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古村,就是留下鄉愁」——江西永新洲塘古村「重生」記

2021-01-09 新華社

新華社南昌5月4日電題:「留住古村,就是留下鄉愁」——江西永新洲塘古村「重生」記

新華社記者範帆

青石板路旁的苔蘚爬滿牆根,木質窗雕的花紋精緻典雅,18棟百年老宅被縱橫交錯的巷道分隔,流露出歲月的底色……行走在江西省永新縣高市鄉的洲塘古村,處處散發著古樸而又厚重的歷史氣息。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每天都吸引著近千名遊客前來觀光遊玩。

「一個中午要接待十幾桌客人,忙到連電話都沒功夫接了!」今年年初,村委會主任劉建平在村口開了一家「農家樂」,遊客紛至沓來,讓他的一手好廚藝在家門口找到了「用武之地」。

遠方的客人在幽深巷陌中尋尋覓覓,打撈失落的鄉愁,而生於斯長於斯的劉建平眼裡看到的,則是古村重新煥發的勃勃生機。

劉建平向記者介紹,因為村裡的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經濟條件稍微好些的,還在縣城裡買了房,偌大一個村莊,只留下了獨居的老人、空蕩的房屋,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就算是大白天也見不著幾個人影。

曾經人丁興旺的古村陷入了人走村空、凋敝荒蕪的窘境,作為村委會主任的劉建平整日憂心忡忡,「再這樣下去,老祖宗留下的歷史遺產我們守得住嗎?村莊未來又何去何從?」

洲塘的改變發生在去年年底。為了保護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永新縣開始對洲塘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在充分徵求當地村民意見的前提下,按照「修舊如舊」的改造原則,沿河修建木質棧道、提升村內綠化景觀、收集反映民俗和農耕文化的老物件……曾經破敗的洲塘古村逐漸重現活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從村民手中租用了7棟古宅,邀請中國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進行高標準設計和打造,根據不同房屋的結構特點,在不破壞原有面貌的基礎上運用光影元素,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高市鄉黨委書記尹育文告訴記者。

「留住古村,就是留下鄉愁。不僅要觸摸到青磚灰瓦,更要讓大家感受到古村所承載的文化內核。」在永新縣委書記肖兵看來,在進行修繕改造的同時,還得為古村彰顯文化內涵,才能讓它獲得真正的「重生」。

原來,洲塘古村是著名畫家、徐悲鴻關門弟子劉勃舒的家鄉,也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傳統書畫村,有著深厚的書畫文化底蘊,村民歷來就有在農閒時舞文弄墨的愛好。為了傳承洲塘的書畫文化,政府將修葺的古宅打造成「永新書畫院」和「書畫工作室」,並邀請永新籍的書畫名家入駐,建立了青少年書畫培訓基地。

如今,書畫名家時常相邀於此,在「書畫院」潑墨揮毫;不少家長也帶著孩子來到旁邊的「陶藝工作室」,體驗揉泥、做坯的樂趣;「非遺館」裡還展示著盾牌舞、永新小鼓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興趣的遊客甚至可以自己學著跳上一段……

隨著洲塘古村的名氣日漸打響,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前來,讓當地村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遊客多的時候,村民劉毛毛會把自家製作的醬姜、陳皮、艾米果等農家土特產擺在家門口銷售,一天能夠有近500元的收入。

「看著村裡逐漸熱鬧起來,我每天都是樂滋滋的!」劉建平說,他期待接下來村裡再發展一些新的旅遊業態,吸引更多的遊客駐足。(完)

相關焦點

  • 山東一古村「大爆發」,被紅高粱帶火,如今是「走大運了」
    不同的古村有著不同的人前去遊玩,城市周邊的古村很適合老人們去,像安徽就更適合藝術生或者作家、畫家去寫生,而在山東,有一座很受情侶們歡迎的古村,這裡就是位於山東青州的井塘古村,這裡的人文歷史已經有了600年的傳承,曾經有很多的詩人作家來這裡遊玩寫詩,在這裡寫下了很多讚美愛情純潔的詩句,這座古村沒有像其他古村一樣商業化,至今都有在保留著600年的傳統習俗,生活習慣亦是如此
  • 古村重生,古生村啟示我們只要路子找到,你的村子也能鄉村振興!
    這就是魚和熊掌能否兼得的難題。雲南大理古生村的鄉村振興告訴我們,只要路子找對,可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古生村,看她如何選對路子,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古生村的概況1 古生村在哪?古生,寓意「放生」,一個2000多年的古村。
  • 井塘古村、雲門引民宿 青州特色文旅產業帶動鄉村旅遊
    全媒體採訪團隊走進了青州有名的多處旅遊勝地:杏花村王府莊園旅遊度假區、荷花窯洞度假區、井塘古村和雲門引藝術民宿,感受它們獨有的腔調,在古樸與現代的結合中尋找鄉村旅遊發展的閃光點。  井塘古村厚重的歷史,讓古村落煥發別樣的生機  本次採訪團抵達的第三站是青州市井塘古村。整個村坐落在高約300米的山坡上,走入井塘古村,整個村落環抱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繁茂的植被,娟娟的溪流,處處的鳥鳴,無時無刻不顯示著古村的生機。
  • 武漢黃陂大餘灣景區加快提檔升級,永不消失的村莊留住鄉愁
    《中國紀錄》新媒體 高凌翔 武漢黃陂報導大餘灣景區是武漢市黃陂區4A景區之一,隨著疫情持續好轉,大餘灣景區通過新改建基礎設施、修繕老房子恢復古村落原有風貌等舉措加快提檔升級步伐,打造永不消失村莊留住鄉愁。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江西靖安仁首鎮有個古村,向你訴說保家樓的故事
    江西靖安仁首鎮雷家古村。雷家古村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村中的保家樓,該樓為明末清初年間雷氏先民所建,距今近400年歷史。主要用於嘹望敵情,禦寇保家。至今保存完好的此類建築全國僅存兩處,另一處在四川省。江西靖安仁首鎮雷家古村的保家樓。
  •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古田錢厝: 「網紅」村留住鄉愁 2021-01-0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洲,我們回來了!」
    今年3月、4月援鄂醫療隊員告別時有這樣一個約定「疫情過後,一定再來湖北、再來武漢看看」這也是湖北人民、武漢人民的熱切期盼現在湖北挺過了艱難時刻、迎來了疫後重生按照離別時的約定湖北省衛健委向各省(區、市)衛健部門發出邀請來了來了他們來了↓↓↓8月6號,共有23個省份的72名援鄂醫療隊員前來湖北,感受荊楚大地疫後重生的勃勃生機。
  • 老國棉五廠「涅槃重生」 為青島人留住「鄉愁」
    步步攀升留住「鄉愁」發掘原創力量  紡織谷·包浩斯藝術街區由五部分組成,分別為國棉大道、商拍街、霓裳大道、雕塑裝置藝術街、塗鴉藝術街組成。紡織機械設備成了街區特有的裝飾物。 「我的嶽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在紡織行業工作,所以我們家有非常深厚的紡織情結。
  • 祭山神、舞「犭回」 江西古村上演民俗盛宴
    12月13日,江西篁嶺古村舉行祭山神、舞「犭回」活動,弘揚傳統農耕民俗文化。圖為篁嶺祭山神大典現場。 方華彬 攝當日篁嶺古村鞭炮陣陣、鑼鼓喧天,兩邊祭旗開路,禮樂鑼鼓緊隨,祭祀隊伍在眾多遊客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前往祭祀臺。
  • 古村滄桑_吉安新聞網
    如今,當我們漫步古村,懷想鄉居的安寧恬淡、細水流長的日子,布穀聲聲、蛙鳴陣陣,遠去的嫋嫋炊煙,那是一串串鄉愁的音符,是一首首精神的歌謠。一釣源古村屬江南望郡吉州福地,位于吉州區興橋鎮。與北宋文壇宗師歐陽修同宗的釣源先祖歐陽弘於唐代末年在此開基,至今已有1000年歷史。村人尊歐陽修為宗,村內建有文忠公祠,「文行忠信」匾額高懸於公祠廳堂。
  • 路過人間鄉愁見長壽,踏尋賀州秘密
    「故鄉在,母親在」用「鄉愁」來詮釋長壽背後所承載的意義12月14日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焦軍毅江西贛州廣播電視臺交通音樂廣播 許靜穎廣西原創音樂人 楊灝成>走進岔山古村……岔 山 古 村在岔山村村支書帶領下重走茶馬古道「馬幫路」在岔山老屋聽村裡老人講述過往在心中泛起漣漪穿梭在岔山古村中
  • 堅守@臺東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留住「鄉愁」
    作者:韓淼 陳鍵興攝影:王慶欽只靠老一輩,想要留住鄉愁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臺東,一個人口只有22萬多、聚集了大量臺灣少數民族部落的地區,還有許多像陳春妹這樣的人,希望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留住那份獨特的「鄉愁」。 在以稻米聞名的池上鄉,郭麗津帶著她的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團隊為當地居民提供培訓與服務,幫助他們發現故鄉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學會講故事,創造出落實「慢活」精神的鄉村社區。 郭麗津在臺北工作數年,
  • 佛山老人保留著榕樹下乘涼的習俗,他們說乘的不止是涼還有鄉愁
    在佛山市十大嶺南水鄉古村之一、羅南生態園旁邊的隆慶村,村裡的老人們仍然保留著榕樹下乘涼的習俗,他們說乘的不止是涼還有鄉愁。廣東的夏天,悶熱而時長,小暑一過,就進入燒烤模式,人們都躲在空調房裡不想出來。7月13日,正是三伏天氣,來到隆慶古村,只見古村裡古榕成蔭,蟬鳴不止,碧綠的河湧水靜靜地流淌著,古老的碼頭上隨意泊著一隻小艇。
  • 松陽這個深山裡的古村何以「老而不衰」
    "在村裡轉悠了一圈,江西廣播電視臺記者張國輝說,這個古村安寧靜謐,但卻充滿活力,這一點是最難能可貴的。眼前的西坑,古樹古道,山水雲海。這裡每年都會聚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取景交流, 正如採訪團記者們所感受到的, 這個攝影師口口相傳的"中國最優美的小山村"已不再單以景色著稱。
  • 「留住鄉音,記住鄉愁」,我在北侖,挺好的!
    「留住鄉音,記住鄉愁」,我在北侖,挺好的!
  • 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攝製組採風江萬裡故裡 拍攝我族冬至《祭祖》活動
    日前,中央電視臺4套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欄目組走進江西都昌,來到陽峰鄉林塘村南宋丞相江萬裡故裡採訪,受到「江萬裡研究總會」的熱情接待,以及對欄目拍攝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上圖:江萬裡研究總會會長江訓鐸與編導攝製工作人員在一起合影冬至當日上午九時許,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欄目組一行,全國各地江氏宗親六十餘人,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府前(林塘)村,參加《祭祖
  • 笑語柔桑陌上來——吳志昆與他的《農耕鄉愁》
    但說永新是江西最大的一個縣對絕大多數的永新人來說卻是絕對的當仁不讓。我讀高中時一個教音樂的永新籍老師說過一個段子:全中國就數江西大,全江西就數永新大,全永新又數他們家那個村子大,他們家這個村子又屬他大伯的年齡大,但他大伯抽一筒煙還要問過他。段子有些誇張,說段子的人也有些妄自稱大,但永新人特立獨行的品性也躍然紙上。他們膽子大,讀書用功,幹活吃得苦中苦,走出去天生抱團。
  • 寧波規模最大的石屋古村,至今已600多年歷史,100個最美古村之一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一篇關於《三十而已》上出現的古村烏石村,收到不少私信,看來大家對於古村還是非常嚮往的。烏石村不僅是一座古村落,還是一座典型的石頭村,在浙江這樣的村落有很多,除了烏石村外,浙江這座石頭村也非常值得一去,它就是「許家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