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上癮 Chord Hugo TT(續)

2021-02-14 MAXDIGIT

Max Digital

看到上面藍色字了麼?關注下吧!


如臨現場的動態變化與定位

聽完了Hugo TT的耳擴表現,就來測試其在雙聲道系統上的表現。筆者決定讓Hugo TT擔當DAC兼前級的功能,透過RCA訊號線直接連接到Anthem MCA-2後級,以Adam Compact MK3音箱聆聽。


筆者首先播放美空雲雀與森繁久彌於1968年大阪Festival Hall演唱會現場錄音專輯《心に歌を》(Nippon Columbia COCA 7026-23 iTunes轉Aiff檔)。此片雖然是現場錄音,年代又有些久遠,但是場面生動,動態寬廣,演唱之中又可聽到觀眾掌聲或細雨聲,每每聆聽,總有置身現場的錯覺。結果播放第一軌的〈夾竹桃の唄〉,筆者光是從樂隊開場前的廣播聲與觀眾席的談笑聲,便聽到更多以前從未聽到的細節,而且包覆感極為強烈,讓筆者頗為驚奇。


隨後,播放樂隊的開場演奏,可以感受Hugo TT的動態範圍十分寬廣,強聲與弱聲之間的對比鮮明,銅管樂聲明顯落於兩點鐘方向,泛著溫潤的金屬色澤,吹至高音之處又不會讓人覺得刺耳,打擊樂器聲自十點鐘方向的音箱前方,鼓聲深沈有力,敲鈸聲猶如灑落的金粉,顆粒細膩,金光熠熠。演奏至快節奏與高音樂段,亦能保持從容態度,不會有上氣不接下氣的促狹感。過往筆者聽過定位性絕佳的器材,但只覺得是音響器材發出的聲音而已,可是這臺Hugo TT卻讓筆者感受到這些聲音都是由有生命的人演奏而出,不但真實感強烈,而且充滿情感與靈魂。


接下來播放同專輯中由美空雲雀演唱的〈熱禱〉,測試Hugo TT的人聲詮釋能力,結果歌聲聽來不但溫暖多情,喉嚨肌肉變化營造的抖動與轉音聽來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筆者彷彿可以看見美空雲雀唱歌的神情,唱至嗚咽之處,法令紋周遭的肌肉緊繃,帶出嗚咽的哭腔。很少器材有如此繪聲繪影又情感充沛的人聲重現能力,然而Hugo TT卻做到了。


平衡輸出大展氣勢

此間,筆者可說聽到欲罷不能,便接著播放巴哈世俗清唱劇BWV 205開場的「風之大合唱」(Harmonia Mundi HMG 501544.45,iTunes轉出AIFF檔)。此時,筆者不但感受到合唱與樂團各聲部交錯之下脈絡分明,更聽到壯麗宏偉的氣勢,音場不但超越音箱寬度,深及前牆,更能感受到聲音結像高達2至3公尺的高度,猶如蘑菇狀的積雨雲不斷襲來。此外,人聲與樂器的音色聽起來通透逼真,絲毫感受不出生硬冷刺的數位感,尤其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營造的低音聲部,宛若剛出爐的巧克力蛋糕香甜柔軟,形體明確,讓人印象深刻。此時,筆者改用DC-Cable的XLR JAZ-8235平衡線,直接連接Hugo TT與Anthem MCA-2,音場氣勢更為開闊,低音也更為飽滿凝聚,更顯音樂的壯麗之美。

 

聽完古典樂,來看看Hugo TT如何詮釋搖滾樂。筆者播放2011年重出的品克佛洛伊德《The Wall》(EMI 50999 02896526,iTunes轉出AIFF檔)中的〈Hey You〉至〈Comfortably numb〉片段。雖然這個版本的音質並非發燒等級,但是透過本機詮釋,環境音的包覆感、各種音效的透視感,還有超越喇叭範圍的卓越定位能力,皆讓筆者驚喜連連,一瞬間就墮入品克佛洛伊德編織的聲音的情境之中。在〈Vera〉與〈Brings the Boy Back Home〉中,Roger Waters時喜時悲、暗藏歇斯底裡情緒的演唱,透過Hugo TT播放,更彷彿將歌手內心潛藏的情緒完全挖掘出來,聽來直搗人心。人云:好的器材應該是播放任何唱片皆能引人入勝,而不是靠播放發燒片讓人覺得厲害,我想Hugo TT完全符合這段話的意義。


Hugo TT若與Hugo在雙聲道系統上互相比較,無論使用上或是聲音上,均高下立見。在使用上來說,Hugo TT的RCA端子較為突出,各式RCA端子皆可牢靠的連接在Hugo TT上,而Hugo RCA插座較淺,只有像Furutech FP-126那種帶有「梅花座」的RCA端子可以順利接上。在音質方面,Hugo在音場高度的呈現上不及Hugo TT,表現快節奏片段與高音之處也顯得力有未殆,不如Hugo TT那般從容。細節呈現上,Hugo TT顯得較為乾淨、細膩。由此可見,Hugo TT在數據上的優勢,完全反映在聽感之中。



藍牙音質毫不馬虎

最後,筆者想要輕鬆一下,聆聽Hugo TT以藍牙播放Spotify上的音樂。筆者打開Spotify,播放電音製作人Nicolas Jaar於今年發行的EP《Nymphs III》。Nicolas Jaar其作品時常顯露他對聲音質感有極高的敏銳度,擅長藉由各種取樣剪輯出不同形狀、溫度的聲音效果,並營造出包覆感絕佳的音場。


音樂一出,立刻感受到透視感強烈的遠近層次:遊泳時聽到的水聲在音箱後方蔓延,無以名狀的細碎摩擦聲在音箱前方來回移動,而裝著半瓶水的玻璃瓶互相碰撞,其聲響在十點與兩點方向的穿牆之處,主旋律與節奏聲,猶如大小不同的橡皮球在視聽室中央跳動。此間,筆者只感受到天衣無縫的音場包覆感,以及伸手可及、形狀具體又充滿彈力的聲音質感,絲毫感受不到毛躁質感與扁平狹隘的空間,可見Hugo TT的藍牙播放功能確實有兩把刷子,而非只是聊備一格的功能而已。

 

聽了果然無法回頭

雖然筆者與Hugo TT相處不過兩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其自然舒適、形神兼具、結像逼真的驚奇聽感,讓筆者每天早上七點就跑來公司,下班時間到了還自願多留一兩個小時才肯離開辦公室,就是為了能希望多聽聽Hugo TT的聲音。過去筆者聆聽音響器材,常常不到一小時就覺得疲憊。筆者檢視自己這番反常的行徑,莫非是中毒不成?

總而言之,雖然原廠宣稱Hugo TT承襲自Hugo的設計,但無論從Audio Precision的測量數據或是實際聽感來看,Hugo TT明顯優於Hugo,讓人聽了便很難走回頭。此外,Hugo TT的端子設計,比起Hugo更利於與雙聲道器材連結,進可在雙聲道系統上當作DAC與前級,退可在桌上當耳擴,而且雙聲道系統上,更能展現Hugo TT的優異性能與迷人音色。若要點選本年度最佳DAC器材,Hugo TT絕對榜上有名。

 


Hugo TT的鋰電池用量是Hugo的兩倍,更加上了兩枚5法拉的超大電容,放電更為迅速▲

 


Hugo TT捨棄市面上現成的DAC晶片,採用搭載自寫程序的Xilinx Spartan-6 FPGA晶片,時脈控制、升頻、音量控制、Crossfeed等功能均寫在這晶片之中▲

 


本機USB訊號由BB PCM2706與ATMEL ATSAM3U1C微型控制器負責接收▲

 


類比電路部分採平衡式設計,輸出端前各聲道搭載兩枚德儀N5532A與一枚NE5534 OP放大晶片▲

 


本機的藍牙傳輸模塊傳輸距離可達40公尺,適合居家空間使用▲


相關焦點