算是天荒地老夢知道愛也知道人間卻等不到多少痴狂才能算是無悔年少今夜的你是我永遠的鄉愁歲月悠悠明月依舊容顏依舊..
  • 鄉愁是在外鄉賢永遠剪不斷的心間情感
    叔同故裡,夢裡水鄉,遊子在外自然充滿了對家鄉的懷念。北宋詩人李覯說「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唐代韋應物在《西樓》也說:「高閣一悵望,故園何日歸?」鄉思是人類普遍共有的一種美好情感。落日黃昏,百鳥歸巢,群鴉返林,遠在異鄉的遊子,觸景生情,難免生發鄉思之愁。鄉愁是溫馨的。
  • 浙海大來華留學生:這裡是我們永遠的「鄉愁」
    鄉愁是一碗水,它清冽甘甜;鄉愁是一杯酒,它濃烈醇厚;鄉愁是一朵雲,它猶如仙女的霓裳;鄉愁是一張機票,萬語千言不忍談。浙江海洋大學(以下簡稱「浙海大」)的來華留學生,早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漸漸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舟山民俗風情,浙海大成了他們遠方的家。他們對浙海大的依戀如此之深,以至於離開後,這裡成了他們永遠的鄉愁。
  • 致敬早年英逝的十大明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永遠懷念
    翁美玲給我們留下的蓉兒一角也將成為永遠的經典。永遠懷念「俏黃蓉」翁美玲。鄧麗君對文革後的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有極大的影響,去世至今受到無數歌迷的推崇與懷念。她親切又甜美的笑容,再加上那柔美飽含感情而溫暖人心的歌聲,過人的語言天賦和努力令她成為80年代的華語樂壇和日本歌壇,乃至東亞的超級巨星,尊稱為一代歌后。鄧麗君的歌曲也會永遠傳播下去,永遠懷念鄧麗君。
  • 致遠朗讀|費玉清《你是我永遠的鄉愁》
    《你是我永遠的鄉愁》作詞:李子恆作曲:飛鳥涼演唱:費玉清
  • 【鄉愁徵文92號作品】王偉全:我的鄉愁(散文)
    我的鄉愁文/王偉全         也許我真的老了,特別的懷念過去,懷念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事,懷念伴隨著我成長的故鄉……兒時的故鄉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村莊,一條小溪流穿繞著小村莊而過,蜿蜒曲折的流入了東莞東江支流,一條用大麻石鋪成的小路沿小溪而行,小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它承載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 費玉清一首《你是我永遠的鄉愁》,充滿了讓人無法抗拒的溫情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今夜的你是我永遠的鄉愁,明月依舊,容顏依舊……《你是我永遠的鄉愁》翻唱自日本歌手飛鳥涼創作的《伝わりますか 》,由李子恆
  • 永遠的懷念謝園
    永遠的懷念謝園,帶給我們諸多快樂的謝園!61歲,正是出作品的大好年華,可惜你走了!這就是留下遺囑不設靈堂,也謝絕一切形式上的追思與悼念活動的他,從容地來,瀟灑地去。
  • 余光中今日去世|說了60多年四川話的他留下一世的鄉愁
    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余光中在的地方就是文學中心,熟知的詩作《白玉苦瓜》、《鄉愁》等;散文作品則有《聽聽那冷雨》,翻譯則以《梵谷傳》最經典、最為人所知。2017年8月,余光中獲頒「百年新詩貢獻獎——創作成就獎」。2010年9月4日,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館結義樓暢談詩情與酒興。
  • 楊柳風,鄉愁情
    作者︱古世華     楊柳風裡玉蘭香,縷縷清遠的芬芳嫋動了歲月時光裡邊陲那份最為深摯的情戀,玉蘭樹下是鄉愁,楊柳風裡故土情!    玉蘭飄香,聒噪的蟬鳴聲又起……     枝頭上有蟬鳴,玉蘭樹上。    知了…知了…我在邊陲的南國,夏天的生命故園知了我的思念?
  • 舌尖上的鄉愁,普洱人都懂!
    在農村長大的我們,對放牛童趣始終存有一種深深的懷念之情!山寨腳下那清清的江河裡,總忘不了父親帶娃撒魚的情緣!對江河裡的生態魚始終存有一種深深的依戀之情!小康年代的家鄉農村生活日子裡,總少不了生態山珍陪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農村長大的我們,對生態山珍始終不忘大自然與人類生存的眷戀之情!黃牛
  • 「留住古村,就是留下鄉愁」——江西永新洲塘古村「重生」記
    新華社南昌5月4日電題:「留住古村,就是留下鄉愁」——江西永新洲塘古村「重生」記新華社記者範帆青石板路旁的苔蘚爬滿牆根,木質窗雕的花紋精緻典雅,18棟百年老宅被縱橫交錯的巷道分隔,流露出歲月的底色……行走在江西省永新縣高市鄉的洲塘古村,處處散發著古樸而又厚重的歷史氣息
  • 鄉愁
    你沒說錯,可能是我家過得不對,但是我們的年夜飯壓軸永遠是一碗酒釀湯圓,每個餐桌上的人無論喜不喜歡,都會吃下一個巨大的豬油芝麻湯圓,喝下一口一口酸甜的酒釀湯。 我想家嗎?我不想。我不是個情感沉重的人,仔細計算的話我高二之後就就沒有過年過了,這種思鄉情節最厚重的節日我都沒有過懷念的情感。但是我不愛家鄉,不愛寧波嗎?那是不可能的。
  • 永遠懷念 最好的 高以翔
    人民子弟兵,不悼念一些英勇傑出的先輩,而是這種想要表達的情感不一樣,親人是一種敬愛,英勇先輩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而作為對明星的悼念,更多的是惋惜和同齡人之間的愛慕之情,通過影視劇,他們讓我們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了解了更多的人物形象,所以悼念完全是出自自身的一種真情流露,而不是為了蹭熱度或者漲粉,有些人不是專業自媒體,也不靠這個賺錢,所以有些人,請留下你們善意的評論
  • 羅大佑《臺東調2020》上線,留下別樣的風情鄉愁詩篇
    而「臺東調2020」 羅大佑更以自身成長經歷也曾漂泊四處為家的感悟,回到了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後,佐以添加新詞改編,如同訴說著許多人們隻身孤影在異鄉打拼,雖見過城市燈火萬千卻常油然而生的思鄉感,從而選擇放棄當下或留下的矛盾感;羅大佑表示:「這首歌承載了數百年的南臺灣滄桑優美的情感,並不用現代人定義之下的「美感」去表達;但是陳達的聲音與語言
  • 魏建英:封存的記憶,永遠的懷念
    封存的記憶,永遠的懷念文/魏建英和煦的春風在吹拂,溫和的陽光在照耀,那條慵懶的沙河、那個寧靜的村莊卻封存著語言難以描述的記憶……窯洞成捆的柴火燒毀得了英雄的身軀,卻滅不了氣貫長虹的血氣;砍得掉英雄的臂膀,卻折不了他們的信仰;監獄囚得住他們的人,卻泯不了他們的心;鍘刀鍘得下他們的頭,卻摘不走他們的魂……魔鬼永遠不明白瘋狂捂不住解放的鐘聲,黑暗擋不住黎明的曙光!我豈會是有「點」難過?難過的海水湧出腦際,襲流全身。
  • 12月26日,我們永遠懷念您
    12月26日,我們永遠懷念您 2020-12-26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與鄉愁——由觀看塔可夫斯基影片《鄉愁》想到的
    寫詩一首聊以安慰,情緒卻越來越難以排遣,於是想起那部著名的影片——《鄉愁》。這是我第一次觀看塔可夫斯基的《鄉愁》。舒緩的節奏,靜靜地欣賞,長長的鏡頭引導著我的思緒,隨著聲音、畫面、光與影進入到一個異域他鄉,雖說是異域他鄉,但卻深深撫慰了我的思鄉之情,讓我再一次確認——詩人是不需要空間意義上的鄉愁的,詩人的鄉愁永遠是時間意義上的。
  • 【鄉愁】徐永生: 做一鍋冷鍋餅懷念媽媽
    提示:點擊上方"大豐新聞"↑免費訂閱本刊 家鄉美食慰鄉愁
  •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連接臺海最有名的詩,就是余光中的詩《鄉愁》,每到佳節倍思親,總會有人提起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就是思念,深入骨髓的思念,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這份思念,輕輕一碰,就淚如泉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